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起義造反

字數:4518   加入書籤

A+A-




    直到午時三刻,進攻開始了。
    大軍從船上搬下一塊塊木板,就地建造浮橋。
    剛開始,一切都非常順利,浮橋迅速延伸到距離對岸數米的位置。
    但是,這數米的距離,便是生死兩隔。
    高句麗大軍早就做好了埋伏,等到隋軍衝殺而至時,一輪又一輪的箭雨,阻擋了行進的步伐。
    隋軍無法登岸,為躲避箭雨的襲擊,許許多多的士兵冒著危險跳入了河中。
    此時的河水依舊冰涼刺骨,還沒撲騰幾下,身體就徹底凍僵,沉入了河底。
    無奈之下,隋軍隻得鳴金收兵。
    又過了幾日,雙方的性子都有些著急了,大戰再次上演。
    “前進才能活,後退隻有死!”
    造橋行動仍在繼續,隻不過這一次是由民夫頂著厚厚的木板,衝在了前麵。在他們的身後,才是作戰的隋軍。
    即便以血肉之軀,也得鋪出一條戰道。
    咻咻咻!
    這一次不光是利箭,還有燃燒的火把襲來,隻為阻斷大軍的腳步。
    可惜高句麗低估了朝廷的實力,還有,民夫的數量。
    “衝!隨本將拿下遼東城,為戰死的大將軍、虎賁郎將,以及諸多將士報仇!”
    待數萬民夫衝開一條血路,身後的隋軍一擁而上。
    殺戮四起,高句麗不及隋軍眾多,連連敗退。
    兵臨遼東城下,隋煬皇帝卻用起了軟手段。
    “傳朕口諭,若高句麗投降,當安撫接納,不可縱兵深入!”
    隋軍受到皇命掣肘,幾次將要拿下遼東城時,高句麗一方就豎起白旗。
    將士隨即上稟隋主,可皇命下達之後,高句麗一方又做好了戰鬥準備。
    幾次三番,士氣凋落。
    “天子一怒,流血漂櫓!好大的殺心啊!”
    於道先佯裝成一位普通士兵,見身邊的同袍不斷身死,心中感慨萬千。
    他回頭看向南邊方向,同樣血光衝天。
    ……
    “陛下有令,吊民伐罪,非為功名!”
    “凡有攻擊行動,必須三道之間相互通報,不許輕軍獨進!待奏請聖裁,方可出擊!”
    三路大軍出發路上,不時有探子將皇命送達,令他們不敢輕易發兵。如此一來,大大拖延了戰事。
    將士們輜重太多難以負荷,偷偷將糧草埋了起來。不料行軍到半路,糧草即將耗盡。
    高句麗一方派使臣前來詐降,刺探隋軍虛實。
    見隋軍將士們麵有饑色,當即設下計謀,每一戰必詐敗退走,引隋軍孤軍深入。
    等隋軍支持不住撤兵之時,高句麗又衝殺出來,將一路兵馬殺得大敗,隻剩千餘人返回。
    幸好另外兩路大軍趕到,才救下了這些兵馬。
    三十餘萬五姓七望的將士,數十萬出自五姓七望轄內的民夫,在這裏丟下了性命。
    ……
    前方戰事吃緊,後方徭役更重。
    “真個昏君,這時候要差人修葺萬裏長城,又出師去征高句麗,搞得勞民動眾自取滅亡!”
    “大廈將傾,豈一木所能支?大不了,老子先拆他一根!”
    竇建德將心一橫,召集人馬立刻反了。
    與他這般心思的,還有許多人。飯都吃不上了,留著命幹甚?
    一時間,這夥起義軍攻城略地,搞得各地硝煙四起。
    等隋煬皇帝兵敗而回,甚是欣慰。
    “陛下,反賊一波又一波,如野草割之不盡,何來喜悅之色?”裴世矩俯身上奏。
    “朕笑這些反賊不自量力,也笑那五姓七望抓耳撓腮!”
    “傳朕旨意,令當地官府抓捕各路反賊,立斬無赦!”
    這夥賊人都是出自五姓七望的轄下,對隋主而言,可是為他創造了不小的便利,不放過任何一個削弱這些氏族的機會。
    皇命難抗,各地官府下了大力氣,將反賊抓了一批又一批。
    抓不到反賊的,拿普通百姓應付了事,卻令更多的人加入了造反的行列。
    不過,隋煬皇帝並沒有將這些小打小鬧放在眼中。
    時隔不到一年,隋軍再次發兵遼東城。
    “本將的機會,終於來了!”
    楚公楊素之子楊玄感,見大隋處於風雨飄搖,忍不住添上一把火。
    有楊素滅陳興隋的功績,楊氏一族深受隋主信任。
    第二次東征高句麗,由楊玄感於後方督運糧草輜重。
    “楊柱國,糧草怎麽遲遲無法跟上,大軍又該如何行進?”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而此刻,糧草遲遲不到,大大拖延了隋軍的腳步。隋主當即派使者前來黎陽,詢問糧草之事。
    “公公您也知曉,不光各路府衙,就連水路之上,也多出許多反賊!”
    “本將得先把反賊剿殺,才能保障糧草船隻的安全!”
    “請陛下放心,臣剿滅反賊之後,糧草定穩妥送達!”
    好不容易送走了使者,他先將一小部分糧草運去,見水軍將領來護兒那邊沒啥動靜,當即心生一計。
    楊玄感令手下偽裝成使者的模樣,從東邊而來,謊稱來護兒因延誤軍期造反了。
    “可惡的來護兒,這豈不是將皇帝陛下置於險地?”
    “我身為柱國,當興兵救駕,解百姓於水火之中!”
    喊著響亮的口號,他在黎陽大肆招兵買馬,發展自身勢力。
    麾下謀士李密應召入軍,上稟道:“主公,北據幽州斷隋帝後路,為上策;西入長安,控製潼關為中策;就近攻洛陽勝負難測,為下策。”
    可楊玄感心中有自己的那套,反以近攻洛陽為上策。
    “楊玄感,你之前憑著你老爹的功績,一直瞧不上咱們,這次可算栽到了我的頭上,別怪我沒有手下留情啊!”
    兵敗高句麗的宇文述,這次準備在反賊楊玄感身上找回自信。
    也是楊玄感運頭不濟,來護兒聽他造謠自己造反,為自證清白,也趕緊率兵殺來。
    兩路大軍左右夾擊,殺得他連連退敗,隻剩十餘個騎兵護衛。
    “事情敗了!我這一世英明也毀於一旦!”
    “不過,我不能受辱而死,積善,由你來動手吧!”
    楊玄感將手中長刀,交到了自己的親兄弟手上。
    “大哥,一路保重!兄弟隨後便來找你!”
    楊積善一刀砍死自己的兄長,而後將刀架在脖子上,奈何自殺未遂,反倒被趕來的追兵擒獲,將他和楊玄感的首級摘下,送到了隋主麵前。
    隋主深感背叛,下令將楊玄感分屍焚毀,又將楊氏的諸多族人殺之了事。
    諸位大臣上奏將楊玄感改為梟姓,才算消了隋主的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