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尋路...
字數:4193 加入書籤
“冤枉,冤枉啊!”黎元洪馬上就叫起屈來,“我哪裏知道袁世凱最後那樣幹?是,那倆人與我不太對付,可我還不至於因為一些意見不合就殺他們吧?這明顯是總統府那邊要陷我於不義之中,是在毀我啊!你想想,真要殺他們,我犯得著讓袁世凱去幹嗎?把自己這把柄交到他們的手上?我不是那麽蠢吧?”
皇甫淳一想,黎元洪說的還真對,看來這個事情可能是冤枉他了。
“我大概明白了,可是你現在也洗不白了,將來這會成為你政治曆史上的一個汙點,你太大意了!”皇甫淳歎口氣又說道,“你今天告訴我第六師已經登船?看來開打就在這兩天了,你要是問我該如何辦?我其實也想不明白啊。”
“你都想不明白,叫我們這些粗人怎麽辦?”黎元洪的表情顯得苦澀了。
“我們處在一個大變革的年代,要說,現在沒人想今後國家的走向,這是不對的,就是孫文先生也在想,二千多年的帝王體製坍塌了,用什麽樣的體製替代?”
皇甫淳說到這裏,黎元洪也陷入了沉思,可是他真是不明白這裏麵的道道。
“在我們周圍,東瀛也好,高麗也罷,還有南邊的越南,暹羅、呂鬆等等,不管他們是被殖民還是自己固守,都沒有搞共和製,我們是在進行新的嚐試,可以說是在亞洲第一個變革體製的國家,要變革,哪裏不會出現磕磕碰碰?”
“嗯,你這樣一解釋,我似乎有些明白點了,我們是在試!”黎元洪說。
“不,我們不是在試,是在找,找什麽?找路啊!後麵的路如何走,我們不清楚,光說共和製,三權分立,對於製約帝製複辟是行的,是可以立竿見影的,可對解決百姓的民生,解決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麵,哪裏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結果的?沒有好的結果不等於這個製度問題,而是在製度下官員的問題。”
“我就說嘛,到你這裏來是能夠收到啟迪的,看來,我必須支持共和製!”
“不管是君主立憲還是總統獨裁,這條路肯定是不能再走了。現在有些人在鼓吹學習美國的體製,美國的總統權力很大,可是,我們目前的民眾基礎能夠行嗎?誰最後能夠組織競選,從一個平民登上總統的位置?袁世凱他們答應嗎?”
皇甫淳的話直指當前發生二次革命的導火索,他繼續說道,“宋教仁僅僅是組織了一次國會的選舉,就被袁世凱給暗殺了,要是到了後麵……不敢想啊,畢竟,眼下,軍隊不是國家的,是個人的,這與西方人將軍隊從政治裏割裂出去是完全不一樣的,在這點上,西方人算是比咱們強,強很多啊!”
在華夏曆史上,軍隊的性質始終是模糊不清的。在古代,政權的統治者也知道重武犯忌,有明白點的將軍會功成身退,而大多數武將最後幾乎都走上了鳥盡弓藏的路數,還有的竟然是狡兔盡走狗烹的路數。所以,曆朝曆代,隻要社會穩定了,就重文抑武,結果就是武事荒廢,許多武將的後代也棄武習文,到了後來,當然無法抵禦外來入侵了。北宋如此、明朝如此,到了清代仍是如此。
“提出軍隊屬於國家,不效忠任何私人不就得了,也可以把這條寫進約法裏去嘛!”黎元洪想了一會後說道,“我看這個很重要,也許可以防止將來的混戰。”
“目前是不可能的!”皇甫淳直接就否定了黎元洪的看法,“不要說當下的高級將領都放不下,你不信?問問你自己,你能放下嗎?你放下了,也許不會有人跑來要你的腦袋,可是別人呢?”
黎元洪長大嘴巴說不出話來了,細想通達的話,還真是這麽回事。
“現在,去當個縣長都要拉自己的隊伍,不拉,他怎麽去刮地皮?”
