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速成的辦法?
字數:4404 加入書籤
第四百七十一章速成的辦法?
解釋到這個地步,黎華差不多不打算再追問這事情了。
但畢文謙顯然不想就此掛電話。
“黎華,最近你都在忙些什麽?有沒有什麽可以和我說說的?”
“你想知道?”黎華一樂。
“如果可以的話。”
“那我想想……”一陣安靜之後,聽筒裏黎華忽然笑了起來,“文謙,你在香港的時候,不是簽了一個歌手回來嗎?叫張雪友,對吧?”
“對。他怎麽了?”
“你回來之後,好像把人家給忘了吧?”聽出畢文謙陷入了沉默,黎華笑得放肆,但笑過之後,口吻卻沉了下來,“他和他女朋友就住在三裏屯,但離我們住的四合院有些距離,每天除了上課,練歌之外,也常常兩個人出門逛街,結果,他們老是不習慣在內地買吃的除了花錢,還得要糧票。”
“……這並不是我們能立竿見影地扭轉的事情。”雖然這和畢文謙沒有直接的關係,但他還是有些覺得臉上無光。
“但我聯想了許多。”黎華繼續說道,“張雪友他們才來沒幾個月,對京城的方方麵麵都挺感興趣,東華門的夜市,他們去得比你和我多。民以食為天,吃的問題,不僅在京城,也在遠東。雖然去年年底開始,我們的糧油政策逐步放開了,雖然不可能立即放開所有管控,但原則上,已經允許了糧油的自由貿易。鵬華公司組織去的工人,糧食的供應雖然是到位的,但基層卻有不少人反饋,覺得蘇聯的飲食不合胃口。現在公司的資金並不是十分充裕,我們不可能專門再組織許多廚師過去。運人過去,是虧的,但運吃的過去,卻不一定虧了。所以,我和萬鵬商量之後,決定讓益民食品廠在濱城建一個合資子公司,從RB引進方便麵生產線,把方便麵賣到遠東經濟試驗區去。方便麵的含油量比較高,屬於高熱量食品,對於在寒冷地區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是比較適合的視頻。在大家的努力下,不久前也通過了方便麵的國家標準,算是萬事俱備了。但還有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我們和蘇聯人的飲食習慣不一樣,但蘇聯人會不會喜歡吃方便麵,喜歡吃什麽口味兒的,我們並不清楚,還在調研。如果更進一步展望,將來去工作的人不止來自東北的話,全國各地的口味兒,那必然會眾口難調,我們不可能隻生產一兩種口味兒的方便麵。不然,那必定賺不了錢。”
“現在的方便麵一袋的價格大體是三毛多,利潤率大約是25%,人一頓一袋,飯量好點兒的能吃兩袋,甚至更多。這個價格在國內算是比較貴的,不可能天天吃,但又不是吃不起。國內現在有方便麵生產設備的廠已經超過50家了,雖然很有前景,但單純靠數量是沒有出路的,研究生產適合不同人口味兒的產品,才能真正走上正軌。益民食品廠和鵬華公司已經聯合組建了調研組、研究組和技術組,爭取做出獨立自主的生產線來,甚至是賣到其他國家去。”
“這就是我最近做的事情之一,一件件,都有意義,也很繁瑣。”黎華淡淡地笑,“你還想聽嗎?”
好吧……畢文謙對於方便麵的記憶顯然來自於上輩子,在10年代,方便麵可不是什麽吃不起的東西,不僅上不了檔次,倒是被不少人口誅筆伐來著——高熱量反而成了減肥的大敵。哪怕是畢文謙自己,稍微連續多吃幾次,就會膩歪。
不過,他倒是聽懂了黎華的意思。
不能立竿見影改變的事情,需要去做的事情,黎華正在一件件做著,她不覺得這些事情值得主動一一和自己說。
很有道理,簡直無言以對。
沉默良久之後,畢文謙歎了一口氣:“黎華,如果你忙,那就掛電話吧!”
