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分寸

字數:6798   加入書籤

A+A-




    我的公公叫康熙!
    等到九阿哥回來,就將四個鋪子的文書遞給舒舒。
    舒舒很是意外道“爺去內務府值房了?”
    對於這邊的鋪子,夫妻兩個之前沒有什麽伸手的打算。
    錦上添花的東西,無所謂。
    九阿哥道“沒有,是跟著汗阿瑪看行宮,汗阿瑪誇爺來著,爺就提了一嘴……”
    要不然的話,嘴上誇著太虛了。
    過後黑不提白不提就過去了。
    他年後才封爵,也不好提再次記功。
    舒舒聽了,放下心來。
    要是自己伸手謀劃東西,就算康熙過後允了,心裏也不舒坦;這是直接跟康熙要的,又是應得之份,正好正好。
    要不然功勞多了,也是負擔。
    她就道“那明兒就寫信往京城去,從鋪子裏抽人手過來。”
    之前跟著聖駕,大家行進速度慢。
    真要從京城調用物資跟人口的話,一旬的功夫就差不多了。
    來朝的蒙古王公大半還沒有抵達,今年鋪子就能張羅起來。
    就按照九阿哥計劃的,餑餑鋪子、餐館、茶莊、胭脂鋪子這四家,人手跟貨品都可以從京城調派過來,也方便。
    舒舒心裏算了一下,道“胭脂鋪子跟茶莊還罷了,餑餑鋪子跟餐館就開兩、三個月應該賺不到什麽錢。”
    九阿哥道“先幹一年看,想要調整明年再說。”
    賺錢的行業多,可是在康熙眼皮子底下,他們也不好都占上。
    有上一兩樣,就可以了。
    舒舒點頭。
    這邊的鋪子,利潤在後頭。
    夫妻兩個不差錢了,就不大在這個上麵費心。
    九阿哥道“明天開始休整三日,爺帶你去附近轉轉?”
    趁著現在蒙古王公來朝的少,他們行動還自有些。
    等到蒙古王公來朝,撫蒙的公主與宗女們也會過來,到時候夫妻兩個就不空了。
    舒舒道“明兒上午要去給太後請安,要晚些才有空,可以就近轉轉。”
    夫妻兩個前年冬天在這裏住了大半月,對附近也熟悉些。
    九阿哥想了想,道“那就去月牙溝撈魚……”
    前年冬天的時候破冰撈過,是一種手指長的小魚,沒有小刺,魚肉稚嫩,直接紅燒幹炸都好吃。
    九阿哥一說,舒舒也饞了,道“一會兒歇歇,就去撈吧,正好晚上吃。”
    九阿哥自是沒有意見。
    夫妻兩個一路坐車,說乏也乏,可是也想要多動彈動彈。
    午飯用的簡單,飯後簡單歇了歇,夫妻兩個就準備出門了。
    月牙溝就在行宮西南八裏外,坐馬車一會兒就到了。
    春林、小鬆、何玉柱、周鬆等人帶了漁網、木桶什麽的跟著。
    因為這邊在一處坡地外,人跡罕至,所以溪流裏不僅有小魚,還有其他東西。
    一網下去,都要帶上兩、三隻。
    顏色青灰色,長著鼇爪,小的有拇指長,大的有食指長。
    九阿哥見了嫌棄,道“這是什麽?怎麽大個兒……”
    舒舒眼睛發亮,撿起來一隻帶了興奮道“這是蝲蛄,這個好,抓這個……”
    十來個人一起動手,就是東西也不多,一個時辰的功夫,隻抓了小半桶。
    舒舒口水都要分泌下來了。
    九阿哥見狀,想起了之前從吃的蝦爬子,也有些像蝲蝲蛄,道“這……也是蝦?”
    舒舒點頭道“晚上就吃這個,爺可以敬上。”
    正好今日得了賞賜,孝敬一回也沒有那麽突兀。
    有太後在,自然不能隻孝敬到禦前。
    到了晚膳的時候,九阿哥就親自進了一趟行宮送菜,先往禦前,再往太後處。
    等到跑完腿,他才回來。
    至於平輩的兄弟,就沒有了。
    用這蝲蛄做的蝲蛄豆腐,總共就做了三碗,剩下一盤蝲蛄做了香辣蝲蛄。
    不過小魚撈的多,足有兩桶,就往挨著的幾家膳房都送了些。
    晚膳舒舒跟九阿哥都吃撐了。
    九阿哥吃的蝲蛄豆腐泡飯,舒舒則是幹掉了一盤香辣蝲蛄。
    這一口吃上,誰能放得下?
    舒舒吃完一盤,依舊是意猶未盡。
    九阿哥見她愛吃,已經打算每天打發人去月牙溝了。
    趁著沒人發現,多吃幾頓。
    等到找的人多了,想吃就不容易了……
    行宮,禦前。
    康熙拿著調羹,也在吃蝲蛄豆腐。
    跟九阿哥那沒見識的不同,康熙早年東巡過的時候吃過這道菜,是在吉林烏拉吃的,沒想到熱河也有這道菜。
    早先去木蘭圍場,行徑這裏的時候,並沒有吃過這道菜。
    他望向梁九功。
    “九爺敬的,說是帶了福晉親自抓的……”梁九功忙解說道。
    康熙想著九阿哥一路坐車,中間還請了兩回太醫,自己還親自問了一回,結果今天到了地方,就開始歡實了,也是無語。
    “嘴巴越來越饞,臉皮越來越厚……”
