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 種柳
字數:238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橫塘如練1。日遲簾幕2,煙絲斜卷。卻從何處移得,章台仿佛3,乍舒嬌眼。恰帶一痕殘照,鎖黃昏庭院。斷腸處又惹相思,碧霧蒙蒙度雙燕4。
回闌恰就輕陰轉5。背風花、不解春深淺。托根幸白天上6,曾試把《霓裳》舞遍7。百尺垂垂8,早是酒醒鶯語如剪9。隻休隔夢裏紅樓,望個人兒見。
【注解】
1橫塘:位於江蘇吳西南的一條古堤名,此處泛指水塘。
2簾幕:用於遮當門窗的大幅帷幕。
3章台:古台名,即章華台,這裏泛指京城之宮苑。
4碧霧:青綠色的雲和霧。蒙蒙:迷茫的樣子。
5輕陰:薄雲;疏淡的樹蔭;微陰的天色。這裏指疏淡的樹蔭。
6托根:猶言寄身。
7《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又叫《霓裳羽衣舞》,唐玄宗所製,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
8百尺:十丈。比喻高、長或深。垂垂:形容垂下、降下。
9鶯語:鶯啼聲,也形容悅耳的說話聲或歌聲。
【典評】
《雨霖鈴》,詞牌名,又寫作《雨淋鈴》。相傳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曲調本身就含有哀傷之意,哀婉多致,非常動人。後人詞,尤以柳永的《雨霖鈴》最為動人,那是一首將離別寫盡了的詞,字字句句好像都鐫刻在人心,讓人們永遠無法揮別那種痛楚。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離別在柳永筆下顯得低回特別,似乎是火焰的餘燼,慘烈中透出美麗。納蘭的這首《雨霖鈴》則是另有一種趣味在其間。
這首詞寫戀情中的相思相憶:在庭院中,在水塘邊,弱柳依依,夕陽斜照,像煙像霧。要問是來自哪裏,啟開雙眼,回答說自章台而來。此時此刻殘陽如血,好像把黃昏中的庭院鎖住了。
燕子成雙成對,在青綠色的雲霧中上下飛舞,引得無盡相思之情。淡淡的雲彩隨回欄飄動,而背風的花朵因為不受風欺,不能感知春天的變化。幸虧曾經寄身於天上,曾經把《霓裳羽衣曲》舞遍。醉酒醒來,黃鶯啼鳴,那百尺長條垂落下來,搖曳生姿。隻希望不是在夢中出現於紅樓之上,否則那看到的人就會百轉柔腸。
“橫塘如練”。“橫塘”原本是在江蘇吳西南得一條古堤,這裏泛指水塘,該詞的情景感覺範圍不大,池塘之旁,門簾後麵,獨自在日暮西沉之時,透過門簾,看著水塘邊變幻的景色。
“日遲簾幕,煙絲斜卷。”看起來好像愜意,其實寂寞難耐。夕陽西下,柳條搖曳,在暗黃色的光影下下像煙又像霧,讓人無法看清。這些柳樹是從哪裏移植過來的呢?納蘭對於這個問題好像也並不很明白,他隻是在詞中稍稍提及,一帶而過。“卻從何處移得,章台仿佛,乍舒嬌眼。”不能考證柳樹的來處,但它們能夠在這水塘邊,伴隨自己度過夕陽西下時的黯然時光,對彼此來說,也算是一場緣分。
因為是相思相憶之詞,所以詞中就必然要提及所思之情、所憶之人,納蘭在上片中隻是稍稍寫到自己傷懷的感情,“恰帶一痕殘照,鎖黃昏庭院”。這種無法和相愛之人相守相依的感覺,就如同這黃昏中的庭院一般,幽深之處,都是離別的寂寞和安靜。
夕陽斜照,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都是相思不絕的離愁別恨,“斷腸處又惹相思,碧霧蒙蒙度雙燕”。燕子成雙成對,在風中上下飛舞,形影不離。與形單影隻的自己比較起來,無疑是太幸福了。
上片於淡淡的憂傷中結束。但到了下片,情緒略微有些緩轉,“回闌恰就輕陰轉。背風花、不解春深淺。”自己就如同欄杆後的花兒,在風中搖擺,隻是在自己的世界中活這,而沒有察覺春天已經到來。
一個人享受春天,是難以體會到春天的幸福的。不能在現實中看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隻能寄托在虛幻夢中吧。“托根幸白天上,曾試把《霓裳》舞遍。百尺垂垂,早是酒醒鶯語如剪。”夢中的景色盡管很好,但酒醉後總會醒來,而醒來的時候,淒涼就會加倍顯現。
“隻休隔夢裏紅樓,望個人兒見。”為了達到和心愛的人相會的目的,納蘭寧可忍受夢醒之後的淒涼,也要在睡夢中見一見心愛之人,隻要看到她搖曳生姿的體態,內心就會產生千回百轉的柔情蜜意,細細密密,難以割舍。
既然清醒沒有什麽益處,那就不如沉醉不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