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找到了位置,也就找到了自己(1)
字數:6983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題記:歲月流逝的過程,我們是螢火蟲一樣穿行於黑暗中!
1.生命裏最重要的事情
前麵我們說過,少林寺所在的嵩山,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的中嶽。確切地講,是中原之中。現存我們所用的農曆,據說,就是以嵩山為中心來測量的。就在嵩山之南十多公裏處的周公測景台,相傳就是周朝時的周公測量日影的儀器。
有資料中說,“《周禮》中有”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記載,意思是在天地的中心——河南省登封市告成村夏至那天的中午,八尺表的影台影長,剛好是一尺五寸。”
聽住在降魔洞的楊師傅介紹,這裏的四季非常分明。比如說,一到立春那天,立刻就是春天時應該有的景象。一到八月中秋的時候,就能看到月亮掛在天空中央。
本來,我是想起碼要等到中秋以後再下山。可是,延竺師傅在我剛到那天就提醒過我,天快冷了,別忘了置辦些過冬的衣物。
如果我真打算出家的話,就要考慮去添些東西了。到底出不出家呢?
當我住到二祖庵裏的時候,這個問題就一直在我心中繞來繞去的,不得安寧。
因為我來之先,並沒來得及去想這個問題。一經延方師傅提醒,還真讓我有點心動。
畢竟,這樣就可以安心地去尋找自己所想要的答案了。更何況,還可以有機會學習自己一直想學的少林功夫了。
第三天下午,延方師傅專程上山來看我。主要是想看看我在山上能不能安下心來。
我非常坦白地告訴他說,我原本並沒打算要出家。就算要出家,我也要把原來答應朋友的事情辦完才行,要征得家裏人的同意才行。延方師傅一邊靜靜地聽我說著,一邊翻看著我寫的那些毛筆字。
不看我也知道,那些字,一開始的還算工整端正,往往越寫下去,就越來越零亂,甚至龍飛鳳舞。最後,甚至有時事後自己都無法認清寫的是什麽。
送走延方師傅,我覺得應該去請教一下延竺師傅。
沒想到延竺師傅二話沒說,就指斥我說,你這分明是在逃避。你如果有能力去做事,為什麽不去好好做事?
一番話說得我是熱血沸騰。是啊,既然我能做事,為什麽不去做呢?成天卻圍繞著虛無縹緲的事情,還自以為是,這算哪門子學問啊?
整整地想了一夜又一天之後,我決定盡快下山。
嵩山的風景雖然美不勝收,山中的明月雖然令人心曠神怡,這裏的日子雖然讓我自得其樂,然而終究不是我的家。這裏並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這個地方。在這裏,我更像一個被解除了武裝的戰士,生活雖然衣食無憂過得悠哉樂哉,可畢竟總是覺得少了什麽。
更主要的是,我在世俗生活中的忙碌中,反而會感到無比的心安。而在這深山的清靜之中,曾經安定的心情,卻總是如風中的落葉上下飛舞,飄揚不定,不知會落在何處。
內心裏的夢想,自己的原則,少年時的鄭重承諾。還有,十多年前早就想寫的一本書,三年前想要創辦一所大學的夢想,2003年春節以來的寫作計劃和創業雄心,難道真的就全部放棄了嗎?
是啊,想做的事情沒做完,就來躲進山中享清福。這不是逃避又能是什麽呢?
對我來說,生命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所經曆的種種奇特,種種體驗,種種感受,毫無保留地全寫出來。好讓更多的人都知道,這世上除了金錢、汽車和洋房,其實還有更值得去追求的東西,那就是人生和宇宙的真相,生命裏那妙不可言的巔峰體驗,以及通往永恒的道路。
有誰能夠比我更幸運呢?經曆了這許多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有誰能夠比我更幸運呢?一個見過了深淵裏的魚的人,到今天竟然還安然無恙地活著,而且毫發無傷,這不是奇跡又能是什麽呢?
有誰能夠比我更幸運呢?如果沒有親人朋友和同事的關心愛護,我又怎麽能走出這場困境呢?
“人生和宇宙的真相,生命裏那妙不可言的巔峰體驗,以及通往永恒的道路”。這就是我與生俱來的使命,這就是我今生唯一的目的和全部意義,這就是我在這個社會立足立身的本分事。
是的,我是該好好去用心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了。
不要再胡思亂想了,真的是這樣,不要再胡思亂想了。
“牆上的日曆,正一張張被無情地撕去。”
時間不等人,想做的事情就趕快去做吧。
2.君子思不出其位
回到上海後,我仍是住到默默大哥家裏。
嵩山之行的收獲真是太多,我應該好好地整理一下。
可是,默默的朋友很多,經常地來來往往,好不熱鬧。
於是我又回到了老家鹽城,期望家鄉的寧靜,能夠把我的頭緒好好地理出個甲乙丙丁來。
回到鹽城後,我想著應該去拜訪一下清真寺的王阿訇。一方麵是要謝謝他多年前的開導,另一方麵我也想多了解一下伊斯教的教理。
記得《金剛經》裏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我就想,如此說來,一切賢聖的有為法就應該都差不多的嘍?