黎元洪點點頭似乎理解了皇甫淳的意思,搖頭歎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另外,眼下當兵的有幾個識字的?尚未開智的大兵,你去跟他們說效忠國家,他們能明白才怪,他們就知道每個月從自己上司那裏那點兵餉,這樣的基礎,根本無法去實現剛才說的效忠國家,國家是什麽?有幾個人知道?”皇甫淳又說。
“誒!你說的還真都是現實,可是,可是我們不能總是這樣摸索吧?”黎元洪的目光中滿是沮喪和希冀,“我是不是該退下來去當寓公啊?我是真怕了。”
“那可不行,以你現在的威望和地位,你要是退下來怕是活不長啊!”
“什麽?這又是為什麽呢?我沒影響誰啊,誰想爭就讓他們爭唄!我讓位!”
“你是首義領袖,是湖廣軍裏的老大,你要是不幹了,有多少人要倒黴?這是其一,其二,你是個溫和人,在政治上沒圖謀,不管是袁世凱還是國民黨,都想拉你入夥,你不動,誰也不能把你如何,可你一旦自廢武功,兩邊都不會放過你,都會曆數你的過失,比如這次殺張振武和方維,屎盆子是不是扣在你頭上了?”
黎元洪聽到皇甫淳說到這裏,使勁的拍著自己的腦門,“糊塗,我糊塗了!”
“後麵到底會如何演變,我說不好,可是,在建立什麽體製上一定會有反複,到時候,是把滿清韃子請回來,還是另有人要登基,說不好,我人輕言微,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哥小心謹慎,回頭路是肯定不行的,看不明白的時候,寧可不說,不做,也不要跟著瞎起哄。”皇甫淳最後向黎元洪說道。
“通達兄弟這是至理名言啊,為兄的受教了!我一定會小心的。”
“出善心,做善事,總不會有錯的,幫不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幫幾個總行吧?還是那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大哥,珍重!”
“好!為兄的明白了!你真是我的摯友啊!”隨手對外麵一招手,“我這就離開了,雖然我們相距不遠,可要是想見一麵,不容易,今後為兄但有所求,還望通達兄弟不要拒絕,錢財方麵我就不虛套了,俗!回頭我叫人送你兩支匣槍來。”
說起這手槍來,皇甫淳在京張鐵路衙門的時候就通過張仁遜搞過兩支,不過那時候是從美國弄過來的轉輪手槍,而黎元洪說的這匣槍就是後世被人們說的駁殼槍,這是去年,北洋軍一次性從天津德國洋行花了一萬六千多塊銀元購買的,總數是200支,每支配彈五百發。算下來,每支要用80多塊銀元呢。
“大哥,我一個文人,與世無爭,要那東西幹嘛呢?”皇甫淳笑著說,“不過還是要感謝大哥的關心,還是給需要的人用吧。”
“不不,那東西很不錯的,留在家裏防身是很好的,你都說了,這天下怕是要亂,身邊有個家夥比沒有好!就這樣定了,唉,亂世……”黎元洪說不下去了。
“大哥,搞不好袁世凱會叫你進京,而且,一些革命黨也會支持你進京,到時候你不要硬抗,硬抗對你沒有好處,你手下那些人也都指望你在上麵給他們罩著,反正糊弄人你又不是不會,到時無非是徐庶進曹營。”臨走,皇甫淳又說道。
“好,多謝通達兄弟的提醒,袁世凱早就給我發出邀請了,我是一直猶豫不決,怕他們給我下絆子啊。”黎元洪轉身說道,“身在江湖,不得不多想想。”
“隻要你穩住,你的部下還在,袁世凱不會那樣幹,尤其是他還想利用你的威望,在政治上做文章呢,這點你隻管放心,到時候我去京城看你。”皇甫說道。
“哦,我明白了,現在,我就是個神牌,被他們這個拿過去供,那個拿過去拜,其實,我狗屁不是!”黎元洪說罷,搖晃著腦袋離開了。
正是因為皇甫淳與黎元洪這次的談話,在其後的民國初年政壇上,黎元洪算不得激進,可也絕對不支持袁世凱稱帝,還莫名其妙的被兩次送上了總統寶座。
黎元洪的個性決定了他不是政治家,最後宣布退休,去天津經商,而且很是賺錢,為此,也成為當時少有的幾個大慈善家之一,乃至,他死後哀榮隆重。
有了皇甫淳這次點撥,黎元洪是堅決不參合北洋軍進入江西“平叛”,而國民黨搞的二次革命,真正失敗的原因還是他們自己內部,也就是說,沒有找到救國救民的藥方,大家都在尋找,孫文的三民主義此時還在繈褓中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