“我倒是有兩件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
黎華玩味兒的口吻讓畢文謙隱隱有一種自己被捉弄了的錯覺,但他並不在意,反而抓緊了聽筒。
“說說。”
“第一個嘛,關於教育改革的風,已經吹了一段時間了。目前已經有了在一部分中小學進行改革試點的共識,但在怎樣的範圍內選擇哪些學校,具體怎麽改,還沒有統一意見。文謙,你上次和我說的,更像是理想的目標,如果作為改革試點,出成果的周期就顯得太長了。”
畢文謙抿著嘴:“教育本來就是一個周期很長的事情。畢竟,百年樹人。”
“但中國等不了一代人的時間去試點。你肯定明白這個,你也肯定有別的辦法。”
“你當是《九陰真經》,還有速成版的?”畢文謙本想說個笑話,卻連自己也笑不起來,“要是把九陰神爪練成了九陰白骨爪怎麽辦?”
黎華顯然也看過小說,她咯咯地笑著:“你不是一開始就把總綱說過了嗎?”
“黎華,有些事情,真的欲速則不達。”
“文謙,你知道,京城和申城,是中國教育資源最好的地方。這兩處裏選一個來試點,並不是不可能吧?”
畢文謙端起玻璃杯,慢慢喝起水,那微微的咕嘟聲在安靜的夜裏也是清楚。黎華在電話那頭,等待著,很有耐心。
直到一杯水喝完,畢文謙又沉默了一會兒,才下了決心。
“黎華,教育資源相對稀缺的狀態,會在中國的發展中持續很長的時間。”
“我知道。”
“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狀態,同樣也會伴隨在這個過程中。”
“我明白。”
“如你所說,京城和申城是中國教育資源最好的地區。申城已經第一個高考自己命題了。理由之一,是全國高考的試題並不能真正選拔出最好的人才。這個理由站得住腳。僅僅通過區區幾個固定的科目的筆試,的確難以保證人才選拔的絕對正確。但問題是,筆試是我們現在能夠承受的成本中,性價比最高的方式了。全國性的高考大規模改革,是不現實的。而如果任由教育資源相對優越的地區自行擬定高考的選拔方式,哪怕僅僅是自主命題,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黎華,你有想過嗎?”
黎華在一陣思考後,弱弱地半問半答:“……選拔過程的統一性被弱化,高考成績的權威性被降低,教育體製的公平性被質疑?”
“沒錯,這些,都會導致國家的公信力下滑。”畢文謙知道上輩子中國的高考被改成了什麽狀態,他不覺得那錯得離譜,但作為穿越者,他並不希望在這條世界線上重複“已知”的道路,“這是在目前生產力條件下無解的問題。國家目前妥協的辦法是,每個省的招生名額,彼此之間並不按照高考成績統一劃線。但這也僅僅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長此以往,也許會出現同一所大學,同一套考卷,兩個不同的省,提檔分數線相差上百分的奇景。”
“那樣的話,肯定會有人不甘沉默。”黎華的聲音很緊,“但如你所說,我們必須要避免廣泛自主命題的情況……那是飲鴆止渴。”
“我們做不到改變筆試為主的高考形式,沒辦法讓高考完美達到選拔真正的人才的目標。我們不應該選擇分省命題的路子。我們也不可能為了追求形式上的公平而強行嚴格按照考試分數全國劃線——那既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選拔人才的本意,更會導致既得利益的地區的仇視。”畢文謙頓了一下,放緩了語速,“所以,黎華,速成的辦法不是沒有,但和我提的遠期目標,該走的方向,是有差異的。”
“文謙,你說吧。”
“把教改的試點地區放在因為高考分省提檔而獲利的地區,通過教改,讓教改範圍內很大一部分學生的考試成績大幅度提高,從而讓他們在高水平大學的錄取中,從分省提檔的獲利者變成受害者。”
“可是……”
“放心,黎華。我不是說用單純的題海戰術這種大多數地區都能搞的笨辦法。那種辦法,生活水平相對優渥的學生,怎麽可能會比相對窮困的地區,那些隻能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學生更有動力?”畢文謙解釋了一下,語速更慢了一分,“不過,但凡速成的辦法,肯定不會是十全十美的。黎華,即使我現在告訴了你,你也要想清楚,其中的代價。”
電話裏一陣沉默。
“……文謙,你說吧!至少在京城,知道你、願意相信你的人,比你想像中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