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無心插柳(2)

字數:334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成為喬布斯 !
    和舒爾一樣,盧卡斯也不太插手團隊事務。80年代早期,盧卡斯正處於事業的巔峰,他在天行者牧場打造了自己的電影帝國,天行者牧場位於聖拉斐爾市北麵近郊的山穀中,那個山穀正好也叫盧卡斯山穀。當時,他正忙著拍攝第二、第三部《星球大戰》和前幾部《印第安納·瓊斯》(indiana jones)係列電影。卡特穆爾團隊開發的硬件和軟件工具幫助盧卡斯加快了動畫特效的製作進程,降低了成本。但是團隊依然沒有放棄製作動畫電影的夢想,卡特穆爾挖來了在迪士尼鬱鬱不得誌的動畫設計師約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讓他創作一係列運用3d技術的動畫短片。卡特穆爾知道盧卡斯隻想讓團隊專注於開發工具,並不想讓他們自己製作動畫影片,因此卡特穆爾在招聘計劃上隱瞞了拉塞特的真實身份,把他定義為“界麵設計師”。“卡特穆爾知道,那些管招聘預算的家夥肯定不好意思來過問‘界麵設計師’是幹嗎的。”拉塞特說道。
    拉塞特製作的動畫短片時間很短,有些不超過30秒,在計算機圖形圖像協會(sig-graph)的年會上首次展映,給製圖小組打了廣告。諸如《安德烈與威利的冒險》(the adventures of andreand wally b.)和《頑皮跳跳燈》(luxojr.)等優秀短篇展示出製圖小組的先進技術,也顯示出拉塞特擁有傑出的講故事能力,他非常善於將日常生活中無生命的事物變成動畫形象,比如《頑皮跳跳燈》中的那盞小台燈,後來成為皮克斯公司的品牌標誌。
    製圖小組資金充裕,受到的關注與管束卻很少,團隊成員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卡特穆爾的管理方式與管理社團類似,完全不受官僚體製的束縛。盧卡斯打算賣掉製圖小組時,卡特穆爾想盡辦法想找到一位合適的買家,讓製圖小組繼續運作下去。迪士尼的傑弗瑞·卡森伯格看過拉塞特製作的短片後,後悔放走了一位人才,想出重金請他回去,但拉塞特非常喜歡卡特穆爾營造出的公司文化,和其他許多員工一樣,拉塞特選擇留下。
    史蒂夫買下製圖小組後,製圖小組更名為皮克斯。史蒂夫在皮克斯的境況是他以前從未遇到過的。在蘋果,他是創始人,一手打造了公司的文化。在next公司,史蒂夫依然是中心,主導著公司的發展方向。但是在皮克斯,他不是創始人,即使作為新老板,也無法讓公司反映出他的意誌,因為公司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化和管理者,團隊配合默契、目標明確。卡特穆爾也不允許這位年輕的新老板破壞公司的運作。
    卡特穆爾了解史蒂夫事無巨細什麽都要管的作風。盡管在1985年秋天,卡特穆爾曾去史蒂夫家拜訪過,兩人相處愉快,但他最初反對盧卡斯把製圖小組賣給史蒂夫。隨著談判的推進,卡特穆爾開始留意觀察史蒂夫。他搞定過舒爾和盧卡斯兩位個性迥異的老板,要搞定第三個也不是不可能,不過肯定有其難處。對史蒂夫的密切觀察讓卡特穆爾逐漸了解了這位新老板,最終卡特穆爾成為對史蒂夫幫助最大的導師之一。
    卡特穆爾很快就發現了史蒂夫的潛力與弱點。“他很聰明,上帝啊,實在是太聰明了!”卡特穆爾說道,“向他匯報工作沒法做萬全的準備,因為他太聰明了。我會直接對他說,‘這就是問題所在’,但不會給他提解決方案。”卡特穆爾還發現史蒂夫天生就擅長處理大企業的對外公共事務。“與大人物在一起時,史蒂夫總能夠如魚得水,共同商討、解決重大問題,他知道怎麽跟有權有勢的人物打交道。”
    他的弱點就是粗魯無禮。“他不知道怎麽跟無權無勢的普通人打交道。人們走進房間的時候,”卡特穆爾回憶道,“史蒂夫會迅速判斷那人是不是笨蛋,不是在心裏默默判斷,而是會說一些粗暴離譜兒的話。一旦斷定那人是笨蛋,他會毫不掩飾地表現出蔑視之情。他不會這樣對待我,但我看到過他這樣對待別人。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合適的。”
