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23章 首義(6)

字數:3914   加入書籤

A+A-




    秋老虎,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可不是說著玩的,哪怕是快到中秋節了,這裏的天氣仍然很熱。江城的輿情氛圍也像這天氣一樣,此時,武昌都督府已經成為一座空城,而活躍在新軍中的革命黨認為起事的時機已到。

    說起這湖廣,早在元代的時候就是一個很大的行省,管轄著湖南、湖北、廣西、海南、貴州大部、四川的一部以及廣東雷州半島,在元代還沒有兩廣的概念。

    到了明清後,湖廣管轄的就是當今的湖南、湖北。當年有句話,“湖廣熟,天下足”,指的就是現在的兩湖,與廣東廣西沒啥關係。

    在那個年代,嶺南是紅嶺土富集地區,土壤酸性偏高,加上氣溫和雨水的問題,北方的五穀在兩廣地區根本無法種植。即便是在解放後,嶺南地區也不是糧食高產地區,僅僅是珠三角有那麽一小塊經過幾百年人工改良的水田,而廣東沿海地區的發展主要還是通過出海,通過後來發展起來的熱帶種植業。

    辛亥年的時候,兩湖是不分家的,都是老鄉,雖然在康熙年間,為了對付三藩和擔心地方官員做大,以洞庭湖為界,把湖廣分成了湖南湖北。

    其實,不光是湖廣被分割,原來的江寧也劃分出了江蘇和安徽。

    可是,滿清朝廷又怕行省多了不好管,於是,在行省上又設立了總督衙門,設立總督來提督當地的軍務、糧餉、稅收和巡撫事,實際上,還是一個行政單位。

    正因為這種曆史的淵源,湖南人坐船從長沙是和容易到達漢口的,而在湖廣新軍裏,最多的就是湖南兵壯。

    與其它地方民風不同,湖廣人是很剽悍的,同時,也很上進。那個年代去當兵的人會是啥樣的人?在其它地區,流行的是“好鐵不打釘,好人不當兵”。這種觀念非常普及,可是在湖廣,這個說法就不流行了。

    曆史學家說了,如果沒有湘軍,太平軍還真是能繼續向北,看看太平軍進軍的路線就能明白,從廣西一路向北,走到湖廣就走不動了,隻能向東,經過江西進入江浙地區,可著勁的把那裏禍禍了十來年。

    皇甫淳謹遵師父的囑托,將諸多資料都保管好,為了確保這些資料的安全,他不惜花了重金將資料存放在租界區一所房子裏,當下的漢口著實像火藥桶。

    此時,皇甫淳心裏還掛記妻子翠兒,按照日子推算,差不多也該生產了。他非常想回家去照看,可是,這邊的事情是師父囑托的,他走不開。在那個年代,尊師重道是讀書人的本分,而妻子和家小都在其次。

    這天,又是禮拜天,也不知道是啥原因,已經是協統的黎元洪又跑到皇甫淳這裏來了,兩人還是老規矩,為了方便說話,都是到附近館子裏端菜,在家裏隨便的喝酒聊天,百無禁忌。現如今的黎元洪對時局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讓皇甫淳看不懂的是,以往的黎元洪都是獨來獨往,反正皇甫淳住的地方離江邊的四官殿碼頭也不遠,每次黎元洪過來就是叫水手說好時間來接,自己溜溜達達的就走過來了。可這次來,他居然還帶了倆馬弁,倆人喝酒的時候,倆馬弁就自己去附近小店吃東西,然後回來就站在門口等了。

    “我是真的搞不明白,那個盛宣懷盛大人,聽說是原來李中堂麵前的紅人,是善於搞洋務的,可是,這次,他這是抽什麽風?一竿子得罪了老百姓,在成都,都還開槍了,死了不少人啊!如此下去,這朝局如何安定?”黎元洪坐下就說。

    “黎大哥,是不是又聽到什麽風聲了?”皇甫淳一邊把送來的菜擺好,一邊說道,“你說的那些,報紙上都登了,我知道,不過,最近湖廣的新軍似乎也抽掉過去了,你如果不是沒有實際帶兵權,怕也是要帥兵過去了。”

