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瑣事
字數:4198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重生1966 !
奶奶仔細的盤算了分到手裏的錢還有各種票據,笑著跟沈母說:“培華娘啊,今年咱們分到的東西可真不少呢,我想呀,過兩天分糧食的時候一定能分的比往年還多。”
沈母說:“我也聽人說,幾年的收成比往年的都好,咱們終於能放開肚皮吃頓飽的了呢。”
奶奶說:“我合計過了,咱們今年分的布票不少,又是個好年成,給孩子們做點新衣服穿吧,看看咱家這倆閨女,長得這麽好看,穿的卻不好,我這心裏也怪不好受的,等咱們去公社的時候去供銷社割幾尺布,做兩件罩衫吧。”
沈母說:“娘,用不著,他們還小,正長身體,做了新衣服也穿不了幾天,我看呀還是給您還有我爹做兩件新衣服吧,我們都回來快十年了,都沒有見您跟我爹做過一件新衣服呢。”
沈父正好進門,聽見自己妻子這麽說,也說:“我看培華娘說得對。”
在沈父沈母以及幾個孩子的勸說之下,奶奶終於答應過年的時候跟爺爺一人做一件新衣服,沈父沈母把買布這件事情交給了沈二叔兩口子,進了臘月沒幾天,趁著周末回家的時候沈二叔二嬸帶回了幾塊布,這幾塊布是給爺爺奶奶,二爺爺二奶奶還有三奶奶做新衣服的,不是黑色就是深青色,都是挺適合老年人的顏色的布料。
培茵倒是覺得,老年人穿個綢緞做的唐裝棉襖過年很喜慶,可惜這個時候供銷社裏賣的之後幾個顏色的棉布,而且大家幾乎都是這種布料的衣服,如果你穿著一件綢緞的衣服招搖逛市,估計在一些地方能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吧,罪名應該是追求資本主義享受。
田玲玲結婚的時候娘家陪送了一台縫紉機,沈家村這麽多戶人家加起來也沒有幾台,布料買回來之後沈母跟田玲玲一起給幾位老人量了尺寸,沈母有空就做,一共五件上衣,爭取過年的時候讓幾位老人家穿上新衣服。
過年培田最關心的是什麽時候殺豬。
家裏那頭豬已經養了一年多了,不說是膘肥體壯也有個一百多斤了,這幾天培田有空就去後院豬圈旁邊轉悠,奶奶遇見了問了他轉悠什麽,培田說,看看豬有沒有掉膘,這眼看著就進臘月門了,村裏殺豬的人家也多了,這才幾天呀,就聽見有兩家殺豬的了。
奶奶笑嗬嗬的說:“你個小饞貓,你要是再這麽轉悠豬都該害怕你了,你放心好了,今天呀咱們家的豬一定殺,到時候咱們過個肥年。”
去年的時候年成不好,分的糧食不多,過年家裏就包了一頓餃子,今年呀一定得讓孩子們吃個飽。
奶奶年紀大了,想事情就跟以前有些不一樣,看著家裏幾個孩子餓得三根筋頂著一個頭,心裏難受的厲害,有點好吃的就想著給孩子做了吃,去年年景不好,村裏誰家都過的不好,好在今年村裏組織著不管是種地還是幾樣副業,都搞的很好,奶奶就想著讓孩子們多多的吃一點,正在長身體呢,整天這麽餓著,能長出什麽好身體?自己這幾個有了年紀的有點吃的就行,喂了一年的豬一定要殺了,讓幾個孩子美滋滋的多吃幾頓有肉的飯菜。
進了臘月門,去公社供銷社買東西的人多了起來,村裏就把牛車拿出來,找了人專門管著牛車,去一趟城裏多少錢,也算是給村裏增加個進項。
培茵對進不進城興趣不是很大,現在買東西都是去供銷社,好了能去一趟百貨大樓,那些售貨員一個一個牛的不得了,都是上眼皮薄下眼皮厚的人,買個東西帶搭不理的,哪裏有把顧客當上帝呀。
培華跟培軍倒是很感興趣,奶奶列了一個清單,交給他們倆,他們瞅著省全大娘家的自行車不用的時候騎車就去了公社,因為公社就在縣城所在地,倆人索性去了縣裏的百貨大樓,把奶奶單子上列的東西都買了不說,還去了一趟新華書店,用家裏分給他倆的錢買了一些小人書,帶回去自己看或者是給弟弟妹妹看。
