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71章 另類剿匪(3)
字數:4001 加入書籤
“得嘞!瞧好吧您內!”馮化民轉身就去拿槍了。
這毛瑟手機關槍可是個新鮮玩意,德國那邊出來的時間說起來也有十來年了,可就是賣得不好,那槍作為手槍來說也太重了點,為此,設計師費德勒兄弟又專門給那槍搞了個既可以當槍套,又可以當槍托使用的東西,這就是匣子槍的來曆。
毛瑟公司一開始可不是私人的公司,就是毛瑟公司和毛瑟步槍這個稱謂其實都是後來的事情,至少,在張之洞最早引進德國武器生產線的時候,叫的可不是毛瑟公司,而是普魯士皇家兵工廠,直到1897年,毛瑟兄弟裏的弟弟才通過各種手段,把皇家兵工廠的股份全部買了下來,正式對外叫毛瑟公司。
毛瑟手槍是費德勒兄弟利用業餘時間搞出來的一個玩意,本指望獲得德國軍隊的訂單,可惜,由於槍身太重,射擊時槍口跳躍太大,始終沒有獲得軍方訂單。
誰能想得到,赫赫有名的毛瑟手槍,從來沒有獲得過歐洲任何一個國家軍隊的正式訂單?而這種西方人不喜歡的手槍,卻是在華夏大地上大放異彩。
毛瑟手槍在歐洲賣的不好,越是,德國洋行就拿到了東方來試水,張仁遜與這些洋行裏的大班都是熟稔的很,於是,他買了一支給皇甫淳送了過來。
張仁遜之所以對皇甫淳這樣好,還是皇甫淳幫他疏通了吳子玉,到了今年夏天,第三鎮的步兵武器幾乎全部都更換成了他經銷的“漢陽造”了。而且,捎帶著,還使第六鎮和第四鎮也都開始換裝了。
新軍,雖然紀律和管理已經與原來的八旗兵、綠營兵不一樣了,嚴格得多,要是說正式的換裝,沒有兵部衙門的文書是不行的,沒有經費。
可是,清廷的軍隊再怎麽嚴格,與其政治屬性還是分不開的,人家下麵不找你陸軍部要錢,自己籌款換裝了,你不給獎賞也就算了,難道說還要限製?有了吳子玉玩的那個把戲,其他各鎮也都是有樣學樣,悄悄的都把原來的日本造換成了漢陽造,對此,袁世凱可是大加讚揚,說這個事情辦的好。
各個鎮都在換裝漢陽造,這叫張仁遜對皇甫淳很是欣賞和感激,漢陽兵工廠的產量現如今可是在高峰,一年就能生產新式快槍五萬多支,而在湖廣總督府的那一鎮新軍,統共才一萬多人,根本消化不了,給新槍找出路是張仁遜的首要任務,現在好了,有了新軍這幾鎮的私下換裝,他可以說混的風生水起。
袁世凱此時已經深居簡出,就是在外務部的差事都掛在那裏了,無他,載灃已經在軍機處上位了,奕劻都得給載灃七分麵子,實際上,載灃已經控製了朝政。而在軍機處裏,能夠製衡載灃的隻有剛剛進入中樞的張之洞。
皇甫淳拿到張仁遜派人送來的毛瑟手槍後,就到山裏去試槍,結果是大喜過望,認為這個槍很不錯,於是,寫信給張仁遜,委托張仁遜購買。可惜,那個時候德國人對這種槍的銷售也沒信心,總共就帶過來十來支,張仁遜費了好大勁才給皇甫淳又買了兩支,一共花了還不到五十大洋。
這次出來,皇甫淳就讓馮化民把新到的兩支毛瑟手機關槍帶上了,因為這槍能夠連射,所以,皇甫才管這槍叫“手機關槍”。原來那支被皇甫淳送給了師父。
毛瑟手槍一開始的設計就是有快慢機的,後來出現隻能單發射擊的駁殼槍是因為一戰德國人輸了,被限製了,不僅取消了快慢機,就連槍管的長度也被限製了,隻能生產槍管低於100毫米的,就是後來俗稱的三把盒子。
現在皇甫淳和馮化民帶來的毛瑟手槍可是整兒八本的頭把盒子,槍管的長度是140毫米,把槍盒倒過來插上,抵在肩膀上,那絕對是一支火力凶猛的衝鋒槍。
皇甫淳帶著馮化民向鎮子裏走去,他知道這裏的總管是個旗人,到底是哪個家族的已經不重要,反正屬於不上不下的那種。
