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對齊王朱榑的支持!

字數:4232   加入書籤

A+A-


    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朱允熥將雙手負在身後久久沒有回神,腦海中一直回想著剛才鬆江知府所說的話。
    他需要至高無上的權力,別人又何嚐不需要更多的權力?
    二十萬退伍軍人上崗,也就意味著至少有十多萬人下崗,這還僅僅隻是沿海四省,將來推行全國後,百萬人下崗便是必然,而這隻是民生上的問題,權力上的分配不公才更為可怕,稍有不慎便是舉國動蕩。
    當下老朱鎮壓著一切牛鬼蛇神,待到他登位之時,有各地藩王在幕後慫恿,所有矛盾便都會爆發,一場內亂是避免不了了。
    隻要他還想改製,隻要他還想繼續推動變革,不管他願不願意,他都要麵對。
    “如此也好!一將功成萬骨枯,真正的強權是打出來的,若連你們都戰勝不了,我又如何能安心執掌大明,又如何去改變這天下大勢?”
    看到朱允熥的眼神突然變得淩厲,剛準備進言的胡六兩連忙彎下身,不再言語。
    說實話,他到現在為止都不明白為什麽朱允熥年紀輕輕,心思卻是如此的複雜多變,時而心機深沉,時而有說有笑,又時而沉默寡言。
    “如何?皇爺爺可有決斷?”
    “回殿下!陛下已於昨日下旨命齊王殿下就藩宣府,齊王殿下領旨後連夜便動身前往宣地,此刻應已過鳳陽,接近開封府。”
    聽到齊王朱榑連夜離開京城,朱允熥輕輕點了點頭。
    他在齊王朱榑與遼王朱植身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更是在半年前就安排了定遠侯王弼之子先行一步到遼東掌軍,為的就是能夠隨時監控話語權很重,同時又不甘寂寞的晉王、燕王、代王、寧王這四王。
    之所以連代王和寧王都要監控,並不是他多事,而是他通過錦衣衛察覺到,這兩個叔叔根本就看不起他,準確說是看不起從前的朱允熥。
    畢竟很難有人能接受一個常年被你欺負並看不起的人,一朝就翻身騎在你的頭上,當下的朱桂與朱權便是如此。
    “東廠即刻派人秘密傳令給身在北地整軍的開國公常升與在晉地的懷遠侯曹興,讓他二人從治下大寧與太原各提調三萬人馬交予齊王,景川侯曹震之子曹炳調到齊王麾下聽用!此事絕密,如有任何不相關者知情。
    。殺無赦!”
    胡六兩聞言身軀微微一顫,他知道太孫這是準備給齊王絕對的支持了。
    至於曹震之子曹炳得受到重用,則是太孫在為將來即位做準備,畢竟老將已逐漸凋零,新的將領必須要及時跟上,好控製有可能出現的亂局。
    想明白朱允熥的良苦用心,胡六兩以頭觸地沒有回話,此舉看得不遠處的王叔英、楊士奇幾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什麽事需要如此慎重。
    幾人當中,唯有郭圖下意識握緊了手中的刀柄,不是他聽到了朱允熥與胡六兩的對話,而是他能讀懂唇語,這讓他發現了一個驚天大秘密。
    這麽長的時間裏,他竟然從來沒有聽過‘東廠’這個詞,要不是今日從太孫口中得知,他還不知大明已經出現了一個與錦衣衛同樣性質的組織,且這個組織不為任何人所知曉。
    更讓他難以置信的是,太孫竟然在暗中調重兵給齊王,這絕不是表麵上看到的那麽簡單,很有可能是要對藩王動手。
    畢竟出征草原一向是由皇帝下旨,之後藩王才能手掌重兵,而隨著太孫的這道秘旨一下,身在宣地的齊王便能夠在不請示朝廷的情況下隨時集結重兵,做到揮如臂使,這是何等的信任?
    看來太孫並沒有像他看到的那般,視叔侄之情為最重,而是所有的事都在暗中行動,不想讓皇帝知曉,恐怕東廠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順勢而生。
    想到這些,郭圖忍不住興奮與失落。