培華培軍帶著東西回來的時候,培田培芝很興奮,過年家裏用的東西呀,這可是盼了一年才買回來的東西呢,特別是看到大哥手裏那幾本小人書的時候,倆人興奮的都跳了起來,這個物質匱乏精神貧乏的年代,誰手裏能有本小人書那會被很多人崇拜的,有時候就為了借到人家手裏的小人書看一看,不但會拿出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去交換,有時候還得答應人家的一些要求,培田為了看人家手裏的小人書就沒少答應人家的一些要求,據培茵所知,夏天的時候培田為了村裏一個小夥伴手裏的一本小人書,就在最炎熱的時候幫人家去村邊的小樹林裏粘知了,粘了幾天知了,培田的眼睛都紅了。
對於兩個兒子買小人書的舉動,沈母沒有說什麽,在她看來,自己的兩個兒子已經是大人了,他們做的一些決定自己應該去支持,再說,自己現在是大隊學校的民辦老師,也是記公分的,還是壯勞力的公分,孩子們買幾本書看還是能買得起的。
要過年了,村裏的學校一進臘月門就放了假。
沈母幫著在家裏打掃衛生,準備年貨,最主要的就是做衣服。
因為田玲玲那台縫紉機,周圍幾個鄰居有空就來用著給家裏人做過年穿的新衣服,人多了,嘴就雜,於是培茵就知道了更多的村裏的八卦。
那天陳秋平帶著已經剪好的衣服來做,沈母已經做完一件正在縫扣子,兩個人邊做活邊說話,說著說著就說道沈培紅家的事情上去了。
隊裏分完了公分之後,因為沈培紅家分的錢太少了,家裏的兩位老人年紀又大,手裏那點錢那點票據糧食估計就能過完年了。
沈培紅媳婦回家之後跟沈培紅鬧了一場,再鬧也還是那些東西呀,沈培紅的大閨女,村裏人都是大妮子大妮子的喊著的,就決定給自己找個婆家,先把聘禮要過來,給自己用著,於是,就找到花嬸那裏。
沈培紅的大閨女還真是個好孩子,跟花嬸說了自家的難處,就說,自己現在娘軟弱爹不管,事情自己就能做主,隻要人家能出得起聘禮,家裏窮點沒事,都是有手有腳的,還能過不下日子去?
花嬸手裏正好有一家,就是小姑那個趙家村,也姓趙,按照輩分還得喚小姑一聲二嬸子,小夥子二十七八了,因為是獨子,家裏現在就一個老娘,娘倆住著三間小屋,帶著個小院,小夥子為了娶媳婦幹了這麽些年,也攢下一些錢,頭幾年還想著找個好的,後來年紀大了就想著找個女的,能幫著收拾收拾家裏,照顧照顧老娘就行了。
這兩家的情況花嬸都通了氣之後,倆年輕人覺得還能拉的上來,就想著不行就定了婚吧,先把聘禮給沈培紅家,誰知道,事情到了這裏卻出了波瀾。
沈培紅喜歡東遊西逛的,不知道什麽時候去清河那邊的一個什麽小山村,看中了村裏的一戶人家,不聲不響的拿著聘禮就回來了,作為聘禮的那些錢家裏的娘仨也不知道,直到大妮子跟自家爹娘說自己要定親的時候沈培紅這才告訴大妮子,你已經是有婆家的人了,還定什麽親,你爹我早就把你訂婚的聘禮拿回來了。
沈培紅家這下子可炸了窩了。
大妮子跟趙家村的小夥子已經是郎有情妾有意了,這家夥,竟然來了一個一女二嫁。
大妮子死活不願意,跟沈培紅說,姑娘我不願意,要是你願意呀你嫁過去。
沈培紅說了,你爹我已經收了人家的聘禮了,有道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還能你自己做主,我看你是展挓挲。
沈培紅的老婆不幹了,一屁股坐在地上就嚎開了,說沈培紅這年遊手好閑的,自己一個人吃飽了就不管家裏這一幫老老少少的,整個沈家村這麽多人家誰跟他似的呀,自己怎麽就這麽命苦呀,找了這麽一個混人,閨女也是倒黴呀,攤上這麽一個爹,你說有哪家的爹是這麽嫁閨女的呀,不吭不卡的就收了人家的聘禮,自己這個當娘的連姑娘要嫁的人是圓是扁都不知道。
沈培紅混雖混,但是有一樣好處,他不打老婆,而且他還有一個毛病,不愛說話,你說你的,你罵你的,他就坐那裏聽著,自己媳婦罵的再不好聽他也沒有什麽表情變化,就當左耳朵進右耳多出了。
沈培紅的老娘看事情到了這一步了,馬上就要說不清楚了,自己大孫女雖不是千嬌百媚國色天香的,那也是黃花大閨女,本本分分的,家裏活地裏活都是放下這件撿起那件,自己不能因為家裏窮就把這麽好的孩子給害了呀。
清官難斷家務事,四爺爺看大妮子跟趙家村的小夥子處的挺好,而且趙家村的小夥子自己也知道,是個好的,有心想讓倆年輕人走到一起,可中間夾著一個沈培紅,那可是丈母爹,他在孩子的婚事上可有否決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