時隔十多年了,王阿訇已經想不起我是誰了。盡管如此,他還是十分熱情地招呼我到會客室。
為我端來一杯熱茶後,他輕輕地告訴我說,請原諒不能相陪,因為現在正是伊斯蘭教曆的九月,是齋月,白天不作飲食,天亮前五點鍾左右,以及太陽落下後五點左右,可以隨意吃些食物。他還說,後天11月26日就是開齋節了,過完節就可以如往常一樣了,到時你也可以過來看看。
我非常恭敬地請教他有關伊斯蘭教的教規,比如,對一個人衛生習慣是如何來要求的?生活起居中有哪些的禁忌?等等。王阿訇用他那帶著河南口音的普通話耐心地解釋說:
伊斯蘭教的教徒一般都稱為“穆斯林”。穆斯林對衛生講究的觀念,與旁人的不同之處,在於更強調身體的潔淨。比如,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如果不小心弄髒了衣服,一定要立即把衣服換下來。男女房事後,要衝大淨,就是全身衝淋浴。注意,不是盆浴。一定要是從頭到腳的衝浴。讓髒水流入地下,保持身心的潔淨。做禮拜前,過節前,也都是要大淨的。而日常的洗漱則是小淨。
還有,王阿訇介紹說,“自死、血液、豬以及非以真主名義宰殺的牲畜”,這些都是不能食用的。提倡少吃少睡,穿著以寬大舒適為宜。服飾顏色以白色和綠色為好,忌用紅、黑、黃等顏色。
真真是不可思議呢!不過,我總覺得伊斯蘭教與我像隔著玻璃那麽厚的距離,看起來似乎很近,卻始終無法親密接觸下去。
光是它那獨特的文字,還有用來書寫這奇特文字的方筆,都已經讓我很是頭疼了。
還是覺得佛經裏的文字更為美妙易懂些,對我來說更加親切些。比如《圓覺經》裏的這一段兒: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舍,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複如是。”
四字一句,非常符合中國人言簡意賅的傳統,而且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容易記誦。
當然我也很喜歡《聖經》裏的優美文字,特別是《傳道書》的開頭部分。我曾經專門書寫成橫幅,掛在靠床的牆上。
有空的話就念一遍,立時覺得天地間廣闊無比: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麽益處呢?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太陽出來,太陽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的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江河都往海裏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還有,就是耶穌著名的“登山寶訓”裏的幾段兒,也是我一直喜歡讀誦的:
不要為自己積蓄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洞來偷,隻要積蓄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洞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在那裏。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麽、喝什麽。為身體憂慮穿什麽。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那一個能用憂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麽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麽、喝什麽、穿什麽。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
你們用什麽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麽量器量給你們。為什麽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剌、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讓我去掉你眼中的剌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剌。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你們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說得多好啊!不過,我還是更喜歡《哥林多後書》中的這一段兒:
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
我還特別注意到,《馬可福音》裏耶穌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隻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傭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仆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舍命,以為眾人謀福利。”這其實就是領導者的真諦。
法國人列維-斯特勞斯在他的《憂鬱的熱帶》一文中曾經寫道:“在1560年左右,在魯昂那地方,蒙田會見三個海員所帶到歐洲去的三個巴西印地安人。蒙田問其中一個,在他的國家裏酋長享有什麽特權,那個土著本身就是一個酋長,回答道:”特權,就是打仗的時候走在最前線。””
中國曆史上的三國時候,曹操的百萬大軍壓境,派人逼迫孫權投降。麵對強大的敵人,孫權猶豫不決,和大臣們來商量,結果,文臣要投降,武將要主戰,爭來鬧去地吵個不休。後來,一直奔波在外的周瑜回來了,孫權想起當年哥哥孫策的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於是就連夜去問周瑜。周瑜說道,要說投降,東吳所有的人都可以投降曹操,都可以繼續保有榮華富貴。而隻有主公你一人投降不得。我們這些大臣們要是投降了,可能依然會官複原位。可是主公你呢?曹操還會讓你東吳稱王嗎?孫權聽了,恍然大悟,這才下定決心去積極備戰,一心一意地聯劉抗曹。
是啊,頭兒不好當,老板也是頭兒,老板同樣也不好當。在中國當老板更不好當。尤其是中國民營企業的老板更難當。老板和員工的根本不同,在於各自的分工與職責。俗話說,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單單是這份責任,就會像一座泰山壓在人的肩頭上,有時甚至讓人喘不過氣來。上要為國家交稅收,下要對員工把每月工資按時發放,中間還要對客戶笑臉相迎。工作時間最長,與家人在一起時間最短。事業未有起色之前,起早貪黑地幹,事業走上軌道之後,依然是寢食不安。太多的事情要去操心,太多的麻煩要去處理,太多的未來要去看個清。然而,盡管如此辛勞,還仍然得不到人們的理解與支持。人人都以為老板很風光,卻不知老板內心裏的無奈。
古代的兵書上講,水井還沒挖好,做將帥的就不能說自己口渴了。帳蓬還沒搭好,做將帥的就不能說自己犯困了。飯還沒做好,將帥就不能說自己餓了。因為將帥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眾人的眼裏,關係著整個全局的動靜。做老板的差不多也是這個道理。
記得日本企業家鬆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他曾經製定了一個製度,就是每個經理上任時,就會讓這個經理的屬下集合起來,向這個經理宣誓,表示堅決服從經理的調度和指揮。鬆下幸之助認為,這樣做的目的,一個是讓領導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責任,一個是讓屬下意識到服從的重要性。隻有每個人的各盡其責,才能一道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