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火還不夠大

字數:6536   加入書籤

A+A-


    ();

    崇禎在疑惑。

    李定國也在疑惑。

    目前的形勢他有些看不懂了。

    李定國早把四川的消息,整理好都派人送到大帥那裏去,叫大帥知曉。

    可他派人時刻盯著四川湖廣等邊境,而且也有重慶城內諜子發出來的消息。

    那大明督師楊嗣昌一直都在調兵遣將,不斷的叫人來援。

    可這麽長時間過去了。

    楊嗣昌入川的援軍,連根毛他李定國都沒見過!

    這就奇了怪了!

    據他所知,楊嗣昌可是有尚方寶劍的。

    大明皇帝的寵臣,親自斬殺了逃跑的軍將,以正明軍軍紀。

    這個分量可比先前他殺的汪雲鳳。要強上不知道多少倍。

    汪雲鳳叫不來援軍也就罷了,他一個大明堂堂督師,手握生殺大權,還叫不來援軍,可真是一點都說不過去了!

    圍點打援戰術,他怎麽用怎麽都不成功,著實是有些憤滿。

    李定國把桌子上的各種消息都收攏起來,思索著要不要直接攻打重慶,擒了楊嗣昌好好審問一二!

    你個廢物,連人都調動不來,沒有一點利用價值。

    要不是你爹歲數太大,還為大帥做事,我直接把你一刀砍了,讓他白發人送黑發人。

    大明的機動兵力都去追著剿殺張獻忠,如今在湖廣四川邊境聚齊。

    李自成當即抓住機會,直接從深山裏殺出來,在河南再次卷起風波。

    他帶著賀今朝張獻忠二人資助的戰馬,直撲永寧縣今洛寧),攻破王府,一刀殺了萬安王。

    然後命人拿著王爺的人頭去城中各處招降。

    李自成奪下他的家財,直接開倉放糧,收留饑民,壯大自身。

    河南本就是連年饑荒了,李闖王這裏開倉放糧,消息稍微放出去一點。

    遠近饑民便扛著鋤頭就來投奔。

    響應者如流水襲來。

    日夜不絕,一呼百萬是謠言。

    但闖王的隊伍立馬就擴充了數萬人馬。

    李自成看著絡繹不絕的人來投靠,心中是又興奮又擔憂。

    擔憂的是這麽多張嘴,光吃一個王爺家裏儲存的糧食,當真是吃不了幾天呐!

    而且消息再傳的遠些,真有百萬人來投靠,李自成也是相信的。

    在河南,吃不上飯的百姓實在是太多了。

    可李自成也深知,一旦自己沒有糧食供養這些追尋自己的百姓,那他的名聲也就爛了。

    誰還會相信他?

    李自成隻能選擇不斷的搶掠,來喂飽那些綴在他身後的人。

    縱然是想要停,也停不下來的,會遭到極大的反噬。

    李岩又向李自成舉薦了人才牛金星。

    牛金星建議李自成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並且提出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

    此時的河南正是創立基業的大好時機。

    相比於明廷的加派賦稅,李闖王不要糧,還管大家夥吃飯,那不投奔他投奔誰去?

    中原各地瞬間就亂成了一鍋粥,而張獻忠也出了貴州進入湖廣後,也想要偷偷的搞些動作。

    楊嗣昌心中極為擔憂,自從李自成又開始搞事後,他夜裏也時不時的驚醒。

    盡管有親衛守著,可李定國那招實在是過於折磨人,讓他不敢深度睡眠。

    楊嗣昌又給勳陽撫治袁繼鹹寫信,闖賊若出中原,必定會和左革五營,而襄陽、南陽降人若是與之勾結,怕是難以守住。

    既然左良玉不進川,楊嗣昌見中原起了亂子,又叫他前去配合丁啟睿滅殺李自成。

    但左良玉依舊在稱病不動窩,誰愛願意去誰去,總之我不去。

    楊嗣昌的督師,大抵是名存實亡了。

    但他麾下真有想要立功心切的人,僅剩下的總兵猛如虎、參將劉士傑,想要去追殺殘存的“張獻忠部”。

    絕不能因為一次戰敗就停滯不前。

    楊嗣昌對於猛如虎這個蒙古人觀感大為改觀。

    瞧瞧人家再看看你左良玉,大明還是有忠臣的!

