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春秋刀法初學
字數:3654 加入書籤
李孟羲自從開始練槍,特別勤勞,早上老早就起,起來穿好衣服就往外邊跑圈,跑了兩圈回來就開練,都不用張飛督促,李孟羲足夠用心。
至第二十日,在練槍之餘,關羽過來教刀法。
關羽教學的時候手裏拿著一柄木製的青龍刀,給李孟羲一個小號的。
開始教學之前,關羽讓李孟羲先憑著感覺自己舞兩趟刀看看。
這可難不倒李孟羲,李孟羲可是看過亂七八糟的好多大刀套路的。
李孟羲回憶著記憶中的那些套路,一招半式的演練起來。
李孟羲想到好像有一招海底撈月的招式,就是,青龍偃月刀大刀從地上抄起,刀刃反過來往上撩,同時,一隻手托天朝上。
李孟羲做出了這個招式,關羽看的眉頭緊皺。
李孟羲還想到一個招式,就是似乎是京劇中那樣,把刀端在手中走滿一圈。李孟羲又比著做了。
還有,有種刀抵到地上,一手拽刀柄,一手做推掌式的動作。
關羽瞅著李孟羲一板一眼但招招不明所以招招找死的動作,關羽眉頭越皺越深。
所謂,關老爺麵前耍大刀就是這樣。
李孟羲所理解的春秋大刀的套路招式——全是錯的。
關羽終於忍不了了,他叫停。
關羽忍無可忍,他讓李孟羲解釋招式的用意都是如何。
李孟羲做了一個海底撈月式,刀刃反撩,另一隻手托天向上。
“對,對對!”關羽點頭,“就是這個模樣,手托頭頂,你是要做甚?”
李孟羲收了動作,他思索了一下動作,“手托頭頂,是為了格擋?”
關羽沉默了一下,“……你用手,想擋刀還是想擋槍?
青龍刀重幾十斤,你單手拎的動?還反著朝上撩,你撩的起來?”
李孟羲隱約知道似乎錯了,他老老實實聽關羽教導。
關羽批評了李孟羲所有招式,但凡不是雙手用刀的招式,關羽全把之批評的不值一提。
鑒於李孟羲根本就不會用重刀,關羽就從最最基本的教。
關羽手把手教李孟羲從握刀開始。
等李孟羲學會了基礎的持刀動作後,又出問題了,因為木刀太輕,李孟羲把刀用出大風車了。
關羽意識到這樣不太行,他立刻著人去吩咐鐵匠打造小號的鐵刀準備教學之用。
大刀跟長槍術有本質區別,長槍幾乎全在刺,而大刀九成動作都在砍,這就使得,對練也大不相同。
關羽讓李孟羲挺刀朝他砍去,李孟羲拿著刀就上。
學槍的習慣還在,李孟羲習慣著把刀柄架在腰間。
關羽看李孟羲動作不對,出言指出。
因為槍長,大刀短,槍輕,大刀甚重,所以如果按拒槍法拒刀,刀在身前太短,刀勢也太低,平拒著刀還非常耗費力氣。
拒大刀的正確姿勢是,抱刀。
關羽展示了一下抱刀的姿勢,就是刀尖斜向上,兩手抱刀在身前,如同懷抱琵琶。
關羽講解抱刀姿勢的好處,“刀豎著舉,重在上,好拿,這是其一;其二,刀刃高舉,刀勢高,隨時可劈砍而下,這叫蓄勢待發;其三,若力氣不濟,刀可抵在肩頭稍微借力。”
關羽這麽一講,李孟羲就完全明白了。
大刀的確太沉,尤其像關羽的青龍偃月更是沉的驚人,通體精鋼的青龍偃月大刀,要是平著拿,體力遭不住,且,平著拿刀,要想攻擊,還得再把刀揚起來,大刀的攻擊方式就決定了其不適合平端。
李孟羲明悟過來之後,他也學著關羽把刀刀頭斜朝上,刀柄斜在胸前握著。
“羲兒,攻來!”關羽邀李孟羲進攻。
李孟羲舉著刀朝關羽衝去,對著關羽嗷的一聲把刀劈下。
關羽後發先至,等李孟羲大刀劈下,等李孟羲力氣用老,關羽一刀砸出,啪一聲把李孟羲的刀砸到了地上。
關羽隻輕輕發力,把李孟羲手中的刀都打掉了。
等李孟羲把刀撿起。
“再來!”關羽再邀。
李孟羲戰意不減,舉著刀再砍。
還是一樣,李孟羲刀劈出來,關羽才動,又是後發先至,一模一樣的招式,又把李孟羲的刀砸到地上了。
如是數次,李孟羲長了記性,他機靈的先作勢豎劈,然後猛的橫掄。
關羽皺眉叫停。
“羲兒,你不能如此,哪有你這樣砍了半截變刀的。”
李孟羲都不解了,他看了看手裏的刀,又抬頭看向關羽,“如何不能?”
關羽耐心解釋,“刀那般重,猛砍出去,變不了。”
“如何變不了?我收著力,輕一點砍出去,留一半力,不就能變了?”
關羽被李孟羲辯駁的沉默了。
關羽沉默了好一會兒,他看了李孟羲一眼,“不是如此。你中途變刀,是想出其不意?”
李孟羲點頭,“是如此。”
關羽搖頭,“可你要知,青龍刀乃重刀,機變迅疾,非其所長,乃是其短。
你且想想,以青龍刀幾十斤份量,你就是再留力,能快過別人的槍了?
你留了力,既快不過別人,又失了力道,刀招盡廢也。”
李孟羲麵露鄭重,他明白關羽說的什麽了。青龍偃月刀太沉了,沉的無論如何在應變方麵無論如何都是頹勢,無論如何都比不過別人。
青龍刀的優勢隻有一個——勢大力沉。
關羽繼續諄諄教導,“要是尋常長刀,刀輕,應變倒是無妨,可我之青龍偃月,沉至不可再沉,應變之能,也弱至不能再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