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簡單婚姻
字數:3277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中餐館的秘密 !
梁曉秀到達法國的第一天晚上就失眠了,她躺在床上怎麽也睡不著,反反複複想著心事。她是肩負著全家的希望來法國的,可是她到法國的第一天就感覺不對勁:她的未婚夫雖然擁有一家小餐館,但餐館開業當天卻沒有一個客人。照這樣下去,她未來的前途還真不好說會怎麽樣。她出國前想得很簡單,到法國後和宋福祿結婚,當餐館老板娘;可是眼下的情形並不是那麽回事,她陷入了沉思中。
行文至此,我們現在有必要介紹一下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梁曉秀。她那年才18歲,她和宋福祿搞對象的過程其實很簡單,如今說起來猶如天方夜譚。
一年前的一天,也就是1969年的春天,梁曉秀家裏來了本村的一個嬸嬸,人稱劉嬸。劉嬸一進她家院便大聲說:“曉秀她媽在家嗎?”
“在家,她嬸嬸,你怎麽有時間過來串門了?”梁曉秀的媽媽迎上前去說。
“我有一件好事要和你說呢。”劉嬸一臉高興地說。
“那快進屋裏說。”
進到屋裏後,梁曉秀的媽媽給劉嬸倒了一杯茶水,問道:“什麽好事呀?”
“曉秀不在家嗎?”
“她去同學家了。有什麽事,快告訴我。”
劉嬸開門見山地說:“是這樣:我有一個遠房的侄子,今年29歲,在法國開中餐館。前幾天他寄來一封信說,想在老家找一個媳婦,然後帶到歐洲一塊兒經營餐館。我想了想,就你們家曉秀合適,所以今天過來和你商量這門親事。你看,這是他的照片,他叫宋福祿,也是咱們碧水鎮的人,我是看著他長大的。”
梁曉秀的媽媽接過照片,看了看說,“那這個宋福祿什麽時候回來呀?我們也看看他這個人。”她對自己的女兒太了解了,女兒個性強,很有主見,婚姻大事,女兒若不同意,她做母親的根本說服不了女兒。
“噢,是這樣:宋福祿說他就不回來了,因為他那餐館離不開人;他說隻要我覺得合適的姑娘,他就沒意見。”劉嬸那神態就像是宋福祿的母親,她完全可以替自己的兒子做主似的。
“那你給我說說這個人的情況?”梁曉秀的媽媽對這門婚事很感興趣,她知道碧水鎮是著名的僑鄉,凡是家裏在海外有親戚的人家生活過的都比那些沒有海外親戚的人家要好一些。她家在海外沒有親戚,如果女兒能嫁出去,那麽她家也能在經濟上受益。在那個年代人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他們梁家的生活水平在村裏屬於中下等。
劉嬸於是介紹了宋福祿的個人情況。
宋福祿是一個孤兒,早年由外婆撫養成人,16歲的時候跟著他堂叔到香港打零工。後來他堂叔到了法國,他也跟著去了法國。他堂叔給人當大廚,宋福祿給他堂叔打下手。慢慢地他堂叔有了一點積蓄,便在巴黎開了一家中餐館,宋福祿於是給他堂叔當大廚。過了幾年,宋福祿在他堂叔的資助下,自己也開了一家中餐館,所以就想到成家立業了。
梁曉秀的媽媽聽了劉嬸的介紹,覺得宋福祿年齡偏大,和她女兒不大相配。
她便說:“劉嬸,聽你介紹,你這個遠房侄子年齡有些大呀。我們家曉秀今年才17歲,而你侄子已經29歲了。”她那樣說還有一個目的:想探探宋福祿的經濟情況,她家本來就窮,不能讓女兒嫁給一個窮人。
劉嬸便說,她侄子雖然年齡大一些,但人很熱心,特別能吃苦,很會過日子。梁曉秀如果嫁給宋福祿,她今後一生有享不完的福。外國的工資高,宋福祿一人掙的錢比他們全村人掙的錢都多。
媒人一般都喜歡誇大其詞,宋福祿那時並沒有自己的餐館,他堂叔隻是答應幫他開一家中餐館。宋福祿在信中說,他堂叔開中餐館一年能掙到大約30萬人民幣。劉嬸便添油加醋地說,宋福祿有自己的餐館,每年的收入合人民幣大約有20-30萬元。在那個年代,20萬人民幣就是天文數字,梁曉秀一家7口人,一年的收入還不到一千元。
梁曉秀的媽媽聽了劉嬸的話動了心,便說:“那我等曉秀回來後和她說說,有消息我就告訴你。”
“那我明天來聽消息。”劉嬸看出曉秀的媽媽動了心,心裏很高興。
送走劉嬸,梁曉秀的媽媽便開始琢磨這門婚事。她和老伴兩人都是農民,他們有5個兒女,梁曉秀是長女。曉秀特別懂事,15歲初中畢業後就在家務農,已經是家裏重要的勞動力了。她若能嫁到海外,這個家將來就指望這個大女兒了。
晚上,梁曉秀回到家後,她媽媽和她提起了這件事:
“曉秀,今天村東頭的劉嬸來咱家說,要給你介紹一個對象。你看這是照片。按她的說法,這個叫宋福祿的人很不錯,在法國開一家中餐館,一年的收入有20萬人民幣。他說他要把介紹給他的對象接到法國結婚,然後一起開餐館。我覺得這個人各方麵的條件都挺好,就是年齡有點大,他比你大12歲。劉嬸等著明天給她回話,你看這事怎麽辦?”
梁曉秀說:“媽,你是怎麽想的?”
“這還得聽你的意見,現在不實行父母包辦婚姻。”母親很開通,她想婚姻大事還是由女兒自己做主好,她不便幹涉。
梁曉秀想了想,平靜地說:“年齡不重要,我同意。媽,你給劉嬸回話吧。”梁曉秀從母親的態度看出母親是同意這門婚事的,既然母親同意,她也就同意。此外,她也考慮到了自己的前途,她不能一輩子在村裏當農民啊。老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她也得挪動挪動。
母親說:“這事再問問你爸的意見吧,看你爸說什麽。”
梁曉秀的爸爸那天很晚才回家,他聽了這件事,便和女兒說:“曉秀,這件事你要想好。婚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一定要慎重考慮。你要是嫁到海外,到法國那麽遠的地方,你就沒有退路了。我的意見還是讓那個人回來一趟,咱們都看看,看看他是否適合你。”
梁曉秀的態度非常堅決:“爸,這事我想好了,我絕不後悔。我不能總在家裏窩著,我也得到外麵闖蕩。”
就這樣,這門婚姻大事在一天之內就敲定了。
梁曉秀憑的是直覺,她對法國一無所知,對她將要嫁的人一點都不了解。這些因素她都不考慮,她的想法很簡單:到外麵闖蕩總比在家裏窩著強。
梁曉秀回想往事,那一晚上都沒合眼,一直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