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24章 第二十四章江湖人(6)

字數:4098   加入書籤

A+A-




    被皇甫淳這樣拉扯,李誌清這才緩過神來,“大哥,你說的都是真的?換算下來七千多萬兩白銀啊?這不是國賊嗎?這絕對能跟乾隆朝的和珅比一下了!”

    兩人是邊說邊進屋,皇甫淳隨口就是一通典故,“還別說,慶親王府原來的主人還就是和珅的宅邸,你說這裏麵有沒有啥傳承啊?”

    “不是吧?那王府是和珅的老宅子?”剛進屋坐下,李誌清又被雷到了。

    “說起來啊,這個地方的前幾任主人都沒落著好,和珅咱就不說了,乾隆爺走了後,嘉慶皇帝就把和珅給賜死了,和珅一倒,他的宅子就被很多皇族覬覦,可是嘉慶把這宅子給了親弟弟永璘,這哥倆是一個爹媽生的,當時還不叫慶王府,因為那個時候的永璘不過是個貝勒,聲色犬馬的他,五十多歲就不成了,臨死前被嘉慶冊封為親王,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那地方叫了慶王府。”

    “哦!原來是這樣啊!”李誌清點點頭算是明白了個大概,“那後來呢?”

    “這和珅當年雖然有錢,可他不是皇族啊,這宅子修的雖然逾製,可也不能出了大格,是永璘把那裏翻修擴建成了規模,可那個時候,哪怕是臨死被封了親王,卻不是鐵帽子王,按照清製,不是鐵帽子王後代是不可以世襲的,得,永璘以後,他的子孫卻不像永璘那樣不爭權不謀勢,可勁的折騰,三代人襲了五次爵,過繼 奪爵 換人 降銜 亂七八糟一通後,到了奕劻的時候,不過是個輔國將軍。”

    “啊?這是怎麽話說的?可我記得慶親王可是鐵帽子王啊!”李誌清問道。

    “其實,這宅子中間還換了一回主人,那就是在奕劻年輕的時候。”

    “為什麽啊?那不是他們家的祖宅嗎?怎麽這說趕出去就出去了?”

    “道理很簡單啊!永璘在世的時候是按照郡王的規格修建的,他封了親王後就嗝屁了,按照清製,那個親王的封號也就幾天,他的兒子承襲的是郡王爵,到了奕劻的時候,不過是個輔國將軍,按照清製,是不可以住在那樣宅子裏的。”

    “哦,是這樣啊,那換的主人是誰啊?”李誌清是真的有了興趣了,“我這才明白,為什麽怡親王府總是有,因為那是鐵帽子王,京城裏可是有八處呢。”

    “不不,你說的是清朝初期的,先是皇太極冊封了四個,後來進關後順治又冊封了四個,這就是以前說的八大鐵帽子王。到了雍正年時,冊封了怡親王胤祥,鹹豐年間冊封了恭親王奕訢,光緒又給親爹奕譞封了鐵帽子,那個慈禧過六十歲的時候,一高興,就給奕劻也封了親王,總算是拿回了祖上的王府稱號。”

    “你還沒說換的是誰住進原來的府邸裏啊?”李誌清追問道。

    “自打和珅出事,下麵就有人說那裏是凶宅,奕劻搬出去後,住進去的就是號稱鬼子六的奕?,所以當時改叫恭王府,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被慈禧給罷黜了,於是,那宅子又空出來了,一直空著,後來是在光緒十年作為普通民宅賞給奕劻的,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一個沒啥用的庸官最後還封了鐵帽子王。”

    “照你這麽說,這滿清不垮台天理都不容啊!太腐敗,太愚昧了!”到了這會李誌清算是明白皇甫淳為什麽讓他對一些飛賊網開一麵了,“哥哥放心,我今後辦案心裏有數了,該抓的抓,不該抓的咱也打馬虎眼,姥姥的,說起來就鬧心!”

    哥倆正嘮著,後院的大師傅把切好的豬頭肉和幾個小菜端了過來,於是哥倆在後院的上屋裏就喝開了,山南海北的聊著,最後說到去王家探路的事情。

    “哥哥,你托我那事沒有辦利索,弟弟無能,隻了解了一些皮毛。”李誌清放下酒杯,歎口氣又說道,“放東西的地兒是摸清楚了,可是王宅裏至少有十幾個保鏢,外麵還有步軍衙門給派的丘八站崗,那可是都帶著家夥的。用你原來想的法子去弄……太危險了,哥哥,退一步海闊天空啊。”

    “嗬嗬,沒那麽嚴重,哥哥我有算計,你把那宅子的圖能畫出來嗎?”

