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拒絕孩子宜合情合理(1)

字數:533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 !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絕不會對孩子百依百順,一味遷就,而是在該說“不”的時候,拒絕孩子。恰到好處地對孩子說“不”,有利於孩子建立自己的“心理疆界”,這對於孩子心智的健全是大有裨益的。拒絕孩子不要過於簡單、生硬、粗暴。如果父母說得合情合理,孩子一般都能聽得進去,服從家長的意誌。
    1.孩子需要父母確定的“圍牆”
    做父母的,可以對孩子說“不”嗎?先聽聽下麵的故事吧:
    春節,媽媽過來和我們一起住。
    隔代人總是特別疼孩子。每天,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伺候我家的寶貝女兒身上,從穿衣吃飯、刷牙洗臉這樣的常規服務,到扮老貓、扮大馬、扮烏龜的特殊任務,全都興高采烈地搞一人承包。整天樂嗬嗬地忙上忙下,讓我樂得清閑。唯獨有一個問題比較麻煩,就是她慣孩子慣得實在有點兒離譜兒。
    就好比今天早晨,她先是準備好一大桌豐盛的早餐,然後才去畢恭畢敬地把小公主叫醒,一臉燦爛地哄她起床。可女兒到了飯桌前,看見有煮蛋,竟然絲毫不領情,小臉一別,嚷嚷著要吃炒蛋。結果,我這可愛的老媽,就像聽了衝鋒號一般,直接轉身衝進了廚房。要不是我攔著,估計又得有兩個雞蛋提前陣亡了。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卻讓她特別沮喪——去幼兒園的路上,姥姥問女兒:“你最喜歡的人是誰啊?”——“媽媽唄!”
    如此冰冷的現實,無疑嚴重打擊了姥姥那顆脆弱的心靈。到家以後,她把整件事情講給我聽,口氣中滿是嫉妒的味道:“還是自己生的親啊!親娘親,骨血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別人怎麽疼都沒有用啊!”
    媽媽想不明白:怎麽你天天管孩子,我天天疼,可最後這孩子心裏還是向著你呢?
    “當然向著我了!你平時什麽都聽她的、依她的,在她看來,你連她都搞不定,遇到事情她還能指望你搞定嗎?”我嘀咕道。
    “可我舍不得啊……”
    舍不得對孩子說“不”,肯定不是這位姥姥一個人的困擾。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充滿期盼的大眼睛,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趕緊幫他實現願望,哪裏還顧得上考慮應該不應該,更別說堅決地對孩子說“不”了!
    這些父母無法拒絕孩子的任何要求,更喜歡找一點小借口糊弄孩子。他們愛說“快點把鞋子穿好,爸爸快要到家了”,或者“我不能給你買這個玩具,錢都在你媽媽那裏,下次你找媽媽要”,而很少會痛痛快快地說出“不可以”。總之,他們隻會借口環境和條件的不允許,而堅決不會表達自己的不允許。在孩子麵前,他們永遠扮演超級“老好人”。
    隻可惜,在孩子心中,這樣的“老好人”卻是一個缺乏力量的人。和他們在一起,孩子相信自己是強大的一方,同時也是必須考慮應對一切可能問題的一方。在這種狀態下,表麵上看孩子掌控一切,但在潛意識裏,孩子卻缺乏安全感——那種由於被限製而產生的安全感。
    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從來沒有聽過“不”,就無法確認什麽是“是”;從來沒有被限製的人,反而體驗不到基於安全之上的真正自由。想象一下,如果你獨自一人置身於漫無邊際的荒漠,最為強烈的感受,大概也不是自由,而更多是恐慌吧!隻有等你蓋好一間茅屋,確認圍牆堅固之後,才會安心睡覺。圍牆是限製,同時也是安全的保障。孩子同樣需要家長給自己確定的“圍牆”。
    再比如,當你去非洲或南美洲那些文化習俗與我們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旅行時,導遊的很多話你都不會太在意,但如果聽到“以下這些行為在當地是禁忌,千萬不能……”時,你一定會豎起耳朵邊聽邊記。因為隻有確定了什麽是“不可以”的,你才能確認:哦!隻要我不做這些“不可以”的,我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都一定是“可以的”。
    同樣道理,當父母明令禁止孩子不可以玩火、不可以咬電線、不可以像爸爸一樣喝酒的同時,也就等於在向孩子做出了強有力的保證——在這些行為之外,你就是安全的。因此,孩子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玩除了火之外的各種東西,去咬除了電線之外的各式物件,去喝除了酒之外的各樣飲料。
    限製帶給孩子安全感。敢於說“不”、善於說“不”的父母,孩子才會發自內心地信賴你,聽從你的教導。
    2.以愛的理由對孩子說“不”
    當孩子哭著要東西時,父母應該怎麽辦,是給還是不給?
    當孩子違反一些原則和規矩,想隨心所欲時,你該怎麽辦?
