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60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 逼宮...
字數:4014 加入書籤
“那個病秧子蔡鬆坡不是說去日本看病嗎?怎麽會跑到昆明去搞事?”
總統府裏,袁項城正在大光其火。現在已經不是早時年間,鬧點啥事傳不出去,雙方都是悶著幹,誰的槍杆子硬,誰就贏。現在,蔡鬆坡的兵馬還沒有動,一份全國通電出來,就實實在在的一個嘴巴抽在袁項城的臉上了。
袁項城這些日子頗感難受,他的稱帝好像不對勁,期盼的各方賀電……沒有,想得到世界各國承認……沒有,以為軍方將領會大力支持,還是沒有。盡管他先後封賞了數百人,就連前清的遺老們都沒落下,可是,他想要的“歡慶”,沒有。
此時的袁項城對原來幾個北洋將軍也開始了不信任,因為,這些人沒有給他發賀電,甚至在冊封爵位後連個謝電都沒有,這說明了什麽?現在,蔡鬆坡公開通電,等於是揭開了“皇帝的新衣”,頓時全國嘩然,後麵將會發生什麽?
“皇甫通達果然是有預見啊!”看著報紙上登載的通電,段祺瑞在府邸裏思索著,“蔡鬆坡肯定要北上攻打四川,南方各省的響應怕也是在遲早之間了。”
想起了皇甫淳說的“機會和理由”,說的那些對袁項城“逼宮”的套路,他坐不住了,隨即,通知手下,易居西山一處簡陋的莊院裏,而在這裏,段祺瑞幹脆當起了“放翁”,對外宣稱不問世事,這個表態實際上是一個暗示。
蔡鬆坡的護國軍進入四川後,四川的將領劉存厚幹脆不打了,也反了,等到袁項城派曹錕等部隊入滇後,局麵並沒有像鎮壓二次革命那樣的順利,關鍵是各路將軍和軍隊都不讚成袁項城稱帝,尤其是看到他們原來崇拜的段祺瑞、馮國璋等領頭人都不表態,下麵的將領已經心領神會了。
不表態實際上就是一個態度,四倍於護國軍的北洋軍竟然在戰場是與蔡鍔的部隊“對峙”起來,實際上,雙方已經是在打默契戰了,壓根就不想打。
護國戰爭前後也不過三個月,還是在春節前後開打,隨即,雲貴川基本上都宣布“獨立”,接下來,被袁項城派到前線的的將軍也不打了,簽訂停戰協議。
馮國璋過年的時候裝了一個多月的病,得知前線動靜後也不再沉默了,聯絡幾個地方上的將軍,以秘電的形式給袁項城發電報,而且電文是直言不諱,“迅速取消帝製,以安人心。”這哪裏是勸諫啊,根本就是最後通牒。
袁項城看了電文後,氣的幾乎暈倒。可是他心裏明白,人心散了,靠那幾個阿諛奉承的文人是不行的,於是,隻能在3月22日宣布“撤銷帝製,恢複民國”。這場鬧劇前後不過八十三天,最後草草收場。
皇甫淳回到漢口過年,師父詹眷誠此時也回到了漢口,也許是南方,也許是人們對北洋的統治已經麻木,袁項城稱帝似乎對這邊沒啥影響。
“通達啊,去年你辛苦了,現在回到了漢口,你對今後的時局怎麽看啊?”
詹眷誠在書房裏與皇甫淳喝茶,新年剛過,一切都還沒有開始,往來的應酬在初八以前都結束了,而展開工作要等過了元宵節後才會開始,所以,這些日子,詹眷誠時不時的叫皇甫淳過來喝茶聊天。
“沒啥好看的,袁項城的戲份演的差不多了,蔡鬆坡那邊一開打,這邊諸多將領就該趁機‘勸諫’了,眼下的這群將軍或多或少都接受過新學教育,接受了新思想,大家都知道,那種帝製的倒退是沒前途的。”皇甫淳說道。
“我也是這樣看,隻不過,那個美國人古德諾為什麽也要鼓吹恢複帝製?還有那個日本人加藤,他們不都是學富五車的顧問嗎?我記得,古德諾還是憲法顧問,寫出那樣胡扯的文章,真是讓我跌眼鏡!”詹眷誠搖頭說道。
“嗬嗬,說出來道理簡單的很。”皇甫淳苦澀的看著師父,“我們泱泱中華一旦團結起來,隻要有一個人領頭,哪怕這個人就是一頭綿羊,整個國家和民族都是可以強盛起來的,尤其是眼下,歐戰激烈,誰願意看著我們做大?”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由來已久,這不是啥秘密,可是鼓吹帝製能達到什麽目的呢?一旦帝製成功,那不是更加統一起來了?”詹眷誠疑惑的問道。
“如果是五十年前,有這樣一個皇帝在,還別說,局勢怕不是現在這樣,問題是,經曆了甲午戰爭,庚子事變,經曆了洋務運動,新學引進,當下的人還有幾個願意接受原來的封建帝製?”皇甫淳認真的看著師父。
“你說的這倒也是,眼下,沒人願意回到從前那樣,見官就下跪,太累了!”
