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徐榮內應身份暴露
字數:6568 加入書籤
兩刻鍾的時間眨眼便過去了,城外敵軍再一次組織了攻勢,與第一次攻城不太一樣的是,這一次雙方的士兵明顯都更加謹小慎微了。
城牆上的守城士兵早已經不是當初的那一批人了,但殺人的手法卻依然熟練的很,隻是缺乏投石和金汁的幫助,隻靠守城士兵個人的力量,很容易精疲力盡,所以倒下的速度也比之前更加頻繁。
如今雙方的弓弩手都已經射出了絕大多數的箭,所以現在更像是完全的肉搏,靠著人數來橫推,城下敵軍勢眾,所以攻勢顯得更加猛烈。
戰場的焦灼氣氛影響著雙方的每一個將領,皇甫嵩坐在議事廳,等待著每一個校尉最新的消息,然後發布相應的命令,而這些校尉拿著將軍的命令再命令手下的軍候執行下來,一級一級將命令傳達到每一個守城士兵的手上,若非皇甫嵩平時訓練有素,光從議事廳下達命令再傳到士兵恐怕就需要浪費很長時間。
而城外的敵軍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是,牛輔的命令並不傳達給各個盟友,他隻負責指揮自己所帶的士兵,畢竟盟主和盟友的關係並非上下級的關係,而是單純的合作關係,除了目標一致以外,其餘各軍的指揮還是單獨的。
所以此刻的張濟已經偷偷的在減少攻城的前方士兵,從一開始每一次都會派出上千人的攻城士兵到如今每一次隻會派出五百人的攻城士兵,所幸天黑,即使與張濟部隊相隔不遠的郭汜部隊,也沒有發現張濟的小動作。
至於李傕雖然擁有此處最多的兵馬,但他也已經開始著手下一步計劃,在他看來,攻破長安城難度太大,不如保存實力,另圖發展,況且他這四萬餘人的部隊無論前往哪處都是一股不弱的勢力,何必在此處與牛輔等人陪葬。
而牛輔正在指揮部下士氣高昂的攻城中,他怎麽會想到,部分盟友的心思早已經不在攻城了,如果是白天的話,牛輔已經看出部分盟軍的異常了,隻是夜晚,雖然有著皎潔的月光,但在這月光下,所能看到的距離也不過百米而已,然而各軍攻城距離卻能相隔數百米,當然主要是因為長安城城牆太寬了,整整六公裏的外牆。
相比於一團散沙的城東攻城軍隊,城北的樊稠軍隊雖然人數較少,但攻勢卻更加猛烈,樊稠的心思顯然要相對簡單的多,他隻參與過一次盟會,所以並不知道盟軍中已經離心離德到這種程度了。
雖說城北的守城軍隊由閻忠負責的,比起皇甫嵩親自負責的守城士兵,要弱上許多,但城北的守城人數多,哪怕借助長安城牆的優勢,哪怕隻能做到以一換二,也能夠保證長安城北城牆不被攻破,兵多就是有優勢。
城東敵軍第二輪的攻勢整整維持了一個時辰,可依舊沒能拿下東城牆,正當牛輔準備下令鳴鼓收兵的時候,賈詡終於從霸陵趕到了城東盟軍處。
牛輔看到賈詡來到此處有些震驚,但他隱約之間也感覺到軍營發生了不好的事情。
“文和,你怎麽突然從軍營來到了這裏?”
整整駕馬一個多時辰的賈詡這才緩了一口氣,隨後開始說道。
“盟主,我在軍營的時候,讓胡軫認真的防守軍營,結果此人非但沒有聽我的話,反而更加肆無忌憚,手下的士兵也和他一般模樣,我勸說不成,便隻能前來這裏與盟主會合。”
“文和兄,沒想到胡軫居然是這樣的一個人,之前我在軍營的時候,他還表現的老老實實,沒想到我們這群人一離開,他就成了這樣,看來他的性格本就如此,隻是若隻是這樣,文和兄也沒有必要前來這裏啊?畢竟再怎麽說,軍營也比我這裏要安全。”
“盟主,屬下之所以一遍又一遍的提示胡軫做好軍營防備工作,就是因為生怕朝廷軍隊前來突襲軍營,隻是胡軫不聽我言,所以我才會選擇離開,我在離開的時候,已經看到軍營內部火光四起,想必已經有朝廷軍偷襲了軍營。”
牛輔抓了一下頭,然後沉思了一下,覺得不太可能,他之所以讓胡軫駐守軍營也隻是因為胡軫兵力太少,即使跟隨盟軍前來攻城也起不到什麽作用,所以還不如讓他駐守營寨,可是他從一開始,就不覺得在大軍壓城的時候,朝廷依舊有多餘的部隊前去偷襲,況且,長安城南北城牆也在遭受進攻,除非敵軍從西城門出發,可即使這樣,想要做到不被發現,也並不容易。
“文和,你真的有看清楚軍營火光四起的情況了嗎?你確定是被突襲而不是胡軫軍隊喝酒鬧事做出來的?”
