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70章 另類剿匪(2)

字數:3823   加入書籤

A+A-




    當天下午,皇甫淳就帶著保安隊的一支六十餘人的馬隊直接向察哈爾西北邊的重鎮康保鎮奔去,這一路上他們都不停留,直到第二天上午日上三竿,這個小隊才算是到了鎮外的一個空閑的“兵棧”,皇甫淳拿出了兵部的文書,然後就讓整個馬隊住了進去,整整八個時辰的奔跑,可是把大家夥累壞了。

    從沙城出來,即便是走小道,到達康保鎮也有400多裏,出來的時候,皇甫淳就讓每個隊員帶了三匹馬,玩的就是換馬快速出擊的套路,他要六百裏加急呢。。

    晚清的時候,新軍建立後,對原來的馬軍要求就沒了,加上許多蒙古人也失去了原來的彪悍,這馬匹的需求在清廷的曆史上第一次不是那麽緊張了。

    清廷的馬場主要就是集中在遼西和察哈爾這一代,可是當火車隆隆的奔跑後,馬匹瞬間失去了價值,新軍裏也有騎兵,可比原來的八旗兵用馬少多了,一鎮隻有一標的騎兵,那麽一鎮有幾個標呢?

    按照新軍軍製,一鎮有二協,一協有二標,我們簡單點翻譯成現代的軍隊稱呼。一鎮就是一個師,一個師下轄二個旅,每個旅下轄二個團,每個團的具體人數不限定,大體每標有三個營,每個營有四個隊,就是四個連,每個連下屬有三個排,每個排下轄三棚,這個棚就是後世的班。

    步兵,每標大約有2000人,而騎兵隻有1117人。一鎮大約有12500人,騎兵歸鎮直轄,騎兵不足十分一,可見,從新軍開始,對馬的需求已經很微弱了。

    地處京畿附近的察哈爾原本就是清廷的一個很有分量的馬場,這裏出產的蒙古馬可是不少,當軍隊不需要馬了,當並不的馬政荒廢的時候,馬匹的管製其實已經是空設了,也正是因為如此,到了皇甫淳這個時代,一匹上好的軍馬也不過五千文而已,五千文,也就是四塊大洋都不到。

    這也是為什麽皇甫淳能夠為騎兵隊購買那麽多軍馬的原因,便宜啊。當然,換個地方,皇甫淳就會發現買得起而養不起了,一匹馬的喂養可是不便宜,有人統計過,說,養一匹馬的糧食夠20個人吃的。而在察哈爾這一帶,原本就是馬場,馬匹需要降低後,這馬料的價格也跌了下來,換個地方你試試。

    “化民,放出暗哨,其他人全部吃東西,然後睡覺!”皇甫淳強撐著精神頭,給馬隊做出了安排,“暗哨一刻鍾換一次,誰都別想躲!”

    “是!協理大人,您也趕緊打個盹吧。”馮化民說道,“您跟我們不一樣,細皮嫩肉的,真是辛苦您了!”

    的確,在耐力上,皇甫淳還真是要比這些大兵差點,可皇甫淳也沒法子,換個人來,這個剿匪怕是搞不成。

    皇甫通過走訪附近的鄉民,基本上了解了這些馬匪是從哪裏來的了。這些馬匪其實就是更北邊的蒙古部落,他們現在的日子更苦了,朝廷不管,自己飼養的牛羊賣不起價,想要換回鹽巴、茶磚還有其它生活必需品就很難。

    不是說這一帶的互市開的很好嗎?的確,從明代開始,這裏就是重要的蒙漢互市的重鎮,怎麽到現如今更苦了?

    文明的進步,必然帶來社會的變化,不能同時進步,落後的肯定會更苦。庚子事變後,京津地區開始大張旗鼓的搞洋務,盧漢鐵路的通車,更是把大量的南方物產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北方,不知不覺中,京津地區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首先,在吃的方麵,原來京城裏消耗大量的牛羊肉,可當南方的雞鴨魚大量湧入以後,羊肉的消費就打了折扣,涮羊肉是挺好吃的,可讓你餐餐吃,你受得了嗎?尤其是圍繞京津地區的漢人,本來就吃不慣牛羊肉。

    有人說,看一個人吃肉的愛好,大體就能看得出老祖宗是什麽人了,這話不無道理,在北方,特別愛吃牛羊肉的人,大多是滿回後裔,漢人是很少有見了牛羊肉就沒命的,吃幾口,吃幾頓沒問題,可要是長期的吃,漢人受不了。

    其次,京津地區通火車已經好幾年了,尤其是與奉天一帶的通車,大量的關外皮毛和肉類也湧進關內,相對交通條件差的察哈爾和更遠一點的草原,如何把一群羊幾百裏趕到京城?如何將皮毛送過去?