    畢竟相比於九調左良玉不至,三調李國奇生病,跟楊嗣昌在身邊的猛如虎主動請戰相比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對於如此忠臣,楊嗣昌也覺得先收拾了張獻忠,再去收拾李自成。

    等他也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再去與錘匪賀今朝激戰。

    楊嗣昌便同意了。

    正當李定國思索要不要攻克重慶的時候,突然從裏麵有官軍出來,奔著他追擊而來。

    李定國大喜,連忙率部後撤,向著往湖廣方向逃跑,希望能夠引誘更多的官軍出來。

    官軍見賊子後退,果然大舉追擊。

    猛如虎和參將劉士傑求功心切,不顧士卒疲憊,執意進攻。

    劉士傑率先搏戰,猛如虎隨後跟進。

    經過幾次交鋒,李定國退至山上,登高觀察,發現官軍無後續部隊。

    “定國,動手吧。”

    賀蘭身著盔甲忍不住鄙視道:

    “敢於作戰想要當大明忠臣的大敵都在這裏呢,再引誘,也引誘不出來,白費功夫。”

    於是,李定國以精銳繞出敵後,給明軍以突然襲擊。

    劉士傑所部被殲。

    猛如虎之子猛先捷也被打死。

    猛如虎率少數親兵,在中軍馬智的護持下,狼狽逃竄,印信、旗纛俱丟。狼狽逃回重慶。

    楊嗣昌聽聞戰果,更是驚的不知道要說些什麽。

    他手中最後一點願意聽從他的吩咐,認同大明皇帝的將領,手裏也並無剩下幾個兵馬。

    】

    那張獻忠怎麽就突然之間,變得如此能征善戰了?

    楊嗣昌先前所做的計劃,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他連“張獻忠”這道坎都邁不過去,更不用提後麵的滅殺李自成,決戰賀今朝之類的雄心壯誌了。

    遼東皇太極更沒有閑著。

    畢竟他也有不少諜子去打探消息,從他們那裏得到反饋回來的消息。

    自皇太極攻破大淩河之後,他在遼西未取得任何進展,被迫徘回於錦州、右屯衛之間。

    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

    他在其餘戰線上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皇太極兩次兵發征朝鮮,最終使得朝鮮徹底臣服,斷絕了朝鮮同大明的一切關係,完全臣服於大清的體係下。

    而且還粉碎了大明在遼東沿海的防線,從而解決了後顧之憂。

    同樣進兵蒙古,驅逐了察哈爾部林丹汗。

    但在大同境外與錘匪交戰失利,從而措施了統一漠南蒙古的機會,並沒有按照原定計劃,使之成為大清的藩屬。

    可皇太極依舊屢次派遣大軍入關,搶掠回來,極大的消耗了大明的有生力量,以及打擊了明軍文臣武將抵抗大清的信心。

    所有的這一切都彰顯了這個立國不過二十幾年的大清政權,一片勃勃生機,萬物進發的景象。

    他的軍事力量變得空前強大。

    漢官張存仁乃是祖大壽的副將,當初隨他一同詐降。

    祖大壽逃回大明後,他就真的投降了皇太極,為後金悉心做事。

    在此期間不斷的建議皇太極進軍遼東,奪取鬆山、杏山等戰略要地。

    如今大清兵強馬壯,張存仁也與有榮焉,不禁誇耀道:

    “今我大清鐵騎如雲,加以蒙古軍士,即是取天下,也有餘力!”

    隨即他當眾向皇太極建議,再次兵發鬆山,奪取這個戰略要點。

    張存仁這話是有誇耀的成分,但隨著大清軍事力量的迅速增長,他也比往日任何時候都提高了必勝的信心。

    他堅信祖大壽的選擇是錯誤的!

    若是早點投降過來,咱們早就入主京師,還能讓崇禎那個狗皇帝繼續坐在那個位置上?

    到時候咱們全都是從龍之臣,進京師當北京的爺去了。

    至於還在遼東這苦寒之地待著?

    祖大壽,你湖塗啊!

    皇太極對於大明的處境也是極為關心的,因為這關乎他自己的利益。

    大明日益衰落,被李自成、張獻忠給打的焦頭爛額。

    在關外,被大清逼得難以喘息。

    倒是有關錘匪賀今朝的消息,皇太極一直沒怎麽打探到。

    賀今朝雄踞西北三省後,突然就銷聲匿跡。

    所有的風頭全都被張李二人給蓋過去了。

    大抵是他在軍事上沒有動作,日常在家裏與妻妾敦倫。

    這個人他實在是捉摸不透。

    在皇太極的思考當中,賀今朝也應該加入這場瓜分大明的亂子當中,攝取自己的利益。

    各地動亂太多,明軍連救火都救不過來的。

    所以皇太極覺得賀今朝不動窩,才是最不正常的,這個人一定是在憋大屁

    〔()會〕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