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粉妝樓(30)
字數:723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中國十大禁毀小說文庫 !
次日五鼓,柏爺起身,將一切錢糧、號簿、誥封掛在大堂梁上,擺了香案,望北謝了聖恩,悄悄地出了衙門。將行李裝上車子,令家人同小姐先行,自己押後,往淮安進發。一路上並不驚動一個地方官府,隻是看山玩水,慢慢而行。那京城中百姓過了一日,知道這個消息,人人歎息。隻有沈太師的一班奸賊,卻人人得意。次日沈謙入朝見了天子,將削去柏文連的官職奏了一遍,天子默然不悅,口中雖不明言,心中甚是不樂,暗道:“這予奪權柄都被他自專,不由朕主,將來怎生是好?”這且按下不表。
單言柏文連出了長安,行了半個多月,那日到了山東兗州府的地界,家人稟道:“離此不遠,就是雞爪山的地界。山上十分厲害,請老爺小路走罷。”柏爺道:“不妨。我正要去看看山寨,你等放心前去。”眾家人隻得向大路進發。行了數裏,遠遠看那雞爪山的形勢,但見青峰拔地,翠嶂衝天,四麵八方,約有五六十個山頭簇擁在一處,一帶澗河圍繞,千條瀑布懸空,十分雄壯。
柏爺暗暗點頭道:“果然好一個去處!怪不得米良、王頤敗兵於此。”近前再看時,隻見山裏麵殺氣衝天,風雲變色,鬆林內飄出兩杆杏黃旗,上有鬥大的金字,寫的是:“為國除害,替天行道”。柏爺連連嗟歎。猛聽得半空中一聲炮響,山頂上五色旗招展,呼哨一聲,四麵八方都是人馬衝下山來,將柏爺的一行人馬圍在當中。早有一員老將,白馬紅袍,衝到柏爺馬前,將手一拱道:“老妹丈好認得我了?”柏爺見山上兵來,吃了一驚,正要迎敵,忽見有人稱他“妹丈”,抬頭一看,卻是李全。因嘍兵探得柏爺過此,軍師謝元特請他來迎接。當下柏爺見了李全大驚道:“老舅兄來此何幹,莫非是要買路錢麽?”李爺道:“特來請妹丈上山,少敘片時。”柏爺道:“原來如此。”隻得同李爺並馬而行。
行到半山路口,旗幡招展,一派鼓樂之聲。有裴天雄帶領著眾英雄、各家的公子,個個都是錦衣繡襖,白馬朱纓,大開寨門,迎下山來。眾英雄見柏爺駕到,一齊下馬,邀請柏爺進入寨門。隨後祁巧雲、秋紅並眾家小姐等,令嘍兵打了兩乘大轎,前來迎接小姐與張二娘進寨。來到後堂,先見了李太太、裴夫人,後來拜了羅太大、程玉梅、祁巧雲、孫翠娥、胡孌姑等。
眾人一一見過禮,裴夫人吩咐家人設宴款待。正是:
一群仙女歸巫峽,滿殿嫦娥赴月台。
按下後寨之言不表。且說柏文連、祁子富到了聚義廳,先同李全、盧宣、金員外行了禮,然後與裴天雄並各位英雄見禮已畢,才是羅燦、羅焜、李定、秦環四位公子前來拜見。柏爺偷眼看那一眾英雄,人人勇健,個個剛強,暗暗稱奇。正是:
一群虎豹存山嶺,十萬貔貅聚綠林。
裴天雄吩咐擺宴,序次而坐。飲酒之時,柏爺向李爺稱謝道:“多蒙老舅兄收留小女,反帶累尊府受驚。”李爺道:“皆因小兒被米賊所害,若不是趙勝、洪惠相救,裴大王相留,早已做刀頭之鬼了。”裴天雄說道:“皆眾英雄之力。”羅燦性躁,說道:“舍弟多蒙令侄侯登照應狠了!”這一句話隻說得柏爺滿麵通紅,說道:“都是那侯氏不賢,險些傷了老夫的女兒性命。我今番回去,定拿侯登正法,豈可輕放!”
