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塵埃落定
字數:4016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情陷大明:秋香點伯虎 !
會試結束的第二天,貢院之中便開始了閱卷的工作。
今年參加會試的舉子,有三千多人,再加上閱卷的流程繁多。因此,沒有數日工夫,根本完不成。
閱卷的第一道程序便是糊名。這項工作在考生交卷以後就要進行。糊名之後,對考生試卷進行重新編號,然後就進入了第一道篩選了。那就是挑出汙卷、錯卷以及不合行文格式的卷子。
這類卷子即便是文章寫得再精彩,也無緣進入閱卷官的視野了。如果把閱卷場當做戰場,那麽這一來試卷,還沒上戰場就已然身死了。
第一道的篩選,負責的官員也極為仔細。雖然,他們對於考生所寫文章的優劣沒有評判權,但也要逐字逐句的通讀,以免有所錯漏。若是出了錯漏,那可是要追責的。
能夠進入貢院參與會試閱卷的官員,沒有一個是庸才。至少,論學問見識,都是朝野大臣中的佼佼者。因此,即便是負責第一道試卷篩選的官員,也能看出文章的優劣。
一名提調官拿起了一份試卷,仔細閱讀了起來。剛讀了數行,他就忍不住出聲讚歎:“好文章啊!”
同室中的其他人立刻被這人的叫聲吸引,全都看向他。
“孝德兄,禁聲啊,咱們隻負責挑揀錯卷汙卷,並不負責評判文章優劣。所以,即便您看到了精彩的文章,也自己偷著品讀便可,我們不會嫉妒你的。”另一名提調官一邊打趣,一邊提醒。
“呃,是閆某失態了!”那位被稱為“孝德兄”的官員尷尬的朝眾人拱了拱手。
隨後,他就繼續默讀那份試卷上的文章。越往下讀,他對文章就越加讚歎。如此佳作,實屬難得啊,應該能名列頭榜!
“咦,墨點?我沒看錯吧?”這位閆大人又一次出聲。
之前提醒他的那名官員又問:“孝德兄,怎麽了?”
“子恒兄,你幫著長一下眼,看這裏是否有一個墨點?”那位閆大人拿著那份試卷走到了“子恒兄”麵前。
“子恒兄”順著閆大人手指之處看去,點頭道:“沒錯,是有一個墨點。這是汙卷了,淘汰吧。”
“唉,如此佳作,竟會成為汙卷,可惜!可惜!”閆大人忍不住遺憾的感歎。
…………
閱卷進行到第七日,便到了最後的關頭,那就是擬定今年會試的取中之人,並進行排榜。
這項工作,必須有主考官牽頭,會同副主考以及所有提調官協商決定。
三百多份通過了初審、二審的試卷,以及數十份備選試卷送到了主考官李東陽和程敏政的桌案上。
這些試卷,他們二人都需一一過目。
到了這時,前麵的幾道程序,已然選中了能夠入榜的試卷,並草擬了排名。兩位主考官要做的,就是對這些試卷重新評判,並進行排名的再次調整。
這裏所謂的排名,派的並不是參試舉子的姓名,而是他們所寫考卷的檔案編號。隻有經過主考官最後審核,會同眾人確定下最後的錄取之人和榜單排名後,才能將對照試卷的檔案編號,找出試卷原本,去掉糊名,才能得知所錄取榜單中舉子的真實姓名。
主考官李東陽和程敏政二人,一人拿起一份試卷,閱讀起了試卷上的文章。送到二位主考官麵前的這些試卷,是按初擬的榜單排名堆放的。越是靠近上麵的,初擬榜單排名就越靠前。因此,李東陽和程敏政最先拿起的,就是初擬榜單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試卷。
“嗯,的確是佳作啊!”李東陽一邊閱讀手中試卷上的文章,一邊手捋胡須頷首。
“妙!妙啊!老夫已近十年沒讀到如此妙文了!”另一邊,程敏政也對著手中的那份試卷大讚。
“程大人,你我交換一下如何?”李東陽看完了手中那份試卷,便想再看看程敏政手中那份。
“哈哈,理應如此!”程敏政很痛快的答應了。
二人交換試卷又看了一遍。看完之後,李東陽就問程敏政:“程大人認為這兩份試卷如何?”
程敏政手捋胡須說道:“都是難得的佳作,排在第一和第二無可厚非。”
“誰排第一?誰排第二?”李東陽又問。
“就按草擬的排名吧。”程敏政道。
李東陽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先這麽定下了。”
又過了幾日,最後的榜單終於定了下來。今年的會試,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那就是,對照所錄取試卷的檔案,找出試卷原本,掀開糊名,抄寫真正的榜單了。
明朝的科舉,采用了糊名和謄錄的製度。閱卷官看到的試卷,既沒有考生的姓名,也並非原本,而是由專人抄寫的摹本。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閱卷官與考生內外勾結舞弊。
直到所有閱卷工作結束,確定下了所錄取的試卷和排名,才能對照檔案,找出所錄取試卷的原本,得知每份試卷主人的真正姓名。
所上榜試卷的原本都被找了出來,在眾多參與閱卷的官員和朝廷派出的專門監督官員的有目共睹下,這些試卷就要被去掉糊名了。
“如某所料不錯,第一名和第二名必是有名列江南四大才子其二的唐寅和祝允明。”程敏政一臉笑容的猜測。
“程兄,慎言!”李東陽小聲提醒了程敏政一聲。
“李大人,您太謹慎了。此時所有閱卷已然完成,程某猜測一下上榜舉子的姓名有何不可?”程敏政不以為意。
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試卷上的糊名紙封被去掉了。眾人全都豎起了耳朵。
“第一名,蘇州唐寅唐伯虎!”一名官員高呼。
“果然是唐寅,不愧是江南乃四大才子之一啊。程大人猜對了!”一名官員感歎,其餘人也紛紛應和。
程敏政一臉微笑。
“第二名,蘇州——”唱名的那名官員忽然拖起了長腔。
“又是蘇州的,肯定是祝允明祝希哲。”有一名官員小聲猜測。
“第二名,蘇州徐經徐直夫。”唱名的官員終於把第二名的姓名讀了出來。
“咦,居然不是祝允明!”程敏政失望了,但他又立刻說道:“徐經這人的才學也不錯,他與唐寅、祝允明是同伴。祝允明既然不是第二名,那必然是第三名。”
但事實卻狠狠的打了程敏政一個耳光。直到三百多份試卷全部拆開紙封,也沒見到祝允明的名字。
這下,不光程敏政不解,連李東陽也感到納悶了。李東陽雖然不認識祝枝山,但他對祝枝山的才名也早有耳聞。況且,前年南直隸的鄉試,唐寅是解元,祝枝山是第五名,按說,以祝枝山的才學,今年這場會試不應該落榜啊。
直到複審之時,李東陽和程敏政才得知祝允明落榜的真正原因,原來是汙卷了。
“唉,這個祝允明太不小心了。寫出了如此佳作,若不是因為汙卷,定然能名列前三的。”程敏政看過祝枝山的考卷後,連連感歎。
李東陽也有些遺憾的說道:“是啊,若不是因為祝允明汙卷,他與唐伯虎同時上榜的話,又是一樁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