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古典建築

字數:493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中餐館的秘密 !
    梁曉秀曾鑽研過歐洲建築藝術,係統閱讀過歐洲建築的書籍,並根據親身觀察,整理出了自己的讀書筆記。那天早晨,她泡上一壺茶,坐在沙發上翻閱自己的讀書筆記。筆記裏記錄了她對歐洲建築藝術的評價。
    她的第一個評價是:建築藝術是一種高級藝術形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所有藝術的集中反映。
    她翻閱筆記,看歐洲人怎麽評價他們的建築。筆記中寫道:建築是歐洲人引以為傲的一個“資本”。歐洲各國建築的精華都是古典建築。歐洲建築是歐洲文化最有力的表現形式之一。
    筆記中記錄了她觀看歐洲古典建築的心得:觀看歐洲古典建築就等同於觀看歐洲曆史和歐洲文化。歐洲的古典建築值得細看,琢磨,研究。在那些建築中她不僅看到了歐洲的建築藝術史,還看到了歐洲社會發展的脈絡。在她看來,建築也是曆史的一部分,能反映曆史的某些方麵。
    歐洲古典建築的精華充分展示了歐洲建築師無與倫比的才華和智慧,同時也反映了歐洲多元文化的相互影響和相互結合。在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擁有像歐洲那麽多風格多樣、造型獨特的古代建築物。
    每一個踏上歐洲大陸的遊客,在觀看了歐洲那些輝煌不朽的建築後,都會留下深刻印象。歐洲各國最宏偉的建築是古代經典建築。那些建築主要是皇宮、教堂、城堡、博物館、市政廳、城市廣場;每個光顧歐洲的遊客必看的內容就是那些古典建築。
    歐洲之所以“值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擁有那些年代久遠、大氣磅礴的建築;倘若歐洲沒有那些經典裏建築物,歐洲可能“一文不值”。歐洲古老的建築為今日歐洲支撐著門麵,吸引世界遊客前來旅遊觀光。要想很好地欣賞歐洲建築,有必要熟悉歐洲的主要建築形式和風格。
    梁曉秀對歐洲有代表性的古典建築,如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等建築形式已經很熟悉了,她那天又梳理一遍幾種建築形式。
    她比較喜歡羅馬式建築。在西歐、南歐和中歐隨處可見羅馬式建築。這類建築通常中間有大廳,兩旁有通道或走廊和高台。老建築物的牆麵很厚,門窗卻很小,呈圓拱形,柱子短粗,配有沉重的柱頭。
    羅馬式建築在教堂中表現尤為突出。自公元1096年開始,歐洲封建主全力為各自的領地興建規模壯觀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史上稱這種建築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建築。這個時期的其他造型藝術如雕塑、繪畫等都成為與教堂不可分割的裝飾部分,因此在美術史上統稱為“羅馬式”。羅馬式教堂建築采用典型的羅馬式拱券結構。羅馬式教堂的雛形具有山形牆和石頭的坡屋頂並使用圓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領主的城堡:堅固、沉重、敦厚。教堂的一側或中間往往建有鍾塔。屋頂上設一采光的高樓,從室內看,這是唯一能夠射進光線的地方。教堂內光線幽暗,有一種神秘氣氛。教堂內部裝飾主要使用壁畫和雕塑,教堂外表的正麵牆和內部柱頭多用浮雕裝飾,這些雕塑形象都與建築結構渾然一體。
    羅馬式時期的雕塑具有古代雕塑的氣魄,較多運用變形誇張手法,但又不同於古代的寫實風格,這是因為“蠻族”藝術摻入的影響。公元12世紀羅馬式建築遍及全歐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區又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
    梁曉秀的新中國飯店就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築,看起來富麗堂皇,非常漂亮。巴洛克式建築是文藝複興時期建築晚期衍生的一種建築風格。這種風格主導了17-18世紀的建築特點。起源於羅馬的這種建築風格傳遍歐洲大陸,但在歐洲各國,巴洛克式建築又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巴洛克式建築主要表現富貴和華麗。
    巴黎的盧浮宮、凡爾賽宮裏的宮殿和花園,羅馬的特雷維噴泉以及維也納的卡爾式教堂就是巴羅克式建築的典範。巴洛克建築的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麵和橢圓形空間。
    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麵起到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產生過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梁曉秀看過不少經典哥特式建築。布魯塞爾大廣場號稱是歐洲最美麗的大廣場,大廣場上的市政廳就是哥特式建築的代表作。她在遊覽布魯塞爾時曾經多次看過那座市政廳,在夜晚和白日,她每次都能看到飽滿、華麗的畫麵,在那些畫麵裏她看到了哥特式建築物的一種神聖、深邃、高昂、奇妙的藝術造型。她在比利時魯汶還參觀過魯汶市政廳,那也是一座哥特式建築,她認為那是歐洲有代表性的古典建築。
    德國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等都是哥特式建築的經典之作。自公元12世紀到公元15世紀,哥特式建築遍及歐洲。第一個哥特式建築是在法國國王的領地上誕生的;之後整個歐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響。
