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68章 迷茫(7)

字數:3970   加入書籤

A+A-


    就在皇甫淳與辜湯生聊天不久,僅僅存在十個月的“政聞社”被朝廷查禁了。

    政聞社是何許人也?這是梁啟超、蔣智由、徐佛蘇等人在日本發起成立,以配合朝廷“預備立憲”的一個民間士大夫社團組織。這個組織看似鬆散,可是卻是有綱領有喉舌的,他們的機關報《政論》也在上海出版。

    政聞社其實是一群改良人物的組織,他們的四大綱領裏就有一條,明確的宣稱“對於皇室,絕無幹犯尊嚴之心,其對於國家,絕無擾紊治安之舉”。

    可就是這樣一個弱勢的民間組織,卻是在立憲運動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不是因為與康梁有瓜葛,許多在朝擁護立憲的官員怕也是要加入了。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弱勢的小團體,清廷還是放心不下,剛剛立秋就下令查禁並解散。

    幾天後,清廷又以“鼓吹革命,擾亂大局”為由,將僅僅出版發行149號的《江漢日報》也給查封了。可以說,時局變得越來越詭異,越來越難測了。

    盡管如此,新興起來的資產階級根本無法忍受封建統治的桎梏,在經濟發達的江南和兩廣,輿情洶湧,許多在朝廷內當官的,本身就是新興資產階級的代理人,他們也無法忍受滿清政府的那種倒退的,畫地為牢的政策。

    查禁政聞社半個月後,清廷發布了“憲法大綱”,洋洋灑灑23條。分為“君上大權”和“臣民權利義務”兩部分。允諾給人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權利,但又借“預備立憲”為名,在九年之內不予實行;

    這等於給那些立憲派畫了一個大餅子,能看不能吃。

    在另一方麵,大綱裏仍規定,保留君主專製特權,皇統永遠世襲,皇權不可侵犯,等等匪夷所思的帝王特權。法律議案須經皇帝核準施行,人民自由可以詔令限製,宣戰、媾和由皇帝決定,用人、司法由皇帝總攬……這樣的立憲純屬掛羊頭賣狗肉啊。至此,滿清朝廷自己砸碎了許多觀望者的最後一點希望。

    老百姓不知道,此時的慈禧已經病入膏肓,連炕都下不來了。當下在朝中出主意,拿主意的就是那個剛剛進入軍機的載灃。

    皇甫淳在豐台一直忙到八月底,總算是在秋季大規模施工前將所需各種材料弄了個七七八八,又被詹眷誠一紙電報給叫到了工地前哨去了。

    打通了軍都山後,施工已經進入沙城以西,為了方便調度,在沙城又建立了一個臨時鐵路衙門。目前,一些現場工程師和材料員都在這裏辦差了。

    “通達啊,我們還有三個月的時間突擊工程,一旦延誤了,就得等到來年了,我現在需要你盯在這裏,尤其是把保安隊都帶上來,這一帶的馬匪可是不少啊,對於那些覬覦我們的屑小,不要客氣!”詹眷誠見到皇甫淳後說道。

    “是,師父,問題不大。”皇甫淳想了想後接著說,“馬匪肆虐圖的就是個財,而鐵路修通其實就是給他們帶財來了,把道理跟他們說通,這地方上維護治安的事情就好辦了,破壞修路其實就是趕走財神啊!”

    詹眷誠這些天來正在傷腦筋,不為別的,就是附近的馬匪肆虐,已經把給民工的運送物資的車隊搶了好幾次了,雖然保安隊也派人護送了,可是打起來後也是互有傷亡,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長此以往,這路沒法修了。

    說起張家口這個地名來,還是有一些故事的。京張鐵路修建的時候,張家口可不是個很有名的地方,在那個時候,人們知道察哈爾,未必知道張家口。

    張家口的名稱來源很早,在明朝宣德年間,有一個姓張的指揮使在這裏建立城堡,當地人稱之為張家堡,張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裏十三步,東南各開一門,東曰“永鎮門”,南曰“承恩門”。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備張珍在北城牆開了一個小門,曰“小北門”,因門小如口,又由張珍開築,所以人們稱之為“張家口”,隨著時光荏苒,這個名稱就被後世沿用下來了。

