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審判

字數:7208   加入書籤

A+A-




    府內鄉長私兵見到暗衛到來,已經接近崩潰,他們中的有些人退到後方,放下武器,擺出了投降的樣子,其它的人見到這種情況,也有模有樣的學了起來。

    繼續戰鬥下去就必死,放下武器還有可能活,這些府中私兵也隻是鄉長豢養的,並沒有忠誠度可言。

    隻是這些受傷的侍衛已經殺心四起,顯然不想放過這些府中私兵,想要衝殺過去。

    “留下這些活口。”張明大聲喊道。

    全部殺掉固然很好,但他需要一些活口才能證明鄉長的罪行,雖然他身為皇帝,一言便可定罪,但大漢想要長遠,就必須用法律治罪,隻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震懾基層官員。

    其實府中投降的私兵數量已經不多,從最開始的五十餘人到現在的被殺的還剩十人左右,至於陛下身邊的六個侍衛,則死去了三個,暗衛也死去了一個。

    而是在這次打鬥中,張明發現自己侍衛的戰鬥能力其實是遠不如王越的弟子史阿的,若非史阿前來幫助,恐怕此次真的有些危險。

    這些侍衛雖說在皇宮侍衛中武藝高強,但大多對生死並不熟悉,而且宮中也無較好的武術大師,所以精英侍衛的水平其實並未達到張明的預期。

    對麵隻是一個鄉長豢養的府兵,連基礎武器都不全,訓練更是完全沒有,按理來說,皇宮最強的六個侍衛應該可以輕輕鬆鬆的解決掉他們,結果一戰下來,反倒還損失了三個侍衛,這多少讓張明有些後怕。

    看來回宮需要進一步加強侍衛的培養了。

    至於這些暗衛,趁著對麵不注意,衝殺而來,反倒取得了不小的成績,這倒是讓張明有些刮目相看。

    趁著張明思考的間隙,史阿已經將李二抓到了他的麵前。

    李二口中大聲喊道“饒命啊,饒命啊,這是鄉長所為,於我無關啊。”

    “鄉長在哪?”張明慍怒的說道。

    “鄉長,就在後麵的屋子裏,他讓小人處理這一切。”李二跪下說道。

    此間鄉長為非作歹,但他這些髒事,壞事幾乎都是交給李二全權處理,而他本人則負責享受。

    “將鄉長帶過來。”

    史阿提著李二,身後跟著兩名侍衛朝著李二指著的方向走去。

    一會兒功夫,鄉長便被兩個侍衛架著走了過來,他的臉上並沒有害怕,隻是兩個侍衛的到來打斷了他的興事,他憋著一股子氣呢。

    “放開我,放開我,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爹可是長安令,你們居然敢抓我。”鄉長大聲吼道。

    張明此刻終於明白為什麽這個鄉長有恃無恐,原來長安令是他爹,怪不得他能夠明目張膽的在府中屯駐上百個私兵,雖然這些私兵實力不強,但又有幾個鄉長敢這樣做呢。

    怪不得這個鄉長為非作歹,上麵的長安令也是不聞不問,原來是有著這層關係。

    被兩個侍衛強行按在地上的鄉長看著眼前的少年,他似有熟悉,但還是不認識,依靠他爹的關係,他見過的世家少爺也有不少,但並沒有眼前這位。

    “你爹真的是長安令?”張明問道。

    “怕了?那還不趕緊放開我。”鄉長聽到對方的話,以為對方被自己所說的事情給鎮住了。

    其實鄉長的父親還真的是長安令,隻不過他隻是長安令的私生子,因為長安令對不起他們母子,後來他的母親死去,長安令想法設法為他博得了一個鄉長之位。

    隻是缺乏父母關愛的鄉長,到了鄉間為官,更加不知收斂,越發的囂張,在府中大肆蓄私兵,在外培養一些高手,為自己做盡壞事。

    長安令雖然知道他的行為,但由於內疚,所以便由著他來。

    “怕,我怕什麽,我現在就帶你去見你的父親。”

    “將他帶著,現在出發,前往長安府衙。”張明對著侍衛說道。

    就在張明準備離開鄉長府邸的時候,北軍的一支士兵到了,從戰鬥開始到現在不過一刻鍾左右,北軍便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此處。

