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字數:511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安吳商婦(晚清女首富周瑩傳) !
原來涇陽縣所處渭河北岸平原,古稱渭泊,遠古時乃一大湖,唯山湖通海,故含鹽鹵質。後大湖漸漸填淤變為桑田,其澱質為泥沙及黃壤,有水挾入者,有風揚播者。由於鹽鹵質久而不化,關中地區土地含鹽堿重,雖經數千年風化墾殖,土質大有好轉,但到清末時期,蒲城、富平、渭南一帶,仍為荒瘠之地,涇陽、三原、臨潼、大荔等地,掘井取水,堿含量很大,苦而發澀,食之不甜,灌田有害。雖有涇水、冶水、清河、濁河、石川河和渭河貫通其間,鄭國渠亦久用於灌溉,但經曆代戰亂,滄桑巨變,渠毀水廢,每遇氣候幹燥,常釀為苦旱之災。據古今曆史記載,自商周至清宣統三千餘年中,有事實可查考的災荒竟達一百六十六次之多。其中水災十五次、蝗災十二次、蝗兼旱災十次、蝗兼水災一次。其餘一百二十七次皆為旱災,平均每二十年有一次旱災。若以近代由明清之交算起,五百年中,旱災就有四十八次,平均每十年一次。由此可見關中地區旱災之頻繁,饑荒的凶烈了。遠如明崇禎十三年,近如光緒三、四兩年,因旱災百姓餓死大半,其慘狀令人不忍目睹。也因此關中便有了“十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的農諺流傳下來。
為了防旱救民於水火,曆朝曆代通過興修水利,築渠壘壩建塘灌溉農田來解決麵臨的災害襲擊,才保護了民生,促進了生產。
百裏說了一大堆,大概是口幹了,這才端起茶碗一口氣喝了半碗,然後捋著胡子笑道:“我索性再講個故事給你聽吧。”
百裏想了一會兒,才開始講他的故事:
“秦始皇即位初年,準備按計劃逐步吞並六國,實現統一中國的宏偉目標,當時,秦國兵強馬壯,唯糧食因常年幹旱不能保證產量,興兵之事受到影響。秦始皇正苦於無策,忽有人報告說,有一韓國人自稱有振興水利、提高糧食產量之策,希望覲見皇上。秦始皇聽報大喜,忙令韓國人入朝,經問,方知獻策人叫鄭國,是個水利專家。鄭國向秦始皇講了振興水利的好處,秦始皇聽得津津有味,不斷點頭誇獎鄭國見地獨特,頗具吸引力,最終采納了鄭國意見,派鄭國去勘察水源地形,為興修水利做前期準備。”
“鄭國奉秦始皇令,在關中地區翻山越嶺,涉水蹚河,開始了勘察工作,後來輾轉抵達涇河源頭,經過一番勘測,向秦始皇報告說,在涇河流域可以修一條能灌溉數百萬畝土地的引水工程,解決涇河下遊涇渭平原遇旱而災的根本問題,達到既治標又治本的目的。秦始皇看過他奏請審批的引水工程圖紙,立即下令撥銀調匠,組織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涇河流域,開始了築壩開渠引水的浩大工程建設。正當引涇工程緊張施工時,有人對秦始皇說:鄭國原來是韓國派到秦國的間諜,是為削弱秦國國力,免於吞並弱韓而來。秦始皇一聽,雷霆大發,怒道:‘這還了得,欺騙到我頭上來,不是自找死嗎!’於是下令要斬鄭國。鄭國被抓押解至朝廷,秦始皇親自審問時,鄭國麵對秦始皇,神情自若,立而不跪。說:‘我原來是奉命到秦國當間諜的,可是入秦後,皇上信任我,讓我修水利,為民解難,引涇水利工程若全部建成,對秦國有莫大好處,若殺了我,渠修不成,你錢白花了不說,農業生產必然要受到影響,缺少糧食,軍隊靠吃啥去打仗,你靠啥實現統一中國的願望?’秦始皇聽了,心想,對呀,鄭國說得句句有理,於是恕鄭國不死,命令他戴罪立功,按原計劃繼續領導引涇工程建設。十年後,一條寬一丈餘,長三百裏的引涇水渠,終於完工。秦始皇念他有功於秦國,便將水渠定名為鄭國渠。鄭國渠放水後,用填淤之水灌田澆地,把渭北澤鹵變成了沃壤,畝產一石多糧,關中從此變為‘田肥美,民殷實’的天府之地。兵多將廣糧足後,秦始皇便大舉興兵,一舉吞並了六國,統一了中國,開創了一代偉業。後來,楚漢戰爭爆發,水利設施維修失時,到了漢武帝太始二年,鄭國渠在經曆了一百多年奔流不息後,原來建的大堰毀了,漢武帝得報,派了趙中大夫白公奉旨勘測重建,白公經一番努力完成勘測工作時,終於弄清了堰是毀於河床下降之故,在原址恢複十分困難,便將渠口向上遊移了兩千三百五十丈,另築攔河石堰,寬長皆為百步,後稱鄭白渠。”
“鄭白渠經過千百年養護使用,到了清朝乾隆二年,渠又頹壞,如今隻能灌禮泉、涇陽、三原三縣六萬多畝地了!水利失修,遇旱人就得餓肚皮,死人。少奶奶已見過了,要不你能拿出三百多萬斤糧食賑濟災民?”
