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40)
字數:5874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首楞嚴經疏 !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 機弩牙也。括筈也。箭受弦處也。皆喻唯一舍心。縱任自在遊諸等至。故雲獨行。不與違順二境相應。故雲研交無地。此天以中品雜修靜慮。慧用清虛。皆離定障。漸得清涼。名為無熱也 二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像一切沈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 十方世界唯一舍心。照了微妙。圓遍澄寂。故雲妙見圓澄。塵像慧障也。沈垢定障也。雜修上品。無漏功著。定慧障亡。故能妙見。圓澄十方世界。名善見也 四善現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 陶鑄鎔煉也。範土曰陶。鎔金曰鑄。圓澄之見既彰。定慧之功更著。故能鎔煉自在顯現無盡。故雲善現 五色究竟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究竟鞠窮也。群幾者群有之幾微也。即去無入有。有理未形之謂也。今此一天。窮到色理未形之際。故雲究竟群幾。窮色性性者。性體也。推至色性之元體也。二句 意。前多此例。或前句窮緣色等識。後句窮所依大種。劑此一天即入空處。故雲入無邊際。以空又是大種之所依。故名色究竟。如馬勝問佛。四大性當於何位滅盡無餘。佛雲空處近分。正在此天也 三結勝
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粗人所不能見 梵雲阿那含。此雲不還。此天是彼聖所居故。亦名淨居。非同凡夫有漏住故。以定力殊勝依報亦勝。同在世間境界各別。舉例可知 三總結
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純是禪定善想所感。無有情欲所對。故雲獨行無交。尚有色礙。故雲未盡形累 三無色界。此四無色無業果色。定多慧少。厭下色礙。想無邊空。次厭空處。乃至厭無所有。以非想非非想為究竟涅槃。有此四種分其位次。雖無業果色。然有定果色為識所依。此大乘說實有處所。若俱舍說。無色界無處。由生有四種。依同分及命。令心等相續。餘經說。有無色有情佛邊聽法淚下如雨者。此約大乘有定果說。前文亦說無色界天發願護咒也 文二。初列釋二。一正明感報二。初指回心不入
複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複有二種岐路 此標也。有即是色。頂即究竟。色於此住名色邊際。二岐路者。一出三界路。即回心人所覆二入無色路。即定性人所履。若凡夫外道既不入此五天。即從廣果無想二天而入。不在此二所履之限。如下自知
若於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此正明回心也。若於有頂禪中。故雲舍心。發無漏智。頓斷上界四地三十六品俱生煩惱。便證無學。仍又回心向大乘道。更不入於空識等處。以無上地惑故。然回心入大。有深有淺。但隨破惑有深淺耳。此類仍是樂慧那含。故得慧光圓通便出塵界 二辨入者類殊二。一別明四天四。初空處
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初二句躡前也。舍心有二。一有頂。二無想。若於有頂。用無漏道斷有頂惑。銷礙入空。此是樂定那含。即定性聲聞也。若於廣果無想。用有漏道伏惑入空。亦名舍心。即凡夫外道也。以此二天俱在舍心共一地故。覺身下正明此天。銷礙之言亦通前二。然行人厭患色法。如牢獄。心欲出離。即修觀智。破於色法。過於一切色相。滅有對相。不念種種相。入無邊空處。心與虛空相應。名為空處定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初句結前空處。次句破空入識。銷礙之無亦亡。故雲無礙無滅。此即唯觀於識。以破於空也。其中下正釋。唯留賴耶全末那者。此七八二識更互相依。定性愚法全不知有。冥然自留也。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雲半分。以此第六色心俱緣。故留半也。行人入此定時。厭患虛空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即舍虛空。轉心緣識。心與識法相應。故名識處定 三無所有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空處無色而存空。識處亡空而存識。皆名所有。今此空識俱亡。故雲空色既亡識心都滅。此二句先破三法也。十方下。正明行相。十方者諸法也。所緣色空識心等法一無所存。故雲寂然。所緣既寂能緣不行。故雲迥無攸往。以行人厭患於識三世之識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故舍緣識。轉心依無所有法。心與無所有法相應。名無所有處定。然今修大乘者多濫此定。但一切無著心無所寄都無一物即是大乘。如頑空無異。而不知。善能了達諸禪境界。斷伏曆然道品次第。如大圓鏡鑒於萬象不差不錯。方是大乘真修禪也 四非非想處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初二句指所依體。初句雙標。識性者標有細想也。不動者標無粗想也。次句轉釋不動義。前無所有處。猶用心窮研。令不緣識心與無所有法相應。今此一天。研窮心滅。伏令不動。故雲以滅窮研。於無下正釋行相。是依此識不動之處。故雲於無盡中。辨為非想。故雲發宣盡性。雖見盡而識在。故雲若盡非盡。雖見在而不起。故雲如存不存。由此義故名非想非非想也。此即第六識粗想不起。仍有細分及賴耶流注不息。故約此義以立其名。準俱舍雲。前三無色從如行得名。此有頂地約當體立稱也。行人入此定時。厭患無所有處想如癡有想處如癰如瘡。即舍無所有處。緣念非有想非無想之法。心與此法相應。故雲非有想非無想也 二總辨二類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 滅色取空。非真空性。妄謂為盡。故雲不盡。以不能灰滅心智故。言此等者總指四天也
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 即從色究竟天。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者。既不能發明智慧頓斷上惑成無學果回心向大。即以無漏聖道漸次厭舍。隨定感果。生此四天。受劫數報。方斷有頂地惑成阿羅漢。故名為鈍。言不回心者。且約對前利根者說。非畢竟不回。已如前說
