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字數:140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蕭瑟蘭成看老去1,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閣淚倚花愁不語2,暗香飄盡知何處?
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3。休說生生花裏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注解】
1蕭瑟:悲淒寂寥。蘭成:北周庾信之小字。北周庾信《哀江南賦》:“王子濱洛之歲,蘭成射策之年。”唐陸龜蒙《小名錄》:“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有天竺僧呼信為蘭成,因以為小字。”此處詞人借指自己。
2閣淚:含著淚水。宋無名氏《鷓鴣天·離別》:“尊前隻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
3秋蓮:荷花,因為在秋季結蓮,所以有此稱。
【典評】
一顆心竟然比秋蓮還更愁苦,這是納蘭詞的格調,也是他的心聲。
“心比秋蓮苦”,隻有納蘭才會品嚐得到這種滋味,多麽孤獨。納蘭在這首《蝶戀花》裏自比作蘭成,蘭成是北周詩人庾信的小字。庾信的早期作品雍容華貴之餘,多豔情之詞,可因為家國悲痛和幾經人世磨礪,他的後期自抒心胸和懷念故國的詩作反倒多出幾分厚重色彩,更值得推敲而揣摩。這般文風與性情,倒真的和納蘭有幾分相似。
杜甫曾經寫下《詠懷古跡》:“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東”。納蘭在此自以作多才的庾信,也許是想通過庾信年輕時的“蕭瑟”來抒發自己內心的孤淒,也許是想借此來抒發眼睜睜看著百花凋零時的遲暮之感。
他睹花神傷,又怕作詞更引起了感傷愁緒,所以決意“不作憐花句”,可他含著淚水倚於花側時,看著落紅飛逝卻不知要魂飄何地,心中愁思反而更重了幾分。
那曾經和愛人共同走過的小路,那時的月明風清,現在卻“袖口香寒”,一顆心竟比秋蓮還要愁苦。耳畔仿佛還回響著從前許下的聲聲誓言,惜花之人卻早已與自己陰陽永隔,“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蝶戀花——這個宋詞裏司空見慣的詞牌名,盡管起得旖旎纏綿,可宋朝詞人卻很少用它來表達夫妻感情,歐陽修、晏殊父子、蘇東坡和柳永的作品裏都有以《蝶戀花》作為詞牌的佳作,可沒有一首如納蘭那樣把“悼亡”當作主題的,還把感情表現得這麽委婉淒切、深沉動人。
全詞在“不作憐花句”的悲淒基調中展開,在詞人欲休還說、欲說還休的情緒感召下,讀者在不知不覺間步入了悲淒的意境裏。讀罷整首詞,我們就能把詞裏的“花”理解作納蘭惦念的愛人,花失惜花人,人失愛人,對著眼前零落的花朵,納蘭不禁地想起了逝去的人,人花相對無語,就算心中比秋蓮還苦卻也無處可供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