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金蟬脫殼

字數:6488   加入書籤

A+A-




    李傕深感意外,他雖然知道牛輔遲早會派人前來的,隻是沒想到來人這麽快,而且來的還是監軍賈詡。

    “文和,盟主派你前來,所謂何事?”

    “將軍,我此次前來並非是牛輔所托,而是我甘願前來。”

    “這又是為何?”

    “將軍,牛輔其人膽識薄弱,統帥能力一般,倚靠二十萬大軍卻撼動不了長安城一步,他還刻意隱瞞諸位盟友,過於自大。所以我決定投靠將軍,若將軍不棄,我願在將軍帳中為將軍輔軍。”

    李傕聽後大喜,他早就對賈詡的才能欽佩一二了,隻是礙於董卓統治時期,牛輔深得董卓喜愛,本應前途無量,隻是董卓在長安城中反倒被呂布所殺,以至於他們身為董卓的部下,卻麵臨著被朝廷清算的可能。

    所以他們才不得已掀起了反攻朝廷的打算,當然這一切少不了賈詡的推波助瀾,彼時的賈詡身為牛輔的輔軍,所出之計也隻是為了讓牛輔成為下一個董卓,這樣他的地位也會得到提高。

    隻是牛輔太不中用了,無論是為人處世的能力,還是指揮作戰的能力,都遠不及董卓,所以這一路上光整合多方軍隊就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尤其在陝縣的時候,當時李傕,郭汜,牛輔還有賈詡為了決出誰是盟主的問題,耽誤了太久時間。

    彼時董卓之死的消息剛確認沒幾天,身為董卓女婿的牛輔占了大義之名,但軍中更看中的是統帥的能力,所以李傕郭汜當然不讓,隻是後來賈詡在其中調和,才讓牛輔最終奪得了盟主之位,可也浪費了不少時間,讓朝廷多了幾分準備。

    不過李傕其人比牛輔大度,並不在乎賈詡曾經為牛輔效力的事情。

    “文和能夠加入我軍,真是我軍之大幸,我觀之盟軍等人,皆是庸碌之輩,唯公一人,才是真正的才華橫溢之人。”

    “此番公棄暗投明,我必依公之計,謀求大業。”

    賈詡深知李傕其人的能力,所以對其今日表現並不意外,如果說盟軍誰有董卓當初之風範,毫無疑問,那人就是李傕,所以董卓才會將他的精銳部隊交予李傕管理。

    賈詡深知自己既然已經棄暗投明,那接下來的所作所為應當是為李傕所想,而不是為盟軍。

    盟軍解散已經是必然事情,如何借助盟軍此刻威勢替李傕爭取最大利益才是他此刻最為關鍵之事。

    “我有一計,可以助將軍。”

    “文和請說。”

    “將軍可以向牛輔要求主動進攻長安西城門,我會為將軍搭橋牽線,到時等將軍部隊抵達長安城西城門時,我在前往將軍處,彼時趁著其它盟軍正在攻城之際,將軍可施金蟬脫殼之計,劫掠三輔地區,前往陳倉一帶。陳倉所處位置,西可取涼州,南可下漢中,東可觀長安變化。”

    “可是,文和兄,陳倉城池固若金湯,城堅糧足,兩年前王國圍攻陳倉城時,整整圍攻了八十天都沒有拿下,雖然我的部隊要遠強於王國的部隊,可時間一長,等朝廷的危機解除,必然來救援,到時候豈不是兩相為難。”

    李傕早就打算好了,若攻不下長安城,則前往涼州地區,可從未考慮過陳倉城。

    “將軍有所不知,兩年前王國進攻陳倉城時,的確牢不可破,可董卓去年年末修建郿塢的時候,為了提高修建的速度,從附近幾座城池調遣了大量的農夫,其中就有不少陳倉城的,其次董卓在郿塢囤積的糧食,武器裝備,乃至於士兵,大多數也是從陳倉取得的,所以如今的陳倉城早已不似當年,將軍一旦率大軍圍城,陳倉城池缺少外來支援,必然無法守住”

    “彼時將軍依靠陳倉,郿塢兩城,互為犄角,控製著右扶風地區,也算得上一路諸侯。”

    “將軍可能尚未知道,徐榮部隊根本就沒有參加這次圍攻長安城的行動,所以從一開始,將軍等人就被牛輔給欺騙了。”

    “所以既然牛輔可以欺騙將軍,那將軍就無需顧忌其他人的看法。”