    康熙點評道。
    今兒誇他一句,就開始要東西了。
    不過九阿哥也是給康熙提了個醒,對這些年長的兒子們,往後有功就早賞了,省得攢下來到時候高封也不好,不高封也不好,不好委屈了兒子們,也不好讓他們生了怨憤。
    梁九功沒有接話,隻眼巴巴地看著看著那碗蝲蛄豆腐。
    聞著都鮮。
    康熙見了,笑罵道“什麽好吃的沒賞過你,出息!”
    梁九功忙道“奴才就是好奇,這怎麽就叫豆腐呢?”
    康熙叫人給他盛了一碗,道“嚐嚐,你就曉得了……”
    梁九功謝了恩,雙手接了,嚐了一口,立時鮮得說不出話來。
    這口感說是像豆腐,更像是嫩嫩的雞蛋羹。
    等到膳桌撤下去,康熙也不客氣,吩咐梁九功道“去九阿哥處問問,這蝲蛄是從哪裏抓的,再讓人將菜譜抄一份送過來……”
    康熙對口腹之欲隻是平平,不過覺得這道菜鮮美,會更適合女眷。
    太後那邊不用惦記,九阿哥、九福晉孝順,除了敬上,不會落下那邊。
    這次跟著來的宮妃,德妃有資曆,和嬪、敏嬪跟王貴人都有寵愛……
    梁九功親自出麵,九阿哥自然痛痛快快地說了月牙溝的位置,還讓小棠抄了一份蝲蛄豆腐的做法。
    等到梁九功離開,九阿哥將白果、臘月打發出去,就跟舒舒道“嘖嘖,沒想到汗阿瑪還有今天……”
    舒舒也覺得意外。
    要知道,康熙素來不重視口腹之欲,從沒有在膳食上表現過偏好。
    那這樣的變化,原因就叫人值得琢磨。
    九阿哥心情很是複雜,道“這也是特例了,早年額娘跟幾位妃母再受寵,也沒有這樣體貼到飲食起居上……”
    舒舒搖頭道“不一樣,幾位妃母有子。”
    所以康熙再寵愛,想的製衡之類的,不會太紮眼,怕引起前朝猜測,影響太子的地位。
    年輕又無子的寵妃,反而沒有那麽多顧忌。
    九阿哥也就是代生母有些不平,道“幸好咱們娘娘資曆深,封妃在前頭,像敏嬪母跟良嬪母她們,如今位次反而往後去了,心裏能舒坦才怪。”
    這說的是宮妃排位。
    和嬪遇喜後,就給了妃位供應,位次也挪到嬪位之首了。
    後頭和嬪生女夭折,不過依舊是妃位供應。
    等到下次後宮晉封,肯定有這一位。
    舒舒道“宮裏的位份高低,除了子嗣,本就是聖眷為先,資曆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夫妻兩個說了兩句,也就放下此事。
    隻是明天不用惦記香辣蝲蛄了……
    九阿哥出入行宮時,天光大亮的,行動也在旁邊眼皮子下。
    所以不管是行宮裏的太子與皇子們,還是行宮外的宗親大臣們,差不多也都得了消息,曉得九阿哥今日“敬上”。
    太子這裏,看著滿桌子的膳桌沒處下筷子。
    他嘴巴裏起了水泡,正不思飲食,這行宮膳房送上的例菜又都是濃油赤醬的,隻夾了一筷子香煎小魚,就直接吃了茶泡飯。
    聽說這是九阿哥叫人送的魚,太子有些恍然。
    之前沒有留心,現在才發現九阿哥往宮裏的孝敬,隻有禦前跟太後處,在宮裏的時候還有宜妃處,就沒有毓慶宮。
    可不管是宗室王公,還是地方大員往宮裏的貢品,卻是有毓慶宮一份的。
    九阿哥怎麽就成了例外?
    隨即,太子想到了九阿哥夫婦是愛送東西的,早先在海澱西花園的時候也常往討源書屋送東西。
    好像其他皇子有的,他們就有;其他皇子沒有的,他們就沒有。
    這是什麽意思?
    九阿哥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
    行宮外,配房,大阿哥處。
    大阿哥正在喝酒,已經是晚膳的第二壺。
    大福晉跟他夫妻對坐,見狀忙夾了一口幹炸小魚過去,道“爺吃幾口菜,這魚是九叔叫人送來的。”
    大阿哥點頭,夾了吃了,看了大福晉一眼,道“皇祖母不耐煩應酬人,不必常過去,省得擾得皇祖母不安生……”
    他這個皇長子不往前礙眼,大福晉也沒有必要非要去賺這個皇家長嫂的牌麵。
    他之前出京的時候也曾遲疑過,要不要帶大福晉出門,到底還是不忍心。
    否則的話,將大福晉留在王府,照顧幾位格格,也是名正言順。
    大福晉垂下眼,道“我是嫂子,要是不出麵,九弟妹跟十三弟妹怕是有不方便的地方……”
    大阿哥道“過陣子幾位公主還朝,皇祖母處不缺人說話,九弟妹也不怎麽愛張羅,十三弟妹那裏,嬪母也不會讓常過去請安的……”
    大福晉點點頭,道“嗯,聽爺的……”
    躺了兩天,活過來了,但是鼻子還不是自己的,嗓子也不是自己的,一吞咽,耳膜一扇一扇的,大家也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