    但卡特穆爾覺得這個缺點是可以改正的。“有幾次,其他人的反應讓史蒂夫感到很困惑,我記得他問我,‘為什麽這些人看上去很不安呢?’所以他不是故意表現得那麽尖酸刻薄,隻是缺乏與人相處的技巧罷了。”
    卡特穆爾和另一位創始人阿爾維·雷·史密斯想出了一個辦法,既能讓新老板滿意,也不會被他束手束腳,那就是與史蒂夫保持距離。皮克斯依然在聖拉斐爾市的小辦公室裏辦公,離next在矽穀的總部有一個半小時車程。每周一早上,卡特穆爾都會駕車穿過金門大橋,去向史蒂夫匯報工作,有時史密斯也會同行。史蒂夫喜歡這樣的安排,因為他不願意自己開車去皮克斯辦公室,路上太堵。卡特穆爾每次來匯報工作都有具體的請示事項,但史蒂夫總是按著自己的想法來主導會議的進程。他總是想讓卡特穆爾開發出能夠商業化應用的硬件和軟件工具,然後賣個好價錢。他一開始設定的目標是讓卡特穆爾團隊打造皮克斯圖像電腦,其實算不上是真正的電腦,隻是一台特殊的圖像處理器,能插入工作站使用。他甚至還規定了機器的外形設計,必須是正方體,還得刷成花崗岩的樣子。
    皮克斯團隊很欣賞史蒂夫的熱情,但每次開完會,卡特穆爾和史密斯都覺得史蒂夫根本不了解皮克斯。“史蒂夫完全不懂皮克斯是幹什麽的,他甚至都不知道怎麽運作一家小公司,”卡特穆爾說道,“他知道怎麽運作一家消費品公司,但他真的不懂皮克斯的價值,提的很多建議都是餿主意。”史蒂夫總是對3d技術的商業應用前景非常樂觀,但皮克斯團隊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在3d圖像技術領域打拚多年,知道要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非常難,隻能占據一個特殊的小眾市場。他們的目標也與史蒂夫不同。他們銷售自己開發的硬件、軟件圖像處理工具的唯一目的是想維持公司的運作,直到公司有實力創作電腦動畫。史蒂夫後來吹噓自己從一開始就覺得皮克斯會創作出優秀的動畫片,但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他最初的目標是要讓皮克斯成為一家電腦公司,最好能與next相輔相成。
    即使是一位久經沙場的商人也很難把皮克斯改造成一家自給自足的技術公司,更何況在20世紀80年代末,史蒂夫還遠遠算不上久經沙場。他的設想對皮克斯的發展幾乎毫無幫助。比如,史蒂夫決定讓公司進軍醫療市場,因為在醫療領域高分辨率的圖像應用廣泛,比如x射線照片。公司為此招募了一大批銷售人員,甚至跟荷蘭公司飛利浦簽訂了合同,飛利浦承諾會利用自己的銷售網絡將皮克斯的機器銷往各家醫院。但是皮克斯圖像電腦的售價高達13.5萬美元,而且必須與一台高端太陽工作站相連才能工作,這意味著醫院還得花3.5萬美元買一台太陽工作站。(next的工作站尚未真正開售。)皮克斯的主要客戶是迪士尼,迪士尼買了幾台皮克斯電腦和皮克斯開發的軟件caps,當時迪士尼的動畫都是由動畫師一幀一幀手繪的,caps軟件能幫助迪士尼更好地管理手繪動畫和動畫流程。迪士尼對皮克斯的軟件還算滿意,但皮克斯的高端係統太昂貴,而且很難開發出更實用的功能。
    皮克斯的聯合創始人阿爾維·雷·史密斯與史蒂夫一樣傲慢,他毫不掩飾地表現出對史蒂夫想法的蔑視。阿爾維·雷·史密斯來自得克薩斯州礦泉井城,在電腦圖像領域,他走過的橋比史蒂夫走過的路還要多,聽著史蒂夫從這個戰略胡扯到那個戰略磨光了他所有的耐心,兩人的關係急轉直下。在董事會上,兩人因為誰先使用白板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甚至開始互相謾罵,活像兩個在操場上吵架的小男孩兒。盡管史蒂夫事後試著向史密斯道歉,但史密斯受夠了,很快就辭職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後來去了微軟當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