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禪寺遇強敵 別院會佳人(下)
字數:6693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太平局 !
夜行人看看廊簷下的釋道安,發現對方根本就沒有動手的打算。
又轉頭看著老和尚,忽然縱身一躍撲了過去。
兩人戰在一起,打成一團。
釋道安發現老和尚的武功真的很高,卻也很特別。
和尚應該使什麽樣的武功呢?
少林的武功功種繁多,甚至號稱有七十二項絕學。
又比如少林的易筋經,洗髓經名震天下。
少林的和尚使的當然是少林的武功,可天下的和尚卻未必都是少林的。
比如鹿野苑的和尚使的就不是少林的武功。
比如這北禪寺的老和尚使的也不是少林的武功。
老和尚空掌迎敵,招式大開大合,竟有一種帝王之氣,一種王霸之氣。
一個老和尚怎麽會使出這樣一種武功。
夜行人越戰越是心驚,早就聽說過北禪寺的和尚武功高,卻未想到會這麽高。
這糊塗方丈的武功可真不糊塗,招招有磅礴的氣勢。
可夜行人雖然心驚,可卻並不擔心逃不出去。
夜行人閃身躲過了老和尚攻來的一掌之後,伸手拔出劍來。
這是柄長劍,要比一般的長劍還要長的劍。
劍寬四指,劍長已達七尺,拿在手裏顯得沉甸甸的。
這原本是用來顯示皇家威嚴,帝家威勢的,是一種儀仗用劍,本不是用來廝殺的。
可現在這個夜行人卻拿著這樣一把長劍當做兵器。
江湖上有很多奇門兵刃,可是這柄長長的劍算不算一種奇門兵刃呢?
而使用奇門兵刃的人都會有一種奇怪的功法與之相應,這個夜行人會嗎?
劍是輕兵器,以鉤掛點挑剌撩劈為主。
劍隨身走,以身帶劍,劍與身合,身與氣合,氣與神合。
夜行人雙手持劍,劍法竟也是大開大合,一往無前,而以砍為主。
院內空氣激蕩,風聲乍起,兩人又是扭作一團。
釋道安眉頭微微皺在一起,這個夜行人的劍法是在太詭異了。
像是刀法,可是卻是劍在使出。
夜行人一劍向老和尚的腰部斬去,挾著呼呼的風聲。
劍勢沉重,可速度卻並不慢,一瞬間就已襲到老和尚身邊。
老和尚縱身向後退出,卻發現退不出這劍身的長度。
劍長七尺,加上劍上發出的劍氣,方圓兩丈之內,完全籠罩在長劍之下。
老和尚空手迎敵,隻善近戰,怎能與如此長劍相對功。
劍氣縱橫,掃過老和尚的腰間,劃開了一條長長的口子。
老和尚麵色一沉,忽然拳勢大變。
一百零八式悟法菩提佛陀悲寂眾生掌。
掌勢依然大開大合,可是其中夾雜著某些難以說清的東西。
夜行人劍身激蕩,依然劈向老和尚,劍氣依然隱在風中,暗暗地充斥在兩人中間。
可老和尚去未躲避,甚至一掌斬出,砍在了劍身上。
忽然一股莫名的震動開始在劍身上生成,然後迅速地在劍身遊走,直到劍柄。
劍柄震動,夜行人雙手幾乎無法握著這柄長長的劍。
波紋,那劃過的掌風竟然形成了那無法擊散的波紋。
就如同在一個平靜的湖麵,扔進了一個小小的石子,波紋四散開來。
波紋已生,不能阻止,隻能看著這波紋傳遞出去。
夜行人很謹慎的沒有在出劍,而是一劍觸地,不知在想以何種招式化解。
若是隨意出招,就像在已經有波紋的湖麵再扔入一個石子,波紋不會消失,反而會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淩亂,最終整個湖麵會變的滿是波紋。
夜行人不知道老和尚怎麽會如此奇異的掌法,竟然能在劍身上造成的震動如此強勢。
地震之所以破壞力強不是因為地殼的變動,而是因為從震源散發出的衝擊波。
正是這種波動造成了無法彌補的自然傷害。
夜行人忽然提劍在地上劃出了一個圓,然後從下向上挑向老和尚。
掌風動,波生,擊在劍身上,又是震動傳出。
可夜行人忽然內力一散,劍尖落在地上,石磚在震動中破碎。
可是劍身彎曲,震動加劇了彎曲,竟然形成了超出常理之外的一種彈力,射向空中。
夜行人飛了起來,向著屋頂激射而去,可是卻忽然發現那兒站著一個人。
釋道安站在那裏,就像早就已經知道夜行人會借著那震動形成的彈力飛向屋頂。
夜行人一劍斬出,劍身上依然有老和尚掌風造成的震動存在。
這一劍斬出,其威力比自身強出幾倍,若是平常根本施展不出來。
釋道安不僅僅要接得住這一劍,更要接得住老和尚的掌風。
一招戰兩式。
刀光起,指塵出,卻是以一種奇怪的弧線劃出,刀身上竟然也有了一種奇異的震動。
刀劍相交,夜行人忽然發現劍身上的震動竟是消失了,消失在那刀身的震動中。
這劍果然比想象中要重,釋道安內力一放,接住了這一劍。
可這夜行人卻接著這一壓之勢,飛身彈射向遠方,消失在夜色裏。
釋道安收刀縱身一躍,來到了老和尚的身邊。
老和尚道:“真不知江湖上何時多了這樣一個高手,用如此的兵器。”
釋道安道:“江湖本身就是個奇特的地方,沒有人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麽。”
老和尚道:“是呀,此人武功奇高,剛才那幾劍恐怕還未使出全力,若是以十成功力相交,恐怕勝負之數,恐怕還真不好說。”
這時,忽然院旁角門出閃進一人,邊走邊說道:“糊塗師父,發生什麽事情了?”
