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東征之始

字數:4425   加入書籤

A+A-




    “此事說來話長……”
    “不過,雲兒風兒,能不能放我的門人一馬?”
    後山劍石附近死了那麽多人,終究是個不光彩的事,眼下,應允兒更想為活人考慮。
    “放不放她們,娘親的話算不得數!”
    “咱們天威幫想要立足於此,需要武林同道們的承認,而這些普渡軒的餘孽,便是我天威幫向武林同道送上的禮物!”
    母子幾人正說著話,有幫眾打探出了消息,連忙報了過來。
    “稟夫人,兩位少幫主,麾下適才從普渡幫餘孽口中,得知今日上山來的大部分武林同道,都死在了後山處!”
    “什麽?怎麽會發生這樣的事?”
    “快!帶我們前去!”
    事實上,劍石附件的情況,兄弟二人早已心知肚明。
    但眼下為了徹底擺脫嫌疑,還是要親自出馬。
    一行人來到後山,見諸多屍體已擺放整齊,正準備一同下葬。
    唯有地上散落的血跡,訴說當時的慘烈。
    “造孽啊!綠英軒主即便不服我天威幫,又何至於為難諸多武林同道,犯下如此重的殺孽?”
    反正死無對證,兄弟一句話便將所有的罪責推到了綠英的身上。
    現在天威幫勢大,剩餘的普渡軒餘孽根本沒有解釋的權利。
    不過日後,待宮千雪將劍石發生的事情,添油加醋傳了出去,又經過丐幫幫主的確認,此事終於定性。
    普渡軒的餘孽,被武林同道群起而攻之,快速覆滅於天威幫的屠刀之下。
    ……
    西北邊陲之地,有了啟民可汗作屏障,暫時無憂。
    但是朝廷無一日安寧,東北邊陲的高句麗,又開始作妖,時時南下擄掠遼東之地。
    更狂傲的是,連歲供都停了。
    朝堂之中,裴世矩上稟道:“陛下,高句麗古稱孤竹國,周朝之時封於箕子,漢時劃分為三郡,自古為我華夏之地。”
    “蕞爾小國,安不知我天朝威嚴?”
    群臣氣憤,怒氣中燒。
    “朕自登基以來,文有科舉,武有平定西北和南海疆域,治有修建長城、運河,累不世之功。”
    “此番,朕當禦駕親征,親自滅了他!”
    隋主站起身來,將袖袍一揮,大有睥睨捭闔之勢。
    “陛下聖明!”
    群臣齊齊伏身,口中大讚。
    之前隋主駕著龍船遊江南,率領諸王、後妃、侍從等十餘萬人,隨行船隊更是長達二百餘裏。
    所過之處,江河兩側五百裏範圍內的百姓人家,都要將自家糧食貢獻出來,勞民傷財怨聲載道。
    群臣也曾勸諫,可隋主飛揚跋扈根本不聽。一旦惹怒了這位陛下,大臣們的人頭,也是不保。
    此番隋主“幡然醒悟”,竟然要遠征高句麗,雖然同樣大動幹戈,但比起乘船遊玩而言,起碼還是件正事。
    說幹就幹,一百三十萬大軍齊齊出動。與大軍同行的,還有二百餘萬民夫。
    提起民夫這一塊兒,還有比天威幫更權威的嗎?
    “老爹,皇宮內的萬公公傳來消息,希望咱們也能隨軍而行!”
    “不知老爹你,有沒有考量?”
    興雲和乘風嘴巴上已經有了黑黑的絨毛,長成大人了,氣質上也更沉穩了許多。
    經過數年的發展,天威幫在普陀山一帶已經成為絕對的話事人,但似乎更安於現狀,著實令江湖中人不解。
    “據探子來報,無論是大軍還是隨軍民夫,多數出自五姓七望的地界。”
    “關於此戰,看來咱們的天子心中另有打算。”
    吳天威蓄起了一把胡須,頗有一番智將的姿態。
    “五姓七望日漸勢大,已然成為了隋主的心頭大患。”
    “此番他們同意出兵,也是不想與天子直接對上。當然,若是能夠建功立業,在高句麗補充一番物資,也能彌補此次出征的損失。”
    東征高句麗,明眼之人都清楚其中的彎彎繞繞。
    “故而,咱們隻帶幾百人即可。”
    為慮勝,先慮敗,百戰不殆!況且此次出征,大概率是會敗的。
    父子三人商定好後,挑選了百餘精兵,讓應允兒暫且主持大局,隨著大軍奔赴前線。
    ……
    “本座被封為冠氏縣主,也算濟州人氏。”
    “東征高句麗,恰好路過本座的轄地,暫且去湊個熱鬧!”
    於道先收拾好“行囊”,孤身一人出發了。
    不過,他並未從陸路出發,而是沿水路到江淮,再坐船北上。
    “水利萬物而不爭,不爭,弗能與之爭?”
    自他當年進入眾生心境,梁山泊聚義,北門破城,八仙過海,赤壁之戰等等,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此番北上,方位同樣是水位,自然要走水路。
    況且在下達東征時,隋主已經下令幽州總管在東萊海口敕建大船三百餘艘,成水陸兩麵夾擊之勢。
    造船的工匠被官吏勞役過重,沒日沒夜浸泡在水中,死亡之數達到三四成。
    即便剩下的那些,也患了嚴重的疾病,怕是命不久矣。
    在於道先踏上大船之時,便察覺怨氣過重。不過有龍氣和軍煞之力的鎮壓,這才沒造成異象。
    “若是放任不管,任由這些船隻漂泊到海上,假以時日,或許還真能養成一兩艘幽靈船。”
    怨氣自然近不得他的身子,但卻令他想起了當年遠渡重洋,碰到的幽靈船。
    “等解決了這裏的事情,本座也該回去一趟了。”
    ……
    三百餘萬人馬分成三路進發,每一路又拆分成十二股,成三十六天罡之勢,浩浩蕩蕩進發。
    所過之處如蝗蟲過徑,留下大量屙堵之物。
    大軍征程日夜不停,跟不上腳步的老弱病殘,全都餓死在了路上卻無人收屍。
    “亂象將起,顧好自己吧!”
    “等將來你們有能力了,再拯救這天下蒼生吧!”
    見兄弟二人心有不忍,吳天威連忙動用傳音入密,製止了他們的救助行動。
    當今的世道,救得了一時,卻救不了一世。
    對於那些最底層的平民,多活幾日,無非是多受幾日苦罷了。
    遼北之地最是寒冷,父子三人乃武道大宗師,有真氣護體,能夠做到寒暑不侵,但那些沒有一技傍身的士兵勞役,隻能圍攏成團,靠著堅強的意誌熬過嚴寒。
    轉眼冬去春來,雖然已是三月底,但此地依然寒風刺骨。
    好在,水路大軍終於到了。
    遼河口上,三百餘艘大船一字排開,隋主坐鎮正中,隻待一聲號令,隨時準備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