賈詡仔細回憶了他所看到的場景,那時候他已經離軍營約有兩三公裏了,所以看的並不是很清楚,隻是軍營火光混亂的樣子絕不像是自己士兵失手造成的,因為再怎麽失手也隻會小範圍火光四起,而不是整個軍營都是火光四起的樣子。
“盟主,屬下可以保證,屬下離開的時候,軍營裏火光四起,到處都是火光,那般景象,絕不是普通士兵單純喝酒鬧事可以造成的,一定是有什麽軍隊突襲造成的。”
“既然文和兄也是猜測的,那也許並不是真的,如今正是攻城的重要時機,想必朝廷軍隊正在全力防守中,所以文和兄也許是想多了。”
賈詡聽到牛輔的話之後,便知道牛輔對於軍營被突襲的事情還在抱有懷疑,也對,畢竟他也隻是猜測而已,他並沒有親自看到軍營發生的事情。
“盟主,不如問下城北的樊稠軍和城南的徐榮軍,看是否有朝廷軍隊從長安城出發,若朝廷軍隊真的有從西城門出發的話,想必一定逃不過駐守南北的盟軍,畢竟想要完成突襲的任務,朝廷派出的軍隊人數一定算不少,行軍路上想要不被南北盟軍發現也是不可能的。”
“那便按照文和的意思,現在我就讓使者前去樊稠和徐榮處,問問他們之前有沒有看到城內有軍隊出去過?”
“那便按照盟主的意思。”
“文和兄,那你現在就在這裏與我一起指揮攻城吧。”
“是,盟主。”
牛輔在和賈詡說完之後,便安排手下的四名近侍,其中兩人前往城北樊稠軍處,還有兩人前往城南徐榮軍處。
長安城的東西城牆長為六公裏,南北城牆長為八公裏左右,所以從牛輔近侍從軍中前往友軍處也隻需要一刻鍾不到的時間,這還是因為天黑,騎馬速度不能太快的緣故。
其中兩名近侍很快便從樊稠處得到了回答。並很快返回了牛輔軍中,匯報了情況。
“盟主,樊將軍說,城北並無敵軍出發,至於城西是否有敵軍繞路而去,他說應該也沒有,因為他的軍隊也時刻關注著後方的情況,若數千乃至上萬的朝廷士兵想要通過還想不被發現的話,那他這個將軍就可以不用做了。”
“知道了”
牛輔隨即將近侍的話告訴了賈詡,賈詡聽了之後並沒有表態,隻是對於前往城南的近侍久久未歸趕到疑惑。
不隻是賈詡感到疑惑,前往城南的兩名近侍此刻也是滿臉疑惑,整個南城門處安靜到嚇人,別說是攻城的部隊,連個人影都沒有。
隨即這兩名近侍又騎著馬繞著南城牆來回數圈,當然他們並不敢太過於靠近南城牆,畢竟城牆上還有士兵在把守,一旦他們過於靠近的話,便會有弓箭對著他們。
兩名近侍很快便繞完了整個南城牆,並沒有發現任何攻城的跡象,地上一具屍體都沒有,遺失的武器裝備也都沒有,仿佛南城牆處沒有發生過任何戰鬥一樣,兩個人彼此驚訝的望著對方,眼裏的震撼難以掩蓋,不過為了搞清楚情況,他們又向城南的方向騎行了數裏,依舊未見到任何軍隊的蹤跡。
他們對視了一眼,很快便明白了,南城門處根本就沒有發生任何戰鬥。隨後便調轉方向,準備回到軍中將情況告知盟主。
賈詡看著久久未能回歸的兩名近侍,他越發的感覺到了不妙。而牛輔也覺得奇怪,派往城北的兩名近侍兩刻鍾左右的時間便已經回來,而派往城南的兩名近侍已經半個時辰了卻還沒有動靜。
就在牛輔準備繼續派遣另外兩名近侍前去詢問的時候,前往南城門的兩名近侍總算是回來了。
“盟主,南城門並沒有發生戰鬥,沒有任何部隊在那裏。”
“盟主,我們兩人繞著南城門好幾圈,沒有看到任何戰鬥過的痕跡,沒有任何屍體,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地上也沒有任何的血跡,當時我們兩人還不相信,為了證實我兩的想法,又朝著南邊大道繼續騎了數裏,最終,我們兩人確定,南城門根本就沒有攻城部隊。”
