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得賞

字數:6802   加入書籤

A+A-




    我的公公叫康熙!
    因為下雨加上繞路的緣故,原本四百多裏地,走了將近一個月。
    到了閏六月初四,聖駕一行才抵達熱河。
    成年皇子的安置之處,在行宮之外西南處,緊鄰著行宮。
    青山碧水之中,是一個個的院子。
    這些院子,都是內務府的官房,散落在行宮周圍。
    不過大致也分了區域,皇子宗親一個區域,隨行大學士、內大臣等在另一個一個區域。
    這些院子外頭,又分布著八旗行營。
    難得的是,不僅氣候涼爽,還因海拔高的緣故,沒有那麽潮濕。
    “福晉,比海澱涼快……”白果扶著舒舒,下了馬車。
    舒舒點頭。
    眼前景色,跟冬日截然不同。
    這個高原峽穀,確實是宜人之所。
    隻是官房蓋的小,就算是皇子們的住處,也隻有兩進的院子。
    當時修建行宮的時候,水泥還沒有開始使用,依舊是磚木修建,因為配房就都有限。
    等到舒舒進了院子,看著白果、臘月她們將屋子鋪陳得差不多了,外頭就有了動靜。
    是十三福晉過來了。
    兩家的院子挨著。
    “九嫂,我想要問問以後定省之事……”
    十三福晉道。
    要去給太後定省。
    這次來的三個皇子福晉中,十三福晉最看重此事,因為親婆婆敏嬪也在,不好失了禮數,心中忐忑的很。
    舒舒道“我也沒主意呢,咱們去問問大嫂……”
    妯娌兩個又到了東邊大阿哥的院子。
    皇子們都在禦前伴駕,倒是無需要避諱什麽。
    大福晉這裏,聽了兩個妯娌來意,也猶豫不決,道“要不……明早去給皇祖母請安,問問皇祖母怎麽吩咐。”
    天天過去,肯定不方便;要是太後沒有專門吩咐,或許可以跟在京城似的,逢五逢十。
    舒舒與十三福晉是小的,隻有跟著的份。
    略坐了坐,她們兩個就回了……
    行宮裏,群山圍繞之下,宮殿就顯得稀疏。
    不過兩年功夫,修建到這個地步,康熙已經心滿意足。
    剩下的宮殿,慢慢添置就是了。
    當年暢春園,也不是直接修建成的。
    他安步當車,看著周遭景色。
    太子、大阿哥、四阿哥、九阿哥、十三阿哥跟在旁邊。
    幾位沒成丁的小阿哥安置去了,他們隻能鬆快到今天,明天就要開始上課。
    皇子師都隨扈而來,一路上也沒有懈怠功課。
    九阿哥揚著脖子,看著遠處的山峰,跟十三阿哥道“那瞧著可比西山高,上麵指定比行宮裏還涼快……”
    十三阿哥順著他所指,眺望過去,隱隱約約地看到有個簡單的小亭。
    他就道“修了涼亭,倒是可以上山觀日……”
    九阿哥搖頭道“就算上去,遠處也是山連著山,沒什麽看頭。”
    行宮所在是高原山穀中,往西南方向望下去,則有不少平川。
    太子跟四阿哥都不約而同地望過去。
    那邊距離行宮十來裏地,旁邊有駐軍營地,還有空地,正好可以作為蒙古王公來朝的營地。
    大阿哥則是在在心裏盤算著熱河的駐軍,除了聖駕從京城帶來的,還從錦州大營撥了四百人過來。
    兩處人馬加起來,如今熱河行宮這駐防總數就有將近三千人。
    兩黃旗大營挨著行宮,就在行宮北麵。
    正白旗在西南。
    下五旗大營要遠些,其中最遠是鑲藍旗跟鑲紅旗大營。
    除了八旗滿洲,還有八旗蒙古二百餘人。
    聖駕出巡,隨扈八旗披甲越來越多了,早年聖駕北巡的時候,所帶人馬隻有幾百、一千出頭。
    如今都是兩千到三千人。
    如此一來,這聖駕出巡的人馬嚼用也跟著翻番。
    也就是這幾年戶部庫銀寬裕些,否則這一年下來拋費可不少。
    京城八旗那麽多閑丁沒有差事,不知道會不會往熱河遷些人口。
    康熙拿著折扇,看著四周景色,也在留心兒子們的反應。
    太子跟大阿哥越來越寡言了。
    四阿哥臉色緊繃著,苦大仇深的。
    倒是九阿哥與十三阿哥兩個小的,看著沒有那麽多心事。
    康熙就對九阿哥道“行宮修的不錯,當賞……”
    九阿哥聽了,眼睛一亮,立時順杆爬道“汗阿瑪,那要不就賞兒子幾個鋪子?這買賣街修建了,也不能白擱著,要不兒子就賃幾個鋪子,將餑餑鋪子、餐館開起來?”
    在行宮大門前頭,跟草原駐地中間,有一條買賣街,都是二層的商鋪。
    這些都是內務府造的官房,可以從內務府租賃,並不買賣。
    康熙看著他道“總共在這裏住不了幾個月的功夫,折騰什麽?”
    九阿哥道“鋪子蓋好了,閑著冷清,總要有人拋磚引玉。”
