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去嶽墳(2)

字數:508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有人醒在我夢中(青少年文學讀本·中國當代作家作品精選) !
    我說:“你經常去紹興吧?”
    介子修答:“記不清次數了。”
    “魯迅故居也經常去吧?”
    “也記不清次數了。”
    我笑起來,子修也在笑。
    我心想,你已經去過那麽多次了,還陪我去,這不是很難受嗎?早想到這一點,我應該自己去。因為我有經驗,單位上每當有客人,都沒人願意去陪,那些所謂的景區,實在由於去的次數太多而心煩了。客人因為好奇,什麽都要細細看,慢慢走,這就讓陪的人雙倍地心煩。心煩卻又不能表露,還要時時做出熱心的樣子,那就是三倍的心煩了。這麽一想,我這不是自討沒趣嗎?我想把這想法直截了當地說出來,看子修如何回答。但這無疑太下作了,人家好心好意地陪你,你竟然故意讓人家為難。
    我說:“我還記得《秋夜》裏的前兩句話: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介子修說:“我學寫作的時候,把魯迅的所有文章的開頭都抄了一遍:北京正是春末,也許我過於性急之故罷,覺著夏意了,於是突然記起故鄉的細腰蜂。那時候大約是盛夏,青蠅密集在涼棚索子上,鐵黑色的細腰蜂就在桑樹間或牆角的蛛網左近往來飛行,有時銜著一支小青蟲,有時拉一個蜘蛛。青蟲或蜘蛛先是抵抗著不肯去,但終於乏力,被銜著騰空而去了,坐飛機似的。”這是《春末閑談》的第一段。
    “你和我一樣啊。”我高興地說:“但我抄的不是魯迅的文章,我抄的是所有我喜歡的文章。我最喜歡的開頭是《約翰……克利斯朵夫》:江聲浩蕩,自屋後上升。雨水整天地打在窗上。一層水霧沿著玻璃的裂痕蜿蜒流下,昏黃的天色黑下來了。室內有股悶熱之氣。我除了抄開頭,還抄那些寫愛情的段落,因為我老是寫不好愛情。”
    說到文學一二的事,子修的話多起來。他說魯迅的小說他最喜歡的不是《阿q正傳》也不是《狂人日記》,而是《鑄劍》,讀了好幾遍。他無比感慨地說:“宴子敖替眉間尺報仇,為什麽非要用眉間尺的頭,他另外找個人頭不行嗎?”我說:“這有兩個說法,一個在小說之內,另一個在小說之外。宴子敖必須吸引大王走近大金鼎,才有機會斬下他的頭,這就需要眉間尺的配合,如果不是眉間尺的頭,而是一個隨便什麽人的頭,他不但不會唱歌,而是要告密了,這就報不了仇。小說之外的說法,是魯迅在《無花的薔薇之二》裏的一句話,他說,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魯迅寫這篇小說的時候,是絕不會想到用別人的頭去替代眉間尺的頭的。”
    介子修說:“我喜歡第一種說法。這篇小說本來是非常殘酷而又血腥的,但讀起來,又處處是幽默,想笑笑不出來,想哭也哭不出來。”
    “是啊,的確是篇好小說。”
    不知不覺間,到紹興了。魯迅故居門前那條街正在改造,任何車輛都不能進去,隻能停在鹹亨酒店門口。已經不是魯迅寫的那個鹹亨酒店,而是一個三星級的賓館。