當下,柏爺酒席終了就要起身告退,裴天雄等一齊向前留住道:“既來之,則安之。不棄荒山,就請大人在此駐馬。明日同去整治朝綱,除奸臣,去佞黨,伸冤報仇,向邊關救回羅爺還朝,有何不可。”柏爺聞言,忙忙回道:“老夫年邁,不能有為了,這些事隻好眾位英雄勇往向前去罷。”裴天雄道:“既是大人不肯出去交鋒,請坐鎮山寨,待小侄等出征便了。”柏爺執意要行。謝元道:“既如此,隻留大人小住一兩日便了。”柏爺道:“這可以從命。”
按下柏爺被眾人留住在山寨。且言那京城中被人劫了法場,又壞了一位都堂巡撫,天下都有報章,人人傳說。那日傳到淮安府,侯登知道消息,吃了一驚,說道:“不可了!柏都堂是我的姑父,他既壞了,不日一定回來,這番絕不饒了我。自古道:‘打人先下手。’倒要防備要緊。”猛然想道:“三十六著,走為上著。隻是本家又窮,往哪裏去安身才好?”想了一會道:“有了,有了,昔日米將軍在淮安府飲酒,我同他有半麵之識,不如多帶些金銀前去投奔他,求他在沈府中大小討個前程,就不怕他了。”主意已定,到晚上偷開庫房,盜了三千兩金子,打在箱內。
次日推說下鄉收租,叫家人挑了行李,雇了船隻,連夜到了鎮江。尋了門路,先會了米中砂,然後見了米良,呈上一千兩金子。米良大喜,收了金子,隨即修書一封。令侄兒米中砂同他一路進京,說道:“你二人會見太師,細說賊兵虛實,呈上捐官的銀子,自然大小有個官做。”二人大喜,一齊動身進京。
不分日夜,趕到長安,尋了門路,先見了錦上天,錦上天替他二人呈上了來書。見了太師,太師就問候登道:“你既是柏文連的內侄,你可將他的情由說與老夫知道。”侯登見問,就將柏文連同羅焜結親,暗與雞爪山來往的情由,細細說了一遍。沈謙吃了一驚,說道:“原來他同眾國公都是舊相好的!若不先殺了眾國公,內變起來,怎生是好?”想了一想,命侯登等且退,另日除官。隨即取令箭一枝,吩咐家人,快令王虎、康龍二將速速同刑部大人,點齊五百名刀斧手,即下天牢,將各家的公爺、老幼、良賤並大盜龍標,一同解赴市曹斬首。
家人得令,出了相府,傳了二將,披掛齊整,點了五百名刀斧手,會同刑部吳法,將秦雙、程鳳、龍標、尉遲公爺、徐公爺、段公爺等各家的人口一齊綁了,押到市曹跪下。可憐哭聲震地,怨聲衝天。六部官員齊到法場監斬。人人歎息。隻見黑旗一展,叫令開刀。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六十六回邊頭關番兵入寇
望海樓唐將遭擒
話說沈太師聽了侯登之言,就將各家公爺一齊綁出市曹,並不請當今的聖旨,就要斬首,急急開刀。卻好驚動了衛國公李逢春,聽得此信大驚,心生一計,忙忙趕到法場,大喝道:“刀下留人!”一馬闖到沈謙的公案,叫開左右,向沈謙低低說道:“太師,若斬了眾人,大事休矣。”沈謙問道:“是何緣故?”李爺道:“太師爺要圖天下,要買住人心!一者不可多殺,使聞者害怕;二者雞爪山的賊人,有一半是眾家的公子,若知他父親已亡,必然前來報仇,反為不美。以卑職愚見,等太師登位之後,先剿滅了雞爪山的禍根,那時再斬他們也不遲。況且他們坐在天牢,如籠中之鳥、網中之魚,也飛不到哪裏去。”沈謙被李爺這些話,說得心中大喜,道:“多蒙老兄指教,險些兒誤了大事。”忙命刑部吳法仍將眾人收禁,回相府去了。
不表沈賊回府。且言李逢春一句話救了數百人性命,心中也自歡喜。後人有詩讚道:
絕妙機權迅若風,仙才不與眾人同。
一言得活群臣命,不愧中原衛國公。
話說沈太師到了相府,進了書房,就有家人呈上一本邊報。太師一看,原來邊頭關宗信告急的文書說:“邊頭關自從羅增陷在流沙,番兵十分厲害,求太師添兵守關,要緊。”沈賊大驚,即令刑部吳法:“領兵三千,前去守關!”又令米中砂:“解糧接應。老夫親領大兵隨後就到。”
那吳法同米中砂得令,隨即收拾,點了三千人馬,不分晝夜趕到邊頭關,早有宗信同四名校尉,接入中軍帳坐下。當晚設宴款待,吳法問道:“番兵共有多少人馬,幾名戰將?”宗信說道:“番兵共有十萬,戰將千員,十分厲害。那領兵元帥父子九人,名喚九虎。”吳法大驚道:“那九人姓什名誰?可曾與他戰過幾陣?”宗信道:“那老將姓沙名龍,所生八個兒子名喚沙雲、沙雷、沙雹、沙露、沙電、沙雯、沙霖、沙震,都有萬夫不當之勇。更有一位女將喚做木花姑,一位太子喚做耶律福,用兵如神。”吳法聽了說道:“彼眾我寡,怎生迎敵?”