    哥特式,有人專指建築,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屬於建築,公元13世紀後與建築分離;哥特式繪畫巔峰在公元14—15世紀。從純欣賞角度看,哥特式建築比羅馬式建築有味道,特別是視覺衝擊力極強。哥特式教堂建築在藝術造型上的特點是:在體量和高度上創造了新紀錄。其次是形體向上的動感十分強烈,輕靈的垂直線直貫全身。不論是牆和塔都是越往上越細,裝飾越多,也越玲瓏,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小尖頂。建築處處充滿向上的衝力,具有高、直、尖的造型風格,是城市顯示其強大向上蓬勃生機的一種建築。
    如果說羅馬式的風格是堅厚、敦實,那麽,哥特式則以粗獷奔放、靈巧的建築風格取勝。哥特式建築的直升的線條,奇突的空間推移,透過彩色玻璃窗色彩斑斕的光線和各式各樣輕巧玲瓏的雕刻裝飾,營造了一種藝術化的境界,甚至讓人產生一種神秘感。因而在歐洲有羅馬建築是地上的宮殿,哥特建築則是天堂裏的神宮一說。
    哥特式建築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造成一種火焰式的衝力,把人們的視線引向高空;人們在仰望它時,視覺和情緒隨著向上升華的尖塔一直往上升,有一種接近天堂的感覺。從審美的層麵看,羅馬式建築較寬大雄渾,但顯得閉關自守;而哥特式建築表現出一種人的意念的衝動,它不再是純粹的宗教建築物,也不再是軍事堡壘,而是城市的一種文化標誌。
    哥特式建築都采用彩色玻璃窗畫來裝飾建築內部。圓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色彩絢麗的玻璃窗酷似豐富多彩的舞台畫麵,具有很強的裝飾美感。玻璃畫能依靠光線的穿透而展示畫麵內容,而那些玻璃畫大都具有童話般的彩色。
    哥特式雕塑是古典建築不可缺少的裝飾,它的人物形象開始保持獨立的空間地位,追求三度空間的立體造型,力求符合真實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動的塑造,使人體逐漸豐滿起來,衣褶也隨之有了結構的變化。哥特式建築多采用圓雕和接近圓雕的高浮雕。晚期的哥特式明顯孕育著文藝複興的到來。
    歐洲皇宮是歐洲古典建築的代表作。歐洲每個國家都有皇宮,而皇宮一般都是這個國家最好的建築。在歐洲各國中,以法國的凡爾賽宮為最出色。梁曉秀認為看過凡爾賽宮後,即使不再看其他國家的宮殿,也能對歐洲的宮殿建築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她當初走進凡爾賽宮,第一印象是:建築氣象萬千,建築的每個細節上都體現了奢華、高貴、典雅。
    德國波茨坦的無憂宮和奧地利的美泉宮也是歐洲有代表性的皇家宮殿。這兩個宮殿梁曉秀都參觀過,感覺它們的共同點是:建築外表氣勢雄偉,內部富麗堂皇,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風格。
    有些皇宮如比利時的皇宮和西班牙馬德裏的皇宮從外表看,建築並不特別,但是內部裝潢卻極為精美華麗。皇宮中的家具、燈具、壁畫、油畫、地毯、裝飾物、餐具、花瓶等等物品,都是當時歐洲最好、最奢侈的物品。
    時代變遷巨大,以現代人的眼光看,當時歐洲皇帝、國王臥室的舒適度遠不如今日現代臥室的舒適度。但是從建築學角度看,有些歐洲國家的皇宮建築即使在今天也不過時,是當代建築師難以逾越的精美建築物。
    歐洲城堡也是歐洲古代建築的精華。歐洲最好的城堡在法國和德國。法國盧瓦爾河穀地帶的上千座城堡不僅是法國城堡建築的精華,也是歐洲大陸城堡的經典之作。德國萊茵河兩岸的城堡以及位於南部傳奇之路上的諸多城堡也是歐洲有代表性的城堡,值得細細觀看。
    梁曉秀對德法兩國的城堡特別感興趣,曾專門研讀過有關資料,了解到那些城堡當時的功能。
    法國和德國的城堡在當時主要有三個功能:一是軍事要塞,起到防衛作用;二是國王的行宮和度假宮殿;三是王公貴族的休閑娛樂的場所。這些城堡耗資巨大,動用了當時最大規模的勞動力,有的建造時間長達數百年。
    歐洲國家的市政廳建築都很有特點:市政廳大都是城市古典建築物的代表作,有的市政廳甚至有幾百年曆史。每一座城市幾乎都有一座古代建造的市政廳。市政廳建在城市的中心,城市依次為中心展開。
    布魯塞爾市政廳位於城市中心,市政府到目前為止還在那裏辦公。市政廳的前麵就是城市廣場。這種布局在許多歐洲城市幾乎都一模一樣。
    德國慕尼黑市政廳高聳的大樓讓每一個到達這座城市的遊客都不得不駐足觀看幾眼。市政廳前麵也是城市廣場。如果不仔細分辨歐洲城市的市政廳建築風格,往往會覺得它們的建築形式千篇一律。當然不是這樣。市政廳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不僅代表這座城市的最高建築水平,更代表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曆程,文化曆史和精神麵貌。
    歐洲的城市廣場有許多相似之處:幾百年來幾乎沒有變化,保存完好。歐洲城市廣場是城市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歐洲城市規劃曆史悠久,形成了固定模式,幾個世紀都沒有改變。即使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城市廣場的麵積不夠大,他們也不會擴建原來的廣場,而在城市其他地方建造一個中心廣場。城市最初的中心廣場一定會保留下來。布魯塞爾大廣場便是這類廣場的典範。布魯塞爾市重要的戶外活動都在大廣場進行,而市民對此習以為常。保留了城市中心廣場,就等於保留了城市的心髒和靈魂。可以想象,這個自古以來就是市民聚集的城市廣場見證了多少代人的生活活動。
    梁曉秀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句評語:歐洲最值錢的東西就是它的古典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