兩個近侍的消息如晴天霹靂,牛輔和賈詡都沒有想到,他們在東城門處進攻了這麽久,然而負責進攻南城門的徐榮卻戲耍了他們,隻是在攻城之前,他們明明收到徐榮的消息,徐榮在書信上明確說道,他的部隊已經出發,所以後續才沒有懷疑。
“赤兒,將徐榮的書信拿來。”
牛輔命令道,他最喜愛的人就是這個赤兒,所以便把重要的東西都交給了赤兒保管,其中就包括之前徐榮的來信。
很快,赤兒便將徐榮的書信拿了出來,牛輔再次看了一眼,隨後交給了身邊的賈詡。
這是賈詡第一次看到徐榮的書信,因為這封書信是牛輔軍隊出發的時候才收到的,那時賈詡尚在軍營之中,所以牛輔隻給了其它將軍看了一眼,在確定是徐榮親自書寫之後,便不再有所懷疑。
信中所說:盟主,我乃徐榮,已經率領三萬士兵從藍田縣出發,想必等將軍抵達長安城時,在下的軍隊也會同時抵達長安城,到時候共同夾擊,一定可以大破長安城。
信的落筆處還有徐榮的將印。
賈詡拿著書信看了一遍又一遍,隨後再度問道兩名近侍。
“你們確定南城門處的確沒有任何作戰的痕跡嗎?”
“屬下保證,我們兩人真的發現任何作戰的痕跡,沒有看到任何的友軍。”
“屬下也保證,南城門處安靜的連隻麻雀飛過都能聽到,卻看不到,聽不到任何軍隊的聲音。”
賈詡又看向了牛輔,將手中的信還給了牛輔,隨後說道。
“盟主,你們攻城已經多長時間了?”
“目前已經兩個時辰左右了,這是第三輪進攻長安城了,按道理徐榮部隊應該早就到了才對,難不成在路上遇到了什麽阻礙不成?”
“盟主,看來徐榮是在戲耍我等,想必他根本就沒有派軍隊過來,而隻是派人送來一封信過來罷了,從藍田縣到長安城的路上,距離並不算遙遠,尤其徐榮軍隊還在盟軍之前出發的,更沒有道理到現在還沒有抵達長安城,所以屬下才敢如此斷定。”
“文和,隻是徐榮這樣做又是為了什麽?”
賈詡也在思考徐榮為何這樣做的原因,他們之前數次召開盟會的時候,徐榮一次都沒有過來,即使樊稠也曾經來參加過一次盟會,他們跟徐榮的信息往來都是通過使者傳遞的。
突然賈詡腦中浮現了一個可怕的想法,難不成徐榮歸降朝廷了?隻是他這個想法畢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不過他還是打算說出來。
“盟主,屬下懷疑徐榮已經歸降了朝廷,此番所作所為皆是朝廷的主意,目的就是為了賺殺我等。”
“文和,可有證據?”
“盟主,屬下沒有證據,隻是懷疑而已,徐榮的做法太過詭異,長安城內的朝廷軍隊不可能半路伏擊徐榮部隊,畢竟朝廷不可能知道我等進攻的時間?”
“盟主,你之前說,你們第一輪進攻的時候,長安城內已經做好了準備?”
“我懂了。”
“看來徐榮果真是朝廷的內應,他一開始便與朝廷裏應外合,一邊和我們這邊互通消息,一邊又將我們的信息傳遞給朝廷,所以朝廷才能夠提前做好準備。”
“文和,除了徐榮知道我們攻城的時間,還有其他盟友也知道啊。”
“盟主,知道攻城時間的總共隻有八人,其中五人已經在此處攻城,另外兩人李蒙,王方也是國相曾經最忠心的嫡係勢力,隻有徐榮,他一直向往朝廷,之前在國相部下時,就不得國相重用”
牛輔此時才徹底明白,隻是現在明白已經晚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