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字數:1008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1。
不恨天涯行役苦2,隻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3。
【注解】
1蕭關:是古關名,故址於今寧夏固原東南,是從關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道,這裏指邊關。
2行役:舊時指服兵役、勞役或者因公務而出外跋涉,也泛指外出旅行。
3新寒:剛降溫時。
【典評】
這首詞作於塞上,與之前不一樣的是,這次納蘭這次並未護駕出巡,而是身負皇命行役在外。這是他首次率隊出征,可是納蘭的心裏絲毫沒有半點喜悅,卻與從前一樣充滿了悵惘之情。
“又到綠楊曾折處”,此處的“綠楊”並非指楊樹,而是柳樹。古時有折楊柳枝話別的習俗,而一個“又”字,表明是重過故地。以前離家,伊人折柳相送,但現在又到了這裏,卻不見了伊人,隻有一個孤苦的自己,這當然會令詞人心中悵然若失,所以他隻好騎馬外出,思量著往事,隻由馬兒踏著清秋的道路漸行漸遠。
“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這兩句描寫了詞人的所見所聞。“衰草連天”是眼睛看到的景色,衰敗的秋草連接著天的盡頭,這恰恰是納蘭心裏“無意緒”的真實寫照,而“雁聲遠向” 是聽到的聲音,天邊傳來了雁鳴聲,可是雁群飛過邊關後,又是死一般的寂靜,納蘭這時早巳無力抵擋那悲涼秋意的侵蝕了,這使他的內心又多了幾分愁苦和焦躁。
王國維曾經評價納蘭“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這個評價非常中肯。納蘭在這首詞裏用折柳開篇,以寒雨收尾,直視景觀,直抒心意,寫情時真摯貼切,寫景時生動鮮明,表現出了非常強的藝術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