    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話:“當一個孩子哭著要東西的時候,不論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個東西,還是為了使別人不敢不給,都應當幹脆地加以拒絕。”
    愛孩子要有原則,一味地遷就孩子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害,會貽害孩子終生。
    有原則的愛,是理智的愛。而要堅持這種愛的原則,做父母的有時必須得要狠下心來,對孩子說“不”。曾被評為“全國優秀家長”的王晶女士,在這方麵就經曆了一個痛苦的過程。
    王晶女士是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的院長助理,她的女兒黃思路在上小學的時候曾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上中學的時候,黃思路出過兩本書。現在,黃路思就讀於北京大學。
    王晶說:“我們的家庭條件不錯,這可以算是‘嬌生’。但嬌生不能慣養。如果把黃思路培養成小公主,說一不二、隨心所欲,長大以後怎麽能受得了委屈?再順利的環境也難令她滿意。所以,從黃思路一出生,她遇到困難我們從不替她‘扛’,而是利用這樣的困難達到我們鍛煉她的目的。”
    黃思路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像大多數的孩子一樣,哭著要找媽媽、要回家。因為黃思路比班裏其他的孩子小,老師被她哭得心軟,就把她送回家。
    王晶送走了老師,對女兒說:“小朋友們都在幼兒園,還沒到放學的時間,誰也不能回家。現在,你隻能自己去上幼兒園了。”
    女兒被擋在門外,嗚嗚地哭,可媽媽硬是沒讓她進門。
    女兒知道媽媽的脾氣:原則問題沒得商量。最終,她妥協了,央求媽媽說:“媽媽送路路去幼兒園吧。”
    王晶此刻真想一把抱起女兒,把女兒送回幼兒園。可是,她心裏明白,如果今天自己送女兒回幼兒園,等於獎勵了她撒嬌耍賴的行為。這樣一來,明天、後天……女兒還會再哭,老師還會送她回家來。於是,王晶狠下心對女兒說:“好孩子,你自己回去,下午媽媽第一個去接你。”
    女兒萬般無奈地走了,她是麵對著家門,一步一步倒退著離開的。一邊退著一邊流淚說:“媽媽再見!”眼看著女兒走遠,王晶關起門來大哭一場。一個母親下狠心拒絕孩子,讓孩子從小接受磨練,的確需要堅強的意誌!
    令王晶欣慰的是,從那天起,女兒上幼兒園再也沒哭過。雖然女兒隻有3歲,但母親的舉動卻傳遞給她一個信息,那就是,有的時候一個人的願望是會被拒絕的,很多事情並不是隨心所欲的。
    王晶說:“我所以不遷就孩子,是因為我心裏想的不是孩子現在可憐不可憐,我想到的是將來。她將來大部分時間是不在我身邊過的,如果我現在為她準備一個‘溫室’,她會變得嬌弱不堪,等她獨立生活的時候才會很可憐。”
    媽媽的“不遷就”,帶給女兒的是持久的耐力和樂觀的心態。從小經曆挫折的黃思路學會了接受現實,能夠調整自己的行為來適應社會的規範。她善解人意,凡事先為別人著想,發生利益衝突時,她總是自覺地調整自己去適應別人,從不強求別人來遷就自己。最重要的是,她從中獲得了很大的快樂,為自己能夠解決一個又一個的難題感到自豪。
    如果父母一看見孩子流淚就遷就他,就等於鼓勵他哭泣,是在教他懷疑你的好意,而且還以為對你的硬討比溫和地索取更有效果。孩子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總有一天,你會拒絕他。而此時的拒絕會比當時的拒絕給孩子的打擊要大得多。當孩子放縱的欲望最終被拒絕時,輕者會造成孩子的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和悲忿絕望的心理,他會覺得世界上誰都跟他過不去,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起孩子的輕生自殺行為。
    如果你想培養一個“無賴”,那就盡情地去放縱孩子、遷就孩子;如果你想培養一個很棒的孩子,那麽麵對孩子起初的不合理要求,你就要堅持用愛的原則、愛的理由拒絕他。
    3.科學拒絕孩子不傷心
    “不行,你不能碰這個,太髒!”
    “別動那個盤子,你會弄破的!”……
    “不許!”“不能!”在孩子麵前,“不”這個字許多家長用得太順了,稍不留神就會從嘴邊溜出來。而孩子呢,要不就是被一連串的“不”壓得縮手縮腳,要不就是像打乒乓球一樣把這些“不”給你一個個打回去,他沒懵你先懵了……
    別看這個“不”字簡單,可要說得太多,或者說得不是地方,孩子要不被你管得縮手縮腳,要不叛逆心特重,公然挑釁你的權威。看來,這個“不”字該怎麽對孩子說,還真是門學問!
    科學地拒絕孩子不但不會傷害他的自尊心,也不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反而會提升父母在孩子心中的的威信,同時也使孩子懂得更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在拒絕孩子,對孩子說“不”的時,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與孩子一起製定規矩。約束來自規矩。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訂立適合孩子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的規矩。例如關於吃飯、看電視、玩玩具、買東西等,要給孩子一定的要求。為了讓孩子自覺遵守,父母要與孩子一起製定各種規矩,這是尊重孩子的體現,也能使孩子更好地了解父母的想法,孩子做起來就更主動,也更符合父母的要求。
    告訴孩子拒絕的理由。當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時,就要拒絕孩子,並把拒絕的真正理由告訴孩子。有些父母喜歡編一些謊言來騙孩子。例如,孩子想買玩具時,父母往往會說:“太貴了,買不起。”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一旦孩子知道了真相後,父母的話不但不起作用,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父母不妨告訴孩子:玩具多了也沒什麽意思,這個玩具是沒有價值的,不值得買,我們不亂花錢,等等。這樣會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成長為一個理智消費的人。
    平靜地對孩子說“不”。當看到孩子身上存在著“毛病”時,不要把憤怒表現在臉上或語言及行動上。父母如果這樣做,也許正中孩子的下懷。有時孩子會故意做出某些惱人的行為,目的就是要惹惱大人,以求得開心。因此,父母要冷靜地對待孩子的某些言行。當拒絕孩子時,父母要用平靜的口氣表達你的心情以及你對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會從你的語言態度中了解到,父母的態度是誠懇而堅定的,任何不合理要求都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