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下基層從娃娃抓起
字數:4489 加入書籤
第四百七十二章下基層從娃娃抓起
“我先給你講個笑話吧!”
思考良久,畢文謙給了黎華一個意料之外的開頭:“黎華,暫且不談那些被迫輟學的孩子,在中國,每一個上學的學生,都會上課學習,然後經曆考試。那麽,根據不同的學習狀態,學生,大體可以分幾種呢?”
設問並沒有指望黎華來回答,畢文謙想著上輩子看過的笑話,給了答案:“不完備地說,除了大多數普通人之外,還有學渣、學霸、學仙、學神。所謂學渣,就是學習界的渣渣,平時不努力學習,也沒有學習的目標,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考試結果也讓人心碎。所謂學霸,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學術界的霸權主義,而是說一個學生學習非常刻苦,在常人眼中總是在學習,每次考試總是會拿高分,成績斐然,讓普通人自愧不如。所謂學仙,指的是很喜歡學習,如陶淵明那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人。而學神,則是看上去天資聰慧,並不太花時間用於課程的學習,考試成績卻好得讓普通人望而卻步。”
“很顯然,從簡單的感觀來說,學渣是不好的;學霸、學仙、學神,是好的。但具體去說,後三者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就像我以前對夏林說過的,同一張考卷,有的人考100分是因為他的水平是100分,有的人考100分是卷麵一共隻有100分。對於學霸來說,學習是一種任務,考試是一場檢測,分數是一種目標。對於學仙來說,學習是一種愛好,考試是一片浮雲,分數是什麽?能吃麽?對於學神來說,學習是一種方法,考試是一場驗證,分數是一種必然。”
“學霸能夠很好的掌握教育係統希望他掌握的知識,至於希望他掌握這些知識的目的,他沒有思考過,也不在乎,考一個好分數,將來有一個好工作,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社會地位,在父母親友以及自己心中得到出人頭地的評價,就是他學習的動力和追求的方向。為此,他願意付出百倍的努力,經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
“學仙也沒有思考過為什麽教育係統要教給他那些知識,他隻是沉醉於知識之美中,學習不是一種目標,而是一種享受。相比題目給的要求,知其所以然才是學習的動力,相比教材局限的框架,學無止境才是常態。為了探究真理,他可以廢寢忘食,在常人眼中不食人間煙火。”
“學神更喜歡跳出已有的框架去思考,相比考綱劃出的範圍,為什麽會這麽劃定更值得分析;相比題目的答案,出題人命題的思路更值得探究;相比分數能帶來的好處,知識能夠用來幹什麽更值得在乎。學以致用是一種常態,也許在普通人看來,他並沒有花多少時間於課堂和試題,但事實上,在生活的每時每刻,他都主動運用、實踐著知識。”
“說白了,這是對待學習的三種不同的態度。現實中,會有每一種的典型的人,但更多的,是每一種態度不同程度的綜合。對於現有的高考難度而言,這三者的成績是差不多的。但如果大幅度提高試卷的難度,學霸就會被漸漸甩在後麵。”
“靠堆積時間完成既定要求的學習,知識的積累是被動的,線性增長的。這和靠愛好學習所能發揮的主觀能動性相比,和時刻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效率相比,是很落後的。靠題海戰術堆積出來的學霸,在日積月累中,和學仙、學神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最終失去比較的意義。別說從小學到高中的十二年時間,哪怕隻是三年,這種差距就會比較直觀了。”
“然而,相比粗暴地塞一批課本和試卷給學生,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熱愛,啟發學生對知識的實踐,這是教育極高的境界。即使是所謂書香門第,能夠通過最有效的言傳身教做到的,也為數不多。更別說十幾個人負責一個班級,一個教師麵對幾十上百個學生的學校了。”
“批量的生產學霸,是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為了高考競爭而做並且有條件做到的最好的辦法。想要讓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在高考中碾壓其他地區,需要做的,就是大幅度提高高考試題的難度,培養學仙、學神——如果100分的卷子拉不開差距,那就讓考卷難到學霸也隻能考80分——人的時間、精力總是有限的,這就像農業國和工業國的差距,無論農業國多麽努力,最終還是會被工業國碾壓。”
聽到這裏,電話那頭的黎華終於忍不住笑出聲了。
“文謙啊……你是想自詡學神嗎?”
噗……
“其實……”畢文謙囧著臉,索性裝了個逼,“我本想當一個學仙。”
黎華若有所思地應了一聲:“學無止境嗎?”
