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洛陽事後
字數:2897 加入書籤
要問義軍最大的特點是什麽,毫無疑問,忙碌是特點之一。
劉玄德回程第二日,簡雍昨夜半夜才回,還沒休息一下,眾人就被拉到了一起商談大事去了。
張飛張翼德抱了一大堆紙來到了中軍大帳,這些紙張,全是地圖。
待張飛把地圖按著順序一張張拚好,拚完之時,滿地都是了。
李孟羲看著腳下的巨幅地圖,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與圖桉一眼看去有些眼花繚亂,他都驚訝了。
地圖的中心,是偌大的【洛陽】二字,這是洛陽城所在,眾人圍著洛陽城坐定,討論開始。
洛陽之行,乃是義軍第一次偏師遠出,意義重大,當中必有大量可總結的經驗。
作為親曆者的張飛劉備簡雍三人,他三人自然是講述的主體。
“就從,離開巨鹿時開講。”李孟羲拿著一個小本本和筆,說道。
張飛笑了,“路上有甚可說的。”雖如此說,張飛還是認真的思索起來。
從巨鹿領兵走的路途中,張飛想到,要撒網捕魚時,還得是派遊騎四處找水,在外地倒也罷了,可還在巨鹿境內之時都不知水在哪,還得派人去找,這似乎不妥。
所以,第一點不足有了,不足乃為,不能詳查巨鹿地貌。
這第一點經張飛說出來,已讓李孟羲為難,軍中一直有派人四處探查巨鹿郡的地理詳細,可軍中缺乏專業的繪製輿圖的人才,畫地圖又需要懂比例尺懂測距等等專業知識,而李孟羲本人不懂這些,因而,地圖的繪製一直未能有長足進展。
李孟羲這時想起了一人,盧植,當初討黃巾半路遇到盧植,盧植憑著記憶,隨手畫了一幅很詳細的作戰態勢地圖,這讓李孟羲至今記憶猶新。
李孟羲抬頭看向劉備,他問,“玄德公,你此去洛陽,可有設法搭救盧植老師?或可將盧植老師請來,他畫輿圖可厲害了。”
劉備思索了一下,道,“我麵見天子時,特問過天子,老師已被好友從獄中救出,回老家去了。”
李孟羲本意是想把盧植拉過來給自己打工,提及了盧植,劉備所想與李孟羲截然不同,劉備深思熟慮了片刻,笑了,“把老師接過來住段時日也好。”
輿圖的問題解決了,隻要盧植這個高級人才到來,地圖將不再成問題。
這是第一個解決方法。
李孟羲好奇又問,“玄德公,洛陽乃文華薈萃之地,應當有許多懂堪輿之術的高才吧?若是,咱去花重金請來些人,你看可不可行?”
李孟羲深知地理勘察測繪難度極大,就是盧植來了,一個人要畫完巨鹿全境的地圖,得猴年馬月去了。
洛陽人才濟濟,在洛陽開了一場科舉的劉備對此很有發言權,李孟羲所說,可以去洛陽請相關人才,劉備認為此法甚好。
第一個問題,徹底解決了。出軍在外,大軍隻能粗略知道路途知道方向,而不能詳知周遭叢林河網的分布,這是情報的不足,也是地圖繪製的不夠詳細,要解此難,隻能是花大量時間和人力去仔仔細細去勘察,去繪製一份精準到村落精準到池塘的地圖。
由中引申出第二個問題,堪輿人才可以到洛陽去找,大概率能找到,其他各類人才,諸如水利,開礦,養馬,築城,等等高級人才,這些特殊人才估計也隻有國家機器才培養的起。
李孟羲認真在小本本上記下,【擇期去洛陽招募百工人才】。
張飛看李孟羲記完,又說道,“半路上,俺去打獵,有好幾回,樹林子都是鳥,等俺過去,鳥撲棱棱飛完了,他娘的!”張飛說起這事兒,一臉的可惜,“俺覺著,捕鳥網挺好,隨軍帶個十來張網,紮營的時候,往樹林邊上一拉。
天待黑的時候,鳥都會歸巢,派人到樹林裏轟一轟,鳥不都得飛出來了?不都撞網上了?嘖,”張飛說的都興奮了,摩拳擦掌的,“某估計,遇到鳥多,一個夜裏,能網他三五百隻不止!”
鳥不容易逮,鳥是野味,賣出去很值錢,這自不用說。
在行軍途中,漁獵之法可以不停的補充軍糧,以減緩軍糧消耗,幾百隻鳥意味著,在糧草耗盡的時候,幾百隻鳥可以讓幾百饑腸轆轆的士卒恢複戰鬥力,而這,很可能就是反敗為勝的關鍵。
李孟羲想了一下在樹林邊拉滿了網群鳥投林時鳥撲棱棱的往網上撞那個情景,一想就興奮。
捕鳥網不同於漁網,漁網一個人就可以背上一副,而一張捕鳥網少說得好幾丈,得用車拉著才行,若將捕鳥網作為輔助軍備,隨軍帶上十張網,就得占用十輛車的運力。
十輛車的運力,是三五千斤軍糧的運力,以三五千斤糧食,換行軍途中時不時所捕到的鳥雀,就按日日能捕到鳥,日日能捕鳥百隻來算,就算鳥肉使肉,比米糧能量更高,一隻鳥等於一斤糧,那麽,三千斤糧食,需要一日捕鳥百隻,足足一個月才能抵平。
這麽粗略一算,似乎帶捕鳥網的收益並不如直接帶糧食來的多。
但,若考慮到捕鳥網的負重遠比糧食要輕的多,捕鳥網隻是占地方而已,滿載三五百斤糧食的車子,得士卒拚了命如拉,甚至得配頭牛,而車上拉三十丈長的網,車依然很輕,士卒一個人可以毫不費力的拉著,這麽一算,至少省了一個人力,甚至省了一頭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