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四處流竄的小道消息

字數:332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皇後如此多嬌 !
    聽聞,幾個內監拎著食盒擺桌,不過一個手抖,撒了些湯汁罷了,全都誅了九族;
    聽聞,因飯菜涼一些,死了好些人;
    聽聞,因飯菜色澤欠了些,又死了好些人;
    又聽聞……
    總之,宣楚帝力求完美的xing子,也是其暴戾乖張,屢屢殺人的源泉!
    瑤華雖對此嗤之以鼻,不過,自李嬤嬤麵色沉重得與她道明這些“傳聞”後,瑤華隻覺得手腳都發軟——她現今可是萬分的感謝赫連雲楚,竟然那麽容易的隻是發了一場小脾氣,然後小孩子xing子似得不理會自己,卻並未如何發落她!
    最後,瑤華經過“深刻反省深思”,自覺是自己做的稍有過分,咳……然後,今日裏她才早早的下廚,打算以此算作賠禮。
    本以為,是帝意回寰,網開一麵,肯拉下臉麵來華羽宮與她一道用膳了呢。
    然,李延年對其行禮,略微一掃瑤華身後服侍的人,便是一頓,那神情,並不是輕鬆。
    瑤華立時明白,神色示意,司畫連忙找了個由頭,打發跟來的宮女都出去做事,而她自己見人都退出很遠,才輕手輕腳得幫二人掩了門,在外守著,提防有人近前偷聽。
    “小年怎麽這會兒就過來了?可是皇上還要修改食單?”瑤華用帕子拭去額上汗珠,讓李延年落座。
    經曆上次,瑤華哪怕再是心有不甘,可到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她幹嘛非得跟自己較勁,偏生去惹惱那暴君?!
    李延年卻是麵色帶憂,歎口氣:“皇上大概還是有氣未消,小姐……過幾日,小的再試一試。”
    不來便不來,卻還要李延年過來再說一聲,無非是表示一下自己還在氣著!
    瑤華抿唇一笑,小孩子脾氣!
    卻混不在意,與李延年道:“無妨,他不來,等飯菜做好,讓宮人送去便是。你今日來,隻是為這?”
    李延年見瑤華並不為此事煩擾,心下稍鬆,點頭道:“不單單為此,柳尚書那邊,又再次催促,頗有些不耐煩的意味……”
    瑤華蹙眉,示意他繼續說。
    “柳尚書大概是知曉了小姐您讓司畫抬舉了宸佑宮那碧環的事,氣急敗壞——不過是冊封一個更衣,沒想到也能惹來其大怒,看來,這尚書大人是越活越回……”
    李延年急忙閉嘴:尚書乃小姐生父,自己已算大不敬。
    瑤華沒想那麽多,隻是道:“大概是真的等不及了……”
    陷入自己思緒,皺了皺眉頭,與李延年道:“聽聞朝堂上,蕭家與上官家都逼得緊?”
    李延年跟隨宣楚帝左右,這些事兒自然是知曉,當下點頭:“蕭家是新貴,卻頗得皇上儀仗;上官家則是高門大府盤根錯節——兩家似有默契一般,齊齊對柳尚書開刀,讓尚書頗有些焦頭爛額。”
    “上官氏族倒還說得過去,畢竟兩家同是一朝為官,後宮柳錦華又不得太後眼緣,與蓉妃好似也有些膈應——這般的錯雜,自然不會放過算計柳府的機會。我隻是好奇,這蕭家吃撐了不成?才五品的官員,甫一入朝為官,不知收斂,樹大招風四處樹敵,皇上……不覺得奇怪?”
    瑤華音未落,卻是打量李延年神色——蕭家,嗬,自然不會無緣無故與上官家聯手,而且,與皇家的關係,也並不會簡單了去。
    這一點瑤華自知,至於赫連雲楚的態度,她卻隻能通過李延年隱晦而猜測。
    李延年沒留意瑤華神色,隻是頓了一頓,似乎在思量什麽,方道:“小姐有所不知,咱們這位皇上繼位之後,才發現,這國庫……國庫已經被先皇折騰的全無章法,若不是蕭家主動投誠,當年駐紮四方的藩王們,可不會老老實實的屯兵郊外,而是一舉攻城弑君了……”
    李延年說的有些發抖,這些事由,並不是他一個內監可置喙的,可,即便知道這話不可說,不能說,說了便是潑天的大禍,他卻半絲不帶猶豫,道與瑤華聽。
    “國庫……是空了?”瑤華隻覺大腦一片發空。
    李延年默然點頭。
    全國最富有的人的錢莊,居然……居然能糟踐的一分錢也無,那,得是多大的魄力啊!
    瑤華不自覺咽了口口水,旋即想到——這宮裏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四方進貢,八方支援的,怎會把個國庫給搗騰幹淨?若是沒錢,那這國家豈不岌岌可危,不說那藩王造反,便是這後宮女子們的脂粉錢都掏不出啊?
    李延年見瑤華神色猶疑,還以為是不信自己所說,忙為其解釋——
    “先皇年邁之歲,還流連花叢……後來,更是為永壽宮那位……總之,那荒唐事可做的不少。”
    “哦?”瑤華一愣,早聽聞,當年的太後上官氏頗受皇帝垂憐,16歲入宮,3年之後便被冊封為皇後——成功擠走了赫連雲楚的生母,已故去的。。坐上的後位。卻沒想過,當年的上官氏竟是如此有魅力,簡直是……是禍國殃民的禍水紅顏般的存在啊!
    李延年兀自回憶:“以前,還有個百裏家支撐,那會兒朝廷國庫也是豐盈。可,樹大招風,許是窺伺百裏家錢財的人太多太多,百裏氏那千百年的輝煌,一朝散盡,終是在前朝被誅殺殆盡,從此殞歿。之後,國庫竟是漸漸出現赤字——皇上登基後發覺,卻為時已晚,為此開頭那幾年也頗為頭疼,國庫支撐不住,隻得另想法子……不得已也就順勢扶起了蕭家,連帶著,這二三年裏天災人禍,北方旱南方澇,便與蕭府私下裏定了口頭協議,以權換錢,算是交易。
    至於上官氏一族,本與慕容家、柳家,以及原來的百裏族,算是四族鼎立,平分秋色,四大世家往來互不幹涉,卻是背地裏小動作頻頻,而現今,蕭家新入,正是式微,投靠哪個都是不小的助力——哪個也不想,竟是投了上官家旗下求存。現今,太後的長兄,已經官拜大司馬,且掌理兵部,兼領侍衛內大臣一職,風光無兩。而且,蓉妃膝下又育有皇子,更是上官氏一族的希望,族中人囂張些也是難免。皇上也不願多做追究。”
    “據我所知,蕭家與皇權的牽連,似乎是由來已久的,”瑤華問,“能極快找準方向,向皇家投誠,扶持新帝,也算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