    李傕聽到賈詡的話,驚愕不已,他本以為盟主隻誆騙了他們軍營被襲之事,卻不想徐榮未參戰之事,盟主也未告知他們。

    “牛輔這廝,沒想到為了給董卓報仇,卻如此行事,真當可恥,枉我還一心想著為其破城,結果現在看來,卻是我多情而已。”

    賈詡也不想揭穿李傕的麵目,此間盟軍除了牛輔,誰還真的是為了董卓報仇,他們隻不過是為了當下一個董卓而努力罷了。

    “將軍所言極是,所以將軍就更沒有必要為牛輔賣力了,長安右扶風地區久未經戰爭,百姓手中尚有餘糧,所以此番劫掠至少可以穩住軍中許久。拿下陳倉城後,將軍可以命手下休養生息,待時機成熟,再做打算。”

    “文和兄,此計甚妙,有公助我,我必將取得陳倉。”

    “那文和兄,我現在就讓李暹前去牛輔軍中,說明我要前去長安城西城門的事情,到時候拜托公助力一二。”

    “是,將軍。”

    在交代完全部事情之後,賈詡便離開了李傕軍隊,前往牛輔軍中。

    待賈詡走後,李傕則叫來了李暹,讓他前去牛輔處。等李暹走後,他又叫來了另外一個使者,讓其前往郭汜處。

    李傕想要從圍攻盟軍中脫身,則必須穩住郭汜,因為他需要這群盟軍為自己大軍劫掠三輔爭取時間。

    看到賈詡歸來的牛輔很是高興,詢問賈詡,李傕軍隊的意見,賈詡則編出了一套謊話,很快就說服了牛輔。

    隨後牛輔再次派出兩名使者前去郭汜和張濟處,穩定住李傕之後,下一步就是穩定住郭汜和張濟。

    至於霸陵軍營被攻破的事情,對於盟軍來說並不是什麽大事,畢竟霸陵軍營全都是胡軫的軍隊,更何況胡軫已經死了也說不準,總之,盟軍真正在乎的從來不是軍營被襲,而是拿不下長安。

    而李暹則在賈詡抵達牛輔軍營後不久也到達了。

    “盟主,李將軍想要進攻長安城西城門,李將軍覺得北城門有樊稠將軍便足以,他與樊將軍並不能協調好雙方攻城的方案,所以與其兩軍不和,不如單獨進攻西城門。”

    牛輔有些猶豫,他怕李傕抵達長安城西城門後,更容易發現徐榮軍不在的現狀,徐榮並未派遣軍隊攻城之事瞞不了多久,但對於他來說,能瞞一天是一天,也許就在這期間,盟軍就能夠攻破長安城也不一定。

    “文和,你說怎麽辦?”

    牛輔拿不定主意,隻能再次問向賈詡。

    “屬下覺得李將軍的想法可行,既然朝廷軍隊派呂布軍隊突襲我軍所在的軍營,我軍不少的糧草輜重都還在霸陵軍營,那我們為什麽不趁著呂布不在城中之際,進攻呂布防守的西城門呢,之前李蒙,王方之所以選擇退兵就是因為有呂布鎮守西城門,他們沒有勝算,但現在不同了,呂布不在城中,如今進攻西城門反而是個大好時機。”

    “也是,我怎麽就忘了呢,呂布不在城中,那西城門又有何畏懼可言,李傕一支軍隊足以對西城門造成足夠大的壓力。”

    “李暹,回去告訴李將軍,我同意他率軍前去長安城西城門處。”

    “是,盟主。”

    在得到盟主的命令之後,李暹便回到了李傕軍營,將此事告知給了李傕,而李傕即刻便率軍隊前往長安城西城門處。

    而郭汜則先接見了李傕的使者,李傕的使者告訴郭汜,霸陵軍營既然已經被朝廷軍隊攻破,此刻再去怪罪盟主也無意義,如今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繼續進攻長安城,尤其在呂布離開的這個關口,拿下長安城更是指日可待。