按下吳法在關內憂愁。且言那番邦元帥沙龍,次日傳命,令八個孩兒領動大兵,搖旗呐喊,一直殺到關下討戰。早有藍旗小校飛馬進關報道:“啟老爺,番將前來討戰,請令施行。”吳法大驚,卻好米中砂催糧已到,一齊披掛齊整,帶領眾將到敵樓上來看。那樓名為望海樓,萬北關第一個要緊去處。那城高河闊,急切難攻,所以宗信能守這半年。當下吳法同眾人上樓一看,隻見那十萬番兵,四麵八方圍住了關口,人人勇健,個個剛強。怎見得,有詩為證:
十萬貔貅隊,三千虎豹兵。
休言身對敵,一見也魂驚。
話說吳法正在觀看番兵,猛聽一聲“唰咧”響處,隻見番營裏兩杆皂旗展開,閃出一員老將:頭戴紫金盔,雙飄雉尾;身穿龍鱗鎧,滿插雕翎;紫麵銀須,濃眉大眼;手執大刀,坐下馬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左右擺列著四十名戰將,都是反穿毛襖,雉尾高飄,鐵甲鋼刀,金鞍白馬,如燕羽一般排開,前來討戰。吳法好不駭怕。那番將縱馬提刀大叫:“關上的,誰敢下來送死!”吳法正要親自出戰,隻見米中砂提刀上馬,說道:“末將前去迎敵。”吳法大喜,忙令宗信下關,同去迎敵,說道:“小心要緊。”
當下二人披掛齊整,領兵放炮,開關殺出城去。兩下裏壓住陣腳。米中砂拍馬舞刀,便叫道:“來將通名!”隻見那番將將刀一拍說道:“俺乃六國三川征南大元帥沙龍是也!快通名來領死!”米中砂道:“俺乃大唐吏部尚書米大人的公子、加封蕩寇先鋒米中砂是也!”沙龍聞言,舉刀就砍,米中砂對麵交還。二人戰了二三個回合,米中砂抵敵不住,正要敗走,宗信見了,拍馬掄刀,更來助戰。沙龍戰了二人,毫無懼怯。隻戰了四五個回合,沙龍大叫一聲,一刀砍中宗信的左臂,滾鞍下馬,被小番兒擒去了。米中砂大驚,虛砍一刀,回馬就走。沙龍大叫道:“好唐賊,往哪裏走!”縱馬趕來,那大小番將,一齊追殺,勢不可當。吳法嚇得麵如土色,米中砂在下,又不好放炮。米中砂才到城門邊,那沙龍馬快,早已跳過吊橋,領了眾將齊到城下,就連城門也閉不及了。
米中砂才進了城,那沙龍父子九人早已衝進來了,吳法大驚,慌忙下了樓,上馬就走。那沙龍父子九人,領了大隊人馬趕來,正與米中砂交馬,隻一合,被沙雲一鉤連槍擒過馬去了。沙龍便來追趕吳法,吳法舍命殺條血路。敗回二關去了,這一陣被沙龍奪了關。吳法這裏,三千人馬傷了一半,敗回二關,急急寫下告急文書,星夜到長安去了。
那番將沙龍得了頭關,就將十萬番兵引入城來,打開府庫倉廒,賞了三軍。安民已畢,歇馬三日,放炮起兵,又到二關討戰。吳法同二關的總兵,吩咐大小將官緊守城池,不許亂動,堅守不出。沙龍每日領兵到關下辱罵。一連三日,不敢交鋒。沙龍見關中不敢出戰,吩咐眾將四麵搭起雲梯,安排神機火炮,連夜攻打,十分緊急。隻嚇得關中那些文官武將、軍民人等人人膽落,個個魂驚,幸爾城高牆厚,攻打不破。吳法親自領兵,日夜輪流守護,專等長安的救兵。
且言那差官連夜登程,不一日趕到長安,進了相府,呈上公文。太師一看大驚,忙請六部前來議事。不一時,眾人來到相府,太師將來的文書與眾人看了一看。米順見拿了米中砂,暗暗吃驚,說道:“大事未成,倒傷了自家的侄子。”想了一會道:“不若乘此行了大事再講。”便向沈謙說道:“目下四海刀兵紛亂,多因太子暗弱。不若乘此機會,太師登了龍位,大封天下英雄,再點大兵與番兵交戰。若是勝了,自然是一統天下,獨掌乾坤;倘若不勝,就與番邦平分天下,也由得太師主意。豈不是兩全其美。”沈賊大喜,說道:“言之有理。”遂傳齊了新收的一班武將並那六部的文臣,約定了次日議行禪位。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六十七回眾奸臣乘亂圖君
各英雄興兵報怨
話說沈太師聽信米順之言,便要篡位。傳齊了武將,各領禁軍人馬,保守各門,以防內變;傳齊了六部文官,伺候入朝辦事,草詔安民。眾人去了。那長安城中,紛紛論說,早驚動了李逢春。李逢春聽了大驚,忙忙上馬,趕到相府,見了太師。
太師說道:“李先生此來,必有緣故。”李逢春道:“特來相吊。”太師大驚道:“老夫明日登位,何出此不吉之言?”李逢春雙膝跪下道:“明日太師登位是君,李某是臣,豈有臣不諫君之理?明日登極之言,是誰人的主見?”沈太師道:“是吏部米順之謀。”李逢春道:“米順誤國,就該斬首。”太師聽了大驚道:“為何米順誤國該斬?”李逢春道:“現今內有雞爪山未平,多少英雄作難;外有邊頭關入寇,無窮番寇縱橫。一旦太師登基,頒詔天下,倘若雞爪山的賊兵以誅篡為名,興兵造反,約同了番兵,一齊入寇,番兵戰於外,賊寇亂於內,兩下夾攻,怎生迎敵?豈不誤了大事!”
