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不靠譜,當然越減越肥

字數:286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脾虛的女人老得快 !
    我們總能聽到“過勞死”的新聞報道,事實上,“過勞死”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少見的。過勞引起的更多問題是“過勞肥”,就是越累越胖、越忙越肥,這是很多人的經驗。為什麽會如此?就是因為過勞傷的首先是脾,脾氣虛了,代謝能力下降,能量過多地存留在體內,人就變肥胖了。這種胖子肯定是脂肪多、肌肉少的。“十個胖子九個虛”,這裏的“虛”指的就是脾虛。
    對此,金元時期的名醫李東垣在他的《脾胃論》中早就清楚地提到了:“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饑。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蓋脾實而邪氣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即食亦也。叔和雲:多食亦肌虛,此之謂也。”
    這段文字裏包含了幾種狀態和體形:狀態 原因 症狀 調養方法
    能吃且胖型 飲食過量 胃口特好、胖得比較結實,常見於正處於發育期的年輕朋友 控製食欲,加強運動少食而肥型 典型的脾氣虛 肌肉無力。雖然胖,但不是肌肉多,而是脂肪多 長期服用補中益氣丸或參苓白術丸能吃卻瘦型 胃火盛 總是餓,也很容易渴,怎麽吃都不胖 補脾首先是“能吃且胖型”。這種胖很明顯是吃出來的,是胖而不是肥,而且常見於年紀輕、正處於發育期、胃口特好的人。他們的胖是比較結實的,主因就是飲食過量。這應該不能算病,隻需要控製食欲、加強運動就可以了。
    其次是能吃且瘦型,或者是雖然吃得少,人卻很胖。這兩種情況顯然都是病態。
    先說“能吃卻瘦型”。很多人怎麽吃都不胖,通俗地講,就是吸收功能不好,“酒肉穿腸過”了,這就是脾氣虛的問題。我見過一個很秀氣的女孩子,特別能吃,而且特別喜歡吃肉,牛排一次能吃兩客,但是,到了晚上肯定一次腹瀉光,所以她放開了吃也不會有長胖的風險。她身邊的女孩子都羨慕她的這個“優點”。
    其實,這種“優點”早晚要變成缺點的,因為脾氣虛不可能僅僅是因為身體不吸收,肯定還有不能代謝或者代謝能力減弱的問題。隻不過前麵提到的這個女孩年紀輕,代謝問題因為年輕、生命力旺盛而暫時不明顯。到40歲以後,整體的代謝能力下降,脾氣虛導致的代謝無能的問題就會加重,那個時候的她,很可能就成了一個大胖子。即便到了那時,她仍舊還會有腹瀉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種是李東垣說的“少食而肥型”,就是我們說的“喝涼水都長肉”的那種人。這是典型的脾氣虛,也很可能是那個吃牛排而不胖的女孩子的未來。這種人除了“少食而肥”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肌肉無力。所謂“肥而四肢不舉”,就是雖然胖,但不是肌肉多,而是脂肪多,所以運動起來仍舊無力,他們的脾虛和肥胖都是過勞所致。
    這種過勞主要是因為心力交瘁,是思慮過勞。中醫五行中,火生土,而火對應的是心,土對應的是脾。心被消耗太過,自然無力生土,脾氣隨之虛弱。這也是為什麽過去的文人、現在的知識分子多給人“手無縛雞之力”的脾虛印象,他們的脾虛就是因為用腦過度、心思太重導致的勞心所致。
    脾氣虛、代謝能力弱,脂肪之類應該消耗出去的“髒東西”就要停在身體裏,李東垣稱其為“邪氣盛”。這種停留在人體內的“髒東西”,中醫叫“痰濕”,所以吃得少但也胖的人,一般體內都有痰濕,需要通過補脾祛除痰濕的辦法來減肥。
    這種脾氣虛導致的“過勞肥”,是當今最常見的。在忙碌的情況下,一般人是無暇管住自己的嘴的,抓到什麽吃什麽,湊合填飽肚子而已,自然不能斟酌飲食的熱量,也顧不上節製,這就加重了肥胖的程度。有的人雖然不胖,但體檢時卻發現得了脂肪肝,大家開玩笑說他僅有的脂肪還長在了肝上。這種情況在經常熬夜、值夜班的人身上更多見,即便他們沒有吃夜宵的習慣,即便吃的夜宵的熱量很低,但仍舊難免會發胖或者得脂肪肝。
    按照中醫“子午流注”的理論,是因為他們在肝經值守的“醜時”,也就是夜裏的1~3點,沒有讓肝髒休息,導致了這種代謝紊亂。事實上,這種違背正常作息的生活方式,更是對脾氣的消耗。
    “過勞肥”的人,減肥總是不成功,因為“脾氣虛”這個問題根本不可能通過單純的節食、腹瀉來改善。節食和腹瀉甚至還會加重脾氣虛的症狀,所以他們的減肥總是剛開始有效,很快效果就不明顯了,或者體重很容易又反彈回來。畢竟我們要消除脾氣虛這一導致過勞肥的根本原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
    還有一種與前麵那個可以大吃牛排,但仍舊很瘦的女孩子不同的人是“能吃且瘦型”,類似於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是虛性亢奮的結果,對此,中醫歸結為“胃火盛”。這種人不僅總是餓,還很容易渴,他們的瘦比起大吃牛排的女孩子來說,要明顯地呈現出病態,人會顯得很憔悴,皮膚也缺少水分,是需要馬上治療的。
    隻要你弄清了肥胖最終是不是因為脾氣虛引起的,你在減肥的時候,還是可以求助於很多藥物的。隻是這些藥物的說明書上都沒有標明“減肥”這個功效,但是它們能從根本上改善脾氣虛的症狀,減肥就成了這些經典方劑的意外收獲了。
    比如“補中益氣丸”,它是寫《脾胃論》的李東垣創製的。這是一種可以長期吃的補脾藥,它的減肥效果是隨著脾氣的強健而實現的,表麵上是在減肥,實際上是在修補過勞給身體造成的影響。所以你用“補中益氣丸”來減肥的話,肯定不是速效,但一旦起效,就不用擔心反彈問題。
    還有就是“參苓白術丸”,它是宋代就有記載的一張名方,作用比“補中益氣丸”要和緩,更適合於脾氣虛,尤其是因為脾氣虛而渾身有些浮腫、虛胖的人,可以長期服用。
    另外,適合脾虛人用來減肥,同時還可以使麵容、身材變得緊致的方子,當屬漢代張仲景始創於《傷寒論》中的“五苓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