百裏講完自己要講的故事,還沒開口說進安吳堡的目的,周瑩便說道:“你是借古人打我的臉呀!興修水利,我自然支持,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若冷眼旁觀,上對不起祖先,下對不起鄉裏鄉親。老師你知道我對此可謂是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拿上銀子往水裏撂,我能幹嗎?”
“這麽說,你同意出資興辦水利?”百裏一聽高興地說,“我先代表四鄉父老姐妹向你作揖了。”說著,真的離座就向周瑩抱拳躬身揖禮。
周瑩急起身扶住百裏道:“老師,你老要折我陽壽啦!”
百裏說:“實對你講,為興修水利,我前前後後已忙多時,跑了幾百裏路,拜訪了數十家豪門富宅,說來可憐,嘴皮磨出了老繭,僅募得九千兩紋銀!”
“你老詳細講講,準備修哪裏,怎樣修,工程大小,需時長短,需多少銀兩?”周瑩認真道,“若一鄉半水,事情好辦,大了,就得聯絡四鄉八縣紳士商賈豪門富宅,取得官府支持,才能有所作為。”
“官府靠得住嗎?”百裏說,“自鴉片戰爭至今,朝廷已腐敗透頂,貪官汙吏橫行,買官賣官成風,置民眾於水火,怕洋人如畏虎,殺百姓如拍蚊蠅,這樣的朝廷官吏,你想讓他拿錢為民造福,全是白日做夢!所以說,要解百姓於水火,眼下唯有自救一條路。”
周瑩點頭道:“這話也有道理,官府指望不上,隻能靠民間力量辦力所能及的事了。”
百裏這才將想辦的事向周瑩從頭到尾說了一遍,最後說:“眼下最可靠,見效快,花錢少的水利工程,莫過於恢複鄭白渠。鄭白渠一旦修複,目前僅能澆灌六萬多畝地的龍洞渠,就可集上下之水灌十倍以上土地。涇、三、高、禮等縣農家就會從中受益,吃不上飯的人家就會大量減少。”
周瑩雖不懂水利,但也知恢複鄭白渠灌溉功能,絕不是幾句話的事,除需要雄厚資金保證外,尚要有足夠的技術力量,大批的勞工和後勤保障,而這些,則不是某一個或幾個人能為的事,缺少了這些不可少的條件,理想再好,計劃再周詳,也會變成一張能看不能派上用場的白紙。因此,她問百裏:“你老能招募到足以勝任的專家和工匠嗎?你對鄭白渠淤塞毀壞情況做過實地勘察嗎?對工程所需銀兩做過計算嗎?有人願意為修複鄭白渠而與各方聯絡,堅持始終,解決所遇到的難題嗎?工程所需勞力招募、管理等諸多具體事宜,怎樣安排?你老心中可有數?”
百裏一時語塞,他還真沒想到這許多看似簡單,實則煩瑣複雜多變的具體問題,所以想了片刻才說:“我隻考慮到隻有先找到願出錢的主,再考慮具體的事,若沒人願掏錢,榨幹我這把老骨頭,也走不到老龍頭,勘察鄭白渠有啥用處?”
