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雙鳳奇緣(20)
字數:8242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中國十大禁毀小說文庫 !
隻剩昭君獨坐帳中,睡也睡不著,對著銀燈,無計消遣,取了琵琶,彈一段思鄉曲調,又傷心一回。耳聽軍中更鼓三敲,一時困倦起來,倚在桌上,手托香腮,似夢非夢,但見兩個青衣女童走進帳來,口稱:“奉娘娘法旨,召見仙姬。”昭君便也起身,離了帳中,隨著女童,一路彎彎曲曲,到了一個去處。但見八字紅牆,衝霄旗杆。走進廟門,回廊曲榭,玉石金階,瓦蓋琉璃,窗分麂眼。上了九層月台,到得殿宇,殿外站著無數黃巾力士,殿內分立十餘個仙女,供桌上香煙縹緲,燈燭輝煌,黃綾帳內坐著一位難描難畫的天妃,頭帶十二冕旒,身穿赭黃袍,手捧碧玉圭璋,端坐正中。昭君看畢,隻聽得上麵喝聲:“仙姬見娘娘,還不下拜。”慌得昭君倒身下拜,口稱:“信女王嬙,願娘娘聖壽無疆。”那娘娘叫一聲:“昭君聽著,今日召你,非為別事,哀家乃九天玄女之神,隻因你姊妹有緣,召你前來,完你名節,日後還使你報仇有人。且將哀家鶴氅仙衣一件,賜你穿在身上,自使番王不敢近你。”說畢,便命女童將仙衣交與昭君。昭君接了在手,謝恩道:“得全名節回朝,重敘舊緣,自當將仙衣繳上。”天妃娘娘道:“大數不可逃也,何必癡心強求!仙衣自有人來收,不用你費心。”昭君還要再問,娘娘不答,叫聲“去罷”。仍命女童將昭君領出殿去。下了月台,出得廟門,見額上有:“九姑廟”三字,心內記著,但是不由山路而走,走上一座橋梁,見橋下碧波清水,十分可愛,在橋上貪看此水,不防女童把昭君向水內一推,嚇得昭君大叫:“我命休矣!”未知生死如何,且看聽下回分解。
§§§第五十三回單於城昭君約三事
銀安殿番王宴天使詩曰:
端陽佳節最堪遊,邀奴尋歡泛水舟。
舟返月明如寶鏡,通宵一醉已忘憂。
話說昭君在橋被女童一推,隻認墜於水中,哪知驚醒南柯,嚇得渾身香汗。見一件仙衣放在身旁,取在燈下一看,隻見霞光萬道,瑞彩千條,心中大喜,忙脫了宮裝,將仙衣穿在裏麵,隻有她一人知道,並未與王龍說知。耳聽譙樓已轉五鼓,暗想:“娘娘夢裏吩咐之言,句句還可記得,奴說回朝續緣,娘娘說是大數難逃,難道奴竟不能回天朝了?”想罷,又是一陣傷心,淚下如雨。苦了一刻,叫聲:“且住,娘娘說與奴姊妹有緣,贈奴仙衣,全奴名節,還使奴日後報仇有人,但奴姊妹,是一女流,又非男子,怎能習武,來殺番狗,代奴報仇呢?這句話兒,隻好付於流水了。”
想罷,不覺打了一個盹。天已將明,眾軍士埋鍋造飯。用畢,又要起行,昭君叫聲:“禦弟,此廟何名?”王龍出帳一看,見是牆上匾額,寫著“九姑廟”三個大字,忙回奏昭君。昭君暗暗稱奇,便差王龍進廟燒香,代她禮謝神明。王龍領旨進香已畢,回奏昭君,昭君吩咐拔寨起行,放了三聲大炮,一齊上馬,趕路長行。可憐昭君,在馬上一步懶似一步,怕到番城;軍士一步緊似一步,要趕路程。正行之間,忽見探子報與王龍道:“前麵已離番城不遠了。”王龍點一點首:“知道了。”打發探子去後,就來稟知昭君。昭君一見要進番城,苦在心頭,淚如雨點,叫聲:“昭君,你從此進了番城,如白染皂,再似璧玉無瑕,今生再不能夠了。”