    幾年下來,這裏的蒙族牧民的收入大減,生活更加困苦。

    眼下是秋季,如果再不南下打草穀,一些部落的冬天就沒著落了,這是最近馬匪南下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隨著修路逐步向張家口延伸,築路的民夫也要向這一帶延伸,而民夫大多沒有戰鬥力,不想當地人,都是軍戶出身,都剽悍的很,馬匪來了,隻要不去惹當地人,就能“凱旋而歸”。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北邊的蒙人用幾百張老羊皮疏通了駐紮在康保鎮的察哈爾鑲黃旗的總管,讓他們可以自由的從康保鎮進出,這就極大的方便了馬匪。

    皇甫淳一早就判斷出了這些貓膩,張家口是個啥地方?這裏就沒有民,隻有兵,從明代開始到晚清結束,張家口這裏從來就沒有設置過地方機構,實行的管製製度都是與兵部那邊一樣的,這裏是察哈爾蒙八旗的核心地帶,沒有那些總管和軍官的點頭,那些馬匪進來不是找死?

    皇甫淳還是把馬匪估計的太高了,他帶著小隊到達康保鎮後,那些馬匪還在二百裏之外呢。為啥這麽慢?原因也簡單,馬匪是搶了修路民夫的糧食,那些;糧食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了。

    為一個2000人的工棚送糧,一次運輸10天的口糧就是200多石,至少也是需要十台大車拉,大車即便是用強壯的騾子和馬拉,一天能走100裏就算是不錯了。那些馬匪出來就是為了搞糧食的,他們能舍得把糧食扔下不要?何況送糧的車隊裏還有鹽巴、針頭線腦的,這些都是草原上急需的,他們得慢慢的往回走。

    以張家口這個地方為標準,南邊叫口內,北邊叫口外,幾百年來,這裏是內外交換物資的一個重鎮,也是察哈爾八旗統製的衙門所在地。當原生態的交易場景沒有被破壞的時候,這裏的互市很厲害,很正常。可是當一些商人可以從遼西那邊快速的把關外的物品運進關內後,這裏就差點勁了。

    下午,皇甫淳也睡醒了,看著那邊的道上沒有一點動靜,就想著派出斥候去看看,“小徐子,你是個機靈鬼,帶著兩匹馬,向南邊去看看,別走遠了,三十裏就足夠了,要是沒看到啥,你麻溜的回來,他們晚上肯定不會走的。”

    小徐子就像是皇甫淳的親兵,最喜歡聽皇甫淳的話,見協理大人親自安排,拉過兩匹馬就出去了。此時,已經睡好的老鄔也走了出來。

    老鄔,鄔絲茅,不是被皇甫淳留在營地嗎?是,可後來老鄔說了一個理由,“一旦遇到那些馬匪,許多綹子裏的規矩,您懂多少?尤其是這些出來反串的馬匪,他們有很多手語的,帶上我,您能省不少事。”就這樣,老鄔也出來了。

    保安隊的這幾個隊官,現如今都知道跟著皇甫淳,他們的薪水糧餉都不低,比原來在步兵衙門裏當差肥多了,重要的是,他們覺得皇甫這人行,比一般人有韜略,做事有章法,所以,幾個人商量後都打算跟著皇甫幹。

    皇甫自己並沒有啥打算,他是文人,沒想著帶著一群丘八去揚名立萬,可他也清楚,眼下是多事之秋,手上沒有幾個兵是不行的,別說是替師父考慮了,就是為了自己,那也是要結交幾個手上拿槍的朋友。

    “馮化民,拿上我名刺,咱們等一會去康保鎮裏拜見這裏的總管。”

    “是!大人,咱們要不要多帶點人?”馮化民小心的問道。

    “不用,就咱倆,人去多了沒用,把新買的毛瑟手機關槍帶上!”皇甫說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