釋道安閃目望去,原來是個女子,正是傍晚時分在別院門口所見的女子。
不過此時相見卻又是另外一番風情。
烏發垂肩,眉兒彎彎,眼兒水靈,麵泛紅光,俏麗臉蛋,似吹彈欲破;
櫻唇頻動,鼻兒玲瓏,一雙秀手,十指纖纖,猶如精雕的美玉;
櫻唇口豐粒丹砂,瓠犀齒一行見玉,
珠主有怯重,亭亭一枝妖豔醉春風;
桃靨笑開,盈盈兩點秋波澄夜月。
尤其是這夜色濃,霧色輕,那種朦朧欲現之感,更是羨煞人等。
釋道安不是君子,當然也不是登徒子,隻是有些看得呆了。
老和尚答道:“沒什麽大事,有人趁夜色來看望老僧,剛走不久。”
希蘊道:“糊塗師父沒事吧?”
老和尚道:“你看老僧不是好好的。”
希蘊看了一眼釋道安問道:“這位是?”
老和尚道:“釋道安。”
希蘊奇道:“釋道安?一刀仙?”
釋道安忽然道:“正是釋某,姑娘有理了。”
希蘊道:“你真的是釋道安?”
釋道安笑道:“好像是的。”
希蘊忽然走了過去,摸了摸釋道安的臉,捏了捏釋道安的胳膊。
然後一副奇怪的表情,道:“好像跟一般人也沒啥區別,咋就那麽有名呢?”
老和尚道:“不得無禮,回來。”
希蘊一偏頭,一努嘴,哼了一下,就跑到老和尚身邊去了。
三人重新回到禪房內,坐在了蒲團上。
檀香散,檀香燃,屋內又是香氣漫漫。
希蘊忽然變得很安靜了,默默地侍弄著蒙頂石花。
老和尚道:“希蘊煮茶的功夫在流月城也是數一數二的,施主真是好運氣。”
釋道安道:“如此,倒是真要品嚐下。”
煮茶之道,甚是講究,稱為功夫,重在品飲。
這功夫二字,用在茶道,旨在水、火、衝三工。
如這火為活火,如這水為活水。
嗅茶,溫壺,裝茶,潤茶,衝泡,澆壺,運壺,倒茶,敬茶,品茶。
這種種工序在纖纖玉手中輾轉流暢,有條不紊地做著。
禪房內,檀香四溢,幽靜而平和。
觀茶色,扁平勻直,嫩綠油潤;看茶水,湯色嫩綠,清澈明亮;
聞香味:香氣濃鬱,芬芳鮮嫩;品滋味:滋味鮮嫩,濃鬱回甘。
釋道安細細品著希蘊端過來的茶,看著這纖細的女子。
釋道安見過許多的許多的女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風情。
語嫣然的豪爽率直,笑傾城的溫柔沉靜,仙靜姝的神韻內斂,西門小雪的冷峻傲然。
希蘊的安靜與笑傾城相似,卻是有些不同。
笑傾城的安靜似海,深邃平靜,可水麵卻有著若火的熱烈。
希蘊的安靜像小溪,緩緩平靜的流動,卻時而歡快地一路香歌,俏皮而活潑。
希蘊安靜而流暢地煮著茶,緩緩地遞過來,透著一種無法言說的韻味。
當一個人安靜地而專注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總是很吸引人的。
釋道安的思緒緩緩地流出,想起了曾經的那段安靜祥和的歲月。
可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十年,還是二十年,又或者更久呢。
花開花落終有時。善惡盡頭終有報。
釋道安想到,也許世間真有所謂的輪回,亦有因果。
房間內寂靜無聲,三個人各忙各的事情。
老和尚閉著眼睛,也許在念著那已經念了許多年的無量壽經。
希蘊還是緩緩地煮著茶,茶水沸騰,然後緩緩地流進那紫砂杯中。
釋道安品著這從劍南運來卻在希蘊的手下泛著茶香的蒙頂石花,想著遙遠的往事。
或許這是釋道安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安靜時刻,也是能享受到極少的溫馨香韻。時間流逝,生活繼續,一切都在一種無法轉移的宿命中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