一路想著,已到番邦城下,但見守城軍官,一個個頂盔貫甲,弓上弦,刀出鞘,各掛腰刀,拿了手本,一排排跪接昭君娘娘。昭君勒住馬頭,不肯進城,對著番官吩咐道:“爾等可代哀家奏知狼主,說昭君娘娘要請三件事,要狼主依行,方肯進城。”番官道:“請問娘娘是哪三件事,好待奴婢奏知狼主。”昭君道:“第一件,要番國稅簿;第二件,要你狼主輸心服意,進貢天朝;第三件,要你狼主免生異念,速將降書降表進與天朝,永不反叛。依了哀家這三件大事,那時哀家方進城與狼主相見,如不依允,要想哀家進此番城,寧可拚命城下,情甘一死,決不從命。”
番官領旨,急急報與番王。番王問道:“昭君娘娘如何還不進城?”番官啟道:“昭君娘娘不肯進城,要狼主依她三事。”番王聽說,哈哈大笑道:“孤得昭君,如獲連城之寶,今日到了我國,平生之願足矣!莫說三件事,就是她要孤家依三十、三百、三千件事,孤都一一依從,快請娘娘進城便了。”番官領旨出城,速速報知昭君道:“娘娘吩咐三件事,奴婢已奏狼主,狼主一一依從,快請娘娘啟駕進城,已排鑾駕伺候。”昭君吩咐,先抬過錢糧、稅簿、貢表一道,都親自看過,一一查收,另日差官解往天朝。昭君到了此刻無可推托,沒奈何,要進番城,總不免苦在心頭,悲悲切切,進了番城。番王帶了滿朝文武,來接昭君。到了午門,有番女扶了娘娘下馬,送至西宮。這些宮娥內侍都來參謁娘娘,一見昭君生得姿容絕世,都交頭接耳,暗暗稱羨道:“好個美貌娘娘,真似天仙下凡,怪不得我主興兵,討取昭君,耗費錢糧,卻也值得。”不言宮中議論之事。
且表王龍歸了館驛住下,三百護軍紮營教場。番王進了朝門,升坐銀安殿,文武朝賀,都道:“我主不枉一番勞心,得了天朝昭君,皆是我主洪福不小。”番王聞奏大喜,文武各加一級。眾臣謝恩已畢,番王方退殿,趕到西宮,去看昭君。忽見黃門官奏道:“今有征南大元帥婁裏受,同了聖僧,與眾將一起奏凱回朝,請旨定奪。”番王下旨道:“聖僧一路辛苦,不敢當其朝見,容日孤自到寺叩謝,婁裏受等著召見。”孤王一聲旨下,番僧歸寺安歇,婁元帥帶領眾將到了金階,俯伏地下,口稱萬歲。番王先慰勞一番,叫聲:“婁卿今已取到真昭君,以成不世之功,深慰孤懷,照卿原職加升三級,外賜黃金千兩,荷包四對。以下有功將士,俱各加官進爵,偏殿賜宴。兵丁犒賞免差兩月。毛延壽進美有功,賞賜黃金五百兩,荷包兩對。”
眾臣謝恩已畢,婁元帥仍將人圖繳上,番王吩咐內侍收起,又要退朝回宮,黃門官又奏道:“天朝差的新科狀元,又是娘娘禦弟,名叫王龍,帶領中國軍兵三百,一路護送娘娘到此,現在午門,候旨定奪。”番王聞奏,即傳旨,將天使召進金階。見王龍是一個白麵書生,大讚天朝人物,生得品格不凡。王龍見了番王,俯伏金階,口稱千歲千千歲,番王忙喚平身,賜繡墩旁坐。王龍謝恩坐定,番王道:“有勞天使,一路鞍馬勞頓,孤心何安!”吩咐殿上擺宴,代天使洗塵。一聲旨下,殿中擺了一席,款待天使。有內侍手執金樽敬酒,桌上珍饈,也不亞於中國庖治,怎見得,有詩為證:
山珍海味也相同,燒炸由來各用功。
濃淡調和烹飪手,百般巧妙有無窮。
王龍領了番王的酒宴,不敢過量,便出席,謝宴告退。番王命送至館院安歇,番王袍袖一展退朝,文武各散不表。
且言昭君進了西宮,一見宮女穿的服色,不比中國樣,口中聲音不同,昭君越思越想,好不傷心,暗恨毛賊:奴是南朝恩愛夫妻,被你拆散,逼到北番,來日奏知狼主,將你這賊萬刀千剮,粉身碎骨,好泄心頭之恨。毛賊呀!你隻知要害別人,如今反害自己了,這叫做:有恩不報非君子,有仇不報枉為人。又想番王進宮,須要如此這般,不出奴手掌心內。昭君正在沉吟,忽聽一聲駕到。未知昭君接駕否,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十四回昭君智哄番邦主
王龍計下蒙昏藥詩曰:
巧計安排太入神,一般歡喜哄癡人。
夢魂顛倒心迷惑,不辨假來不辨真。
話說昭君正在宮中十分悲苦,忽見番奴報道:“啟娘娘,狼主駕到西宮,請娘娘接駕。”昭君此刻聽說,猶如萬箭鑽心,千刀戮腸,沒奈何,點一點首,站起身來迎接番王,照著中國禮數,低低叫聲千歲。番王一見,十分大喜,連忙用手扶起道:“美人少禮。”說畢,攜手進宮坐定,先把昭君細細一看,好一個難描難畫的美人,怎見生得好?但見她:
發是千根烏油黑,鬢分兩處至耳根。
雁尾拖來垂腦後,中垂鬆髻巧十分。
臉如瓜子彈得破,不施脂粉亮如銀。
八字柳眉分左右,一雙俏眼碧波生。
鼻孔端正多福分,兩耳不小天生成。
櫻桃小口沒多大,一口銀牙白森森。
身材柳腰多窈窕,玉筍尖尖十指痕。
步步金蓮三寸小,紅繡花鞋足下登。
好似姮娥離月殿,不亞仙女降凡塵。
番王看了昭君,不由身子都酥軟了,恨不得即赴陽台,暗想:“番邦美女不少,三宮六院亦複多人,總不及昭君一二,孤蒙天賜良緣,今得與她共枕同眠,也不枉為一國人君。”又心中疑惑起來,命將人圖掛起,與昭君兩下比對,果然一點不差,方才心中暢快。即將人圖掛在西宮,一麵吩咐擺酒款待新人。
番奴領旨,忙將紅燭高燒,擺列二十四碟時新果品,一十八大碗海味山珍,番王上坐,昭君賜坐一旁,對對宮女斟酒,雙雙番奴上菜。昭君苦在心頭,也沒奈何,站起身來,勸敬番王幾杯。正當酒過三巡,菜添五次,番王也有幾分酒意,不禁快活起來,道:“孤為美人,日日想念,夜夜掛懷,折了許多人馬,費了多少錢糧,今方得美人來到我國,成就百年姻緣,孤也算遂了平生之願!”說罷,哈哈大笑。又道:“孤在北方,美人在南方,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不料緣份一到,千裏如同咫尺,孤好不快活人也!”吩咐宮女:“快敬娘娘一杯酒,算孤代美人洗塵。”宮女答應,斟了敬昭君,昭君也回敬番王一杯。彼此飲酒已畢,番王道:“想美人在中華既稱才女,必定色藝雙全,孤要請教一二。”昭君道:“妾本下愚陋質,多蒙大王錯愛,費了許多心機,今日得侍箕帚,妾之幸也。但妾才不堪上達天庭,若冒昧直陳,恐貽笑大王。”番王笑道:“美人不必過謙,孤一定要請教的。”昭君道:“請問大王,還是即席吟詩,還是曲譜新聲,願求示題。”番王道:“先請教美人佳作一二首,就以孤與美人今日合巹為題。”吩咐宮女取過文房四寶。昭君濡得墨濃,添得筆飽,展開錦箋,不假思索,一揮而就,成詩兩首,呈與番王。番王接過一看,上寫道:
其一:
本是南邦女,今來北帝城。
姻緣千裏係,覿麵兩心傾。
細飲珍味酒,還聆簫管聲。
人間多美事,雨露最關情。
其二:
蒙君多錯愛,枕上未尋春。
今夜偕花燭,此心對鬼神。
不須思故國,自是可憐人。
再把人圖比,曾知真未真。
昭君吟此二首,詩中大有喻意,好在番王酒後不解,隻是讚好道:“美人才堪倚馬,詩中句句不失《關雎》之體,孤得美人,宮中如得一良佐,孤之幸也。”說畢,哈哈大笑,吩咐宮女:“快敬娘娘一大杯酒,以潤詩腸。”昭君飲畢,又回敬番王一大杯。番王道:“還要請教美人新聲。”昭君道:“新聲不比詩詞,恐其中有冒瀆大王之言,有失大王清聽,望乞大王恕罪,方敢唱來。”番王道:“美人隻管放口,孤斷不來罪你。”昭君領旨,命宮女取過她的琵琶,彈出一曲:
自幼生來十九春,父母愛如掌上珍。
隻因一夢成異事,越州召取女昭君。
有奸賊子愛金銀,改了人圖起貪心。
一時不合將才使,自畫人圖費精神。
未遂奸謀懷了恨,一路哄到帝王京。
點黑痣,奏聖君,將奴貶入冷宮門。
身受苦,冤莫伸,無心得遇姓林人。
救出冷宮偕連理,抄沒奸黨問典刑。
透消息,走奸臣,逃至北方起刀兵。
將奴人圖來哄獻,硬要奴家獻番人。
可憐損兵與折將,苦壞天朝漢室君。
倘欲不舍昭君女,又怕江山不太平。
欲要舍了昭君女,好好夫妻兩地分。
夫妻本是同林鳥,一旦各自奔前程。
夫在南來妻在北,要想見麵萬不能。
琵琶別抱真遺醜,隻好千秋落罵名。
忍恥偷生來到此,保得漢室錦乾坤。
佑天子,救群生,憐兵將,恤萬民。
幹戈平靖四方定,總為區區一個人。
自古紅顏多薄命,何心惜愛戀浮生。
可歎世人癡愚子,貪花隻管逞凶橫。
隻利己,不顧人,何妨忍耐少煩心。
強中更有強中手,多少好漢付灰塵。
昭君彈畢,將琵琶遞與宮女。番王此刻也有半醉,並不懂曲中之意,隻是讚好。昭君怕番王醉後及亂,忙心生一計,便道:“啟大王,妾自南方一路到北,多蒙兄弟王龍保護,伏望大王召他進宮,賜他一杯酒,以酬他風霜之苦。”番王準奏,即將王龍召進宮內,賜他三杯禦酒。王龍飲畢謝恩,也要回敬番王。宮娥正要上前斟酒,昭君叫聲:“住著,待哀家親斟與大王吃。”一麵向王龍丟個眼色,王龍會意,暗在袖中取出迷昏藥,下在酒內。未知番王肯吃否,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十五回報冤仇怒斬延壽
仗仙衣嚇住番王詩曰:
舌劍唇槍利十分,隻知平地起風雲。
害人反使自身害,惡貫滿盈受典刑。
話說王龍將迷昏藥暗暗放在酒中,雙手敬與番王。番王此刻酒已難下,又礙著昭君情麵,不好不飲,隻管端杯一飲而盡。此酒不吃猶可,一吃時,大叫一聲“不好”,頓時昏迷過去,不省人事,幾乎跌下椅來,嚇得兩旁宮女,隻認番王大醉,急急扶王至床睡下。王龍告別離宮,隻剩了昭君,打發宮女撤去筵席,收拾安寢。沒奈何,在床邊和衣而睡,去伴番王,一宿晚景休題。