    張家口作為地名卻是在清末,而名氣大盛就是因為詹眷誠修的這條鐵路。

    我們的古人在人名稱謂和地名稱謂上往往都要避諱,簡稱也就是這樣形成的。比如說,當時的京漢鐵路可不是這樣叫的,叫“盧漢鐵路”,意思是從盧溝橋到漢口,這裏就巧妙的避開了“京城”和“湖廣”的稱謂。為慈禧修建去祭祖的“新易鐵路”,實際上是可以從正陽門車站直達易縣的,可在稱謂上你看不到。

    到了詹眷誠設計鐵路的時候,一些忌諱也在新學的繁盛的背景下被忽略了,可是,當時的張家口不過是察哈爾都統區下轄的一個小鎮子,連個縣治都不是。實際上,這條鐵路是京城通往察哈爾的,那為什麽不叫個京察鐵路?京察?這個口彩誰願意?每年都京察呢,太不吉利了,於是,把那個小鎮子張家口提溜出來。

    察哈爾都統區又是個啥呢?1675年康熙將蒙古察哈爾部從遼西義州邊外遷徙到宣化、大同邊外安置,目的是作為京畿外圍的屏障。可就是這個察哈爾部,在康熙削藩的時候“造反”了,弄得太皇太後布木布泰出麵,封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帶領京城裏各家家奴幾萬人出去把察哈爾叛亂給平了。這個察哈爾到了民國後,於1928年建省,張家口也就跟著升格為省會了。當時,大同也是察哈爾的,直到1952年,察哈爾撤省,大同等察南地區劃給了山西,張家口等察北地區劃給了河北省,這就是張家口市的前世今生。

    布木布泰就是後世被人們稱為“孝莊”的太皇太後,孝莊是其死後的諡號,咱不學那電視劇裏,人還沒死就一口一個“我孝莊”如何如何,貽笑大方。

    後世稱的“慈禧”其實也是諡號,小說中評論代稱可以用,要是用到小說人物裏的對白上,那就錯的離譜了。

    在古代,甭管是帝王還是平民,說話時是不自稱名號的,皇上自稱“朕”,太後皇後自稱“哀家”。老百姓呢?那就是“俺”“咱”“我”,講究點的是“在下”“鄙人”,上級是“本官”“本座”,下級是“屬下”“卑職”等等。

    這些忌諱直到今天仍然是被國人遵循著,隻不過換了花樣了,最簡單的是“我”,霸蠻一點的是“老子”,書麵語言是“本人”。

    詹眷誠說的匪患在皇甫看起來根本就不算個啥,他接觸了趙登舜後就多少有些了解,不過,這裏的情況又與他了解的不太一樣。

    從總辦大人那裏出來,皇甫淳去找保安隊的駐地了。

    工程不斷的向西北推進,保安隊自然也要跟上去,臨時衙門在沙城落腳,保安隊的營地也就搬遷到了這裏。

    “哎喲!協理大人來了?您這是從城裏回來了?”關寶珊一見麵就說道。

    “關隊長,最近是不是忙的厲害?”皇甫淳問道。

    “的確是有些忙啊,這附近的韃子不省心啊!”關寶珊大嘴一咧,“他們還是喜歡到了秋季出來打草穀,煩死人了!”

    “把老鄔還有馮化民他們幾個骨幹找來,晚上吃飯的時候咱們開個會。”皇甫淳拍拍關寶珊的肩膀,“不能用老法子去對付他們,咱們得想轍。”

    “小徐子!聽見協理大人的話了嗎?麻溜的,把那幾頭蒜都找來,晚上咱們請協理大人吃烤肉!”關寶珊轉頭對書辦小徐子喊道。

    關寶珊開心了,皇甫淳不在的時候,他的保安隊可是傷了好幾個了,還死了倆弟兄,丟了一支快槍,這在保安隊可是太丟分了,可關寶珊一點招都沒有。

    現在,主事的人回來了,關寶珊如釋重負,心裏能不高興嗎?

    “參見協理大人!”不一會,鄔絲茅、馮化民等幾個小隊長都來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