    雖然郭汜腦筋轉的不快,但要是論作戰,其能力也是數一數二的,他這下才意識到呂布不在軍中的確是個攻城的好時機,既然如此的話,那拿下長安城機會就更大了。

    郭汜產生不久的退意很快就變成了戰意,而就在李傕使者退去了一刻鍾後,牛輔的使者也來到了郭汜的軍中。

    有了李傕使者的鋪墊,郭汜對於牛輔使者的來意也沒有那麽大的抗拒,而牛輔使者的態度也很簡單,首先代表盟主先跟郭將軍道了個歉,說盟主是因為擔心盟軍士氣不穩才隱瞞了霸陵軍營被襲之事,隨後又說了現在回去霸陵軍營就會中了朝廷的計謀,此刻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搭理霸陵軍營的事情,而是全力進攻長安城,隻要能夠拿下長安城,則一切可安。

    郭汜沒有懷疑牛輔使者所說的話,他跟牛輔使者商量了一下,決定聽從盟主的指揮,準備下一輪的攻城。

    牛輔使者回去將郭汜的話告訴了牛輔,牛輔很滿意,嘉賞了使者。

    而牛輔派往張濟處的使者則和派往郭汜處的使者有著不同的話術,對付郭汜才需要先說服李傕,是因為他跟李傕關係更為親密,而且李傕明顯實力更強,但對付張濟則隻需要利益誘使即可。

    不過張濟就是典型的牆頭草,他的意思非常明白,他跟隨其他盟軍的行動,若郭汜選擇進攻長安城,則他也隨同一起進攻長安城。

    牛輔使者帶著張濟的意見回稟了盟主,牛輔並不滿意張濟的這種模棱兩可的意思,所以並沒有嘉賞使者。

    相比於前四輪的進攻,來的迅速又猛烈,第五輪的進攻遲遲未發動,賈詡說是在等李傕軍隊抵達長安城西城門。

    不過盟軍將士們倒是也挺樂意的,他們這連續四輪進攻下來早已經累壞了,尤其是前三輪,那可都是半夜的時候進攻的,唯有燈火的地方可以看的清楚,其餘的地方是抹黑著打,這種看不見的感覺的確讓士兵挺不舒服的。

    第四輪進攻的時候雖然已經是白天了,可將士們早已經困得不行了,所以第四輪的進攻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已經結束了。

    而這第五輪的進攻,牛輔和各軍統帥約定好於下午酉時起發動,中間的時間則留給將士們用於休息。

    李傕前往長安城西城門處倒是走的光明正大,沒有任何掩飾,盟軍和城內守軍都看的清清楚楚。

    皇甫嵩得知了消息之後,連忙又讓張猛帶著之前的士兵前往西城門,防止西城門被攻破,西城牆雖然沒有呂布鎮守,但一直留有一名校尉率領三千士兵鎮守,此刻再加上張猛帶去了一萬人士兵,數量很多就達到了一萬三千名之多,為了更好的抵禦敵軍,皇甫嵩又派了手下的一名校尉前去幫忙。

    除了李傕,賈詡,李暹,沒有人知道李傕軍前往西城門的真正目的,當然就算皇甫嵩知道敵軍的真實目的,他也不得不防,謹慎是他一貫的性格,更何況李傕此人詭計多端,誰知道他究竟有何目的。

    可以說呂布偷襲霸陵軍營並沒有達到意料的結果,這倒是挺讓李儒意外的,在他的計劃中,敵軍應該會回去救援才對,畢竟霸陵軍營是他們許多輜重所在地,胡軫也是他們的盟友,到時候,就是呂布借助霸陵地形優勢與盟軍火拚之際,從而緩解長安城的危機。

    當然呂布是個鐵憨憨,他不知道這種情況下,他一萬軍隊需要麵對盟軍十萬餘眾,即使仗著地形優勢和糧草輜重的優勢,甚至哪怕他手下的士兵都是精銳,也算是真正的有死無生。

    李儒比賈詡做的更絕,他想借盟軍除掉呂布,從而削弱董卓部下的力量,為長安城的穩定創造更優的局勢,呂布終究隻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昨天他能被自己教唆殺害丁原,今天他又能被陛下教唆殺害董卓,將來有一天誰能保證他不會殺掉陛下,所以讓他跟盟軍火拚才是最好的選擇。

    隻是盟軍不回防軍營倒是打亂了李儒的全部計劃,看來等戰爭結束之後,還是需要找個機會除掉呂布這種不安定的分子。

    當然這一切李儒跟陛下說了,陛下是同意的。

    別看張明暫時控製了呂布,但一個月後,呂布的忠誠度又會回到之前的狀態,到時候他拿什麽控製呂布,呂布僅僅因為財物就殺了丁原,因為美人就殺了董卓,這種人誰敢用,連原本曆史線上的曹操都不敢用,所以他也不可能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