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39)

字數:589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首楞嚴經疏 !
    阿難。是等皆於人中煉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回妄想。流轉。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生理謂長生之理。即上十種修煉之法也。言人中者。以仙趣無別總報。即於人身總報果上。加以前來十種修煉。轉成仙也。妄想不真終隨業墜 六天趣二。一列釋諸天三。初欲界二。一列釋六。初四天王天
    阿難。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不求常住即不修正覺也。無定力故不能舍愛。有善戒故心不流逸。善根力故心澄身明。此則澄瑩欲心發生明性。此人命終。生須彌半。鄰日月宮。所有天眾皆此天管 二忉利天
    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欲愛漸微。於己室家亦減愛欲。故無全味。味著也。言淨居者不由雜穢。揀異行邪也。超日月者以善增故。愛心又減身則又升。故生忉利。忉利此雲三十三。帝釋居處也 三焰摩天
    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 未離欲心。逢境暫遘漸薄於下。故雲去無思憶。逢欲猶交。故雲動少。去無思憶。故雲靜多。斯行又增身則又勝。故生時分。焰摩雲時分。此是空居初天也 四兜率天
    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 行勝於前。故雲一切時靜。應觸者。應謂相應。觸即欲境。尚猶順而從之。故雲未能違戾。命終漸勝。故生此天。上升精微等者。即約一生補處菩薩所居器說。以同名兜率故。此雲知足 五樂變化天
    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無心於境。境自橫來。境自有心己何所味。故雲味如嚼蠟等。以樂變化五欲之境而受用故 六他化自在天
    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行事交者此亦橫陳也。前雖亡味。會境猶起欲心。此則無心。故雲了然超越。然今且約無粗相說。豈亡微細愛欲。以未離欲界故。化無化者。化即第五天。無化即下諸天。俱舍雲。樂受用他所變化五欲境故。以有自在力遣他變化而受用之。故雲他化自在。上之六天。皆因欲心漸輕得報漸勝。若情欲重者必不生天。俱舍頌雲。六受欲交抱執手笑視淫。亦明受欲輕相也 二結示
    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此之六天。身有光明。飛行自在。壽命長遠。漸增漸勝。不同下之人趣。故雲形雖出動。又人趣雜類壽命短促。遷變不常。天之福命卒難搖動。故雲出動。尚有欲境相遘。故雲心跡尚交。若至定地永無欲對矣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八(之三)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九(之一)
    長水沙門子璿集
    二色界者。以此界中依正二報色法殊勝。從勝為名也。通名梵世者。梵是淨義。離欲染故。禪所生故。異散動故。此界總有一十八天。若俱舍雲。三靜慮各三第四靜慮八。即除無想也。依大眾部。與今經同。即加無想 文三。一總指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此總明修心之人須假禪定然後發慧。定慧均平方稱靜慮。若不爾者。不得名禪。意顯此四位中皆因禪慧。然於其中所伏惑習差降有異。故分諸天。下自辨釋。或可此文約世間人不修無漏禪定不發無漏正慧。遂感四禪果報不能出離。凡夫雖曰修禪。但是有漏六行事觀不離虛妄不名禪那。如下文雲。此三勝流雖非正修真三摩地。又雲。但能執身不行淫欲等。又下結雲。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等 二列釋四。一初禪二。一釋三。一梵眾天