其實,到了清末,就是旗人當中也是出現了巨大的貧富分化,有權有勢的旗人,在京城裏吃香的喝辣的,每天遛鳥喝茶侃大山,而那些貧窮的則是想方設法的混事由,因為旗人祖製規定,旗人不得從事百業,除了當兵和去衙門裏當差,還沒沒啥活計好幹了,種地?不會啊!結果,一些旗人幹脆就吃起了開口飯。
著名的常派相聲的鼻祖常連安,1899年出生的,旗人,按理說該是個吃喝不愁的家境,可常家卻是底層的旗人,七歲喪父,又不能去學別的,於是,八歲去了奉天學京戲,等到民國了,可以自由的幹點別的了,他已經進了戲園子,想換行當也是不易的。十四歲的時候,已經是民國了,常連安到富連成班學京劇老生三年,與馬連良、於連泉等同科,這名頭也是嚇死人啊!難怪馬連良對別人可以不搭不理的,對常連安可是不敢,同窗同屆啊,是,你是老生界裏的翹楚,可人家也是常派相聲的鼻祖啊!多虧有了這個奇人,要不,我們也聽不到常派相聲了。
閑話少敘,書歸正傳。皇甫淳帶著馮化民直奔鎮子裏的蒙旗總管衙門,遞上了名刺。這名刺說大肯定不大,可說小也是不小了。
晚清,抑武重文,各路大軍的統帥都是文官,雖然被叫著“大帥”的名頭,可都還是文官,比如,曾國藩、李鴻章,就是袁世凱最後歸納的位置也是文官。而像這種在邊遠地帶的旗兵管帶、總管之類,那是妥妥的武官。
康保鎮總管,說起來名頭不小,可實授的官階不過是個正七品的武官,而皇甫淳可是實授的正六品的協理,還是文官,在官階上,絕對是碾壓了對方了。
名刺送進去不一會,一個身穿長袍的中年漢子就跑了出來。
“卑職康保鎮蒙旗總管瑞奇,接駕來遲,請協理大人原諒則個!”
“喲!一個旗人總管,這話可說的是文縐縐的,怪了!”皇甫淳心裏琢磨,嘴上卻是說道,“好說好說,沒有提前打招呼,我們來的唐突了!”
此時的皇甫淳與這個叫瑞奇的總管站在一起還真是大相徑庭。
皇甫淳穿的是保安隊的新式軍裝,簡潔,新潮,好看,不僅紮著板帶挎著毛瑟手槍,還有一把威嚴的德式馬刀。而瑞奇卻是身穿蒙古的長袍,胸前油花花的,絕對可以給剃頭匠磨刀,這個對比頓時就讓衙門裏的其他下人萎了。
說起這馬刀來,也是皇甫淳從天津德國洋行裏搞來的,雖然沒有哥薩克馬刀厚重凶猛,可這德國馬刀卻是精鋼打製,刃口鋒利無比,尤其是其刀尖,等閑的鎧甲根本擋不住,一紮就透,就是與哥薩克馬刀對砍,隻要使用巧勁,哥薩克馬刀是會被其攔腰砍斷的,這也是為什麽德國騎兵到了一戰的時候還在使用的原因。
相形見絀的瑞奇一見到皇甫淳就覺得來者不善,他隻能小心應對。
說起來,瑞奇是這裏的蒙鑲黃旗的總管,可實際上手的兵丁也不過百十來人,大部分的兵勇都在草原上自己混生活呢,這裏的衙門根本就是個空架子。
自打南邊鬧起了太平軍後,兵部調用綠營兵都不管用了,最後是曾國藩帶著湘勇,最後叫湘軍,曆經十餘年才平息了太平軍。甲午對日一戰,原來的兵製根本應付不來,這才有了小站新軍,現如今,瑞奇這個蒙旗實際上流於形式了。
“敢問上官前來有何指教,卑職定當全力協助。”
雙方分賓主坐下後,瑞奇也算是盡禮數,命人看茶,率先就表態了。
“我觀瑞總管是讀書人,何至於在此擔任總管?”皇甫淳拿起茶杯吹吹上麵的茶沫,“你這裏是個啥情況不說我也知道,我這次來是想跟你談一個事情。”
“好好,卑職定當洗耳恭聽。”瑞奇連忙賠笑答道,“卑職年輕的時候曾經參加科舉,可惜名落孫山,後來沿用祖蔭,混了個外圍把總,熬到今日算是遊牧副尉,勉強混個俸祿養家糊口而已。”
“哦,原來是前輩啊!好說,我今天是過來點醒你的。”皇甫淳放下茶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