    “我是故意不去要兵權的,那個張彪,其實也是我的老上司,他跟張大帥的時間比我長多了,跟他爭兵權?嘿嘿,那人其實大字不識,啥都不明白,我就是哄著他玩,隻要他在上麵頂著,我的日子就好過不少。”

    “你們第八鎮裏似乎有不少革命黨吧?我可是聽說,你對那些年輕人可是手下多次留情哦!”皇甫淳意味深長的說道。

    “都是苦孩子出身,不過是年輕人的熱血方剛罷了,就好像當年我在北洋水師裏一樣,死過一次就知道該如何對人了。”黎元洪說著舉起酒杯泯了一口,“我仔細的問過他們,都是一些下層民眾的孩子,沒有根底,真正的革命黨也看不上他們,而且,都是我們湖廣的子弟,哪裏說給砍了就砍了?那種事情 我做不來。”

    還真是,黎元洪自打回到家鄉當官後,對待家鄉人還真是不錯,而且,他是死過一次的,對錢才看的也不是很重,根據史書記載,黎元洪在湖廣擔任協統期間,還算是清廉寬和,他不喝兵血,不虐待士兵,最主要的是他沒架子,能跟士兵混到一起去。也正因為他是這樣的秉性,革命黨在辛亥革命前居然沒有人想過去聯絡他,也沒有人會認為這個人能有用。

    當年的同盟會主要還是在新興知識分子中發展,對大頭兵和沒有文化根底的人壓根就不拿正眼看,而且其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就是在辛亥年,孫文還下令同盟會暫停活動,以待時機。

    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從同盟會中走出來的蔣翊武、孫武、焦達峰等人在湖廣新軍中建立了文學社、共進會,後世說這是同盟會的外圍組織,實際上,這是產生於底層士兵裏的激進組織,他們不滿帝製,不滿韃子的通知,在與同盟會的綱領上也是有區別的,比如,同盟會提出的是“平均地權”,而共進會就改正了“平均人權”,顯然,個中的差異是本質上的。

    “你知道在你們的軍隊裏有文學社和共進會嗎?”皇甫淳小聲的問道。

    “知道,我的不少學生都加入了,聽說,整個新軍裏有三分之一都加入了,加入就加入吧,誰管呢?說起來朝廷這些年沒少撈錢,可是看看百姓,看看那些大兵,哼,就說眼下的總督瑞瀓和統製張彪吧,成天想的就是撈錢!”

    皇甫淳看著黎元洪,“所以,你跑到我這裏來發牢騷?你這人啊,又不願意出頭,又沒有革命黨聯絡你,這樣不好嗎?原來咋樣還咋樣唄!”

    “說起來窩心,你說,我好歹還是帶出了不少學生的,也對一些部下不錯,你說,個斑馬的,他們都能加入,都能介紹,咋就不來找老子?白對他們好了!”

    “哈哈哈……原來你是吃這個幹醋啊!沒必要啊,說起來,你也小五十了吧?雖然你還算清廉,可這些年也沒少賺吧?我可是知道,光是去年,鐵路股票就沒少給你送,一倒手,你可就撈了不少了,何必呢,大不了解甲歸田唄!”

    “別提這個啊,我當時是想在上海買處宅子,拿到股票就賣了,結果,那個盛宣懷這麽一搞,弄的我好像是欺騙了別人,也不知道是誰買去了我的股票,我是真的對不住人家啊,現在,血本無歸喲!”說到這裏,黎元洪臉都紅了。

    “湖廣這裏還真是怪了,我是有些看不懂了,但是,我總是有那麽一股子預感,感覺這邊要出事。”皇甫淳的眼神裏充滿了憂慮,“在漢口武昌這一帶,不管是你們抓的還是四處宣傳的,革命黨遠不如上海、廣東那邊厲害,完全無章法。”

    “是啊,不成規模,就好像小孩子過家家的,所以瑞澂和張彪都不怎麽在乎。”

    “正是這種表麵上的無危機麻痹了所有人,在這個時候最容易出問題,你應該知道,千裏之堤毀於蟻穴,螞蟻多小啊,可是最後把大堤給拱垮了。”

    “啊!你說的有些道理哦,可是,我能怎麽辦?我可不想當劊子手。”

    也就是這一天,合並後的“文學會”和“共進會”, 組建了起義總指揮部。文學社負責人蔣翊武被推舉為總指揮,共進會負責人孫武被推舉為參謀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