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43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尋路...

字數:3990   加入書籤

A+A-




    詹眷誠在漢口停留的時間不多,帶著勘探人員從武昌那邊坐上火車向南而去。

    粵漢鐵路現在是多點開花,去年八月,從武昌城的通湘門至湖南的鐵路已經開工,後世許多文章記錄的是“徐家棚”,而實際上,在民國初年的時候,原設計可不是在徐家棚,而是在武昌城的賓陽門和中和門之間開一個口子,修建了一個新的城門,當時為了振奮通往湖南的信心,取名“通湘門”。

    到了民國三年,詹眷誠發現把鐵路修進都督府實在是限製太多,這才大筆一揮,將武昌這邊的起點改為徐家棚。主要是考慮到與江北漢口的鐵路輪渡接駁,那個時代火車輪渡並不是新鮮事,可要論技術,當年的民國還是有困難的。

    事實上,粵漢鐵路整整修了36年,在抗日戰爭的前一年,1936年才全線通車,並且用火車輪渡與江北的平漢鐵路連接上,這已經是詹眷誠去世後17年了。

    詹眷誠不顧困難,帶著人去鄂南山區親自勘測,他很清楚,想要先把武昌和長沙這一段打通,最難的就是鄂南山區,隻要這一段打通,進入湖南嶽陽地段,路就好修多了。而現在,從武昌出來的鐵路僅僅到達鹹寧以北的官埠橋,進入鹹寧後,鐵路就麵臨著比北方山區複雜得多的羅霄山脈。

    詹眷誠率領勘測隊南下後,做出了順江而行的決定,長江,在湖南湖北交界處,劈出了一道平坦的地勢,經過鹹寧後,鐵路向西南方向,沿著長江流域,經過蒲圻,穿過湘北臨湘那一段山區,就可以跨進湖南,經過洞庭湖東邊的重鎮嶽陽,就可以沿著洞庭湖邊的平坦地勢,一路南下到長沙了。

    正是這個巧妙的設計,雖然當年國是艱難,武昌至長沙段360多公裏的鐵路,於1918年全線通車了,這個速度堪比當年修京張鐵路了。粵漢鐵路最難修的就是穿過南嶺,從郴州到韶關這一段,可謂是艱辛無比,拖延了20年才啃下來。

    我們在看一些大革命時期的電視劇、電影的時候,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麽當年那麽多仁人誌士集中到了廣州呢?在黃埔軍校裏,湖南籍的學員是最多的,人們都以為是湖南距離廣東近,一邁腿就過去了。在曆史上還真不是這樣。

    當年能夠在廣東形成革命中心,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到廣東的道路十分艱難。沒有鐵路,陸路根本無法通行大部隊,無論從江西還是福建,都不能暢順的通過軍隊。以當年廣東當地的軍事實力,打出去的能力不足,可自保毫無問題。

    走海路行不行?那需要強大的海軍,起碼北洋軍還沒有強大的海軍,甚至還不如在廣東的革命黨海軍,所以,當時的廣州是革命黨最安全的基地。

    既然交通如此艱難,那些湖南湖北的年輕人是如何到廣東的呢?這裏就有竅門了,作為單純的普通山路,在粵北山區還是有的,隻要翻越過南嶺,就可以走水路了,當然最多的還是從湘西經靈渠進入廣西,然後順著西江可直達廣州。

    另外,從湖南靠近廣東的南漳翻越南嶺也是有路的,到了樂昌、南雄也可以進入北江水係,乘坐小木船就可以直達廣州,因此,當年諸多湖廣革命青年都到了廣東投軍,報考黃埔軍校。即便是一些陝西的革命青年,最後走的也是這條路。

    那幾年後,革命軍的北伐是如何打出去的呢?這裏就有學問了,實際上,韶關至廣州的鐵路早在1916年就通車了,到了韶關,再通過武江曲江和陸路翻越南嶺,對於善於在山地作戰的北伐軍來說要比北洋軍簡單多了。同時,北伐軍還有一支部隊從廣西的興安殺出,完全讓北洋軍無法預計,而北洋軍實際上也放棄了湖南這一帶的防禦,其重點是湖北境內,更重要的是,革命軍得到當地軍閥唐生智的響應,可以說是內外結合,進軍神速。

    回到小說。詹眷誠還是老脾氣,幹自己想幹的修鐵路。皇甫淳也是按照老規矩在漢口做後方的協調,引發辛亥首義的川漢鐵路現在也是夾生了,鐵路修建基本上全部停工,而且,又有人提出路線的勘測問題。

