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九章:茅塞頓開

字數:405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校花的貼身醫仙 !
    聽了謝衣的話,正在開方子的王舜之握筆的手突然間停頓了下來,他似乎主意到了什麽。
    滿臉呆滯地坐了一會兒後,把他剛剛書寫好的藥方給卷成一團,丟進了廢紙蔞,一臉苦笑地說道:“這一局我輸了。輸地心服口服。”
    其餘的三個老頭也暗暗的搖搖頭,他們似乎也讚同王舜之的說法。
    三人此時不約而同的在想,若是他們遇到這樣的情況,首先要做的是什麽?
    三人都是中醫大師,遇到過的病患自然比謝衣吃的米還要多,可是他們還是忽略了一些東西。
    而且還是中醫中最基本的東西。
    中醫一向以人為本,不想西醫那樣,以藥物為主,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中醫也開始慢慢的偏離的自己的初衷,對藥物的倚重越來越重,即使是想王舜之這樣的中醫大師也不例外。
    想到這裏,三人不禁微微的歎息一聲,他們知道若是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的方法也會和王舜之一樣。
    對於這一點,他們心裏對謝衣有些自愧不如,就連劉陳慶也開始對謝衣有些刮目相看。
    “爺爺,謝衣還沒有開藥方呢?”站在一旁的王喜明看到王舜之的樣子,不禁心裏一急,開口說道。
    對王舜之的行為更是滿頭霧水,他不明白,王舜之為什麽要認輸,他雖然很欣賞謝衣的高明的醫術,可是他看不出謝衣有什麽高明的地方值得自己的爺爺認輸。
    更重要的是,王舜之是王家的招牌,若是連王舜之都輸了,那麽針王的牌匾就真的拿不回來了。
    對於年紀輕輕的王喜明來說,這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
    每個年輕的人心裏都有一個夢想,王喜明也一樣,他的夢想就是將王家發揚光大,而針王牌匾對他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畢竟這是他一切願望的基礎,若是沒有的針王的牌匾,以他的醫術,想要將王家發揚光大,恐怕有些力不從心,或者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京城不像其他的地方,水很深,不論哪一個行業都有人競爭,而有了針王的牌匾,王喜明就有了立足的地方。
    所以他對王舜之的行為非常的不理解,甚至有些抱怨。
    “他已經開了方子。”王舜之搖頭歎息。“喜明啊,你要向謝衣多多學習。中醫的根本是以人為本和應變之道,在這兩方麵謝衣強我太多。”
    “中醫根本?”王喜明一頭霧水,心裏依舊非常的疑惑。
    “是啊。中醫講究自然之道,就是讓我們尊重規律,若是一味的使用外力來治療病患,其本質上已經偏離了中醫的根本,而且,在對待變換的問題上,我們不能一味的沉寂在古方之中,我們需要變通,社會在變化,中醫也需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否則隻能坐等中醫被社會所淘汰。”王舜之一臉沉重地說道。
    “可是謝衣好像也沒有做到這兩點?”王喜明問道。
    他還有些不太明白爺爺這些話的意思。畢竟這是王舜之自己的一種個人領悟,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你想想,為什麽謝衣給第一個患者開那麽猛的藥?”王舜之反問道。
    王喜明想了想,說道:“大概是想急著把患者的病情給穩定住吧。用藥猛烈,能夠縮短患者的治療過程。”王喜明想了想說道。
    “是啊。病來如山倒,病走如抽絲。第一個患者正當壯年,正是要承擔社會責任和養家糊口的階段。每天都有那麽多的事情要做,怎麽願意去耗費那麽長的時間去等待我們中藥的藥效成份慢慢發揮?”王舜之點點頭說道。
    不過這點倒是王舜之想多了,謝衣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患者的痛苦,而卻沒有想得那麽深,畢竟謝衣也隻是一個剛剛出道的毛頭小子,而謝衣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都是依照謝滄行的行醫方式來進行,若是真的和王舜之說的一樣,那麽這樣是謝滄行的想法。
    此時,謝衣才清醒的認識到,老頭子對自己的影響竟然如此之深,依照王舜之的說法,老頭子很多時候便不是因為懶而下藥猛,而是思慮周全,想到了沒一個方麵。
    難道這就是老頭子所說的縱橫之道?謝衣摸著下巴,一臉沉思。
    “如果三天不能治愈,恐怕患者就已經對中醫失去了信任。改而去選擇更加方便快捷的西醫了。可是,等到中藥藥效真正發揮效果的時候,患者已經放棄用中醫治療了。誰之過?我們能說是患者的過錯嗎?”王舜之背著手,看了王喜明一樣,細致的分析道。
    王喜明這才恍然大悟,說道:“原來他在開藥方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患者的年齡和職業性質。以他的藥方,患者病情三劑藥可治。”
    “是啊。”王舜之點頭。“而兒童呢?做為孩子的父母,他們最擔心的是什麽?”
    “生病。更害怕生病後的用藥對孩子的身體和智商發育有影響。”王喜明不是笨人,舉一反三,立即就明白謝衣這次不開方子的原因了。
    “對。孩童的身體最是脆弱,也最是讓父母揪心。是藥三分毒,無論任何藥,都會對孩子的身體有所影響。而謝衣根本就不開藥方,隻傳授保養之道。孩子的父母對此自然十分滿意,對他也容易產生信任感。”
    “我們中醫講究輕、重、緩、急。可是,在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真正能夠懂得這幾個字的,實在是少之又少啊。”王舜之看了謝衣一眼,暗暗的點了點頭,那種佩服是從心底發出的。
    將目光轉移到王喜明的身上後,王舜之接著說道“謝衣的醫術高明,更重要的是,他遵循了中醫的根本,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讓中醫和這個社會緊密的連接起來。不要讓高科技的發展把古老的中醫給遠遠地拋開。”
    接著,王舜之語重心長地說道:“以後,中醫地未來就係在他身上了。”
    “爺爺——”王喜明一臉震驚。爺爺還從來沒有這麽推崇過一個人。
    他知道,當年爺爺也曾想聯合京城各派的中醫名家,齊心協力共同推動中醫的發展。
    可是,仍然失敗了。不是他們不願意盡力,而是中醫和這個社會有著嚴重脫節的地方。
    就拿煎藥一途來說,現在還有幾個人願意耗費上半個鍾頭或者一個鍾頭去煎一方藥劑?
    他們更願意選擇丟進嘴裏喝口水就能夠治病的西藥。因為它簡捷方便。
    但是,現在爺爺卻如此鄭重地告訴自己‘中醫的未來就係在他身上了。’這對一個人是何等的推崇啊?
    在這一刻,王喜明的心裏酸溜溜的,自己等待了那麽多年的話從爺爺嘴裏說出來了。不過,給予的對象卻是別人。
    “喜明。如有需要,你要助他。”王舜之擺了擺手,再次叮囑道。
    “是的。爺爺。我明白。中醫發展,每個深受其惠的人都應當盡責。”王喜明說道,身為中醫世家的子弟,王喜明自然也希望中醫得到更好的發展,不論他的目的是什麽,但是這份信念還是有的。
    “很好。”王舜之站起來,重力地拍了兩下孫子的肩膀。
    王喜明的精神為之一震,那麽多年來,還從來沒有受到過爺爺這樣的表揚。
    這麽用力的拍打自己的肩膀,像是想要把他的力量也拍進自己的身體裏麵去似的。
    不但王喜明受到了啟發,就連謝衣也有些茅塞頓開的感覺,他也勵誌要將中醫發揚光大,可是卻一直沒有找到門路,聽王舜之這麽一說,心中頓時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