    再說了,又不是隻今年一年,要是往後聖駕年年來呢?
    這買賣街也能興旺幾個月。
    康熙沒有立時回答,而是望向其他幾個兒子,道“你們幾個呢?要不要鋪子……”
    這種內務府收租的鋪子,賞下來,就算自己不使,直接轉租出去,中間收租子也能有個進益。
    太子矜持著道“兒臣日常供給,都在宮裏,什麽也不缺,就不要了,汗阿瑪賞其他人吧。”
    關鍵是緊鄰著行宮,他也不好安排人過來開鋪子。
    可要是轉租出去,幾個小錢,沒有什麽意思。
    康熙點點頭,望向大阿哥。
    大阿哥想到了幾個女兒的嫁妝,正需要采買些好的皮毛,本打算安排人往盛京去的,如今在熱河有熱河的便宜。
    每次蒙古王公來朝,也算是一個小型的集市。
    他就道“那兒子沾沾九阿哥的光,也求個鋪子,回頭收些皮草,家裏人用著也方便。”
    康熙聽了,微微滿意,幸好沒說要開酒坊,總算是曉得為父之責。
    他又望向四阿哥。
    四阿哥道“兒臣也求一間,可以開個香燭店。”
    蒙古王公上下信奉黃教,這行宮附近也營造了寺廟、道觀。
    到時候開一間香燭店,也算適用。
    康熙不置可否,望向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心裏將“衣食住行”念叨了一下,笑道“那兒子開個布莊,除了布匹綢緞,再加上羊毛呢跟羊絨呢……”
    康熙見他們都有成算,心裏也滿意幾分。
    就應該如此,都是成家的人,接下來該立業了。
    盛京的鋪子,都在老牌子王府手中。
    這熱河行宮的鋪子,康熙樂意貼補給兒子們。
    他想了想,道“九阿哥規劃營造行宮有功,賞四間鋪子收租,剩下你們兄弟一人兩間鋪子,找馬斯喀選地方去吧!”
    幾位皇子齊聲謝恩,去行宮值房找馬斯喀去了。
    眼下就剩下太子跟康熙。
    康熙看著太子,想著前些日子的羊毛氈,竟是不知說什麽。
    當年聽聞太子跟東宮屬人有染,他曾經擔心的好幾天吃不好、睡不好,翻了不少古書,依舊是不能接受。
    實不能容。
    如今想起來了,雖依舊厭惡,可到底比惦記外間婦女要好些。
    父子沉默。
    康熙道“一路勞乏,好好歇幾日,過些日子各部王公就要到了,還有的繁瑣。”
    太子應著,退了下去。
    康熙看著太子帶了太監往行宮東南方向去。
    那也是在行宮之中,卻是自成體係,是給太子的落腳之處……
    行宮值房,馬斯喀迎來了幾位皇子爺。
    九阿哥占了便宜,鋪子是兄弟們的雙倍,眉開眼笑的,也沒有先挑的意思。
    眼見著大家都推他先挑,他就搖頭道“我那買賣好,鋪子位置好賴影響不大,大哥先挑,或是十三弟先挑……”
    十三阿哥還是光頭皇子,大阿哥就讓十三阿哥先挑。
    十三阿哥就在買賣街的圖紙上,選了兩個中上的。
    接著是九阿哥。
    九阿哥就避開最好的兩間鋪子,選了三間連著的,這三間可以做餑餑鋪子、餐館跟茶樓,另外一間跟十三阿哥選的鋪子挨著的,可以做胭脂鋪子。
    至於銀樓,九阿哥就不惦記了。
    太惹眼,沒有必要。
    接下來是四阿哥,眼見著他要在邊角旮旯的地方圈,九阿哥忙道“別,好不容易得了一回賞,謙讓什麽?這最好的兩間鋪子,正好您跟大哥一人一間,剩下差不多的再來一間……”
    說著,他手上也沒閑著,將兩間鋪子一間都做了標記,又將旁邊挨著的一間給圈上,標記了十三阿哥的名字,算上給他調換了個位置上好的鋪子。
    如此一來,買賣街最好的位置,就讓他們占了一半。
    大阿哥與四阿哥都沒有意見,馬斯喀那邊就看著歸檔了。
    這樣收租的鋪子,要是沒有皇命,可以長長久久的領用下去。
    這就是賞皇子與賞公主的區別。
    賞公主的收租鋪子,等到公主薨後內務府就要收回來。
    賞皇子的收租鋪子,不僅皇子可以終生享用,也可以傳給兒孫。
    眼下行宮都荒涼,可是想想如今海澱鎮的繁華,這鋪子的收益往後會越來越高的。
    兄弟幾個也很高興。
    隻有九阿哥,想到十二阿哥,心裏有些不自在。
    真要論功行賞,不該落下十二阿哥。
    不過他曉得輕重,隻有恩出於上的,沒有恩出於兄的。
    他心裏就記下此事,這個不能馬上找補,否則顯得皇父糊塗似的。
    回頭等到十二阿哥出宮或有其他喜事,再想法子貼補一二……
    沒有出去,在房間裏感冒了,發燒383,大家也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