第四百七十章 真實目的

字數:5933   加入書籤

A+A-




    第四百七十章真實目的

    直到節目結束,畢文謙都沒有再說話……不,還是陪著樂正雨說了一句的——“觀眾朋友們,再見!”

    出了播音室,已經是大晚上了,回到休息室整理攜帶的東西準備各回各家時,張兆忠忍不住叫住了畢文謙:“畢經理……”

    “怎麽?”

    “你真的確信將來的戰爭模式是你描述的樣子?”

    畢文謙自己並沒有帶什麽東西,看艾靜和樂正雨收拾得差不多了,便掏出墨鏡戴上,篤定地看著張兆忠:“張助理,我說的,不是將來,是現在。”

    “可是……”

    “行了,今天時間也不早了,就到這兒吧!也許你真的有不少疑問,如果你真的對這些有興趣……”畢文謙突然話鋒一轉,“那我先問你一個問題,張助理,你怕死嗎?”

    “這是什麽問題!”

    三十多歲的張兆忠委實不似六十多歲風輕雲淡的張兆忠,一激之下,口氣和神色都上來了不少。

    “張助理,請不要誤會。我沒有質疑你作為一個軍人的素質和尊嚴的意思。之前在準備節目的時候,你和靜靜她們聊了不少你從軍的往事,我也一並聽著的,其實,我對你有著不錯的好感。但我們畢竟是第一次認識,雖然你是今天代表海軍口來的嘉賓,我總不可能因此就確認你在各方麵都是可靠的。”胡說,這個時代別人也許不知道,畢文謙怎麽可能不知道局座?他笑嗬嗬地看著張兆忠,認真地點了點頭,“如果你真的有苟利國家生死以的氣概,那麽,你可以回去申請相關部門對你再審查一次,然後讓王京雲帶你來我們公司。那時候,我們大概可以認真談一談。”

    說完,畢文謙就對張兆忠揮手道別,沒有再留說話的機會,拉著艾靜的手,走了。

    一回到四合院,蔣衛國搶過來匯報。

    “經理,黎副經理打了電話過來,叫你接電話,現在都沒掛。”

    納尼?這麽迅速?

    畢文謙殘念道:“什麽時候打來的?”

    “大概五分多鍾了吧……”

    “好,我這就去接電話。”

    說完,畢文謙就小跑著竄進了經理辦公室,一開燈,就看到電話的聽筒躺在一邊。

    “喂,黎華?”

    過了十來秒,電話那頭一下響起了黎華激烈的聲音:“文謙,你怎麽又開炮了!”

    開炮?

    畢文謙啞然失笑道:“這也算開炮嗎?黎華,我隻是就這個時代的前景,在一個特定的領域稍微展望了一下而已……”

    “可你能保證這個節目隻有中國人在聽嗎?”黎華似乎急得有絲憤怒,“你知道你在廣播電台張口就來,我這邊的電話被打爆了嗎!”

    “……是嗎?”畢文謙沉默了一小會兒,似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他的口吻依舊顯得輕鬆,“這麽說,還是有很多人,該繃緊的弦,還是繃緊了的嘛!”

    聽他這麽一說,黎華明顯在那邊愣了一下。

    “……文謙,你到底想做什麽?”

    感受到黎華口吻的變化,畢文謙笑嗬嗬地說:“黎華,在軍隊需要忍耐的時期,不同部門之間為了軍費而勾心鬥角,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覺得,這可以原諒嗎?從大局的角度看,這是不可原諒的。但將心比心地看,我們沒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資格。我不是在節目裏說了嗎?我不讚同現在讓海軍購買新的軍艦,但我更不能容忍有人反對我們國家對航母體係的培養。”

    “反對?”

    “這不是顯然的嗎?同一個節目,同樣有講述下部隊基層的環節,第一期的夏林在陸軍裏有很好的基礎,陸軍卻沒有借這個機會做點兒什麽;第二期的艾靜和海軍結下了緣份,結果海軍涎著臉就跑來當嘉賓向全國人民科普航母了。黎華,我們這是一個以歌手的真實經曆為主的節目,做成了軍事科普為主的內容,這不是喧賓奪主嗎?海軍口的人卻真的那麽做了!是他們真的蠢出了境界?還是他們已經窘困到病急亂投醫了?一個搞裝備理論研究的技術學者給全國人民普及發展航母的意義和重要性?稍微有腦子的都能想明白,這應該是在部隊軍種間內部會議上說的事情!”

    畢文謙不禁說得激動了不少:“為什麽?黎華,你想過嗎?至少,我在直播間裏,想過。隻覺得心痛!”

    電話那頭,陷入一陣沉默。當黎華再度開口時,聲音已然變得冷靜。

    “因為有人反對海軍口的人提航母……於是,你在節目裏說了那些?”

    “黎華,你知道的,我說過,我的血,做不到無動於衷。”

    黎華的聲音裏終於有了畢文謙熟悉的溫柔:“文謙,你從來不是衝動的人。但我現在需要從你這裏獲得一個解釋。”

    仿佛心有靈犀地,兩人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黎華,如果我說,是因為今年你的生日又在忙碌中過去了,我沒能給你過生日,心裏不爽利。你願意相信嗎?”

    “就算我勉強信了,我能這樣對別人開口嗎?”黎華哭笑不得道,“文謙,今年,說不定連你的生日,我也回來不了。”

    “……好吧。”雖然早有了隱隱的心理準備,但真的聽黎華這麽說了,畢文謙的口吻還是不免低沉了許多,“其實,我在節目裏說的那些,我並不擔心被中國以外的人知道。相反,我倒是很希望被流傳出去。”

    “為什麽?”