“連我們都知道的事情,洋人能不知道嗎?他們知道,可是卻輟惑袁項城倒行逆施,結果……肯定是天下大亂!隻有亂了,洋人才能從中漁利,原來有個威望夠,人脈強的人做總,大家想鬧也鬧不起來,現在,這個人被搞臭了,就是他想再回頭去搞共和,也不會有人信他了,他弄了一次,難道就不會弄第二次?”
“你是說,時局要亂?”詹眷誠的眉頭皺了起來,“我們的鐵路可都在節骨眼上啊,今年就可以把鐵路從武昌鋪到長沙了,剩下的就是南嶺那一段了。”
皇甫淳無奈的攤開雙手,“師父,這個沒法子的,袁項城原來的威望是靠大家推舉起來的,他自己沒把握住,被洋人忽悠還好說,被自己的兒子忽悠,被那些昏聵的前清腐儒忽悠,這能怪誰啊?還是他自己心裏有那個魔鬼在!”
“唉!你說的也是,隻不過將來的混亂不要影響我修路才好。”
“在徒兒看來,也許還能有那麽幾年的機會,北洋三傑都在,這些人雖然也都是傳統的丘八,可是大節不虧,如果袁項城能夠懸崖勒馬,說不定就能穩定幾年,但從長遠上看,這個平衡難以長久。”皇甫淳邊說邊給師父續水。
“你是說,隻要袁項城還在,大麵上還能維持?”詹眷誠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隻要他還沒有老糊塗到是非不分,這個希望還是很大的。”
“北洋軍裏的段合肥、馮國璋等將領都是不讚成帝製的,武昌首義的黎黃陂也是不讚成的,可是,他們都礙於麵子,沒有公開反對。隻有蔡鬆坡是革命黨出身,跟袁項城沒交情,所以,旗幟鮮明的反對了,可萬一袁項城不在了呢?”
“不會吧?袁項城今年不過五十七歲,又在上麵,保養應該無虞。”
“可是,如今這鬧劇搞的夾生了,換誰心裏能順啊?氣出個好歹來……這樣的例子少嗎?再說了,他能派刺客殺宋教仁,難道別人就不會嗎?”
“以你的判斷,這時局還真是不好說!”詹眷誠對皇甫淳的話也是信了幾分。
春節一晃就過去了,進入三月後,鐵路公司各部門都開始正常上班了,也就是在這個月,袁項城宣布撤銷帝製,恢複共和了,重新以大總統的身份執政。並且再次啟用段祺瑞為國務卿,想用段祺瑞來把北洋軍將領擰合到一起。
可是,現在民間已經不相信袁世凱了,南方各省並沒有就袁項城的改變而表態,實際上,雙方爭論的核心已經不是帝製的問題了,而是要求恢複《臨時約法》,這個《臨時約法》在去年被袁世凱給廢止了,代以袁世凱搞的《新約法》,就是這個新約法隱藏著複辟帝製的玄機。現實的爭論就是要袁項城退位。
內外交困,袁項城終於病倒了,還是重症,不到半個月,驕橫一世的袁項城嗚呼哀哉了,據說,臨死前大呼“他害了我”,到底是誰,無人知曉。後世學者研判,認為他說的是自己的長子袁克定。
袁項城臨死前還算是頭腦清醒,段祺瑞被指定為接班人,生前,段祺瑞極力反對他稱帝,可在臨死時,他卻相信隻有段祺瑞可以撐起北洋的大旗。
段祺瑞也很有意思,他堅稱,既然恢複民國了,那麽總統故去應該由副總統接任,於是,黎黃陂第一次被推上了總統的寶座,殊不知,這又是段祺瑞以退為進的手段,他是前總統任命的國務院總理,實權是在他手上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