    這一支北軍士兵大約有一百人左右,人數雖然與鄉長私兵的數量差不多,但戰鬥能力卻完全不一樣。

    這支北軍隊伍見陛下無事之後便待在原地,等待陛下的吩咐。

    張明出了鄉長府邸,才發現了這支北軍隊伍,他正愁侍衛人手不夠,於是便讓北軍隊伍將裏麵的人全部帶上隨他一同前往長安府衙。

    有了北軍的助力,這些暗衛又重新消失了,臨走時,他們帶走了地上侍衛的屍體。

    宮中最強的侍衛團體分為兩部分,強者為陛下身前侍衛,享有榮譽加身,但危險也很大,弱者則為暗衛,隱於人前,若立有大功,也可以轉為明衛。

    無論是明衛也好,還是暗衛也好,本質上都是為了保護皇帝,隻不過通過這種方式,產生侍衛之間的人員流動,從而避免侍衛出現反叛現象。

    鄉長府離長安縣衙並不遙遠,長安令為了更好的關愛自己的私生子,將他的兒子盡量放在了與自己最近的地方。

    一行人很快便來到了長安縣衙。

    長安令聽聞陛下到來,收拾了一下,便出來迎接。

    見到長安令,張明脫口而出的說道“長安令教的好兒子啊。”

    長安令聽聞此言,雖然不知道具體什麽事情,但他還是立馬跪了下來,口中念到“我兒不懂事,望陛下輕恕。”

    張明也沒有搭理長安令,而是走到了大廳,他要在此處審理此案。

    這件事情自然不能交給長安令來審理,至於交給廷尉審理,雖然可以,但廷尉鍾繇與長安令的關係不錯,即使會嚴格處理這個鄉長和長安令,但鍾繇也同樣會將這件事情的影響力縮減到最小。

    “來人,將長安令的兒子帶上來。”

    在兩名侍衛架著之下,鄉長才緩緩的走向了審判大廳,他在此處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爹,救我,救我。”鄉長大聲喊道,此刻的他真的有些害怕了。

    長安令一句話沒有說,如果是廷尉鍾繇審理此案,他也能夠說上一句話,可如今是陛下審理此案,他又怎麽敢妄自開口。

    “朕想問長安令一句,當眾弑君是什麽罪過?”張明輕描淡寫的說道。

    此句一出,無論是長安令還是鄉長,一下子都呆愣住了。

    鄉長有此反應是因為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眼前的此人便是陛下,長安令有此反應是因為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放縱的兒子何時生出了這般膽量。

    長安令連忙跪了下來,嘴裏喊道“陛下,雖然臣的兒子做了許多錯事,但絕不敢當眾弑君,想必之中一定出現了什麽誤會。”

    至於長安令的兒子,此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來人,帶人證。”

    北軍的士兵將鄉長的私兵全部帶上了府衙大廳。

    “說,你們老爺讓你們做什麽?”

    這些私兵顫顫巍巍的將之前發生的全部情況都說了出來。

    “長安令聽到了嗎?你的兒子糾集上百個私兵,埋伏在府中府外,等待著朕的到來,若不是今天朕巧遇了王越,史阿兩人,恐怕現在已經葬身在你兒子的府上了。”

    張明往重裏說道,其實今天就算沒有王越,史阿兩人在場,他的六個侍衛也能夠堅持到暗衛的到來。

    長安令聽著這些人的話語,他心裏已然清楚事情原委,應該是他的兒子不知道對方的身份,便還是按照以往的做事風格,做下了這等錯事。

    在這全部的過程中,張明隱藏了他的皇帝身份,人總是欺弱怕強的,即使這個鄉長做盡了壞事,但若是知道對麵來人是皇帝,想必絕不敢做出此事,甚至很有可能暗中令人銷毀掉所有證據。

    張明以一個中等世家的小少爺的身份,才讓鄉長犯下了彌天大禍,多少有些類似於後世的釣魚執法,不過與釣魚執法不同的是,釣魚執法是引誘人心之惡,而張明壓根沒有引誘,他隻是為了李氏的問題去找鄉長問個清楚。

    這件事情說到底,其實也不過是張明想要為李氏的事情出個頭而已,隻是沒想到引出了這麽多的問題。

    “臣的兒子該死,臣該死。”長安令沒有辯解的餘地。

    這麽多的人證在前,長安令又要如何一一解釋。

    “長安令,朕今天尋你兒子,也隻是想問問你兒子與這個盜賊的關係,結果你兒子見朕所帶的侍衛較少,便動了殺機,朕實在難以想象,一個將兒子教成這樣的人,是如何管理長安城的?”