次日五鼓,番王酒醒,一見昭君睡在床邊,很不過意,便摟住昭君道:“昨日酒醉,不曾成親,帶累美人一夜未睡,孤心不安,今日孤家一定賠禮。”昭君趁機便奏道:“啟大王,成親乃是小事,妾有大冤未伸,伸冤方能成親,冤不伸則親不能成。”番王聞奏,大吃一驚道:“美人,仇人是哪個?今在何方?快說與孤知道,好代美人伸冤。”昭君道:“妾的仇人不是別人,就是毛延壽這個奸賊,他與妾有一天二地三江四海之仇,大王不斬此人,要妾成親,妾寧死不從。”番王一想:“延壽雖是美人的仇人,乃孤的功臣,孤怎忍殺他?若不將他取斬,美人又不肯成親,如之奈何!罷罷,也顧不得許多了。”便暗暗叫聲:“毛延壽,是你的對頭到了,非怪孤情過薄,孤要美人成親,也隻好忍著心,將你取斬,等你死後,再把你加封便了。”想了一會,道:“就依美人所奏。”昭君大喜謝恩。
早有番奴請番王臨朝,番王梳洗已畢,整冠束帶,別了美人,即刻登殿,受文武朝參。忽然心中大怒,便叫兩旁武士:“將誤國奸賊毛延壽,推出午門取斬。”一聲旨下,早閃出許多武士,上前動手,從左班中推出毛延壽,也不由他分辯,一個個揪袍褪帶,背剪牢栓,推推擁擁,朝外就走。隻嚇得兩旁文武,麵麵失色,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不知狼主為什事故,要斬延壽。與他無交者,不肯出頭,隻有衛律,撇不過師生之情,出班奏本道:“臣啟狼主,不知毛丞相所犯何罪,該問典刑。”番主聞奏,說不出宮中的私事,隻回道:“毛延壽身為天朝大臣,既可獻人圖與我國,挑動兩下刀兵,焉知將來不可又挑動他邦?此乃誤國之賊,容他不得,故此取斬。”衛律道:“毛丞相雖不忠於天朝,卻忠於狼主,望狼主念他獻美有功,將功折罪。”番王聽說,把臉一沉道:“毛延壽是一定要斬的,卿家不必多奏。”衛律見不準奏,已知是代昭君報仇,不敢多言,隻得歎息,退在一旁。
番王當殿即命番奴請昭君娘娘出宮,監斬毛延壽。番奴領旨,去不多時,請了昭君上殿,見了番王。番王即下龍墩,攜了昭君手,同至五鳳樓前,並肩坐下。但見毛延壽背插斬旗,跪在下麵,昭君一見,由不得怒從心起,指著毛延壽罵道:“好大膽奸臣,身為首相,祿享千鍾、富貴極矣,漢王有什虧負於你,奴也與你無冤無仇,千番百計,使奴活活夫妻,兩地分開,賊呀,你隻知日頭在午,誰料也有今日?”昭君一席話,隻說得毛延壽低頭不能回答。番王一旁解勸道:“美人不必煩心,隻等午時三刻一到,開刀斬了奸臣,便消你心頭之恨,何必說話勞神?”毛延壽在下麵,聽得番王一番言語,不由地三屍暴跳,七竅生煙,大叫一聲:“狼主,是何言也?臣乃娘娘的仇人,卻是狼主的功臣。想臣來獻美,使狼主得此美人,且想昨夜之歡娛,非臣不能有此。臣不曾犯法違條,無故遭刑,死難瞑目,望狼主開一線之恩,赦臣老命罷!”番王倒被他這一番話,心中說軟了幾分,反勸昭君道:“美人且看孤薄麵,饒他一命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