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斯坦福(3)

字數:175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成為喬布斯 !
    講故事是史蒂夫與生俱來的天賦,但他以前講的故事從未引起如此多的共鳴。這場演講在youtube視頻網站的點擊量超過了3500萬次。當然,演講視頻並沒有像病毒般擴散,因為當時的社交網站沒有現在這麽發達。但大家都認可這是一場傑出的演講,其受眾遠遠不止斯坦福畢業生,對很多人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演講的受歡迎程度讓史蒂夫很驚訝。蘋果當時的公關負責人凱蒂·考頓說,“我們誰都沒料到演講會那麽受歡迎。”
    如果史蒂夫在幾年前發表這篇演講,不會引起如此轟動。2005年夏天,蘋果公司已經複蘇,史蒂夫也隨之再次聲名鵲起。隨著公司收入和利潤的上升,股價也開始飆升,黑暗的過去已經永遠成為曆史,公眾早就將斯賓德勒、斯卡利和阿梅裏奧執掌的時代忘在了腦後,但史蒂夫始終記得這段黑暗的曆史,時刻提醒自己不進則退。公眾十分佩服史蒂夫取得的成就,在公眾眼裏,他不再是少年得誌又迅速沒落的天才,而是歸來的王者,顛覆了傑出作家斯科特·菲茨傑拉德(f.scott fitzgerald)的格言“美國人的生命中沒有第二幕”。現在人們的疑問不再是蘋果是否能夠生存下去,而是蘋果下一步會做什麽?幾周前,我為《財富》雜誌撰寫的封麵報道標題是“蘋果究竟能成為多大的公司?”
    過去的10年裏,吉姆·柯林斯除了出版了幾本暢銷讀物外,還成為世界一流的攀岩運動員。在柯林斯看來,蘋果的東山再起體現了史蒂夫作為一名企業家的偉大之處。“我們都會經曆挫折打擊,每一個人都會遇到,有時候你可能沒意識到,但其實每個人都會經曆,”柯林斯說道,“每當我覺得累了,或是考慮自己該不該開始另一個創意項目時,都會想到處於困難時期的史蒂夫,他的不服輸給了我動力。”
    柯林斯曾研究過成功的公司和商業領袖的特點,他在史蒂夫的非常規商業經曆中看到了獨特之處。“我曾經叫他商界貝多芬,”柯林斯說道,“當然我指的是他年輕的時候。你可以把22歲的史蒂夫看成擁有眾多幫手的天才,但後來就不同了,他的故事不是成功的故事,而是成長的故事。他從一位傑出的藝術家成長為傑出的企業管理者。”
    在蘋果的第一個10年和在next的失敗經曆似乎注定了史蒂夫無緣成為偉大的商業領袖,然而到了2005年夏天,史蒂夫卻成為不折不扣的領袖,如果沒有他,蘋果早就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了。史蒂夫回歸蘋果當然有運氣的因素,但正如柯林斯和卡特穆爾所說,“關鍵是幸運女神垂青你的時候,你如何打好手裏的牌。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離開牌局。史蒂夫在電腦產業發展的初期進入這個領域無疑是幸運的,被逐出蘋果當然是不幸的,但無論手裏捏的是好牌還是爛牌,史蒂夫都會盡全力打好手裏的牌。有時在無法預知未來的情況下,選擇挑戰自我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同時也為自己贏回幾張好牌,這就是故事的動人之處。史蒂夫就像湯姆·漢克斯電影在《荒島餘生》(castaway)中所扮演的角色,保持呼吸,永不放棄,因為你不知道海浪明天會帶來什麽。”
    “人們一直對史蒂夫最初10年的經曆津津道,“因為一個男人慢慢成長為商業領袖的故事並不是很有意思,人們對於史蒂夫如何學習管理現金流、選擇合適的人才、磨掉自己的棱角並不感興趣。性格特點也隻是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你的野心到底是什麽?你是否能夠不斷成長,從失敗與挫折中重新站起來?是否能夠為宏偉目標一往無前?是否能將自己的智慧、能量、天賦、才華與想法外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力量?這才是偉大領袖的特質。”
    斯坦福大學的演講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史蒂夫闡述了自己的價值觀,正是這些價值觀幫助蘋果公司東山再起。隻有成熟的男人才有可能理解這三個故事的內涵,雖然史蒂夫一向口才出眾,年輕的時候或許也能講這三個故事,但絕不可能深刻領會其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