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激賞孩子應掌握分寸(3)

字數:409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 !
    7.鼓勵孩子挑戰挫折和失敗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個人都要經曆這樣或那樣的失敗和挫折,要想獲得成功,就要經曆千百次的嚐試和努力。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當他努力去做一件事情時,等待他的很可能並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敗。這時,父母就應當及時給予他鼓勵,讓他鼓起勇氣,再試一次、兩次甚至更多次,直到成功。
    春節期間,明明從電視上看到歡慶春節的熱鬧場麵總少不了踩高蹺,於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央求爸爸給他買高蹺。
    爸爸心想讓孩子學高蹺可以鍛煉孩子的膽量和意誌,於是就到市場上買了一副。
    爸爸讓明明坐在椅子上,很認真地給他綁好了高蹺:“好了,站起來吧!”
    明明興奮地想站起來,可是剛一動身,卻又坐在了椅子上。
    “怎麽了?怎麽不站起來?”爸爸問他。
    “我怕摔倒。”
    “沒關係,站起來,往前走。”爸爸鼓勵他。
    明明鼓起勇氣,晃晃悠悠地站了起來,可是剛邁了一步,就立足不穩,摔了一跤。明明的臉上頓時沒有了剛開始時興奮的表情,而是一臉恐懼。
    “摔跤沒什麽的,不管是誰,剛開始學的時候都要摔跤;不摔跤是學不會的。來,再試一次!”爸爸拍拍兒子的肩膀說,“不用怕,爸爸小時候也是這樣學的,鼓起勇氣,一會兒就學會了,繼續!”
    明明雖然很害怕,但還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腳下要動起來,看著前方,別害怕!”
    就這樣,在爸爸的一次次的鼓勵之下,明明終於學會了踩高蹺。
    當孩子為失敗感到恐懼或難過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度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麵前唉聲歎氣,更不能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讓孩子明白,失敗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這次不行,下次再來;多試幾次,總會取得成功。
    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把一條梭魚放進一個有許多小魚的水池裏,隻要梭魚餓了,張張嘴,就可以把小魚吞進肚子裏。過了一段時間,科學家用一個玻璃瓶罩住了梭魚。開始時,小魚在瓶子外麵遊來遊去,梭魚就衝上去,企圖吞食小魚,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魚的衝撞越來越少,最後,它完全絕望了,放棄了捕食小魚的所有努力。
    這時,科學家取走了罩住梭魚的玻璃瓶,但這時候備受打擊的梭魚已經沒有了鬥誌。無論有多少小魚在它的身邊甚至嘴邊遊來遊去,它都不會再張嘴。最後,這條可憐的梭魚就這麽活活餓死了。
    無數次的碰壁後,梭魚開始懷疑自己捕魚的能力,最後徹底絕望了。孩子從小到大,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很多挫折。如果孩子在受挫後得不到適當的引導和鼓勵,甚至聽到父母的貶低和嘲諷,就會漸漸失去自信,變得軟弱和退縮,成為一條絕望的“梭魚”。
    小鋒八九歲的時候,看到小夥伴們都開始學自行車,於是也想學。小孩學自行車,最困難的一個環節是跨上自行車。小鋒學得很認真,但是為了能夠跨上自行車,卻吃了不少苦頭,經常連車帶人摔倒在地。
    在旁邊扶著的父親脾氣很暴躁,一看小鋒摔倒,就著急上火,大聲地訓斥小鋒“笨蛋”、“沒出息”。
    後來,小鋒在父親的罵聲中不僅沒有進步,反而越來越膽小,最後連跨上自行車的勇氣都沒有了。
    小鋒最終也沒有學會騎自行車。這成了他的一塊心病,他始終對學自行車充滿恐懼,雖然後來也嚐試過幾次,但心理的障礙讓他每次都失敗而返。
    失敗和挫折是令人沮喪的,而別人的諷刺更讓人難過。當孩子遭遇失敗和挫折時,父母一句“笨蛋”可能會傷透孩子的心,孩子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結果就真的成了什麽都學不會的“笨孩子”。而如果得到父母的鼓勵和適當引導,則會坦然麵對挫折,漸漸培養出對失敗的承受力和戰勝失敗的意誌力。
    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心情低落時,父母應鼓勵孩子不要氣餒,並說:“沒關係,再試一次,相信你一定會成功!”
