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漯餘水(3)
字數:3834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水經注 !
濡水自孤竹城東南,逕西鄉北,瓠溝水注之。水出城東南,東流注濡水。濡水又逕牧城南,分為二水。北水枝出,世謂之小濡水也。東逕樂安亭北,東南入海。濡水東南流,逕樂安亭南,東與新河故瀆合。瀆自雍奴縣承鮑邱水,東出,謂之鹽關口。魏太祖征蹋頓,與泃口俱導也,世謂之新河矣。陳壽《魏誌》雲,以通河海也。新河又東北,絕庚水,又東北出,逕右北平,絕巨梁之水,又東北逕昌縣故城北,王莽之淑武也。新河又東,分為二水,枝瀆東南入海。新河自枝渠東出,合封大水,謂之交流口。水出新安平縣,西南流逕新安平縣故城西,《地理誌》遼西之屬縣也。又東南流,龍鮮水注之。水出縣西北,世謂之馬頭水,二源俱導,南合一川,東流注封大水。《地理誌》曰:龍鮮水東入封大水者也。
亂流南會新河,南注於海。《地理誌》曰:封大水於海陽縣南入海。新河又東出海陽縣,與緩虛水會。水出新安平縣東北,世謂之大籠川,東南流逕令支城西,西南流與新河合,南流注於海。《地理誌》曰:緩虛水與封大水皆南入海。新河又東與素河會,謂之白水口。水出令支縣之藍山,南合新河;又東南入海。新河又東至九濄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東逕海陽縣故城南,漢高祖六年,封搖毋餘為侯國,《魏土地記》曰:令支城南六十裏有海陽城者也。新河又東,與清水會,水出海陽縣,東南流逕海陽城東,又南合新河,又南流一十許裏,西入九濄,注海。新河東絕清水,又東,木究水出焉,南入海。新河又東,左迤為北陽孤澱,澱水右絕新河,南注海。新河又東會於濡。濡水又東南至累縣碣石山。
文穎曰:碣石在遼西累縣。王莽之選武也。累縣並屬臨渝,王莽更臨渝為憑德。
《地理誌》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驪成縣西南,王莽改曰碣石也。漢武帝亦嚐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於此。今枕海有石如埇道,數十裏,當山頂,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見,立於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則隱,及潮波退,不動不沒,不知深淺,世名之天橋柱也。狀若人造,要亦非人力所就。韋昭亦指此以為碣石也。
《三齊略記》曰:始皇於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始皇求與相見。神曰:我形醜,莫圖我形,當與帝相見。乃入海四十裏,見海神,左右莫動手,工人潛以腳畫其狀。神怒曰:帝負約,速去。始皇轉馬還,前腳猶立,後腳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死於海,眾山之石皆傾注,今猶岌岌東趣,疑即是也。濡水於此南入海,而不逕海陽縣西也,蓋《經》誤證耳。又按《管子》齊桓公二十年,征孤竹,未至卑耳之溪十裏,闟然止,瞠然視,援弓將射,引而未發,謂左右曰:見前乎?
左右對曰:不見。公曰:寡人見長尺而人物具焉,冠,右祛衣,走馬前,豈有人若此乎?管仲對曰,臣聞豈山之神,有偷兒,長尺,人物具。霸王之君興,則豈山之神見。且走馬前,走導也,祛衣,示前有水,右祛衣,示從右方涉也。至卑耳之溪,有讚水者,從左方涉,其深及冠,右方涉,其深至膝。已涉,大濟。桓公拜曰:仲父之聖至此,寡人之抵罪也久矣。今自孤竹南出則巨海矣。而滄海之中,山望多矣,然卑耳之川,若讚溪者,亦不知所在也。昔在漢世,海水波襄,吞食地廣,當同碣石,苞淪洪波也。
大遼水
大遼水出塞外衛白平山,東南入塞,過遼東襄平縣西。
遼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東流,直遼東之望平縣西,王莽之長說也。屈而西南流,逕襄平縣故城西。秦始皇二十五年滅燕,置遼東郡,治此。漢高帝八年,封紀通為侯國,王莽之昌平也,故平州治。又南逕遼隊縣故城西,王莽更名之曰順睦也。公孫淵遣將軍畢衍拒司馬懿於遼隊,即是處也。遼水又南曆縣,有小遼水,其流注之也。
又東南過房縣西。