    雖然太孫如他所願早就開始在暗中籌劃將來,但他卻是一直被蒙在鼓裏,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太孫眼下並不是皇帝,對錦衣衛無法做到絕對的信任。
    隻是太孫在暗中如此大力培養東廠,他們錦衣衛將來的地位豈不是及及可危?
    這還僅僅是將來,眼下最要命的是他知道了不該知道的東西,以他對太孫的了解,如果這等要事他都知情不報,被發現後,下場一定是慘不忍睹。
    “士奇啊!你對倭寇之事如何看待?”
    在郭圖還在糾結的時候,朱允熥已經不再沉思,再一次考驗起了楊士奇。
    “回殿下,倭人者,矮小卑劣,其國中之人盡是反複無常之輩,如不予其當頭一棒,施加雷霆之威,恐難以令其安生,更不能令其臣服。”
    楊士奇這話算是說到了朱允熥心坎裏,要說忘恩負義,世上恐怕沒人比得上這個島國,慕強的心理已經深入骨髓,誰強就是親爹而不幹爹。
    他可不會像朱棣那樣擁有了無敵艦隊後,正事不幹反而跑到世界各地去做宣傳,在這個時代,一艘大船開過去都能幹掉一個蠻夷小國。
    這樣的一群野人能聽懂什麽叫天朝上國?完全是送禮都沒有搞清楚對象。
    當時但凡從海外多搜刮點東西,大明的財政也不會年年告急,以致最後連船都造不出來。
    “嗬嗬!士奇此言,可謂深懂倭人之精髓啊!看著吧!要不了三年,這群倭人就會明白什麽叫吊民伐罪!我大明絕不受任何外力威脅,也絕不會後退半步!”
    “殿下,海上出征非比尋常,當慎之又慎啊!”楊士奇聽到這話忍不住開始提醒。
    其實他剛才說的話,完全是順著朱允熥的意思來說的,他早就看出朱允熥不待見倭人,因此才下了一番功夫。
    “殿下當知故元亦曾兩次派出大軍征討倭國,然卻是兩次皆遇到海上颶風,最終不得不就此作罷,我大明若要興兵討伐,應先摸清通往倭國必經之路上的天候水文,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怠。”
    “楊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也!不可輕動,更不可輕出啊!”
    見朱允熥執意想要攻打倭國,王叔英不得不站出來如老夫子一般開始說教。
    事實上大明除了喜歡打仗的武將外,包括楊士奇在內的所有官員都不同意出征倭國,因為一個不慎,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兵者,確為國之大事,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孤記得洪武初年,國朝剛立之時,倭寇便已開始進犯沿海,如今已是洪武二十六年,卻仍是一波未平,一波再起,難道在王主事眼中,沿海之民便不是我大明之子民耶?”
    biquge.name
    “漢武帝曾言,寇可為,我複亦為,寇可往,我複亦往!孤不敢自比漢武,但是這點血性孤還是拿得出來的,身為大明儲君,未來的天子,治下之民有難,如我不去做這件事,又有何人來做?”
    “殿下,萬萬不可啊!先漢之孝武皇帝連年征戰不休,以致海內虛耗,殿下萬不可重蹈覆轍呀!如若殿下非要對倭人用兵,請先斬我王叔英!”
    “哼!你以為你的死能讓孤止步不前嗎?”
    看到王叔英一副引勁就戮的樣子朱允熥就來氣,要不是這人是被曆史考驗的忠臣,他早就將其送回老家了。
    “你知道我泱泱華夏為何統稱為漢人,而不是秦人、唐人、宋人又或是明人?若無先漢之封狼居胥,飲馬瀚海,勒石燕然,今日又何以能夠以天朝上國自居?”
    “告訴你!在孤這裏,大明的尊嚴永遠隻在劍鋒之上!隻要孤還活著!天下就不能有人進犯大明!更不允許有人站在孤的麵前耀武揚威!”
    朱允熥的一席話讓王叔英失魂落魄,讓周圍的士兵盡皆熱血沸騰。
    封狼居胥大將軍藍玉做到了,但是飲馬瀚海,勒石燕然又該由誰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