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絡索
字數:96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1。蕭蕭木落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別是柔腸縈掛2,待歸才罷。卻愁擁髻3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
【注解】
1短衣匹馬:古代的少數民族擅長騎射,因此著窄短服飾。此處是指穿短衣,騎駿馬,奔馳在征途上的樣子。
2縈掛:牽掛。
3擁髻:為女子捧持著發髻的姿態。
【典評】
這首詞描寫了征途中與閨中的景象和情思:著短衣,乘快馬,奔馳在征途上。蕭肅的黃葉不勝寒涼,紛紛在夕陽中落下,莫回頭,隻恐徒增煩憂。那牽掛著的愁腸隻有等待離人歸來才能減輕分毫呢?真正盼到相聚之日,把燈訴說時,卻更加惆悵了。
這首詞獨特別致,盡管仍然沿用上景下情的寫法,可是上片著眼於詞人一方,征途上的所見所聞都是詞人的主觀感受,而下片則從閨中人的角度落筆,是詞人心中的遐想,也是他心中的慰藉。
首句“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此處的“短衣匹馬”出自唐代杜甫《曲江》:“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用於形容英姿勃發的樣子。這一句極富畫麵美,試想一人一騎絕塵而去,掠過萬千山河的颯爽英姿。
“蕭蕭木落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此刻納蘭將自己出遊在外的切身體會融入了詞中,莫回頭,夕陽西下的蕭肅令人愁腸頓結。
納蘭在下片開端就直白地訴說了對友人的惦念之情。他重情重義,對待友情與愛情一樣充滿著真摯與坦誠,因此才與友人間有著深厚的情誼,而在別離後,更顯得孤苦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