“學海無涯,以苦為舟的,不過下品。當做一件事情讓你覺得痛苦的時候,有怎麽會有真正的效率呢?就像我讓夏林唱的那樣——‘好多事情當時一點也不覺得苦,就算是苦我想我也不會在乎。’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領進門的過程,才是教育的難點。讓學生領略知識之美,讓學生感受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用處,讓探索知識本身成為一種享受,運用知識本身成為一種成就,而不是為了周期性的考試——這才是教育改革在微觀的角度下追求的方向。”
“想要普及性的做到這一點,在當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京城這樣的地區,仍然不可能。如果非要強行那麽去做,我們首先要做的,同樣是大幅度提高課程和考試的難度,多出學以致用的題目,多出深層次理論辨思的題目,選拔出在這樣的題目下,全科成績仍然不錯,或者某幾科成績比較突出,或者某一科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在每個學校每個年級內部集合起來,組成一個實驗班,集中學校最好的教育資源,給予實驗班裏的學生更寬鬆的作息要求,更便捷的學習條件,更頻繁的實踐機會。每一年隻通過學年考試和非實驗班的學生一起測驗,如果成績沒有和非實驗班成績最好的人拉開差距,那麽排名靠後的學生就置換回普通班級,而全城成績最好的那批學生,則組成一個實驗聯校,配置全城最好的教育資源進行教學。對於聯校裏的學生,以20人左右為一個班級,除了學年考試之外,平時不和其他學校一起測驗,每個學生可以出於興趣申報至少一門或者不止一門課程,課程可以是普通教學有的課程,也可以是普通的中學沒有安排的課程,如果學生申報了,那就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來教學。聯校每周進行3天的普通教學,教學進度至少和普通學校一周的進度相同;1天進行自己申報的課程,進度由相關領域的專家確定,以遠遠超過同齡人的水平為原則。在此基礎上,由教委收集京城及周邊各行各業生活生產中實際存在的需要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以適合各科目教學進度或者稍微超出教學進度為原則,挑選出來,以班級為集體,每周一個問題,兩天時間,周一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集思廣益,一起初步分析問題,在一周內可以利用課餘時間相互探討,充分醞釀,周六一起嚐試解決或者部分解決問題,最後總結問題,進行展望。很顯然,對於小學生來說,這種學以致用還太遠,暫時可以在初中和高中試行。肯定會存在很多涉及到初高中知識,但僅僅靠中學知識無法圓滿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請優秀大學生甚至大學教師作為顧問,參與進來。同樣,聯校裏的學生如果年考成績沒有和各個學校的實驗班拉開差距,那麽排名靠後的學生也將置換回各自本校的實驗班。”
“聯校的規模大小,根據京城可以保證新式教育模式的能力來決定。各個學校內部的實驗班,也采用相似的教學模式,但隻能自主申報既有學科的課程,也沒有實地考察的環節,每周進行4天的普通教學。”
“黎華,是不是覺得這辦法聽上去挺美好?為什麽我說這是速成的辦法?你先想想,我去倒杯水。”
又一次續杯之後,畢文謙再度拿起聽筒,沒有讓黎華回答問題,而是徑直說了下去。
“問題,主要有兩個。第一,實際解決,至少部分解決問題,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一定程度的實質的貢獻,對於尚未走入社會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其奢侈的成就感,是絕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機會觸及的成就。這會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學以致用的熱情。現在我們是初步建立完整工業體係的國家,整個社會必然會有海量的問題亟需解決,沒有利益相關的學生往往不會被問題背後的利益糾葛所糾纏,他們提出的解決辦法本身,也可能成為改革的一種推動力量。但隨著中國產業的不斷升級,能夠由中學裏的優秀學生嚐試解決的問題,將越來越少,特別是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的京城——這並不是一個能夠在京城持續幾十年的教學模式。第二,實驗班不同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出現明顯的差異化,形成直觀而殘酷的淘汰,再加上教育資源的局部集中,必然意味著其他區域的教育資源減少,我們會收獲學仙、學神,但也會導致自暴自棄的學渣出現,甚至比以前更多。並且,這將進一步放大入學前家庭裏的言傳身教的水平差距,對京城內部的階級固化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
“即使如此,這個速成的辦法也是目前可以試行的。原因,很簡單,也很殘酷——相比整個京城的每年的學生總數,中國一流大學的招生名額,是一個很小的比例。隻要京城以聯校為首的各個實驗班的學生的總體成績在統一的高考試卷中漸漸吊打其他省份的頂尖學生,那麽京城裏的人,將從高考分省提檔的既得利益者轉變成利益受損者,他們甚至可能主動要求取消分省提檔的製度。黎華,你知道,京城,首善之都,這裏的人說話的份量,是與眾不同的。”
一席話說完,電話兩頭,一樣的寂靜,隻有電話本身那沙沙的聲響。
良久,黎華綿長地歎了一口氣。
“怪不得你一開始不願意說這些。文謙,這算不算是下基層從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