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生孩子
字數:4662 加入書籤
一路迢迢,就在四阿哥還在路上的時候,顧幺幺發動了。
發動的時候是一大清早。
被奴才們伺候著用完了早膳,顧幺幺覺得有點困,想回去床上重新睡個回籠覺——結果才挪到了床邊,忽然就不對了。
疼!
她扶著黛蘭的手臂,小聲隻說了一句:“不好!”
然後黛蘭就眼睜睜看著格格身子一點一點往下墜。
黛蘭嚇壞了, 先喊了小黛子、小珂子他們趕緊去正院報給福晉,另一邊,爾曼也趕緊去把接生嬤嬤給拽來了。
嬤嬤見多了這場麵,進來以後指揮鎮定,安排人各自去準備各樣物事,有條不紊。
顧幺幺捧著肚子躺在床上, 吸著冷氣——這疼痛是一陣一陣的, 而且是鈍痛。
中間趁著間隔的時候,她跟溺水似的, 趕緊大吸了幾口氣。
嬤嬤鑽到了被子裏看過了,又摸了顧幺幺的胎位,按著她的手給她打氣安慰——別怕,一切都正常,這會兒先別鬼哭狼嚎,得積攢一些力氣。
“格格別怕,您就想著小主子的樣子——熬過去就能見著孩子了!”
嬤嬤安慰她。
顧幺幺想說話,但是根本說不上來了。
若是按照規矩,她這時候其實還是應該挪到產房去的。
但顧幺幺說什麽也不肯動了。
奴才們那邊——熱水、參湯、剪子、紗布什的麽一樣樣都準備好了,爾曼是向來穩重的,但是聽著格格壓抑的呼痛聲,這時候也不禁手抖了。
福晉正院裏,烏拉那拉氏才剛剛起來,正在用早膳。
聽說顧氏發動了, 烏拉那拉氏也是神色一動,匆匆將剩下的早膳給用完,然後接過奴才們遞上來的熱手巾擦了擦唇角, 又吩咐了乳母們照顧好二阿哥。
她先讓人拿了牌子,去請太醫,隨後帶著奴才們,出門往花步閣過去了。
花步閣裏,剛剛踏進院門,福晉就看見裏麵亂成了一團粥,倒是接生嬤嬤十分威風,站在台階上跟將軍上陣指揮殺敵一般
看見福晉過來了,接生嬤嬤趕緊就過來請安了。
福晉不願意踏進產婦生孩子的房間,就在門口問嬤嬤:“顧格格怎麽樣了?”
領頭的接生嬤嬤抹了一把汗,蹲著給她稟:“顧格格這是頭胎,自然時間要長一些——好在胎位是正的,格格也還算配合,早上剛剛發動的,這會兒正攢著勁呢!”
福晉也是生過孩子的,聽了這話,知道少則大半天,多則幾天幾夜,孩子才能落地。
之前宋格格、李側福晉生孩子, 哪個不艱難?
她點了點頭:“已經去請了太醫, 裏麵的事兒——我就交給嬤嬤了,嬤嬤是有經驗的老人兒了,自然知道該怎麽做。”
嬤嬤趕緊跪下來磕頭。
……
屋子裏麵,顧幺幺渾身都被汗濕透了。
如今是八月份,雖說已經有了一些微涼的秋意,但越往中午走,還是熱。
趁著間隙,嬤嬤指揮著黛蘭和爾曼,趕緊就給格格喂了參湯,又鑽到被子裏去看了看。
過了好一會兒,嬤嬤才氣喘籲籲地鑽出來,吩咐人把軟手巾卷兒塞進格格嘴裏。
就怕格格一會兒開始用力,不小心咬傷了自己的舌頭。
福晉在堂屋外麵,聽著裏麵的動靜,聽見顧幺幺始終沒有痛呼出聲,心裏倒是有些暗自佩服她的忍耐力。
當初生二阿哥的時候,隻疼的她恨不得將頭往牆上撞。
不過,福晉也記得從前聽接生嬤嬤們說過——有很少一部分的產婦,生孩子是不那麽疼的。
當然,罪也是要受一些的,但是不至於痛苦至極。
要是碰上這種體質,那可真是燒高香的運氣了。
福晉坐在堂屋裏胡思亂想著,大約小半個時辰,太醫就被人領著過來了。
看見福晉在這裏,太醫趕緊請安。
福晉抬手讓太醫起來了——太醫看她神色,知道產婦狀況穩定,於是也暗暗出了一口氣。
其實裏麵還是主要靠接生嬤嬤。
之所以讓太醫過來,是為了定心。
……
一直熬到了下午時候,顧幺幺終於將孩子給生了出來——是個小格格,眉眼長得和額娘很是相似。
幾乎是縮小版的顧幺幺。
聽著孩子清脆的啼哭聲,顧幺幺虛脫一般地看了一眼,使出最後一點力氣去抱孩子:“給我……”
產婦母女平安,更何況生孩子的時間不算太長——算一切順利,接生嬤嬤也出了一口氣,小心翼翼將將孩子收拾好了,裹在繈褓裏抱過去給顧幺幺看。
小格格正在哭的起勁,一貼上顧幺幺的臉蛋,哭聲頓時就轉小了。
外麵,奴才們也出去正院給福晉稟告了——說是顧格格生了個小格格,母女平安,一切順利,請福晉放心。
福晉早就已經回來了,一聽說是個小格格,頓時眉開眼笑,又趕緊掩住了,隻是讓海藍她們給嬤嬤們各自打賞,也給顧格格賞賜。
“讓顧格格好好休息著,告訴她——爺已經近了,大概就是這幾天,該到京城了,府裏這麽一件喜事,顧格格有功呢!”
福晉一高興,話都格外多。
旁邊嬤嬤也抿嘴笑了起來——都不是傻子,知道福晉如此高興是為了什麽。
一個大阿哥弘昐,雖然是個小瘸子,不足以爭世子之位,但那桀驁的性子也已經夠讓人頭疼的了。
倘若顧氏這邊,再來個三阿哥……
萬幸!
……
路上,四阿哥已經收到了家書——信上說的清清楚楚:顧格格順利生了個小格格,母女平安。
四阿哥看到這幾行文字的時候,呼吸都屏住了,等到緩過神來,他將信紙往小幾案上一放,手撐住了案角。
他抬起臉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蘇培盛在旁邊,一雙精光四射的小眼睛滴溜溜轉了幾圈,就猜到肯定是顧格格生了。
這時間算一算,也差不多對得上。
但是,四阿哥也不好太怎麽把喜色露出去——畢竟,這一趟塞外巡幸折返不是無緣無故的。
萬歲病了。
也不是什麽疑難雜症,就是水土不服。
從前康熙年輕的時候,縱然有再遠地方的巡幸,也沒有這樣的。
如今畢竟年紀大了。
事關龍體康健,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
直郡王拉著幾個弟弟,連連地過去勸說父皇早日回京,要以身體為重。
直郡王說到動情之處,涕淚俱下,又堅持留下來給父皇侍疾。
隻有太子沒過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