沈賊聽言,忙忙稱謝道:“多蒙先生指教,險些兒誤了大事。”忙喚家將章宏,吩咐道:“快去止住了眾人,不要亂動。”章宏領命去了。沈謙複問李逢春道:“計將安出?”李爺道:“為今之計,隻有再點大兵,先去平了番寇,再作道理。”太師依言,次日傳齊了文武,說道:“番兵入寇,且慢登基,先去平番要緊!”遂取令箭一枝,令兵部錢來、工部雍儺領兵五萬,新收的戰將三十員,分為兩隊,上邊頭關去平寇。又令米順領兵一萬,拜王虎、康龍為先鋒,前去鎮江,會同米良、王順,到登州府征剿雞爪山去。眾人得令,分頭領兵,擺齊隊伍,搖旗呐喊,放炮起營,一齊動身去了。
消息傳入雞爪山,裴天雄聞言,冷笑一聲道:“又來送死了!”遂請眾位英雄商議。卻好柏文連仍在山上,聞得此言,說道:“老夫要回家走走。”謝元道:“既是大人要去,隻怕令侄已不在家了,回府必有別的禍事。不若點幾十個嘍兵,同大人回府迎接家眷來山,以避兵亂便了。”柏爺隻得依了,帶了三十名嘍兵,回淮安去了。
且言侯夫人見侯登去了半月未回,心中正在憂愁,忽見家人入內稟道:“老爺回來了!”侯夫人大驚,隻得接進後堂。夫妻行禮坐下,柏爺未曾開口,夫人假意哭道:“可憐玉霜女兒,自從歿後,我舉目無親,今日老爺回來,倍增傷感。”柏爺心中暗笑道:“女兒現在,還要弄鬼。”仍推不知,說道:“女兒既死,哭她做什麽?我且問你,侯登今在何處?難道又躲了不成?”侯氏又扯謊道:“半月之前,已回家去了。”柏爺道:“幾時來?”侯氏道:“未曾定日子。”柏爺更不下問,吩咐家人:“快快收拾,避兵要緊!”眾人與那三十餘嘍兵一齊動手收拾,那些衣囊細軟裝上車子。柏爺上馬,侯氏坐轎,一齊起身趕到雞爪山。
進了寨門,見過了眾人,令柏玉霜同秋紅出來相見。侯氏看見二人,暗暗吃驚道:“玉霜同秋紅為何在此?”當下柏爺發怒道:“你說女兒死了,今日卻為何在此?你這個不賢,縱容侯登作惡,險些兒傷了我女兒的性命;若不得眾位英雄幾次相救,久已死了。你這不賢之婦,要你何用!”拔出佩劍就砍。慌得柏玉霜一把扯住柏爺的手,哭道:“都是侯登所為,不怪母親的事。”內堂李太太、羅太太、裴夫人、張二娘、金安人、程玉梅、祁巧雲、孫翠娥、胡孌姑等,一齊出來勸住,柏爺扯住侯氏夫人入內去了。那侯氏麵上好生沒趣,隻得向柏玉霜陪話,小姐仍照常一樣相待。外麵,眾英雄勸柏爺飲酒,忽見巡山的頭目稟道:“山下有雲南馬國公領了一隊人馬,前來要見!”眾英雄大喜,傳令大開寨門,齊來迎接。
原來,馬爺在雲南候旨,要征邊關。後來飛毛腿王俊回來報信,說天子聽信沈謙讒言,不準請兵,將長安祖墳鏟平,一切本家盡皆拿問。馬爺聽得此言,隻急得三屍暴跳,七竅生煙,將定海關選來的三千鐵騎一齊調發,同公子馬瑤、金錠小姐帶領家眷人等投奔雞爪山,要同羅公子興兵報仇。當下眾英雄迎接馬爺上山,進了聚義廳。與眾英雄見禮畢,早有眾家夫人小姐,將馬太太同小姐迎接到後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