    “因為那都是時代的必然,現在我不說,過不了幾年,人家也會做出來。你等等,我去倒杯水。”

    說著,畢文謙放下聽筒,起身倒水,回來重新坐好再聽時,電話那頭正響著細微的中指敲桌麵的聲響。

    “……文謙。”

    “嗯。”

    “你是說,你覺得美國很快會找個中等國家開刀?”

    “黎華,如果全世界眼看著蘇聯在阿富汗巨費無功,铩羽而歸;然後看到美國吊打了另一個差不多層級甚至更強的對手——這種對比,會對冷戰的進程產生怎樣的影響?而如果美國欺負小國的過程早已被人公開而精確地描述過,這種影響又會變成怎樣的模樣?”

    聽筒裏,是黎華倒吸冷氣的聲音。

    “文謙,你在節目裏說的是,美國的精確打擊隻是更適合欺負小國,而在大國之間的戰爭中,其實是不如蘇聯的飽和攻擊可靠的——你是希望全世界在驗證前者的同時,相信後者?”

    “黎華,我說過,我從不騙人。但我從來沒有義務把事情的全貌都告訴外國人。”畢文謙哼哼地笑著,“事實上,如果美國和蘇聯真打起來,在電子戰中,到底誰能占上風呢?我們不知道,美國和蘇聯自己也多半沒準兒。何況這種大兵團作戰,對於兩個有核大國來說,根本就是雞肋。這一點,肯定會有不少人看得通透。雖然或許所有人都不會公開說出來,但如果美國真的重視了我那些話,那麽他們不僅會更加堅定的找個受氣包來耀武揚威,並且會在側麵提出別的理論或者更加隱晦的辦法來反駁我引申的內容,從而在全世界範圍打擊蘇聯的軍事威望。”

    “既然如此……”

    “黎華,說實話,我真的滿心期待著美國親自下場打一場局部戰爭。”不知不覺間,畢文謙湧起了屬於穿越者的豪氣,“因為,精確打擊的作戰思路,在現代戰爭中真正的致命傷,根本不是什麽高科技武器的可靠性。”

    “那,是什麽?”黎華急切地問。

    “成本。”

    “成本?”

    這顯然是一個出乎黎華意料之外的答案。

    “黎華,我不知道你對於軍事知識的了解處於怎樣的水平,我們以前也沒有針對戰爭的話題真正深入討論過。不過,自古以來,我們就已經知道,戰爭,本質上是一種極端的經濟活動。越是大規模的戰爭,後勤越是關鍵。到了近代,後勤甚至已經成為決定戰爭成敗的基本條件之一了。後勤,說白了,拚的就是國力,是科技實力,是工業實力,是經濟實力。而對於高科技含量的精確製導武器來說,每一發導彈都有著昂貴的成本,對於信息化的電子通訊體係來說,每一個一線作戰的單位都需要昂貴的成本。如果隻考慮經濟層麵,隻有在被打擊目標的成本高於導彈的成本時,精確打擊才是劃算的。所以,在打擊集結起來的部隊,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建設設施,意味著戰爭潛力的工廠,也別是兵工廠時,精確打擊會給出一份奇跡般的答卷。”

    “然而問題在於,當戰場已經被打成一片廢墟之後,敵人已經化整為零了呢?用一枚導彈去炸毀幾間水泥房子,幾個持輕武器的士兵,甚至民兵?那簡直是殺敵一百,自費三千。稍微對國家負責任一點兒的人都不會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大規模使用導彈了。這時候,就必須靠陸軍登場,戰爭,也從超視距作戰變成了治安戰。在他國領土上的治安戰,對於高科技含量的軍隊體係來說,每一天都是花錢如流水——因糧於敵的戰爭準則對於他們來說,根本行不通!一旦曠日持久,這簡直就是在對國家經濟慢性放血!”

    “換句話說,隻要一個中等國家有發動人民戰爭的勇氣和凝聚力,美國的軍隊除了前期會看上去打得漂亮之外,真正的戰略目的根本就實現不了。除非,從一開始它就把戰爭定義成一場懲戒,而不是入侵。嗯,不對,還有一個情況——它敢於大規模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行滅絕人性的屠殺,那就另當別論了。可它一旦敢這麽做,就等於把北約之外的國家都推向蘇聯。”

    “所以,我是真心期盼著,美國勇敢地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奉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美國,賬麵上的經濟情況越來越好了,卻是透支生命力的毒藥。一場曠日持久的侵略戰,在新的時代說不定能打出比越南戰爭更‘漂亮’更‘震撼’的結果呢?”

    畢文謙調侃性的總結並沒有徹底說服黎華,相反,她反而更憂慮了。

    “你的想法,我基本了解了。可是,誰能夠保證被侵略的國家真的能夠發動人民戰爭?如果在一開始的空中打擊中,就心理崩潰了,膽怯投降了呢?”

    黎華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相反,知道“曆史”軌跡的畢文謙,很清楚,她擔憂的情況比他預言的結果更早發生。

    “所以,我在今天公開說了那些話。我並不擔心我說的內容被美國重視,我倒擔心那些話,隻被美國重視。”畢文謙緩緩喝了一大口水,一小口一小口地吞完,“今天一起做節目的嘉賓,也對我說的那些話有著興趣,我讓他先回去申請一遍審查,如果他真的申請了,並且審查合格了,就讓王京雲帶他來見我。”

    “王京雲?”黎華一愣。

    “沒錯,王京雲。”畢文謙嗬嗬地笑,秀了句英語,“黎華,It's_just_the_begi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