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花黎國公主有心

字數:298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將門嫡妻寵上天 !
    “無事,多上些粉妝便是。”說著便開始在自己的眼睛下,開始撲粉。
    門口有人敲門,杏芳忙去應門,見是將軍的侍衛,成義大哥,便道:“成義大哥,你可是有事?這時辰還早,夫人還未準備好呢。”
    成義笑道:“知道夫人未準備好,將軍交待我過來,給夫人送樣東西。”
    杏芳剛想迎人進門,成義便搖頭失笑道:“夫人閨房,屬下不便進去,這東西便由杏芳姑娘拿進去。”
    杏芳聞言,便知道自己剛才欠考慮了,有些臉紅道:“是,那奴婢便拿進去了。”
    把手中的小盒子遞給杏芳,成義便道:“如此,我便回去了。”
    方一進內室,便吃了嬤嬤一記爆栗子,杏芳委屈地揉著額頭,便聽嬤嬤道:“笨丫頭,連規矩都忘了,幸好成侍衛守禮,不然可壞了夫人清譽了。”
    “嬤嬤,我知道錯了。”杏芳也知道自己剛才魯莽了,趕緊認錯。
    沈風裳見樣,笑道:“行了,把東西給我瞧瞧。”
    杏芳遞上盒子,沈風裳拿出裏麵的東西,發現是個皮質的東西,看起來像人的皮膚,還在盒裏發現了一張紙條,裏麵寫著作用與使用方法。
    看過後,她才明白過來,這是給她擋傷口用的。
    沈風裳按著上麵的步驟,把東西貼到了脖子上的傷疤上,貼好後,竟然看不出任何瑕疵。
    嬤嬤見了後誇道:“這東西真神奇,將軍也是有心了,本來脖子上就不好上厚粉,上了怕是會把衣服給弄髒,這樣一來,可不就好多了。”
    沈風裳點頭,這將軍確實心細,連這都為她考慮到了。
    又過一刻鍾,嬤嬤為她梳好妝道:“行了,時辰差不多,夫人該出門了。”
    沈風裳整了整身子,邁步出門,杏芳則被嬤嬤再三叮囑著行為準則。
    門一開開,便見章國忠已然在門口等候,看到沈風裳出來,眼裏閃過一陣驚豔。
    隻見她一身海棠色紗裙,裏頭是同色係褥裙,頭上梳了個簡單的垂髻,梅花型耳墜,臉上施了脂粉,讓整個人都明豔起來,隻是頭上的飾物略顯單薄了些。
    章國忠從懷裏拿出一布包,隨手打開,拿出裏頭的東西,一個梅花簪,他道:“那日回來,你同我說,讓你學些防身武功,我想著,這武功若要練,便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平常也要有些防身之物。”
    然後他拿起梅花簪對著旁邊的柱子,在花心按了一下,便見一銀針飛了出去,釘在了柱上,然後放到沈風裳的手裏道:“你也看見了,隻需按這花心,便會有暗器出來,這暗器倒不是什麽厲害的東西,隻是上麵淬了迷藥,往往一針便可藥倒一成年男子,簪子不大,裏頭就十枚銀針,若是遇到危險,你可用上一用。”
    看著手中的簪子,沈風裳眼裏閃著欣喜,這麽精巧的東西,她正需要。
    誠心謝道:“謝謝!”
    “都說了,你我現在是夫妻,對我不必如此客氣,來,我幫你戴上。”說完,接過東西,便把她頭上原本的簪子給換了下來。
    一切準備就緒,出門,上車,進宮一切都很順利。
    酉時三刻,花黎國使臣才進宮,他們一到,皇帝便吩咐宴會開始。
    這時,花黎國使臣上前道:“來儀國君,下官乃花黎國禦史左銘,此次入貴國,乃是為議和而來,是以,酒席之事,可暫緩,先談談正事可好。”
    左銘話落,殿中各官員便竊竊私語,這花黎入國都,已有小半月之久,這和談之事一直避而不談,怎的現在又表現的如此急切。
    上座的皇帝聽罷,便未露任何情緒,隻淡淡道:“使臣既有此提議,朕自然應允。不知貴國對議和有何見解。”
    左銘作揖後道:“見解倒是沒有,隻是我聖上派我等來時,便道,我花黎與來儀,皆是央央大國,此次來議和,並不代表我花黎怕了貴國,而是為了百姓安樂而為之。”
    這等冠冕堂皇之話,惹得來儀眾臣嗤笑出聲,這花黎說這話也未免太無恥了,若是為了百姓安樂,之前那場仗又是為何,那可是他們花黎先挑起的。
    左銘無視眾臣的嗤笑,隻繼續道:“我朝聖上說過,花黎有心與來儀結秦晉之好,望貴國皇上應允。”
    這又是鬧的哪一出,剛還說不是怕了來儀,現在又要結什麽秦晉之好,眾臣不解了,望著左銘的眼神有些說不清道不明。
    隻見左銘話落,花黎使臣當中便走出一小公子,左銘介紹道:“此乃我花黎國最尊貴的萊陽公主,此次隨使進來儀,隻為與貴國和親。”
    眾人又是一愣,這……怎麽又出了一公主,還和親。
    沈風裳坐在章國忠的旁邊,看著使臣在那裏自說自話,這會聽到和親二字,倒是有了興趣,又瞧著那穿著男子服飾的公主,偶爾向自己旁邊之人看來的眼光。
    她心裏有一想法,莫非,這公主看上自家夫君了?
    他的想法很快便得到了印證,隻見皇帝說道:“貴國公主要和親,想來是要與條件上佳之人,而我國同齡之中,除了朕的皇弟難導他人,難道貴國公主是要我皇弟成王和親?”
    隻是他這話一問完,左銘便不急不慢地回道:“來儀國君說笑了,我國皇上與公主都覺得,貴國的護國將軍便是上佳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