    時間一晃就到了夏季,端午節過後,南北對立已經明朗化,一方麵袁世凱已經拿到了五國集團的借款,一方麵南方的革命黨召集舊部,開始組建討袁軍。

    皇甫淳和師母居住的地方靠近江邊,到了晚上還有江風吹拂,比老城區那些巷子可是涼快多了,這天傍晚,皇甫淳正在院子裏喝茶,過來了一群軍人,有個副官對門房說,“請問皇甫先生是不是住在這裏?我們大帥要見他。”

    皇甫淳一看來人,就知道應該是混的風生水起的黎元洪來了。於是走了出去。

    “我就是皇甫淳,請問是哪位大帥要見我?我可不是官場中人啊。”

    “行啦行啦!莫要再亂說了,我到這附近辦點公事,想起你就住在這租界裏,於是就想到你這裏討杯茶喝,再說了,這鐵路上的事情我也是可以問一問嘛!”來人說著話又對那個副官說道,“好了,這裏我自己進去,你到外麵布置一下,不要叫人來打攪我們,這裏是我私人的好朋友”

    黎元洪現在可是意氣風發了,這麽熱的天,還身穿洋布做的軍裝,綬帶和勳章一個不少的掛在胸前,不過話語裏還是透著與皇甫淳的親近。

    “原來是黎大……帥啊!請請!劉二,準備茶水。”皇甫淳差點叫出黎大哥來,好在反應快,趕緊改口,隨即又對黎元洪說道,“天氣太熱了,我們就在院子裏的石桌上喝茶如何?周圍沒人的,好說話。”

    “那個……先搞點酸梅湯可好?有綠豆湯也可以啊!”說著話,黎元洪幹脆解開了製服的口子,“哎呦,為了見幾個洋人,這身裝扮可是害苦我了!”

    “嗬嗬,原來是去見洋人啊!”皇甫淳微笑著說道,“洋人應該還是支持大帥的,現在,武昌漢口的形勢還是很不錯的,大帥你勞苦功高啊!”

    “通達,你把那個大帥改一改好不好?我聽著刺耳!”黎元洪衣服一脫,帽子一摘,又是原來那副德行了。“好長時間沒有過來見你,也不好意思派人來找你過去,現如今的身份不一樣了,做點啥事都有人在旁邊盯著,通達,別怪我。”

    “哪裏敢啊,大帥……大哥,你現在是高高在上,我就是一個布衣小民,可是不敢高攀啊,按理說,是我該去看望大哥的,可是,去了就是給你添麻煩,這點咱們想到一塊去了……眼下這樣也很好啊,有機會就在一起喝茶,多爽。”

    “好啦,客套話說完了,我找你,就是想聽聽你對時局的看法。我知道你是個隱士,腦子裏有貨,我也沒帶別人,就想私下裏向你請教。”黎元洪臉色一變,“現如今,革命黨在江西成立了討袁軍,第六師已經於今晚登船,大概明天一早就可抵達九江了,這南北對陣可是說打就打了,唉!又要死人了。”

    皇甫淳默默的喝著大碗茶,就是不吭聲,聽著黎元洪在那邊白話。

    “我說,你怎麽不說話啊,你對這個時局咋看?”黎元洪急眼了。

    “沒啥時局的,對於你來說,那邊就是打翻天也與你關係不大。”皇甫淳放下茶碗,慢吞吞的說道,“黎大哥,你是經曆過生死的,還不止一次,也經曆過顛沛流離,雖然你一口黃陂話,可你的少年卻是在天津,我沒說錯吧?”

    隻要皇甫淳一開口,黎元洪就舒坦了,他聽皇甫淳如此說,點點頭不否認。

    “眼下,國民黨再怎麽喊二次革命也就是個喊,實話說,如果不是你這裏的首義,不是湖廣人的血性,國民黨也好,同盟會也罷,他們還得折騰。想想看?為什麽會是這樣呢?是的,革命黨人裏有許多優秀的人才,比如前來幫你的黃興黃克強,還有那個剛剛被袁世凱派人暗殺的宋教仁,他們都是好人,都是真正的革命者,可你更要看到,在國民黨裏又有多少濫竽充數的?有多少投機者?”

    “是啊是啊,你這樣一點撥我大概明白點了。”黎元洪表情明顯鬆弛下來。

    “明白了你還和袁世凱一起誘殺了張振武和方維?”皇甫淳突然問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