    李誌清這時才從懷裏拿出了一張畫好的圖,“圖我是早就畫好了,藏寶的房間我也標出來了,可我覺得玄,那可是一個三進的大宅子,宅子裏不僅有保鏢,還有好幾條從西洋那邊買回來的洋狗,老媽子說,那洋狗可厲害了,前後已經咬傷了好幾個人了,有時連在那裏幹活的下人都咬,他們見天的提心吊膽。”

    “嗯,這個情報提示的好,其它你不用管了。”皇甫淳看完了圖收好,“古語說得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嘛,不謀,永遠不可能成事,謀了,不是還有希望嘛。”

    看著皇甫淳,李誌清覺得自己是勸不住大哥的,隻能低頭喝酒了。

    說話間就到了春夏之際,自打馮國璋沒了後,直係就以曹錕為領頭人了,曹錕可不像馮國璋那樣“愛好和平”,而且他是直接屯兵於京畿附近的保定府,手上是要人有人要槍有槍,馮國璋去世一個月後,曹錕就給吳子玉發去了電報,讓吳子玉在南邊搞出點動靜來,於是,在湖南開始了針對皖係幹將張敬堯的運動。

    張敬堯在長沙搞的天嫌人厭,他是在民國七年(1918年)上任的,一到任就橫征暴斂,無惡不作,大肆的鎮壓學生運動,槍殺革命黨人,就連在衡陽的吳子玉都看不下去了,加上張敬堯已經投靠了皖係,兩人是尿不到一個壺裏去。

    說起來,張敬堯比吳子玉還小幾歲,資曆也沒法比,可張敬堯善於專營,更是精通官場之道,辛亥革命前他還是個營長,到了民國四年,聯絡一些部屬積極給京城上書,推崇袁世凱稱帝,於是,他被袁世凱即刻晉升為上將,還被冊封為一等子爵。就連東北王張作霖都還是個二等子爵,可見這個張敬堯是多麽會鑽營。

    張敬堯就是典型的丘八,是那種兵痞級的丘八,他在長沙的倒行逆施終於激起了當地人的造反,新年還沒有過,湖南人就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倒張驅張運動,而衝在最前麵的就是一群進步學生,他們秉承了五四運動的精神和經驗,加上衡山那邊吳子玉公開表態,張敬堯的日子不好過了,六月初,張敬堯守不住滾蛋了。

    別以為張敬堯的垮台是個單純簡單的事情,實際上使直皖之間的裂痕進一步擴大,雙方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吳佩孚也是在驅張運動已成定局後,提前與五月下旬帥兵全部撤離湖南,等到張敬堯垮台的時候,吳子玉已經坐鎮鄭州了。

    外麵鬧的轟轟烈烈,皇甫淳卻是一心一意的尋找王家的破綻。那邊的李三也到鋪子裏找了一次,明麵上是送來了一個明代青花碗,實際上是與皇甫淳接洽。

    “這碗你是從哪裏淘換來的?”皇甫淳站在櫃台上端詳著那個青花大瓷碗,“這是明朝民窯的物件,還算是有些意思,給你30塊錢如何?”

    那碗其實就是李三在地攤上撿的,當時花了不到八塊錢,說起來,民窯和官窯的差距很大,買家一看款識就知道,如果是官窯的,這樣的大碗絕對不便宜,可如果是民窯的,那這碗就值不了幾個錢了,皇甫淳給的是高價。

    “您給多了,給個十塊錢就成,我是來打聽消息的,您說的那事可都好幾個月了,咋就沒點動靜呢?”李三撓撓頭皮說道,“您是不是把那事撂下了?”

    “沒有,具體的位置是知道了,可是很難進去,那王宅,不僅內有保鏢外有軍警,宅子裏還有大洋狗看著,難度很大,我一直在琢磨著怎麽弄呢。”

    皇甫淳看看四周,對李三說出了原因。這會兒,夥計是被皇甫淳替換下去,到後院的廚房吃飯了,要不,這倆人也不能在鋪子裏就談這個。

    “那個王宅的地址給我,也許我去踩踩點比您在這裏幹想要好,再說了,這種穿牆越級的門道,還是我比較特長啊。”李三說完向皇甫淳一呲牙,“您放心,自打那次您教導我後,我現在下手可是很有分寸的,前兩天去了一趟恭王府,那裏有沒啥東西了,連個像樣的物件都沒有,我不信那王宅我進不去。”

    “不一樣,恭親王死的早,他那個兒子也不爭氣,辛亥年後跑到青島去了,所以,府裏都被下人掏空了。王宅不同,那可是新起來的權貴。”皇甫淳說。(www.101noveL.com)