周瑩一聽,心裏笑不是歎不是,但又不願傷了老人自尊和執著於公益的一片熱心,便說:“你老看這樣好不好?我先資助一萬兩銀子,你老組織懂行的人,去對廢棄的鄭白渠故道做番實地勘察。如果工程量不大,花銷有限,能在短期內疏通,我便去找官府,請官府出頭露麵,募捐籌集資金。我想官府再無能,再腐敗,總不至於連明擺著的可在朝廷麵前表功請賞的事也不聞不問。”
百裏想,周瑩的話有道理,便說:“有你資助,勘察鄭白渠就不愁了,我這把老骨頭,就是撒在鄭白渠道上,也心滿意足啦。”
時過半月,百裏又進了安吳堡,對周瑩說,他找到十幾名懂行識水知地理的專家和工匠,他們願和他一道去勘察鄭白渠故道,周瑩沒再多問,給了他一萬兩銀票說:“祝你老旗開得勝。”
四個月很快過去,百裏和他的朋友們踏勘完鄭白渠廢毀故道,背著一捆勘踏記錄資料、圖紙和對工程估算工料,三進安吳堡。周瑩不厭其煩地一一看過,由於對工程缺乏應有知識,很難得出一個同意和否定的準話來,但她看懂了百裏等人所繪圖形、工程估算。從勘察記錄資料上看,恢複鄭白渠,需由涇穀吊兒嘴開始。吊兒嘴山高峰突,穀深百丈以上,山陡石堅,要在上麵修堰築壩引水入渠談何容易!再看文字說明,百裏等擬通過修引水洞、回水洞、河堰低堤、洞閘等作為配套工程,全需由會技術懂行的工匠完成,隻有整挖舊渠開新渠可由普通民工為之,全部工程下來,少則需時五年,多則需經十年不間斷勞動,要花去一百萬兩以上銀子,這還不包括工程意外花銷。在如此長的工期內,誰敢保不發生病傷之事?請醫用藥,也需一筆銀兩。估計下來,沒有一百四五十萬兩銀子做基數,就無法著手安排修複鄭白渠工程,鄭白渠故道也隻能是一條無用的廢渠了。
周瑩想,掏一百四五十萬兩銀子用在水利上,雖然是一樁千秋功業的大事,但對一個商人來說,在拿出這一大筆錢以前,不能不預先考慮能否得到應有的回報。在中國曆史上,還找不到一個不問結果便盲目投資於公益事業而不求任何回報的先例。
周瑩陷入沉思與左右為難中,想了許久,才說:“百裏老,我將這些東西留下,待我請專家們看過後,爭取官府意見,聽聽他人看法。若專家官府與願資助此項工程的人多數認為可行時,我一定當仁不讓,搞一次大的募集資金活動,爭取能叫鄭白渠起死回生;若專家等多數人認為行不通,我們再另作他議如何?”
百裏熱情不減,想得未免有點過於簡單,他以為隻要周瑩肯掏錢,鄭白渠就能通過他的努力,再現流水歡暢的美好景象,實現他為之奮鬥不息的夙願。雖然他對官府不抱有任何期望,但聽周瑩如此講,在未聽到自己設想被否決前,他不想也不能駁回周瑩的意見,所以,強顏為歡地說:“那我就等你消息吧。”
百裏告辭走了,周瑩麵對一大堆寫滿字畫滿圖的紙張,發起了呆。
紅玉忍不住笑出聲說:“這下可難住了咱家大小姐,你這回該知道,天下麻煩事多如牛毛,你能管過來?要我說,你還是把這一堆紙讓百裏老師背回去,免得他老了老了還想成精,公益事業不是他這個吃飯還得靠別人賞銀子的人能幹出來的!”
周瑩撲哧笑道:“你個丫頭家懂個啥?百裏人雖窮,但他熱心於公益事業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尊敬。咱涇陽縣、渭北地區和關中若多幾個百裏,保不準鄭白渠早二十年前就修複了!”
紅玉嘴一撇說:“你還嫌百裏這號人少哇?多了,你就別想安生啦,打攪不說,三天兩頭伸手要銀子,你受得了嗎?”
周瑩不願和紅玉多磨嘴,說:“你去把王堅請來,我有事和他商量。”
紅玉動手想把桌上堆的那些紙收拾起來再去叫王堅,周瑩說:“別收拾了,一會兒我叫王堅把這些東西先送給西安府知府樊增祥看了再說。”
紅玉轉身出了房門,周瑩則瞧著桌上的紙堆忍不住苦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