    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專意在此。故雲但能執身等。想念俱無者。由行六行厭下欲界是苦粗障忻上色界是淨妙離。故得欲界惑伏。名愛染不生。由是命終即生色界。故雲無留欲界。此即粗苦不起淨相現前。即是淨定。味此而生。名為梵眾。即凡夫所修六行伏惑之所感也 二梵輔天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已伏欲惑。故雲欲習既除。得上初禪定心顯現。故雲離欲心現。此結上也。於諸下正明此天。於定共戒愛樂隨順梵行成就防非不失。此則兼護律儀淨戒成德匡弼梵主。故名梵輔 三大梵天
    身心妙圓。威儀不鈌。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禪觀轉勝。受生細妙。故雲身心妙圓。複具戒德。故雲威儀不缺。此結前也。清淨下正明此天。於定戒中發慧明悟。斯則慧解過人。能為梵主統攝梵眾。準俱舍說。威德光明獨一而住。無尋準伺定力所感。下二天具有尋伺。又劫末後去劫成先來。外道不測。便執為常。又因起念見有天生。便執能生世間為一因主 二結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已離欲界八苦。故雲所不能逼。但是六行伏惑。故雲非真三昧。凡真修禪者。不於三界現身意。縱得勝妙定相現前。了了自知而無取著。今此雖得清淨似三摩地。以不了故味著受生。然能離欲散心粗動。故雲諸漏不動。是故結雲。此三勝流總名初禪。俱舍雲。離生喜樂地離欲界雜惡生得輕安樂。然此初禪所得功德有五支林。一覺。二觀。三喜。四樂。五一心支。行相如天台法界次第中 二二禪二。一釋三。一少光天
    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王為梵主。故雲統攝。戒定慧具。故雲圓滿梵行。此結前也。澄心下正明此天定心轉勝。故雲澄心不動。定光明發。故雲寂湛生光。二禪已上。離覺觀故。無有語言。但以定心發光。以光勝劣分其位次。此天喜相初生。慧光尚劣。名少光天 二無量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 從前少光。更發多光。光相轉增名光光相然。光相圓明映十方界。境隨光淨遍成琉璃。由定漸增。定光發照必無涯際。名無量光 三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 吸取任持無量淨光。以表言詮。名為教體。此光表詮離諸粗重。故雲發化清淨。隨機開示無不明了。故雲應用無盡。以二禪界地無前五識。但用光明以為表詮。以光為音。名光音天 二結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禪 二禪三天又勝下位。故名勝流。以得極喜。故雲一切憂愁所不能逼。初禪雖得喜支。極喜未生。在身粗故。但得離苦。猶有憂喜相對。今此二禪。定水潤心慧光明泰。喜支調適憂愁不生。名為定生喜樂地也。粗漏已伏者。忻上厭下但名為伏。以不斷故不名無漏。然此一地具四支林。一內淨。二喜。三樂。四一心。行相如常 三三禪二。一釋三。一少淨天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 初二句躡上。披音下正明此天。謂披能詮之教體現所詮之妙理。成所行之妙行。由是三慧既發妙樂攸通。定慧過前支林轉勝也。言寂滅樂者。滅前喜相而生淨樂。以喜相粗動此異熟樂恬怕寂靜。故名寂滅。定相猶劣。故名為通。始得此樂未廣周遍。名為少淨。淨亦靜也。有處亦名少靜天故 二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 淨空即靜樂也。定心轉勝。引發此樂令其無涯。樂既無涯。方是成就淨樂之義。此則名為徹意地樂。遍身輕安名無量淨 三遍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托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 前雖徹意地樂。止在身心未名為遍。今則遍於依正。樂淨圓融。世界身心無處不遍。殊勝妙樂以成淨德。言勝托者即此淨樂。是彼行者所依勝處。證此樂故名之為歸 二結
    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修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具大隨順者。一是隨順勝定二是離於憂喜。憂喜望樂俱為所厭。但是違境。故非隨順。今此妙樂世間第一。更無過者。方是隨順具足之義。安隱心中歡喜畢具者。意地異熟隨順自在。樂極於此。純一無雜。名為畢具。以此三禪名離喜妙樂地故。此地禪支具有五種。一舍。二念。三慧。四樂。五一心支 四四禪者。然此一地總報業但有三品。感下三天。其無想天但是廣果天中別報。凡夫境界上極於此。五不還者。自是聖人雜修靜慮。資廣果天故業令五品殊勝。隻於廣果總報之身生彼五天。與凡夫不同。由是向下別為一段 文二。一四根本二。一釋四。初福生天
