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黃柳詠柳
字數:1530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三眠未歇1,乍到秋時節。一樹斜陽蟬更咽,曾綰灞陵離別2。絮已為萍風卷葉,空淒切。
長條莫輕折。蘇小恨3,倩他說。盡飄零、遊冶章台客4。紅板橋空5,湔裙人去6,依舊曉風殘月。
【注解】
1三眠:三眠柳,指檉柳,又稱為人柳。這種柳樹的枝條非常柔弱,有風吹來就會時時伏倒。《三輔故事》:“漢苑中有柳狀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故檉柳又稱三眠柳。
2灞陵:古地名。本來稱為霸陵,故址在現陝西西安市東。漢文帝之墓地,因此得名。三國魏改稱為霸城,北周建德二年廢。
3蘇小恨:比喻與情人分離的惆悵。
4遊冶:外出遊玩。章台:秦宮殿名,因宮中有章台而得名,這裏是指妓院舞館。
5紅板橋:用紅色的木板建造而成的橋梁。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楊柳枝詞》之四:“紅板江橋青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暉。”
6湔裙人:代指情人或某女子。湔裙本來是為了化解災禍,後唐李商隱《竹枝詞序》雲:洛中裏女子柳枝與商隱之弟李讓山相遇相約,謂三日後她將“湔裙水上”來會,後世就用此典來借指情人或者男女情戀之事。
【典評】
這首詞詠的是秋初之柳。納蘭開篇寫景,抒情作結。描繪了初秋時分柳條漸漸暗黃的情景,以此抒發了他心中的惆悵與苦悶。柳條經常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詞中,表離別之意,納蘭的這首詞也是如此。
納蘭通過寫柳抒發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詞中寓情於情,基調向上而深沉。離別的情景令人不忍忘懷,整首詞空靈婉約,優美動人。
上片開篇即點名了時節,“三眠未歇,乍到秋時節。”時至初秋,一個生動的“乍”字刻畫出了秋的突然而至,作為離愁別緒的鋪墊。盡管這裏尚未寫到分別,也沒有刻意去渲染氣氛,可一個“乍”字,就托出了傷離別的情緒。
“一樹斜陽蟬更咽,曾綰灞陵離別。”夕陽西下,樹影漸漸拉長,哽咽的蟬聲引起了詞人心中的悲苦與淒涼。而“絮已為萍風卷葉,空淒切。”飛絮已經落入水中化作無根的浮萍,詞人空自悲切著,無人訴說。
轉至下片,詞人的心中仿佛開朗了些,他溫柔地寫下“長條莫輕折。”別輕易地去折那柳條,盡管離別就在眼前,卻莫毀了這些許柔情。
“盡飄零、遊冶章台客。紅板橋空,湔裙人去,依舊曉風殘月。”這幾句頗有些柳三變的影子,可納蘭顯得更利落,既然已經在紅橋之上,再無法挽回什麽了,索性就告別吧。曉風殘月依舊,伊人已去,空留悲愴。
蒼涼的景是為了襯托心中的悲涼。詞人看著這闌珊的世間萬物,隻能在無奈中品著這良辰美景。整首詞情致淒婉悲傷,是一首詠物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