    魯迅故居、魯迅陳列館、三味書屋三處,我們先看陳列館,最後是三昧書屋。子修一點一滴,非常詳細地給我講解,估計專業導遊不及他十分之一。因為他是上虞人,對當地風土人情了如指掌。對先生的著作又是熟讀數遍了的。可惜我記不住那麽多,如若不然,就用他給我說的逸聞趣事,就可以寫出一本書來。我上小學的時候從家到學校有四裏路,原以為魯迅故居離三味書屋也應該有三裏四裏,沒料到隻隔了一條小河,距離不到一百米。魯迅刻在課桌上那個“早”字,如果不是為了給父親抓藥,肯定是不會遲到的。還有百草園,想象中,怎麽也有好幾畝地,那麽豐富,那麽富有詩意,其實不過是一小塊菜地,也就七八分地吧。八十年代初土地下戶的時候,分到我頭上的稻田是一畝七,旱地三畝八,在土地稀少的地方,差不多是個小地主了。
    感覺這一天過得相當快。從三味書屋出來,已經是下午三點鍾了,子修說,還有點時間,幹脆到蘭亭去看看。蘭亭這個地方,不大像一個旅遊景點,有些野趣,更像一個鄉村。在書法展覽館,各個時期的大家作品琳琅滿目,但我能認得的字卻沒有幾個,我對書法也是一竅不通。他不知道,我到任何地方遊玩,是最怕認字的,能背誦的詩詞還能“認”幾句,別的嘛,它們認得我,我認不得它們。子修一幅幅講給我聽,好在哪裏,壞在哪裏,讓我大開眼界。
    第二天在烏鎮,我因為對茅盾的作品讀得太少,更是不敢開腔,全是靠介子修說給我聽。他沒有半點勉強,更沒有半點不耐煩,我慶幸昨天在車上沒把那種想法說出來,否則太傷人了。
    回到杭州,我想請介子修吃飯,耽擱了人家兩天,實在不好意思,而且經過兩天的接觸,覺得這人夠朋友,沒有一點商人的影子,倒像一個真正的文人。介子修抱歉地說,他沒時間了,公司有非常重要的事等著他。他說他也還想和我聊聊,但的確不是一般的小事,非他回去不可。
    分手的時候,介子修笑了笑,說:“鄭老師,我見過的編輯、記者也不少了,你是唯一沒有和我談怎麽做生意的人。”我說:“我對做生意一竅不通啊。”他說:“可有些人和我在一起,談來談去都是怎麽才能賺大錢,名片上印的至少也是省級作協會員,可沒有一個人和我談小說詩歌,所以這兩天,與其說是我陪你,還不如說是你陪我,我好久沒有這麽愉快了,謝謝你。”我說:“你可不能這麽說,開名車,住別墅,這些我也想的,隻是想也白想,沒那福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啊。”
    介子修哈哈大笑。
    賓館裏住進來一個從貴陽來的旅行團,我們是老鄉啊,他們一張嘴還沒說話我就知道了,因為貴陽人的口腔裏有一股酸味和辣味。
    我忙問導遊:“遊覽的項目中有沒有嶽墳?”
    導遊說:“嶽墳?”
    我說:“怎麽了,就是嶽飛同誌的墳。”
    導遊說:“那叫嶽廟。”
    我說:“管它叫什麽,嶽墳不是在嶽廟裏嗎。”
    導遊說:“有的,我們有這個景點。”
    “哪一天?”
    “就明天呀。”
    太好了。我說我交點錢,明天跟她的團一起去。她小聲說:“行是行,但你不能跟別人講。”
    正好這時穆有見打電話來了,說太對不起了,明天她要到上海去,不能來陪我了。我立即說沒關係,我已經聯係好了,有一大幫老鄉陪我哩。
    早上我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靈隱寺。我心想,靈隱寺離嶽墳不遠,大概是從靈隱寺出來後再去嶽墳。可從靈隱寺出來,導遊卻帶著我們去“梅塢問茶”。我問導遊什麽時候去嶽墳,她說,下午去。我旁邊的人說:“上車睡覺,下車看廟,你還沒看夠哇,廟有什麽看法?”我說:“我就想到嶽墳去看看。”導遊說,下午她把我們帶到嶽廟後,她就不進去了,大家自己看,現在一般旅遊團都不去嶽廟,沒什麽好看的。我心想,別人不想去是別人的事,我想去,我是一定要去的。
    所謂的“梅塢問茶”,不過是向遊客推銷茶葉,導遊也順便找一點小費。真要問茶,應該三兩個人自己邀約前往,見山問山,見水問水,見木問林。