    阿難。複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舍。粗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初五句結前生後。俱舍論說。第四禪離八災患。謂尋伺苦樂憂喜及出入息。又不為三災所動。名不動地。今雲不逼。即離下位苦也。苦因下釋不逼所以。尋伺憂喜等是苦之因。今既離之。故無逼迫。樂非常住者。別明樂支以對前苦。三禪雖得徹意地樂。然不常住。必須有壞。壞即成苦。此名壞苦。苦樂下正明此天。今第四禪苦樂俱舍。以一一地皆厭下苦粗障忻上淨妙離。棄下苦樂名粗重相滅。得上地定名淨福性生。以此禪定唯一舍受是福之體。既離下染。故名淨福 二福愛天
    舍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 唯一舍受與定心圓融。舍諸一切苦樂等法。於舍心中仍生勝解。於此決定忍可印持。不為異緣之所引轉。故名勝解清淨。由勝解力。於此圓融勝定之中愛樂隨順。令此勝定得無留礙。住心自在。受用無窮。故雲得妙隨順窮未來際等。問此有漏禪壽命有限。何得窮未來際耶。答此約得定報壽長遠動經劫數。雲窮未來。非約報後所論也。又此善定雖是有漏。而能隨順妙修行者。依第四禪引發此定。熏無漏禪。修願智無諍邊際定也。下五那含亦依此定。起有漏無漏雜修靜慮。若凡夫得更不進修。即許壽命有限。若聖人修。即得盡未來際。通此兩向。凡聖同修也 三廣果天
    阿難。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 於福愛中。分二所向。一直往道。即至廣果。二迂僻道。即至無想。此標也。若於下釋。若從發心已來不帶異計。直修根本四禪四無量善。熏禪福德。離下地染。備曆四位。至此福愛更增勝定。廣福所感。得生勝處。名廣果天 四無想天
    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舍心。相續不斷。圓窮舍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 此正明也。若帶異計。六行伏惑。漸厭漸舍。至福愛天得舍圓融。舍心相續。遍窮舍道。舍心亦亡不計身心。故名俱滅。此計無想為涅槃也。以此舍心為方便入無想定也。初舍粗心入於微心複舍微心入微微心。從微微心常修不息。便入無想。此皆修因也。心慮下即無想報。命終果報生無想天。壽命五百大劫。想心不行。故名灰凝
    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 此判成虛妄也。不了妄想體空。乃執生滅勞累。厭此生滅求不生滅。故雲以生滅為因。舍生趣不生。未是真不生。見第六識暫爾不行如冰夾魚。不知微細生滅。妄謂涅槃。非真涅槃也。故雲不能發明無生滅性。初半劫下卻釋彼報行相。準俱舍引婆沙釋彼生死位。多時有想。初生此天。經於半劫。始入無想異熟。名初半劫滅。欲無常時。從異熟出。經半劫有心。後始方死。名後半劫生。生滅中間一向無想。名無想天 二結
    阿難。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此第四禪離八災患勝下地故。名不動地。然有劫數。壽盡須舍。故雲非真不動。俱舍雲。然彼器非常。情俱生滅故。凡夫修定味著受生。名有所得。定慧均平能舍苦樂。勝下諸天。名功用純熟 二五不還天三。初標示
    阿難。此中複有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下無卜居。故於舍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九品習氣者。即欲界初禪二禪三禪各九品也。種現俱無。名為滅盡。此是聖人斷。故名滅。非同凡夫暫伏名滅。習氣既無。苦樂雙泯。離下界係。故無卜居。然未進斷第四禪惑。故於舍心眾同分中別立居處。以修禪時漏無漏雜。故此別居。俱舍論說。雜修靜慮五品不同。生五淨居。五品別者。謂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行相如別 二釋相五。初無煩天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 苦樂心滅。敵對則亡。形待既無。故雲不交。不交則無煩也。初滅苦樂二形待心。雜修初品。稍離定障。名為無煩。煩即障也。然下天亦離苦樂不名無煩者。以凡夫人忻厭暫伏非是永斷。今約畢竟不生。故得此名也 二無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