    當孩子做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一次次失敗的時候,產生了恐懼心理,你應該鼓勵他:“不要怕,這沒有什麽可怕的,大膽地去做,你一定能戰勝它!”
    8.物質獎勵不能濫用
    “都是我把兒子慣壞了,現在他不僅曠課逃學,而且脾氣越發暴躁,動不動就和家人頂嘴。”盡管家庭條件優越,但如何教育孩子卻讓張女士很頭疼。
    “除了給錢,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麽教育他了。”張女士的兒子就讀於一所重點中學,每月都要從父母手上拿走近2000元的零花錢,然後花得一幹二淨。兒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讓張女士感到很困惑。每當兒子纏著她要錢的時候,張女士和愛人隻好一邊給錢,一邊教育兒子要好好學習,但收效甚微。
    現在,許多人“富起來”了,很多富裕家庭的家長也許由於忙,很少與孩子交流溝通,也沒有耐心研究激勵孩子的語言藝術,他們激勵孩子能夠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用錢來解決。這種教育方法導致孩子年紀越大越反叛,“反正他們(父母)給錢就行了。”“反正有什麽問題他們會替我搞定。”這樣的話,成為很多孩子的口頭禪。
    給孩子賞錢,或購買物品以獎勵孩子,屬於物質獎勵。物質獎勵一開始還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的,但是時間一長,特別是長期采取單一的物質獎勵方式,就難以達到激勵的目的了,其弊端也逐漸體現出來。
    單一的物質獎勵存在很多弊端:
    其一,物質激勵會使孩子滋生貪欲。
    孩子不斷成長,需求不斷增加,於是物質獎勵隻能不斷提高價值。當孩子不再滿足於一般的物質獎勵時,他們想要的東西往往超過了一些家長的承受能力。即使家長能夠承受,也容易使孩子沉迷於物質享受,甚至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種下貪婪的種子。
    其二,物質激勵的實效性不長。
    動輒以大量的鈔票作為獎賞,這對孩子是非常有害的。把學習成績與金錢直接掛鉤,在短期內可能會起到強烈的刺激作用,但這無異於飲鴆止渴,一時的亢奮,最終換來的是孩子精神上的疲軟。
    物質獎勵隻能起一定時段的作用,孩子內心想要得到認可、想要得到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和肯定的願望,並沒有因為物質獎勵而得到滿足。
    其三,不能真正激發孩子的自覺性。
    激勵的真正目的是讓孩子從內心自覺自願地學習,以更大的努力去獲得進步。而物質獎勵不可能真正激發孩子的自覺性和自豪感,因為物質獎勵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表層的東西,興趣才是孩子行動的內在動力。家長的精神鼓勵,目的就是要激發和強化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從內心感到愉悅和滿足,這樣的激勵才能達到持久的目的。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歡笑也有淚水,有快樂也有痛苦,孩子隻是希望家長能夠始終如一地支持他們,陪伴他們成長,不管是勝利還是失敗,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有家長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支持,他們會更安心、更滿足。
    當然,一個人既有精神需求,也有物質需求。雖然精神需求屬於更高的層次,但是物質需求也不能忽略。所以物質激勵也不是一無是處。
    家長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偶爾給孩子一點物質獎勵,特別是孩子渴望得到同時又是合理要求時,這樣的物質獎勵能夠給予孩子很好的激勵。但隻能偶爾使用,而且要注意,獎品必須是有意義的,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的。
    要激發孩子對行為本身的興趣和信心,精神獎勵應放在首要位置。隻有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這樣的激勵方式才是合理有效的,才能使孩子產生強大的進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