《地理誌》:房故遼東之屬縣也。遼水右會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縣,東南逕廣成縣,北流,西北屈,逕廣成縣故城南,王莽之平虜也,俗謂之廣都城。
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水出西南石城山,東流逕石城縣故城南。《地理誌》右北平有石城縣,北屈逕白鹿山西,即北狼山也。《魏書?國誌》曰;遼西單於蹋頓尤強,為袁氏所厚,故袁尚歸之,數入為害。公出盧龍,塹山堙穀五百餘裏。
未至柳城二百裏,尚與蹋頓將數萬騎逆戰。公登白狼山,望柳城,卒與虜遇,乘其不整,縱兵擊之,虜眾大崩,斬蹋頓,胡漢降者二十萬口。《英雄記》曰:曹操於是擊馬鞍,於馬上作十片,即於此也。《博物誌》曰:魏武於馬上逢獅子,使格之,殺傷甚眾。王乃自率常從健兒數百人擊之。獅子哮呼奮越,左右鹹驚。
王忽見一物,從林中出,如貍,超上王車軛上。獅子將至,此獸便跳上獅子頭上,獅子即伏不敢起,於是遂殺之,得獅子而還。未至洛陽四十裏,洛中雞狗皆無鳴吠者也。其水又東北入廣城縣,東注白狼水。白狼水北逕白狼縣故城東,王莽更名伏狄。白狼水又東,方城川水注之。水發源西南山下,東流,北屈逕一故城西,世謂之雀目城。東屈逕方城北,東入白狼水。白狼水又東北,逕昌黎縣故城西。
《地理誌》曰交黎也,東部都尉治,王莽之禽虜也。應劭曰:今昌黎也。高平川水注之,水出西北平川,東流逕倭城北,蓋倭地人徙之。又東南逕乳樓城北,蓋逕戎鄉邑,兼夷稱也。又東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東北,自魯水注之,水導西北遠山,東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東北逕龍山西,燕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龍山之南,福地也,使陽裕築龍城,改柳城為龍城縣。十二年,黑龍、白龍見於龍山,皝親觀龍,去二百步,祭以太牢,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悅,大赦,號新宮曰和龍宮。立龍翔祠於山上。白狼水又北逕黃龍城東。《十三州誌》曰:遼東屬國都尉治,昌黎道,有黃龍亭者也。魏營州刺史治。《魏土地記》曰:黃龍城西南有白狼河,東北流,附城東北下,即是也。又東北,濫真水出西北塞外,東南曆重山,東南入白狼水。白狼水又東北出,東流,分為二水,右水疑即渝水也。
《地理誌》曰:渝水首受白狼水,西南巡山,逕一故城西,世以為河連城,疑是臨渝縣之故城,王莽曰憑德者矣。渝水南流,東屈與一水會,世名之曰{栱血}倫水,蓋戎方之變名耳。疑即《地理誌》所謂侯水北入渝者也。《十三州誌》曰:侯水南入渝。《地理誌》蓋言自北而南也。又西南流注於渝。渝水又東南逕一故城東,俗曰女羅城。又南逕營丘城西。營丘在齊,而名之於遼、燕之間者,蓋燕齊遼迥,僑分所在。其水東南入海。《地理誌》曰:渝水自塞外南入海。一水東北出塞,為白狼水,又東南流至房縣,注於遼。《魏土地記》曰:白狼水下入遼也。
又東過安市縣西南,入於海。
《十三州誌》曰:大遼水自塞外,西南至安市,入於海。
小遼水
又玄菟高句麗縣有遼山,小遼水所出,西南至遼隊縣,入於大遼水也。
縣故高句麗胡之國也。漢武帝元封三年平右渠,置玄菟郡於此。王莽之下句麗。水出遼山,西南流逕遼陽縣,與大梁水會。水出北塞外,西南流逕遼陽縣,注遼水,故《地理誌》曰:大梁水西南至遼陽入遼,《郡國誌》曰:縣故屬遼東,後入玄菟。其水西南流,故謂之為東梁水也。小遼水又西南,逕襄平縣,為淡淵。
晉永嘉三年,涸。小遼水又逕遼隊縣,入大遼水。司馬宣王之平遼東也,斬公孫淵於斯水之上者也。
浿水
浿水出樂浪鏤方縣,東南過臨浿縣,東入於海。許慎雲:浿水出鏤方,東入海,一曰,出浿水縣。《十三州誌》曰:浿水縣在樂浪東北,鏤方縣在郡東,蓋出其縣南逕鏤方也。昔燕人衛滿,自浿水西至朝鮮。朝鮮,故箕子國也。箕子教民以義,田織信厚,約以八法,而不知禁,遂成禮俗。戰國時,滿乃王之,都王險城,地方數千裏。至其孫右渠,漢武帝元封二年,遣樓船將軍楊仆、左將軍荀彘討右渠,破渠於浿水,遂滅之。若浿水東流,無渡浿之理。其地今高句麗之國治。餘訪番使,言城在浿水之陽,其水西流,逕故樂浪朝鮮縣,即樂浪郡治,漢武帝置。而西北流,故《地理誌》曰:浿水西至增地縣入海。又漢興,以朝鮮為遠,修遼東故塞,至浿水為界。考之今古,於事差謬,蓋《經》誤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