    “臣管理不善,望陛下治罪。”長安令已經不在乎陛下所說的內容,長安城他的確沒有好好的管理,但這些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現在的他因為兒子的事情,已經在死路上了。

    “將長安令和他的兒子先關押起來。”

    這件事情處理起來很容易,畢竟長安令已經認罪,但是張明可不打算就這樣結束,借助這件事情整理吏治,整理長安城才是他的本來目的。

    “回宮。”

    這件事情目睹的人非常的多,無論是那些逃出去的鄉長私兵,還是在路上看到北軍押人的群眾,總之關注的人很多。

    根據各方的小道消息,很多聰明的人已經推出來了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並在酒肆中大肆討論。

    當眾弑君可從來不是一件小事,這種事情大概率是夷三族的下場,漢朝對於這種事情的處罰比後世要輕的,後世遇到這種事情一般都是誅九族。

    長安一處客棧中。

    “你們知道嗎?長安令的兒子居然在府中圍堵天子,大逆不道啊。”一個平民說道。

    “天子為什麽會去到鄉長的府邸,天子高高在上,怎麽會跟一個鄉長有所聯係?”又一個平民說道。

    “你們這就不知道了吧?我聽我朋友說啊,天子在城東的裏坊區看到了李氏被搶劫的一案,便關心起來,隨後順藤摸瓜,才發現原來那個盜賊居然是東鄉鄉長所豢養的,於是天子便親自前往鄉長府邸,結果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號稱長安萬事通緩緩說道。

    沒人知道這個萬事通的底細,但他的朋友的確挺多的,好像長安大小事情他都有朋友知道一樣。

    “你們敢相信,東鄉鄉長府中居然豢養了上百個私兵,我朋友說,尚書令府中全部吏卒加在一起也才數百人而已。”

    “東鄉鄉長的府兵看到天子前去,不問分毫,便痛下殺手,若不是天子帶著隨身侍衛,恐怕已經遇害了。”

    萬事通說的有理有據,很難不讓人懷疑當時的他就在現場。

    “你們知道嗎,東鄉之所以發生那麽多起黃金失竊案,全都是東鄉鄉長命手下人所為的,這個東鄉鄉長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就是因為他是長安令的私生子。”

    可能是因為萬事通說的身形並茂,接下來長安城關於此事的內容基本上都沿用他的版本。

    就在這件事情發生的第二天,皇宮裏來了不少的大臣,他們的目的都很簡單,就是前來看望陛下,畢竟這樣的事情,一下子就已經在長安城傳開了,他們在府中也收到了相應的消息。

    這些大臣在見到陛下沒事以後,便就離開了皇宮。

    絕大多數的大臣與長安令其實並無瓜葛,看到他如此倒黴,唯一能做的就是勸自己家的紈絝子弟不要幹出這般蠢事,畢竟誰能想到一個紈絝子弟居然引出了這麽大的麻煩,同時也限製了府中的私兵數量。

    另有一些大臣與長安令有些關係,則以最快的速度斷絕了聯係,雖然朝廷還沒有處置長安令,但結局所有人都已經清楚了。

    張明需要讓此事發酵一段時間,給長安城的所有世家一個警告,讓他們收斂起在長安城的胡作非為,因為一個不小心,便會出現與長安令一樣的結果。

    當然,這些還不是張明想要的結果,他之所以留下長安令暫時不處理,就是要等到下一次朝議一起處理。

    張明在紙上記錄了下一次朝議的內容,有些事情,隻能公開的說,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第二天一早,諸位大臣已經來到了未央宮的大殿,他們正在靜悄悄的等待陛下的到來,陛下遇刺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整個長安城,所有在場的大臣全都了解了前因後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