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若從無想。用有漏道忻上厭下。漸至非想。認此有漏作無為解。便謂涅槃。至此不進。以不廣聞聖教不辨諸禪漏與無漏修證行相。壽終隨業必入諸趣也。言從無想來者。應是廣果天來。與無想同地。對五聖天名為外道。是外道類。故雲從無想來。若實入無想。必定退墮更不進修。準經論釋。無想外道業盡必墮。無上生義故 二辨異王臣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遊三摩提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所修行路 四空天人容是業報。彼四天王即是權化。以入大乘首楞嚴定為欲遊戲四禪四空諸禪三昧成佛事故。問前四禪王亦是權化。通凡夫耶。答四禪天王必兼凡聖。如前文說。五不還天四禪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此約一分凡夫所說。故知兼二也 二結示
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 身心滅盡者。色身必盡。其心若盡非盡。妄謂為盡。定性現前者。有定果色。若無此色。四心何依。故知有也 二總結虛妄
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 由不如實知真如法一。妄認所明。分別既生。從妄積妄。故雲不了等。當知。修禪觀人不達此門。或空處。或無所有處。或非非想處。動經六萬八萬大劫。身心寂滅報盡還墮。總名長壽天難。佛口親宣。那不明信。補特伽羅此雲數取趣 七修羅趣
複次阿難。是三界中。複有四種阿修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冘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法華瑜伽亦說有四修羅。大同於此。諸說修羅。或天或鬼。皆不明了。此經分明。可為標準 三結妄因以誡離二。一結妄因四。初總結虛妄
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 結指諸趣
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花。元無所著。但一虛妄更無根緒 結成虛妄也。精研猶細尋也。妄想受生七趣果也。妄想隨業七趣因也。此妄因果皆是無明有為虛相。無實可得。若望圓明如虛空華。本無所有。何根緒而可得耶 二通示業因
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回。經無量劫不得真淨 此示妄想受生也
皆由隨順殺盜淫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淫 此示妄想隨業也
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回性 結輪轉也。鬼倫天趣。略舉四惡三善之二也。有無相待互成傾奪。升而複墜。有輪無初 三顯正修行
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淫。雲何更隨殺盜淫事 若發三昧。唯見一體三德秘藏。妙般若也。常法身也。寂解脫也。有無二無非生死也。無二亦滅非涅槃也。唯一中道實相之理。離實相外更無別法。故雲雲何更隨殺盜淫事 四別示重結
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 殺盜淫三隨人別造。名各各私。所造攸同。故雲同分。業苦相對必無參差。故雲定處。即所感處也。既稱為妄。雲何有因。故無尋究。此即結答前文為有定處為複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之問也 二勸除斷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要除三惑者此正勸也。前雲。三緣斷故三因不生。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等。不盡下明不斷之失。修禪不持戒。是即魔羅業。以妄修於妄。真實可憐湣。汝妄下重指結答以示正邪也。前問雲。此道為複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今結答雲。汝妄自造非菩提咎。即以前句答後問。後句答前問也 大文第七。陳禪那現境者。此之境界。是修行人。由戒定慧漸修有力。內動煩惱。外動魔王。於觀行中五陰漸滅。從粗至細。滅一陰時。有十境界被境激發。或煩惱。或業種。或邪思。或天魔鬼神等。現諸異相禪中而發。行人若無多聞智慧。不能覺察。即便取著認非為是先雖修正。返入邪倫。佛哀此等無問而說。然諸經論。明坐禪次亦略說之。微細廣說無過此典。天台止觀。或引禪經說魔境界。亦出少分耳 文二。初如來無問自說三。一如來告語三。初結前生後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床。攬七寶幾。回紫金山。再來憑倚。普告大眾及阿難言 此經家敘。佛答阿難七趣已竟。慶喜既默。眾又無辭。合住說法。故雲將罷法座。然禪發境界。非一切智孰能知之。若不與說。末代修行遇此難敵。故再憑幾顯悲深也
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回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 真修行法。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 真修行法。即前二決定義觀音觀門內戒外咒兼前正解。俱是修行入覺之方法也 二示迷顯失二。初認魔境
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或汝陰魔。或複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 修妙觀智滌內垢障。故雲洗心。由魔引起分別念著。故名非正。陰魔等者。常說四魔。謂煩惱魔生死因也。陰魔死魔生死果也。天魔生死緣也。今雲鬼神等即天魔屬。若涅槃雲。皆是先世犯初重禁乃至餘篇而現者。此則業因種子被激而生也。是故行人先須明擇 二取少證
又複於中得少為足。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哀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 智論所說。此比丘者。不廣尋經論。師心修行。無廣聞慧。不識諸禪三界地位。但精勤不息。證得初禪謂是初果。乃至四禪離八災患。便謂已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者此雲無生。我已證得無生果。已離三界分段生死。所作已辦。更不進修。至無常時。四禪中陰見有生處。忽然起謗。我聞羅漢已得無生。今日雲何更有生處。若如是者。佛說羅漢並是虛妄。故知無有得涅槃者。由此起謗決定邪見。天中陰滅。墮阿鼻獄 三敕聽許說
汝應諦聽。吾今為汝子細分別 可知 二阿難佇聞
阿難起立。並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伏聽慈誨如文 三正為分別三。初總明三。一通明真妄二。初顯生佛體同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 一真妙體本無二相。前文雲。我與如來真妙淨心無二圓滿。斯則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 二明迷妄成異二。一迷真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