    我們被帶到一個茶場,先每個人泡了一杯,然後抬出幾篩茶葉,不但價格昂貴,而且質量也沒超市裏的好。但總有人上當,似乎來都來了,不買一點是不好的。而這買茶葉的人,回去後十有八九要被人嘲笑的,那麽孬的茶葉也要買,說明根本不懂什麽叫好茶。買好茶葉,倒回八盤嶺吃午飯。已經能望見西湖了,而且這時已經是兩點多鍾了。我高興起來,心想馬上就要去嶽墳了。坐上車後,導遊說:“好了,大家都吃好了,現在我們去胡雪岩故居。”我心裏涼了一下,我說:“怎麽還不去嶽墳?”導遊說:“還早,從胡雪岩故居出來後就送你們去嶽廟,嶽廟是今天的最後一個景點。”我不滿地說:“早知道這樣,我應該自己打的去。”導遊說:“你不想看胡雪岩故居呀?胡雪岩可是大財主呀,清朝末年的紅頂商人,好好去看看,回去後做生意好發財啊。”車上的人都嘿嘿笑,說到發財,有誰不笑?隻有我覺得應該先去嶽墳。
    到了胡雪岩故居,我一下就迷惑了,我來幹什麽呢?我對複雜的東西一向是敬而遠之的。一個商人,家宅這麽豪華,豪華到了隻能以複雜來呈現的境地。占地十畝八,修了十三樓,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明廊暗弄,曲裏拐彎,款款用心,對一個在阡陌陋巷裏住慣的人,首先擔心的就是會不會迷路。走了兩個地方,我就感到簡直是在迷宮裏走,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東南西北,不知道自己是從哪個門進來的,將要從哪個門出去。看了半天,也不知道這麽多房子,它們到底有什麽不同。我第一次體會到,什麽叫深宅大院。太深了,深不見底。胡雪岩娶了十三個老婆,不用懷疑的,十三個老婆個個如花似玉。在這幽深之所,花朵也會早早地凋謝吧?胡雪岩一個人澆灌不過來的話,凋謝得更快吧?房子很密,天井並不是很寬的。宅子裏各種木雕、石雕、磚雕、灰雕,每一件都是藝術品,連雨漏、掛鉤、門環也是上等的青銅工藝。一些在現代人生活中已經消失的詞匯,原以為隻有在古典文學裏才能找到,在這裏卻比比皆是,如堂、閣、軒、榭、亭、台。不少大飯店的包房也愛用這些字取名,但名不副實,就像賣藝的人取個好聽的藝名而已,剛開始還讓人新鮮,模仿和重複的一多,就沒什麽意思了。一縷陽光射進來,正好照在廊沿上,朱紅的雕花木窗一掃暮氣,泛著深沉光輝,當初豪華的容顏似乎正在回來。大家都覺得這景致非常好,紛紛留影以作紀念。在如此深幽的院子裏,陽光也是稀罕之物。走到芝園,我終於有一種逃出來的感覺。芝園有一個大魚池,池中的紅鯉魚,已經習慣了遊人喂養,看見有人過來,便聚成一團,搖尾擺鰭,討好賣乖。我正感慨有奶便認娘,我的電話叫起來。
    是阿軍打來的。他急急地說:“鄭老師,你在哪裏?你的機票已經買好了,還有兩個小時就起飛,早上給你打了好幾個電話,一個也打不通。”我說:“不是二十五號的嗎?”阿軍說:“你沒有說二十五號啊,你不是說在杭州呆五天嗎?今天已經是第五天了呀。”從我到達那天算,的確是五天,可我的意思,卻是從第二天算起,因為那天已經天黑,不能算一天。江浙人的精明真是處處可見,連計算時間也要打折。但機票已經買了,我不能不輕輕地招手,作別西湖的雲彩。在機場,送我的仍然是阿軍和小郭。阿軍問我去了哪些地方,我說能去的都去了,就是想去的地方還沒去。阿軍說:“留一點、留一點,下次再來,一次全都看完,下次就不想來了。”我暗想,下次再來,還有特別想去嶽墳的心勁嗎?沒有心境,即使去了,也會是另外一番感覺。也就是說,我永遠永遠去不了我想去的那個嶽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