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異器,【虎頭鉤劍】
字數:3011 加入書籤
李孟羲又需要打鐵了。
事出簡雍,簡雍想要一把鉤劍,求到頭上了,大家都是好朋友,沒有拒絕的道理。
李孟羲需要給簡雍專門打造一把鉤劍,不僅得打造成功,還得是精品才行。
問題就在這裏,李孟羲知道灌鋼法,知道鋼與鐵的區別,知道該如何進行熱處理,但是,他自己沒有實際操作經驗。
李孟羲召集了一隊鐵匠,讓鐵匠們先去選鐵,他自己則在思考該怎麽做一把鉤劍出來。
鉤劍這玩意兒本根本沒打算當做正經兵器用的,鉤劍的唯一存在目的,是裝備給“荊軻”,既,裝備給我方使者,以在萬一宴間有變的時候,使者左手抽出鉤劍格擋防禦那麽兩秒,右手抽飛鏢對著敵方首腦嗖的一下飛出去。
製作鉤劍的唯一目的,本隻是如此而已,鉤劍其實不是一把劍,而是一枚盾牌,之所以讓使者用鉤劍而不用盾牌,這是因為,使者背個盾赴宴,太違和了。
現在,簡雍看上了鉤劍這個小玩意兒,要把之作為配兵,這就讓李孟羲為難了,他需要把本隻是潦草設計的兵器改進成能格擋能搏殺的能真正能實戰的利器。
拿出一張紙,在紙上憑著印象畫了鉤劍的圖樣,圖形畫完,李孟羲皺眉思索著打造鉤劍該有怎樣的技術細節。
用控製變量法來探究,對一件兵器來說,其變量,有哪些呢?
重量,長度,形狀,重心,便攜度,殺傷力。
考慮到簡雍的需求,簡雍是準備用鉤劍替代尋常士子佩戴的三尺劍,這就需要使得鉤劍要重量應該跟尋常配劍一樣輕。
而長度方麵,鉤劍是格擋用的劍器,要格擋,其長度得有優勢,這就需要,鉤劍最好是比尋常配劍要長上一節。
形狀的話,鉤劍就是個彎鉤,沒有什麽特殊的改進。當李孟羲仔細去看圖紙,他盯著鉤劍的彎鉤看了好一會兒,他突然意識到,鉤劍似乎隻能鉤殺,而根本沒有尋常劍器好用刺傷能力,對於劍器來說,刺擊總是比其他攻擊要快。所以,加個劍尖呢?李孟羲若有所悟。
他拿筆在圖紙上一畫,在鉤劍彎鉤上邊加了一個尖尖,加了這麽手指長的一個小劍尖,鉤劍立刻能刺殺了,實用性立刻增強了一大截。那索性就加上好了。
重心方麵,按這麽長時間以來對兵刃的摸索,已知是兵器重心越靠近手,越好操控。為了平衡重心,兵器鍛造時有加粗握柄,加配重,或減細刃部等等各種操作。有鑒於鉤劍劍身繁瑣複雜的外形,平衡重心使重心靠手柄位置有一定難度,所以,可以加配重,可以用更沉重的銅來做手柄,甚至可以用金銀。
便攜度方麵,鉤劍既然是單劍的替代品,就不能太重,單劍是防身武器,用於遇到危險時快速拔出抵禦,鉤劍於是也得取用迅速,不能拖累。再考慮到鉤劍那個複雜的外形,鉤劍是無法用劍鞘的,且,要想固定住外形複雜的鉤劍且使之取用迅速,挾行具是重中之重。
李孟羲回頭看了一眼,傳令兵百無聊賴的等在身後,李孟羲朝傳令兵招手,“去喚繡娘柳氏前來。”
不一會兒,柳氏來了,李孟羲不管柳氏能不能聽懂,他拿著圖紙跟柳氏說著思路,反正對於做針線活兒這件事兒,人柳氏見多識廣經驗豐富,說不定就能有好主意。
“這樣,我給你些皮革,你找人看怎麽做的又好看又便利又結實。
做好了,有重賞。”李孟羲交代到。
說了重賞,這意味著,又是一樁重要軍務,且做的好的話,少說每人能得幾斤糧食。
拿了李孟羲手令,柳氏自去支區皮革和布匹。
不久,匠人們選好了鐵,過來問李孟羲何時開工。
李孟羲將圖紙拿給眾人傳看一輪,他說了諸多打造要求,從形狀重量重心等等方麵全有嚴格要求,交代完,令鐵匠們打造去了。
被李孟羲張羅來打造鉤劍的匠人多達二十四人,就按三人一組,可分八組,同時可打造八個樣品。
由此可見,李孟羲又是準備暴力求解了,準備是用測試的方法測出最優秀的劍形。這是沒辦法的事,打造兵器得靠經驗,而李孟羲沒有經驗,那就隻能用試驗的方式去探究。
遵照李孟羲的命令,兩個時辰後,鐵匠們把鐵化開了,生鐵熟鐵相融,灌成了鋼水,又遵照李孟羲吩咐,將鋼水均分成二十堝,準備到後麵調整鋼性。
用剩下的鋼水,鐵匠們打造了八把鉤劍粗胚拿來給李孟羲看。
匠人所打造的成品的外表暫且不說,形狀大致都對了。
令人取來三尺精鋼劍一柄,拿三尺劍和八把樣品一一比過,發現這八把鉤劍每一把都的確長過三尺劍,但有的長過一掌,有的長不到一寸。
第一個問題來了,已知是,鉤劍越長,先手鉤掛敵方兵器越容易,那到底鉤劍多長才更合適呢。
李孟羲決議一試。
他召來三百士卒,令士卒絡繹上前拿鉤劍與三尺劍相鬥,良久之後,他收集三百人士卒的意見,問到底哪一把鉤劍最好。
士卒九成皆言,最長的那把最好使。
那就對了。一個人的感覺或有偏差,多達三百人的感覺就不會錯了。當真是,鉤劍越長,越好用。
但隨之便又有一個問題,鉤劍畢竟是防身武器,太長攜帶不便,且會遇到緊急時拔之不出的尷尬,故,到底怎樣長度既足夠長又不會影響便利,這還得一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